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营养支持团队的建立

一、营养支持团队的产生和组成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被引入我国已有40余年,已逐步进入到临床各个专科,成为现代医学治疗的常规手段。在发展过程中,临床实践者认识到营养支持不仅要简单地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更要涉及患者营养支持途径、营养素需求量的确定,以及与疾病治疗相结合等。如此广泛且复杂的工作需要临床医师和医院其他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营养支持疗法工作的开展仍存在一些问题:①部分临床医师对营养支持疗法理论,营养制剂的种类、特点、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以及营养支持疗法监测等知识掌握有限,因而使用营养制剂不规范,对临床营养的认识和应用存在误区。②未开展营养风险筛查工作。③肠外营养处方不规范。④自配型肠外营养处方不合理。⑤由于肠内营养置管技术的局限性,口服肠内营养方式较为普遍,患者服用剂量较随意,往往达不到所需剂量,不能发挥肠内营养的最佳效能。⑥部分临床医师不知如何对患者进行全面营养状况评估,对营养支持疗法过程中的监测也不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临床营养支持团队(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应运而生。

完整的临床营养支持团队由多学科成员组成,主要包括医师、营养师、药师和护士。同时,也可包括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各专科治疗专家及其他专业到NST轮转接受培训者等。建立NST的目的是加强临床相关科室的联系,识别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营养评价并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方案;对在职医护工作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知识的宣教。NST的建立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营养支持服务,有利于营养支持疗法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营养支持团队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模式

(一)工作任务

NST的工作任务的最核心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包括:①对患者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营养评估,识别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是否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趋势;②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方案;③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营养支持疗法。

美国是最早建立NST的国家,随后NST在欧洲、亚洲各国家陆续发展,并逐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范围,包括:①规范营养支持疗法工作;②负责对全院患者的会诊;③对营养支持疗法进行质控;④对在职医护工作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知识的宣教等;⑤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的研究工作;⑥执行家庭营养支持计划;⑦开设营养门诊,提供营养咨询,治疗营养不良,并对患者进行随访。

(二)工作模式

营养支持团队的工作模式可分为3类:①集中管理制;②非集中会诊制;③兼具两者制度。

1.集中管理制

医院成立一个独立的提供营养支持服务的部门,承担营养支持的全部工作及责任,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和护理,实施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出院后的家庭营养支持疗法。该模式的优点是管理系统严格,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缺点是需要单独的病房,易造成空间浪费;与其他科室接触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与技术的交流;需要一定数量的NST成员;可纳入的患者数量有限;影响全面医疗与整体护理水平。

2.非集中会诊制

由NST成员进行会诊、最初的营养评价和向提出会诊的医师提供有关营养支持的配方及监测的建议,定期对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评估,但最后做出决定和承担责任的是主管医师。NST成员可在会诊及与主管医师沟通后,直接下医嘱,根据患者病情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该模式的优点是有较好的全面医疗及护理;可促进多学科合作和交流,有利于主管医师更多地参与到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法中,有利于将营养支持的观念和原则传授给医疗小组中的医学生和住院医师;患者不需要单独的病房;不受NST成员数量的限制。其缺点是相对于集中管理制,管理不够严格;不易控制与监测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3.兼具两者制度

兼具上述两者制度是NST既有自己的病房接收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又可以到其他病区会诊,提供营养支持方案。

三、营养支持团队成员及职责

营养支持团队主要由医师、营养师、药师和护士组成,共同完成对患者营养支持的管理和护理。

(一)医师

医师大多是营养支持团队的负责人,应具有下列特质:①熟悉各种营养素在健康和各种疾病状态下的代谢特点;②了解营养不良的各种临床表现形式;③具有处理其他疾病的临床经验,能够认真履行职责。

1.NST组长的职责

(1)指导NST的正常工作,制订临床、教学及科研计划。

(2)制定《NST工作方案》。

(3)安排小组工作会议。

(4)协调工作小组成员之间工作执行情况。

(5)定期总结营养支持团队运行情况及工作成果。

2.医师的职责

(1)解释与营养支持相关的医学资讯。

(2)对患者进行筛查评估,包括确认疾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报告等,制订、实施及终止营养支持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监测。

(3)汇总小组其他成员提供的信息和建议,监督营养师、护士、药师工作,参与并完善营养支持。

(4)制订并调整医疗计划,承担主要责任。

(二)营养师

1.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营养筛查和评估,以期发现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

2.根据对患者的评估,计算热量和相关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制订并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疗法方案。

3.监护患者对营养支持疗法的反应和效果。

4.适时制订过渡性营养支持计划或终止营养支持。在停用肠外、肠内营养后,给予患者饮食指导。

(三)药师

1.制定全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规范,保证全营养混合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格规定全营养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加药顺序,对参与营养液调配工作的药师和护士进行系统化培训(包括无菌操作和配制程序),保证全肠外营养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参与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及肠外营养配方过程。使处方配比合适,协助医师进行个体化用药。特殊患者(如肝、肾、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儿童,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疾病、肿瘤以及手术创伤等患者)的配方,营养支持临床药师需综合评定患者合并存在的基础疾病,最终确定的配方不但要考虑到营养支持因素,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适当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及用量。

3.提供与药物相关的咨询服务。提供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适宜的给药方法、肠外营养液与药物配伍等相关信息,做好用药咨询和营养支持宣传工作。

4.协助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营养状况、生化检查等进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调整及药学监护工作。

5.建立与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营养配方。药师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选择不同种类、规格的营养制剂配制全营养混合液。

6.对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或其他人员进行培训,如相关专业的学生、患者和护理人员。

7.进行营养相关研究或参加研究活动。

(四)护士

1.需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会诊。

2.NST 会诊患者的肠外、肠内营养输注护理指导。

3.NST 会诊患者肠外营养输注并发症的防治,包括静脉炎,血栓,导管感染、断裂、阻塞、移位等。

4.NST 会诊患者肠内营养输注并发症的防治,包括鼻窦炎,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管道感染、阻塞、损坏、移位等。

5.开展营养支持疗法相关科学研究。

四、营养支持疗法的管理

在综合性医院建立营养支持团队,评估患者是否有营养支持疗法的指征,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疗法方案以期减少并发症,是十分必要的,可保证更规范合理地使用营养支持疗法。营养支持团队通过团队营养管理,发现需要营养支持疗法的患者,确定适宜的供给途径,制订恰当的个体化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方案,提高营养管理的效果,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营养支持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评估营养状况并确定是否存在营养支持疗法指征

NST采用恰当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新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营养评估工具包括NRS2002、MUST、PG-SGA等,其中NRS2002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疾病情况、摄入量情况、体格测量等。评分≥3分的患者可判定为存在营养风险,应制订营养支持疗法方案,以改善预后,如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感染等。但若NRS2002评分<3分,过度积极的营养补充不仅不能使其获益,反而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

给予营养支持疗法的指征可参考以下几点:

1.近期体重下降大于正常体重的10%。

2.明确诊断为营养不良。

3.连续7天以上不能正常进食。

4.可能产生营养不良或手术并发症的高危患者等。

(二)制订营养支持疗法方案

由NST成员共同讨论,制订适宜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营养制剂、制剂剂量、成分配比等。

1.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包括ONS和管道喂养。当患者存在上消化道通过障碍时,可考虑经鼻胃(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等方式给予肠内营养制剂。适宜的喂养途径是保证EN安全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临床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喂养时间的长短、患者的疾病情况、精神状态及胃肠道功能,具体选择原则可参照第一章第四节肠内营养部分。

肠内营养制剂品种繁多,应根据制剂的剂型、组成成分、是否为商品化制剂等进行分类。在制订营养支持方案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疾病特点选用。

2.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当长时间(>7天)不能进食或不能经肠内途径摄入每天所需的能量,或由于存在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时,可采用外周静脉途径或中心静脉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三)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NST应通过观察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识别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1.肠内营养并发症

①胃肠道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通过控制营养制剂的浓度、速度、温度等因素或者改变配方等方式进行防治。②感染并发症:主要为吸入性肺炎,由反流误吸引起,一方面应监测胃潴留量,另一方面在喂养时将床头抬高30°~45°,或使用促胃动力药物,或改为幽门后喂养等。③机械性并发症:如导管堵塞、折断、移位等或喂养管相关的损伤,应定期规范导管维护。④代谢性并发症:严密监测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等指标。

2.肠外营养并发症

①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感染,应每日仔细观察穿刺部位,以及监测患者感染指标如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降钙素原定量、血培养等的变化趋势。②代谢性并发症:包括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监测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等指标。③脏器功能损害:如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脂肪变性等,应积极监测。④血栓栓塞:定期监测D -二聚体等。

(四)记录及评估营养支持工作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接受营养干预,病历中应记录NST成员的工作内容,即医师、营养师、药师、护士参与患者的营养管理。NST应制定监察制度,定期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调整、改善。

NST是由不同学科成员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协同合作是开展营养支持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如《营养风险筛查制度》《营养高风险患者管理制度》《营养会诊制度》《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流程》等,明确NST各成员的角色任务和职责。通过成立营养支持团队,可切实提高营养支持的规范化,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并发症,减少医疗成本,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营养支持。 2ZtAgepqJsQk2r7mUnuteLMG5UKFvKKX298Gd5th1nNSbYDPYwGX0D/8RSYZyfo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