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关于天人起源的看法总体上遵循生成论的思路,其中的本源(如前面所说的混沌、太极)又被称为“元气”,由此而顺次生成天地万物。比如《黄帝内经》中就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宇宙广阔无边,开端的、根源的元气化生出来,万物凭借元气而化生出来。气同时也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的物质,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化收藏,寒暑的更替,都是其运动变化的结果。中国人眼中自然万物(包括人)本源于气(元气),世界是一个“气”的世界,生命现象、人体功能都用“气”来描述。
首先,人的生命有“气”则生,“气”若没了,人的生命也就没有了。比如《黄帝内经》中说“其气乃尽,故死矣”——气消亡了,人的生命也就消亡。其次,生命变化本质上是气的运动变化。比如《黄帝内经》中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气有促使事物开始的能力,是胎孕繁殖的根本;气分散开来,输布到万物那里,使万物成长而有形;气布散到万物身上,使万物就生长茂盛、壮大;气最后终了,赖气而存在的生命也凋零衰亡。再次,虽然世界无外乎气,生命无外乎气,但是中医学根据气的具体功能、特点,对气有进一步的细分,比如肾气是人体生命来自遗传的本源性生命力,等等。中医药对生命体的诊疗归根到底是在气上下功夫。
此外,由于气是本源,气化生出来阴阳,而本质上阴阳还是气——阳气和阴气,继而又分化出五行,本质仍然是气——五行之气。由此而构成“气-阴阳-五行”思维模型。
混沌生出天地,从此阴阳判别,天和地各自带着一队伙伴分属到不同阵营又互相联系,比如具有清轻、光明、自强、运动、温热等品质的都归天统领,属阳,而具有重浊、阴暗、承载、静止、寒凉等品质的都归地统领,属阴。
尽管天地分列,阴阳既判,但是天与地、阴与阳并没有决然分离、截然对立。在中国人的自然观里,天地阴阳是动态平衡、和谐统一的,这种动态和谐推动了天地万物的生长变化。阴阳动态平衡是人体生命的核心,《黄帝内经》中有一篇专门讲阴阳的文章认为“阳”是主生的,“阴”是主长的;“阳”起主导作用,主管运动的、向上的各种活动,“阴”主管收藏的、安静的、向下的各种活动,阴阳二者的工作互相配合,就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中医将“阴阳”应用在人体生命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五脏属里,为阴,六腑属表,为阳。就病理方面而言,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邪正相搏,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就疾病诊断方面而言,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声音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声音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就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而言,就是要调整阴阳,使之保持和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
中医学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失去了平衡;治疗疾病是调理阴阳,促使二者回归平衡。不论调理治疗疾病还是养生,中医学在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指导下都强调顺从天地阴阳,保持阴阳和谐。所谓顺从阴阳就是让人体阴阳运动跟随、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比如春天天地阳气上升,万物开始发芽、繁荣,人顺应这种时令就要早睡早起,行动舒缓,肢体放松;夏天阳气隆盛,万物开花结果,人顺应这种时令要适应、喜欢时间变长了的白天,不要动辄生气;秋天阳气开始收敛,万物开始凋零,人顺应这种时令要早睡早起,情绪安静;冬天阳气潜藏起来,天地冰冻,人顺应这种时令要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升起再起床活动,心思更要关注内心,而不要追求外在的欲望。
《黄帝内经》广泛使用五行,将东方对应于风、木,南方对应于热、火,中央对应于湿、土,西方对应于燥、金,北方对应于寒、水。中医学还将五行与一年中的季节相对应,春天属木,草木萌发,阳气升发;夏天属火,万物繁茂,阳热炽盛;秋天属金,秋风扫落叶,阳气肃杀;冬天属水,万物闭藏,阳气沉潜;还专门把夏季里的六月拿出来,认为六月属土,被命名为“长夏”。在这里,外部的天时、地理都被纳入气-阴阳-五行模型中,正是在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框架下,中医利用气-阴阳-五行来阐释、描述了天地是一个整体。
五行更被用于解释生命、诊疗病痛。比如中医所谓的“五脏”不能等同于肉眼可见的有形之器官,而是更偏重功能的描述。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学的“左肝右肺”学说,解剖形态学的器官肝,位于于人体的右侧肋下,而中医五脏里所谓的肝则被认为主要在人体的左侧开展工作。这种认识就直接与五行相关,因为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主生发,在自然界对应着东方、春天,在人体对应着左边;肺属金,主下降,在自然界对应着西方、秋天,在人体对应着右边。从东周开始,气-阴阳-五行的理论模型逐步成为中国人认知宇宙万物的思维工具。中医五脏就是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建构起来的五大功能系统。
脏腑配卦及气机升降示意图
中医学是立足天地自然的医学,其自然观的核心是混沌(易、太极、元气)化生万物,这一过程也是气-阴阳-五行的化生进程。看起来很抽象复杂,其实核心宗旨却不难把握,那就是阴阳中和。
首先,气-阴阳-五行本来是一体的,所以很容易做到阴阳中和。以太极图为例,其中太极(气)生两仪(阴阳)为第一级划分,阴阳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为第二级划分,四象生八卦为第三级划分。四象八卦就是五行,四象可看成是四行,即(太阴)水、(太阳)火、(少阳)木、(少阴)金;八卦可看成是水、火、木(阴木、阳木)、金(阴金、阳金)、土(阴土、阳土)。五行是两对阴阳(水与火、木与金)加一个中土,阴阳是五行的简化,五行是阴阳的细化。
阴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互相转化。对应太极图来看,寒极生热在太极图的最下面,寒到极点了,阴盛达到极点,在一年里这个时间点就是冬至——白天最短(阳消退殆尽),黑夜最长(阴盛到极点)。这个位点黑鱼将要达到最多,白鱼马上要退尽,一过了这个拐点,阳马上就生出来了,当这条半径全都被黑色占据的时候,白的就要来了,寒到极点就生热了;相反,热极就是最上面(夏至),白鱼将要达到最多,马上阴就来了,即热极生寒。就好比四季,冬天的时候天气越来越冷,即阴气越来越强盛,直到冷到极致,达最冷的时候,此时阴盛达到极致。一过这个拐点,马上天气逐渐转暖,阳气来复,春天开始了。
上面讲到的“黑鱼”“白鱼”是对太极图上黑色部分、白色部分的形象称呼。在圆形太极图中,白色的部分为阳,从最上方白色最多,白色部分的半径最长,向左向下逐渐白色减少,半径变短,最后在最下面白色逐渐消失,就像一条头在上尾巴在下的鱼。解说太极图时,习惯称它为“白鱼”。“黑鱼”也是同样的道理,指的是太极图里黑色的、属阴的部分。
一年气象图
太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