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药采制与炮制学是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按照医疗、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物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其任务是在继承中药传统采制与炮制理论及技术的同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整理,逐步搞清采制原理,改进中药材采制和产地加工、炮制工艺,制定质量标准,提高饮片质量,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效果。

历代本草对中药的采制与炮制要求和方法均有记载,在汉代,有关药物炮制方法的记载更多散见于处方的脚注,并且已由净制、切制处理向药性改变处理方面发展。汉代以后,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物的性能、炮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雷公炮炙论》应时代的需求,总结了当时炮制学的成就,成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其记述了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唐代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中药炮制也得到了发展,《新修本草》中收载了许多方法,除了煨、煅、燔、炒、蒸、煮等外,还有作蘖、作曲、作豉、作大豆黄卷、芒硝提净等方法。到了宋代,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政府对药学事业的重视,促使药物加工炮制得到飞跃性的发展,不仅炮制方法有很大的改进,炮制的目的也多样化,开始注重中药成方制剂饮片的炮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就是一部中成药生产的汇集文献,收录了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并附有180种中药饮片的炮制通则。金、元、明时期,名医辈出,流派分明,各有专长,医药学家结合临床应用,阐述炮制理论,使炮制不断发展和提高,特别是“金元四大家”的学说,对炮制理论影响巨大。明代医药学进步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国家对药学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得中药炮制技术有了较显著的进步,炮制理论也不断丰富,如徐彦纯编撰的《本草发挥》、陈嘉谟的《本草蒙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中立纂辑的《本草原始》等,都反映了当时的炮制技术水平。缪希雍撰的《炮炙大法》是继《雷公炮炙论》之后另一部炮制学专著,收载了四百余味中药的炮制方法。清代多在明代基础上增加炮制的品种,医药文献多有专项记载炮制方法和作用,同时也对某些炮制方法和作用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的时期。张叡所著的《修事指南》为清代的炮制学专著,该书主要参考了雷 的《雷公炮炙论》并广泛吸取了各家本草著作中有关炮制的文献资料,记载了232种药物具体的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经验基本沿用明、清时期的理论和方法,由于地域宽广,流传有异,遵循不同,经验各异,各地方法不甚统一。经过国家和医药工作者的努力,在多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指导下,炮制方法逐步趋向统一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继承方面,各省各地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整理,制定了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并且在科研和应用实践中不断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了炮制内容,随后相继涌现一些炮制学专著,1963年由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根据全国当时的炮制经验汇集出版了《中药炮炙经验集成》,共收载常用中药501味的现用炮制方法,反映出当时全国炮制方法的面貌,基本沿用明、清的理论方法。为了进一步继承发扬这一制药学遗产,提高中药饮片质量,自1982年起,中国中医研究院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由中药研究所牵头组织有关单位成立编委会和编写组,编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它作为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的规范与技术标准,对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和完善中药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为中药饮片成为法定药品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了让后人更方便地掌握中药炮制的古代和现代文献记载内容,王孝涛等根据前期编写的《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编撰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部分)》,并藉编写《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一书之际,整理编撰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现代部分)》。教学方面,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相继开设中药炮制学课程,培养了大量的炮制专业人员。科研方面,无论是高校、生产企业还是研究所,都组建了研究团队,逐渐发展成有一定力量的科研队伍,攻克了饮片炮制方向的多个课题,搞清了一些药物的炮制原理,改进了炮制工艺,制定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质量标准。生产方面,为适应中医中药的飞速发展,不仅各地先后建立起规模不等的中药饮片厂,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也不断改进,从手工作坊转向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一些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使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趋向自动化。中药的炮制理论和炮制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我国著名的中药炮制大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孝涛研究员,在整理文献过程中,结合工作实践以及中药炮制的自身特点,提出多个观点,形成其学术思想。

第一,炮制是原创性的学科,是来源于临床的。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说明中药炮制不仅要满足色、香、味俱全的外观要求,更重要的是服务于临床,对临床有更好的疗效。从侧面很好地反驳了中医中药要“医药分家”的观点。传统炮制方法和理论都是历代医家根据临床实践总结而来的,反过来,这些炮制理论又用来指导临床用药。由于传统炮制理论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不同炮制品各具所长,临床用途各有侧重或不同,对炮制前后药性改变和不同临床应用,前人是根据中药的药性理论进行解释的,一味药物炮制工艺是否合理,其唯一标准是临床应用是否安全、有效,离开了临床疗效而言及其他,就成为了无本之木。

第二,中药饮片是中医的处方用药,饮片的使用是中医用药的特色所在。中医治病的“武器”是中药饮片,而不是中药材,因为中药材存在大量的质量问题,如有无净制、有无切制、有无依法炮制等,均很大程度影响中药临床的疗效和中成药质量。梁代《本草经集注》曰“察病之源,以为其制耳”,说明中药制药的原料药材经炮制合格后方可配料,这也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自2010年版开始就明确了中医临床配方和中成药投料所用的均为饮片,并将中成药处方全部改用饮片名表述,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和中成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第三,提出中药采制控质论,包括“药出州土”“采造时月”“药藏”三方面理论。认为要保证中药有最佳的疗效,不外乎产地道地、采收季节适宜、贮藏保管得当。“药出州土”论表述了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相比,其内在的物质是有差异的。当然,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道地产区是会发生变迁的。“采造时月”论,表述了中药的采收时期与其所含药效成分相关,适宜的采收时期不仅保证了中药材的产量,还保证其质量。“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古代劳动人民用朴实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采收季节适宜的重要性,现代科研工作者采用中药成分动态分析方法,已经验证了多种中药传统采收时期的科学性。“药藏论”表述了药物不同的干燥方法、贮藏方法对其所含药效成分的保留有着重要影响,干燥方法不当,药效成分则或挥散或变异;贮藏方法不当,药效成分则下降。有些中药不宜贮藏太久;有些中药久贮更佳,如六大陈药,“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有些中药贮藏不当,易生虫、发霉、变质。

第四,提出中药炮制制毒增效论。其理论基础来源于三方面,包括总结前人的中药“生熟论”“制毒论”和“增效论”。如明代《审视瑶函·用药生熟各宜论》中指出:“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味轻,其攻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如补药之用制熟者,欲得其醇厚,所以成其资助之功。泻药制熟者,欲去其悍烈,所以成其攻伐之力。用生用熟,各有其宜。”表述了中药功效“生、熟”有别之说,中药饮片的生品和炮制品具有不同性能和治疗作用,通过炮制可使中药改变其药性,使其在临证中发挥最大作用,实现更佳的疗效。《神农本草经》对中药也有“生、熟”和对毒药有“宜制”的基本法则:“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中药有偏性,广义的中药毒性就是指药物的偏性,通过炮制手段纠正药物的偏性,在保证治疗作用的前提下,又能严格控制其毒副作用对人体的危害,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炮制对狭义的中药毒性意义更显著,近年来,对毒性中药乌头(附子)、草乌、半夏、马钱子、巴豆、甘遂、芫花、雄黄等几种药材进行研究,也证实了中药炮制“制毒”论。元代《用药心法》中指出:中药经酒制、煨制、姜制、蜜制等处理后可改变药性作用,说明了中药炮制的“增效论”也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理论精华所在。对延胡索、槐米、大黄、何首乌、天南星及其炮制品的研究充分表明,通过恰当的炮制方法,可增加药效成分在汤剂中的煎出率;破坏共存酶的活性,保持药效成分含量;消除或破坏与治疗无关的成分,充分发挥药效成分作用,实现增效的目的。

第五,辅料作用论。中药炮制辅料是指对中药饮片具有辅助作用的物料,辅料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经辅料炮制后,其性味、功效、归经和毒副作用都会发生变化。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指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使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中药炮制辅料可改变或缓和药性而增强疗效;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矫味矫臭等。中药炮制辅料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中药炮制界的关注,开展了对中药炮制辅料的作用、药用标准、寻找新辅料等方面的研究。

第六,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即鲜药炮制。大部分中药材经过采收、简单加工、干燥后储藏,需要时要重新洗润、进一步炮制成为中药饮片。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中药材如果没有经过前期鲜药的洗净过程,干燥成干品后就很难清洁干净,这也是中药材不洁净的原因。另一方面,干品中药材再次洗、润、切等,有效成分会大大流失。王孝涛借鉴清半夏、法半夏的科研思路,结合浙江乌药、吉林人参、四川附子等产地直接加工炮制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学术观点,设想实施中药材一次性制成中药饮片(鲜药炮制),即在建立比较集中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中药饮片工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为中医临床提供优质、高效、稳定的商品饮片。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产业优势包括大幅度降低成本、集约化生产省时省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农民就业机会和增加药农收入、与市场终端(医院、药店)互动促进饮片商业发展、结合GAP基地建设确保优质道地原料供应等。当然还需要相应的科研、临床验证。

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广东省中医院开展了全国范围内寻找名医药学专家,选拔院内优秀人才以师带徒的方式向名医药学专家拜师学艺的活动。率先寻找了中药炮制、中药鉴定方向的专家,通过中国中药协会原会长房书亭的介绍,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的林华主任中药师、钟燕珠主任中药师、龚又明主管中药师及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海青有幸跟随王孝涛老师学习中药采制与炮制的理论和技术,并由王孝涛老师指定其弟子暨南大学曹晖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于留荣教授现场指导。随后,暨南大学张英、马志国、吴孟华,广东药科大学孟江以及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康志英,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郭长达、张洪坤、黄玉瑶也加入学习并传承王老采制与炮制技艺的行列,并成立王孝涛传承工作室广东分部。以上学者在王孝涛老师及其弟子曹晖教授、于留荣教授的带领下,拜读王老的有关著作和论文,整理王老采制与炮制相关理论和学术思想,进一步查阅有关采制与炮制的古代和现代文献,将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总结完成了《中药采制与炮制技术传承集要 第一集 毒性中药篇》一书。

本书对毒性中药采制与炮制这个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瑰宝历史资料和现代研究内容如毒理学、炮制机制、炮制工艺资料等进行了精心整理,具有专论性质,使读者掌握毒性中药研究的状况和水平,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线索依据,同时保留中药饮片的性味与功效以及使用注意等内容,可指导临床用药。

在编写过程中,本书参考了不少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文献,在此谨向有关作者、出版社、杂志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要感谢广东省中医院为培养人才的不遗余力。

本书难免有不当或错漏之处,恳请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22年1月 ZFBCf/Mr+4F66xWpuYag+pw6yWtCDQa1i7aS4ybVwzVNXq/lpbTI9KZ6gbuz8jM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