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学历经数千年,人们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形成了对生命、疾病及其防治手段的独特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最终升华为独特的医学。从先秦到东汉,《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从魏晋隋唐到宋金元,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医家让中医学理论得到创新发展;明清时期则是中医学发展的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期;到了近现代,西方文明和西医学传入,中医学又在跌宕起伏的磨难中曲折发展。在每一个历史时期,许多杰出医家在传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著书立说,创新发扬,在临床实践和升华理论中开拓进取,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中医学发展的高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大力扶持下,中医学获得了新生,在新世纪更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发展的春天。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当前,医学界面临多种健康危害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包括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疾病谱的变化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中医学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实践,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护佑着民众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发现,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等理念和方法,与现代医学的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生物学、个体化诊疗、预防医学及组合药物等新发展方向具有诸多相通之处,中医学越来越被国内外认可,国际医学界出现持续的“中医热”现象。尤其这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再一次被证明在临床上确有疗效。可以说,尽管时代在变化、疾病谱在变化、治疗手段在变化,但中医药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最核心、最基础的理念却历久弥新。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医学?它是如何认识生命和疾病的?它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来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这一系列问题几乎是所有人最初接触中医时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疑问,也是我预见《中医学原理通论》这本书将吸引广大读者的一个原因。该书用既通俗易懂,又严谨规范的文字向读者系统阐述了中医学的核心和基石——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对人体生命认识的理论、中医学对疾病认识的理论,以及中医学的防治理论等。全书共五篇,第一篇为总论篇,主要介绍中医学的概念及其特点、中医学发展简史、中医文化源流等;第二篇是生命篇,主要探讨生命的起源和人的生命周期规律,同时介绍“藏象”“神”“精”“气”“血”“津液”“经络”“腧穴”等名词的定义、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三篇是疾病篇,主要讨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问题;第四篇是防治篇,主要谈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及具体应用方法;第五篇民族医药专篇主要阐述藏、维、蒙、傣四个民族医药发展简史及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诊疗疾病的相关知识。一气读来,如饮佳酿,畅快之极,当为中医书籍中的佳作。
该书作者胡镜清研究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原所长,这几年带领全所同志在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精华精髓,以及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编撰了《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名医学术思想精粹》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而《中医学原理通论》较之前面书籍的专业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尽力做到了通俗易懂,相信定能给大家尤其是行业外的中医爱好者耳目一新的感受,故乐之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张伯礼
辛丑季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