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外科病房中的重症医学

一、重症患者的识别

普通疾病的医疗诊治模式通常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包括采集完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然后再开始治疗,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合重症患者。早期发现可赢得时间、明确诊断,从而早期给予干预治疗,因此,对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的判断,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往往需要同时进行,尽快明确危及生命的异常情况,并予以简单的处理,从而为下一步的检查治疗争取时间。

1.提示病情危重的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变化往往是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表现。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及伦敦皇家医学院推荐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arly warning score,EWS)及改良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目前已经在急诊和ICU领域普遍使用(表5-0-1)。

表5-0-1 改良早期危险评分

MEWS是对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5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MEWS评分≥5分,应考虑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呼叫上级医师或ICU进行进一步评估。

2.提示病情危重的常见临床表现
(1)心血管系统: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低血压,末梢湿冷,皮肤花斑、发绀等,而心率减慢通常提示病情极其危重的临终状态。

(2)呼吸系统:

呼吸频数、辅助呼吸肌做功明显、呼吸困难、三凹征等,呼吸浅慢常常是呼吸停止的前兆。

(3)消化系统:

呕血及咖啡样物(包括胃管引流)、黑粪、黄疸。

(4)泌尿系统:

少尿、无尿。

(5)神经系统:

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谵妄、躁动、异常行为。

(6)代谢指标:

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及低钠)、严重血糖异常、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乳酸升高。

3.提示病情危重的常见体检发现

(1)A:airway。出现鼾音、喉鸣,如果合并吸气三凹征高度提示上气道梗阻。

(2)B:breath。呼吸运动增强及呼吸频率增快是呼吸困难的早期表现,可以远早于氧合下降出现。

(3)C:circulation。

1)末梢灌注:末梢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是循环灌注不良的表现。

2)心率:心率增快是循环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但不只提示循环异常。

3)血压:升高或降低都应引起重视。慎重给予降压、降心率药物。

(4)D:disability。

1)觉醒程度:嗜睡、昏睡、昏迷。

2)意识内容:谵妄、躁动。

3)神经系统查体:瞳孔变化、肢体运动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5)E:exposure。应当尽可能做到暴露查体,对于发现潜在问题有重要意义。

4.重症感染(sepsis)患者的识别

根据最新的重症感染的定义,当患者对感染的异常反应引起了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即可以诊断为重症感染。器官功能的障碍可以通过qSOFA评分进行判断,如果患者存在以下三项中的两项以上,即可诊断。

(1)呼吸频率≥22次/min。

(2)收缩压≤100mmHg。

(3)神志的急性改变。

二、休克的临床评估与管理初步

休克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早期发现与积极复苏是休克治疗最为重要的环节。由于休克患者不可能只出现在ICU,在外科病房的初始发现与复苏就显得极为重要。

1.休克患者的早期发现

休克的核心是组织缺氧,其诊断主要以临床、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等多个方面为基础,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

(1)血压下降:一般情况下,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70mmHg,且合并心率增快时,需怀疑休克。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既往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低血压并不明显。

(2)身体的三个“窗口”出现组织低灌注的表现。

1)皮肤:湿冷、花斑和发绀。

2)肾脏:尿量减少,<0.5ml/(kg·h)。

3)神志:意识改变,包括迟钝、混乱及定向力改变。

(3)高乳酸血症,通常>2mmol/L。

2.休克病因的初步筛查及初始治疗

休克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为四类,即低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通常情况下,这四类休克可以有下列临床表现的异同(表5-0-2)。

表5-0-2 休克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其中在病房仍以感染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及低容量性休克最为常见。

应完善的检查包括:血气分析(包括乳酸)[动脉及中心静脉(如果可能)]、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Pro-BNP、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心电图等。根据情况完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B超、CT等。超声(包括心脏超声)对于休克的类型鉴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初步处理

休克早期,必须保证给予患者足够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以避免器官功能的恶化和衰竭。在休克原因还没明确时就应该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一旦明确休克的原因,必须马上对症处理。

休克治疗的三个重要复苏步骤(VIP)如下。

(1)V:ventilation,通气 。休克的早期需要增加氧输送,预防肺动脉高压。脉氧饱和度有时并不可靠,通常需要进行血气监测。尽快给予面罩给氧,必要时请ICU建立人工气道给氧保证氧输送。

(2)I:infusion,补液 。无论何种类型的休克,容量治疗都是支持治疗的第一步。容量治疗的目的在于调整心脏前负荷达到最佳,使心脏处于最佳做功状态。液体复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选择补液的种类,首选晶体,白蛋白在某些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也许有效;②输液的速度,20~30分钟内输完300~500ml液体;③明确容量负荷试验的目标,通常包括血压升高,心率下降,尿量增加;④明确补液的安全目标,急性肺水肿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中心静脉压也许是一个可以使用的目标。

(3)P:pump,泵入血管活性药物 。如果液体复苏后,低血压仍持续存在,则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去甲肾上腺素:是升压药物的首选,它兼具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和温和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

2)多巴胺:目前不建议多巴胺用于休克患者的治疗,也不推荐为了保护肾脏而使用小剂量的多巴胺。

3)肾上腺素:因为其可以引发心律失常和内脏血流减少,增加血乳酸水平,目前建议将其作为休克的二线治疗药物。

4)血管升压素:一般只在心排血量较高的患者中使用。

5)多巴酚丁胺:作为强心药物可以选择性增加心排血量,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毛细血管的灌注。

6)米力农:兼具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有时会出现血压的降低。

4.血流动力学初步监测与管理

在休克的治疗及复苏过程中,需要连续及动态监测相关的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组织灌注指标。

(1)容量负荷试验:

容量负荷试验是床旁判断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简便手段,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可以定量反映输液过程中心血管的反应,能够快速纠正液体缺乏,并避免液体负荷过多的风险。

容量负荷试验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输入一定量的液体,输入液体速度越快,作出容量状态判断所需要的液体总量就越少。

容量负荷试验的结果判断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力,一般认为,输液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增加超过5mmHg,提示应停止补液,而<2mmHg提示应当继续补液,而介于二者之间的应当继续评估。如果没有CVP的监测,心率下降是可以替代的指标。

(2)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中,提示组织代谢的主要指标有BE和乳酸。在休克早期,即使血流动力学尚稳定,BE降低及乳酸升高仍然提示存在组织灌注不良,即存在休克,因此是休克早期发现及指导复苏的重要指标。应当注意的是,虽然BE受到的影响因素比乳酸大,但BE较乳酸更加灵敏;即使血气分析结果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亦应提高警惕,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在休克治疗过程中,监测动脉血气乳酸的变化,尤其是乳酸清除率,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复苏的效果。

有很多外科患者术后为输液留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除了监测中心静脉压力之外,还能够取血监测中心静脉血气,主要是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氧供与氧耗的平衡结果,如果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多提示氧供不足或氧耗增加。而在无明显贫血、呼吸困难、高热和低氧的情况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可以间接反映心排血量的情况。一般认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应当在70%以上。

(3)末梢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

通过末梢脉氧监测可以在很多监护仪上找到末梢灌注指数这一指标。这是一个反映末梢局部灌注情况的指标,受到末梢血流量、末梢血管收缩程度、末梢肢体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早期发现休克及休克复苏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其十分简便无创,在外科病房可以进行常规监测。有研究表明,低PI常提示组织灌注不良,在初始复苏之后,PI值未恢复正常通常表明患者出现脏器功能恶化的概率更高。PI的正常值争议较大,一般认为至少应在0.6以上。

三、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

院内转运主要是将患者转运至ICU、手术室、检查科室等。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个容易忽略但存在极大隐患的环节,转运之前,转运的团队需要安排以下事项:转运前的安排包括目的地的情况、目的地的人员准备等;参加转运的人员;转运需要的器械与药物;转运过程中患者需要的监测。

转运之前,目的地的人员需要做好接收危重患者的准备,如果是病房,需要了解患者的大致情况,安排好人员、床位、相应的监护治疗设施及药物,患者转运到后要医师与护士面对面的交接班。如果是检查科室,需要做好随时进行检查的安排。参加转运的人员需要有一定的转运经验,对患者的情况要有所了解。

(一)转运前

1.病情告知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转运的利弊、转运途中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等。

2.气道的管理

如果考虑到患者存在气道梗阻、窒息的风险,氧合通过一般吸氧很难维持的,应当在转运之前进行气管插管,并确保固定牢靠,痰液清除干净。如果在转运过程中的支持力度不及在病房,比如,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很难达到墙壁氧10L/min以上流量,一定要在转运之前按照转运时的支持治疗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尝试。

3.药物治疗

应当尽量精简,泵入药物可以仅携带维持心率血压等关键生命体征的药物。

4.患者情况

如果存在气胸或因肋骨骨折可能导致气胸,应行胸腔引流。对于不稳定的长骨骨折应予固定,以保护血管和神经。对于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脊柱损伤要按存在损伤处理,在转运过程中要稳妥固定。

5.其他细节问题

转运之前要充分考虑到 每一个细节,包括氧气余量、电池余量、电梯是否已经有人值守、转运的平车或病床能否进入电梯、转运途中所有带锁的门是否都能打开等。

转运前需要核对的清单总结如下。

(1)参加转运人员的经验、对患者的了解程度。

(2)必需的设备和药品。

(3)检查电池。

(4)充足的氧气。

(5)转运工具。

(6)目的地确切的位置、病房床位。

(7)病历、X线片。

(8)转运路线,路途中有无障碍。

(9)可能需要联系的人员的电话。

(10)是否通知预计到达的时间,目的地科室是否已经做好接收的准备。

(11)是否已通知家属,知情同意、授权委托。

(12)各种导管是否固定妥当。

(13)仪器设备、药品、输液泵、管线确保可用。

(14)适当的镇静,必要的束缚。

(15)改变支持条件后,患者是否可以耐受。

(16)有无遗漏。

(二)转运中

1.生命体征的监测

转运过程中,血压、心率、脉氧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2.仪器及设备的维护
(1)维持循环、心率的设施:

包括除颤器及维护气道的设备(如口咽通气道、吸引器等)要根据需要携带。

(2)氧气:

在转运途中的氧气储备要至少有30分钟额外储量。转运过程中如需要注射泵、便携式呼吸机均要确定电池电量充足。

3.静脉通路的维持

转运途中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要维持静脉通路,通常还需要一些维持通路的液体,最好是不含糖的、塑料包装的液体。

4.管路的管理

转运过程中,患者可能带有很多管路,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经心内膜心脏临时起搏器及漂浮导管等,除一些特殊情况时需要经过这些导管进行监测外,主要是以固定防脱落、观察是否通畅为主。

转运的流程可以大致总结为图5-0-1。

图5-0-1 危重患者转运流程

四、ICU患者的降阶梯治疗

ICU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之后需要转出ICU,回到外科病房进行针对原发疾病的进一步治疗。但是,由于患者病情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这种风险并不因为从ICU转出而消除,从ICU转出之后,无论是治疗还是监测的强度都有降低,但仍然需要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

1.气道及呼吸

经口腔及鼻腔吸痰是一种不得已的、刺激极强的气道干预手段,通常会在患者出现气道梗阻之后作为一种抢救措施使用,很难作为一种常规的气道干预手段在外科病房实施。因此,在难以进行吸痰操作的情况下,依靠患者自主咳痰能力、充分气道湿化及化痰药物的使用就是维护气道的重要手段。

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术前存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反应较重、术中出入量较大、手术本身创伤较大的患者更需要注意。患者表现为呼吸浅促,主诉呼吸困难,听诊可以发现双下肺呼吸音降低,可合并湿啰音,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合并二氧化碳分压的降低,通常查血BNP不升高。在胸片上通常会表现为典型的“小肺”,并呈现一定程度肺水肿的表现,行CT检查,多发现双肺重力依赖区的实变。

应当鼓励患者积极下地活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多拍背咳痰,尽量避免大量正平衡,对于既往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长期吸烟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必要时可予无创机械通气支持治疗。

2.容量、循环、营养

患者从ICU转回外科病房之后仍然应当注意容量的监测,尤其是对于心肺功能、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液体管理与术后营养的给予密切相关。ICU的危重患者通常采用限制性热量支持的策略,通常为20~25kcal/(kg·d),甚至18~20kcal/(kg·d),而在外科病房治疗时,则应当根据疾病所处的阶段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在每天给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时,应当注意液体总量。尤其是患者需要输血、白蛋白、有静脉使用抗生素、保肝药、激素等需要额外液体输入时尤其要注意控制全天的入液总量。

血压的监测仍应当进行。对于基础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有些在术后血压会低于平时,应注意不要把术前服用的降压药物贸然全部加用,造成医源性低血压,甚至会引起脏器灌注不良与功能障碍。

3.发热与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比较重要的院内感染,在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已较前大大降低,术后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也较前减少,这都有利于减少HAP的发生。转回外科病房后的患者,通常已经不需使用抗生素或最多使用1~2天。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并不能阻止HAP的发生。怀疑HAP的患者,可以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表5-0-3)评估。同时注意留取痰的病原学资料指导抗生素的使用,监测PCT有助于评价感染控制的情况。CPIS评分更多用于VAP,也可以作为HAP的参考。

通常,CPIS评分超过6分提示存在感染,而治疗后CPIS评分<6分则可以停用抗生素。

导管及血管内植入物感染往往病情急剧加重,常出现寒战、高热及感染性休克。外科患者带有中心静脉导管及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有很多,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导管相关性感染: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织炎的表现)。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③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如果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继而出现血压下降,提示血行性感染的可能更大。

表5-0-3 临床CPIS系统

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应当留取血培养。 至少应留取2套,即导管及外周各留取需氧及厌氧培养各一瓶,每瓶留取10ml血。 如需要拔除导管,应留取导管尖端5cm送细菌培养。其结果解释如下:①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细菌,如果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②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细菌,而且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外周静脉血培养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③如果报阳差异时间小于120分钟,而两套血培养阳性为同一种细菌且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其他感染证据,也提示可能为CRBSI;④如果两套血培养均阳性,而且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的CFUs/ml,如果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适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⑤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定为CRBSI,可能为导管寄生菌或采集时污染;⑥如果仅是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定为CRBSI,但如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在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时则提示可能为CRBSI;⑦如果两套血培养均为阴性,不是CRBSI。

留取血培养的同时应当留取PCT,并监测PCT的变化。患者出现严重的感染性休克而PCT不升高应考虑非细菌感染。抗生素应当优先覆盖革兰氏阳性球菌,推荐使用万古霉素,对于免疫抑制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体内已知有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患者应当联合用药覆盖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怀疑念珠菌血症者,应当选用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对于没有进行过抗真菌治疗,所在医院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感染风险较低的患者可以使用氟康唑。

4.心理

有研究表明,相当多的患者从ICU转出后会对ICU的治疗过程留下负性记忆,ICU相关焦虑的发生并不少见。另外,阿片类及苯二氮 类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神经精神系统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药物依赖、戒断症状等。因此,在外科病房,对于这部分患者,情况严重的应当请心理医学科会诊。

(丁欣) T8CB5UOoYd1mzeF0SN7eoPux85kg6/vVYx9+T9DLEFhtOfsN1Tpjtaq1H/tQooM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