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半夏 附:水半夏
Banxia
PINELLIAE RHIZOMA

采制沿革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半夏药材商品多来源栽培,少量野生。

附:1.水半夏:同科鞭檐犁头尖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Blune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广西南宁、柳州、玉林等地;广东湛江、茂名等地。在两广地区有作半夏使用。

2.掌叶半夏:同科掌叶半夏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小个块茎作半夏用。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个别地区使用。

【采制】
1.道地产区

《名医别录》:“生槐里川谷。”陶弘景:“槐里属扶风。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苏颂:“今在处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本草品汇精要》:“道地:齐州者为佳。”《药物出产辨》:“产湖北荆州为最,其次湖南长德。”现以山东郓城、四川绵阳及云南昭通为道地产区,产量大,质量好。

主产于四川绵阳、遂宁、南充;重庆涪陵等地;云南昭通等地;湖北襄樊、江陵等地;河南汝南、南阳、信阳等地;安徽六安、安庆、阜阳、宁国等地;湖南湘阴、常德;浙江富阳、建德;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山东郓城、沂水、临沂。以湖北(江陵、京山、沙洋、潜江、天门、襄阳及周边)、山东(济南、章丘、济阳、禹城、齐河、临邑及周边)为道地产区。

2.采制方法

《本草品汇精要》记述:八月取根,暴干。

现在一般是于块茎或珠芽繁殖的当年或第二年采收,种子繁殖的第三年或第四年采收。6月、8月、10月倒苗后挖取地下块茎。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及须根(将半夏块茎按大、中、小分级,分别装入编织袋或其他容器内,水洗后,脚穿胶靴踏踩或用手来回反复推搓10分钟,倒在筛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净皮的拣出来再搓,直至全部去净为止。如果较大的块茎去皮后,“后腚门”仍有一小圆块透明的“茧子”时,量少可用手剥去,量多再装袋搓掉,直至半夏块茎全部呈白色为止;量大可用半夏脱皮机,晒干。若去皮后遇阴雨天气,可浸在饱和的矾水中,隔1~2天换白矾水1次,用于防腐;若晒至半干遇阴雨天,可用硫黄熏;亦可拌入石灰,使水分外渗。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品质】

药材以粒大、圆、个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炮制规范

一、生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1.净制

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汉·《金匮要略方论》)。汤泡洗浸(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宋·《女科百问》。去皮脐(明·《医学纲目》)。水浸去衣(清·《医门法律》)。腊月热水泡洗,置露天水过又泡,共七次,留久极妙(清·《本草述》)。

2.切制

破如枣核(汉·《伤寒论》)。破为细片(南齐·《刘涓子鬼遗方》)。切作片如纸薄(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捶碎(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现代炮制经验】

拣去杂质,筛去灰屑即得。

【现代炮制规范】

1.用时捣碎。(药典2020,天津2012)

2.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全国规范1988)

3.除去杂质。(辽宁1986)

4.除去杂质,用时捣碎。(河南2005,重庆2006,湖北2009,江西2008,四川2002)

5.将原药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或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上海2008)

6.取原药,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浙江2005)

7.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筛去灰屑,用时捣碎。(广西2007)

8.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山西1984,安徽2005,甘肃2009)

9.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贵州2005)

10.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干燥。(宁夏1997)

11.取原药材,除去杂质。(陕西2007)

12.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筛去灰屑,用时捣碎。(湖南2010)

13.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北京2008)

14.除去杂质,筛去灰屑。(吉林1986)

15.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江苏2002)

【饮片性状】

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性味与功效】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使用注意】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乌头、附子等配伍使用。本品温燥,阴虚有热、有出血倾向的忌用。

【现代毒理学研究】

最早人们认为原儿茶醛、黑尿酸、苛性碱等物质是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随着分离分析技术的提高,有研究认为半夏的毒性成分为半夏草酸钙和蛋白结合而成的草酸钙针晶,是引起半夏刺激性毒性的主要物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半夏草酸钙针晶极细长,具针尖末端、倒刺及凹槽的特殊结构为针晶刺破黏膜细胞提供基础条件。

有研究采用急性毒性(LD 50 )测试半夏生品和草酸钙针晶的毒性。半夏草酸钙针晶腹腔注射的LD 50 为16.42mg/kg,半夏生品混悬液的LD 50 为3 450mg/kg,草酸钙针晶的毒性是半夏生品的210倍。

二、清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1.矾水浸

白矾水浸七日,焙干(宋·《圣济总录》)。白矾水浸、去滑、炒黄(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矾水煮

白矾水煮干为度(明·《证治准绳》)。

3.矾、姜制

用水浸透,内无白心为度,入明矾生姜水煮透,略干切片(宋·《卫济宝书》、清·《药品辨义》)。用滚水入明矾或皮硝同泡,泡之时勿得动,一时汤冷,又易滚汤泡之,泡五七次者为佳,切片,仍以生姜捣汁拌,微炒过用(明·《医宗粹言》)。

【现代炮制经验】
1.矾制

半夏100斤。矾:12斤半(内蒙古、北京、天津、山东);夏季用14斤半(内蒙古)。

(1)取生半夏,用水浸泡 (每天换水1~2次),再加矾与水共煮 ,至无白心,晾至六七成干,切片晒干。

注: 分开大小个,泡7~8天或21天(山东)。泡21天,泡至第10天后,如起白沫,则每百斤半夏加2斤白矾,泡1天后再换水(内蒙古)。泡两周后用白矾8斤化水,再浸7天洗净(北京)。

煮2~3小时(内蒙古)。加白矾4斤半煮3小时(北京)。

(2)取生半夏,用水浸2~3天(每天换水2次,夏季3~4次),倒缸内撒适量白矾面,以防破烂,泡7~10天(夏季3~5天)至水面不浮黏沫、半夏无白心;另将白矾粉碎,铺缸底一层,再将泡过的半夏平铺于上,再撒白矾一层,层层铺匀,将缸口盖严,腌渍4周取出,用清水漂泡3天,再加水缓煮至切破后不麻舌为度,晒干(天津)。

2.矾、姜制

半夏100斤。白矾12斤半,生姜2斤半(山东);或白矾20斤,生姜20斤(大连)。

取生半夏,用清水泡 (每天换水2~4次),再入白矾和生姜水中煮至无白心 ,整个晒干或切薄片。

注: 泡5~7天(辽宁)。泡7~10天(山东)。

大火煮透(山东)。煮熟后闷至软(辽宁)。先用生姜加水煮透,再加明矾煮约半小时,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切薄片(大连)。

3.矾、姜、甘草制

半夏100斤。生姜1斤,甘草2斤,白矾12斤半(山西);或生姜7斤,甘草3斤,白矾10斤(厦门)。

(1)取生半夏,用水浸7~10天(每天换水2次),取出,放缸中,加白矾及热甘草水及生姜泡7~10天后,蒸约8小时,至无白心,晾冷,闷1~2天,切片(山西)。

(2)取生半夏,加水浸10天(换水2~3次),换缸,铺一层半夏,一层生姜、明矾,至缸将满时放入清水,一个月后倾出,换水洗2次,再将甘草破开,掺入半夏蒸透,倾出晾风,隔2天后,装入硫黄柜内熏1夜,稍去水汽,刨片(厦门)。

【现代炮制规范】

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或煮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净半夏,煮法用白矾12.5kg,浸泡用白矾20kg。(药典2020)

2.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用清水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宁夏1997)

3.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重庆2006)

4.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白矾溶液(8∶100)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1~2mm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山西1984)

5.取净生半夏,大小分档,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用清水洗净,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安徽2005)

6.取净生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湖北2009)

7.取净生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白矾,切厚片,干燥。每100kg净生半夏,用白矾20kg。(贵州2005)

8.取生半夏,大小分档,投入8%的白矾溶液内,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漂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明矾20kg。(浙江2005)

9.取生半夏,大小分开,分别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白矾20kg。(广西2007)

10.取生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干燥或切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四川2015)

11.将原药材除去杂质,分档,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20kg。(上海2008)

12.取半夏,大小个分开,用白矾水溶液(6%)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用清水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15kg。(天津2012)

13.取净半夏,按大、小个分开,分别用矾水浸泡(每100kg半夏,约加白矾末2kg),浸泡至内无干心时,捞出。另取定量白矾与浸泡好的半夏共置锅中,加入适量水。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保持沸腾,并不断翻动。煮至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回润透,切1mm片,晒干(或干燥后打碎成颗粒)。每100kg半夏,用白矾12.5kg。(吉林1986)

14.取净半夏,按大小分开,用白矾溶液(8∶100)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辽宁1986)

15.取净半夏,大小分档,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湖南2010)

16.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8kg)溶化,再泡7天,用水洗净,取出,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以内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再闷约3天,切薄片,阴干。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北京2008)

17.(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白矾20kg。

(2)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夏天泡7天左右,冬天泡14天左右。每日换水1~2次,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时,移至锅内加白矾与水煮透;或再加面粉拌匀,取出,制成团,略晾后,切片,干燥(用时筛去粉末)。每100kg半夏,用白矾12~18kg,面粉适量。(河南2005)

18.(1)取净生半夏,按大小个分开,用清水浸漂7~10天(以水淹没药面10~12cm为度),每日倒缸或换水1~2次,待起白沫时,每100kg净生半夏,加白矾粉2kg,泡一日后,再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为度,捞出,置锅内,再加白矾与水,共煮,先用武火,后用文火,不断搅拌至内无白心时捞出,清水漂洗,晾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净生半夏,用白矾12.5kg。

(2)取净生半夏,按大小个分开,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捞出,洗净,切薄片,干燥。每100kg净生半夏,用白矾20kg。(甘肃2009)

19.取饮片生半夏,大小个分开,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白矾20kg。(陕西2008)

20.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用清水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江苏2002)

2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江西2008)

【饮片性状】

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性味与功效】

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炮制后毒性降低,长于燥湿化痰。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现代炮制机制研究】

有研究以HPLC法,对经过pH 1~14浸泡的半夏,市场流通的半夏炮制品种姜半夏和法半夏,以及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炮制明矾及石灰水浸泡的半夏,分别测定各炮制样品中草酸钙针晶的含量。结果表明,强酸强碱液及明矾、石灰水浸泡的样品中草酸钙针晶含量明显下降,姜半夏和法半夏中的草酸钙针晶含量也明显减少;通过光学显微观察和扫描电镜研究,发现在强酸强碱或明矾、石灰水浸泡条件下,半夏的特殊草酸钙针晶被锈蚀或消解,而使针晶数量减少,即使残留的针晶也以断碎针晶为主,针晶细微结构均已被破坏,没有针尖状末端和凹槽、倒刺等特殊结构,不再具有刺激性作用;同时在强碱(pH 13~14)条件下,有部分针晶呈束状被凝固在黏液细胞当中,不能从黏液细胞中被释放出来,针晶内部被锈蚀成半透明状(即针晶的蛋白母核),使针晶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柔韧性和强度,从而不能发挥刺激性作用。而以明矾(pH 3.34)和石灰水(pH 12以上)炮制半夏,除可用酸碱理论解释外,根据沉淀平衡理论,由于明矾中含有硫酸根离子(SO 4 2- ),在一定浓度下,可将草酸根离子(C 2 O 4 - )从不溶性草酸钙中置换出来,从而达到破坏针晶晶型的目的;而石灰水的强碱性亦可使针晶蛋白变性,同时[OH - ]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也可以使得草酸钙溶解,不再具有刺激性作用;另外,两者成分本身也能使部分针晶凝固,不易被释放出来,而使刺激性降低。

【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据报道,选择白矾浓度、炮制时间、炮制温度3个因素研究,优选出清半夏炮制工艺:30℃左右,8%浓度的白矾溶液,浸泡24小时为最佳工艺。以浸出物、总有机酸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清半夏炮制工艺:蒸制温度130℃,时间60分钟,白矾用量6∶1。实验表明,添加白矾及采用加热、加压方式对生半夏的毒性均有影响,均可使半夏的刺激性降低。有学者研究炮制过程加矾量及加热方式与炮制饮片质量、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夏加热加压30分钟和经8%白矾溶液浸制均可使半夏的麻辣味消除,且水浸出物量随着热压时间、白矾浓度升高而增加。

三、姜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1.姜制

汤洗七次,生姜汁浸半日,候干用(南齐·《刘涓子鬼遗方》、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汤洗七次,姜汁拌,炒黄(宋·《太平圣惠方》、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一两切生姜十片同水煮(宋·《圣济总录》)。姜洗七次焙干(金·《脾胃论》)。姜汤泡七次(元·《瑞竹堂经验方》)。汤洗七次,姜汁水拌渗透(明·《明医杂录》)。

2.姜、甘草制

汤洗十次,炒沙令热,炮片切,用生姜汁半盏泡了,甘草三钱浸二三宿,焙,再浸,再焙(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3.矾、姜制

用水浸透,内无白心为度,入明矾生姜水煮透,略干切片(宋·《卫济宝书》、清·《药品辨义》)。用滚水入明矾或皮硝同泡,泡之时勿得动,一时汤冷,又易滚汤泡之,泡五七次者为佳,切片,仍以生姜捣汁拌,微炒过用(明·《医宗粹言》)。

4.姜、矾、皂荚制

姜矾、牙皂煎水炒(宋·《扁鹊心书》)。皂荚、白矾、姜汁同煮(明·《婴童百问》)。

5.姜、矾、甘草、皂荚制

用大半夏,汤洗七次,焙干再洗,如此七转,以浓米泔水浸一日夜,每一两用白矾一两半,温水化浸五日,焙干,以霜白一钱,温水化,又浸七日,以浆水慢火内煮沸,焙干收之(明·《本草纲目》)。浸七日,逐日换水,沥去其涎,同皂荚、白矾、姜汁、甘草递浸,以制其毒。次用皂荚水、白矾水、生姜水、甘草水各浸七日夜,即为法制(清·《本草汇纂》)。

【现代炮制经验】
1.姜制

半夏100斤。生姜:10斤(辽宁、南京);20斤(河南、福州);25斤(苏州);60斤(广东)。或清半夏(矾制)100斤,生姜10斤(辽宁)。

(1)姜炒:

①取生姜捣汁,喷在干燥的半夏片上,拌匀晒干,以微火炒黄(河南)。②将矾制清半夏,捣成小粒,加姜汁微炒(辽宁)。

(2)姜煮:

取生半夏,用水浸泡 (每天换水2~3次),至水清无沫不麻舌为度,同姜片或姜汁共煮 至透,晒干打碎。

注: 泡3~5天(南京)。泡7~14天(辽宁)。

煮4~6小时,煮时水不宜多,火不可过大,否则易糊汤,药既不透,又损耗药效,如发现有糊汤现象,可加入明矾3~4两,即可防止(南京)。

(3)姜蒸:

取生半夏,用水浸泡 (每天换水2~3次),加姜同蒸 ,至内无白心,晒干或打碎。

注: 浸3天去尽涎,加姜汤(老姜20斤捣烂煎汤),再浸1夜(广东)。水漂7天(福州)。夏秋泡5天,春季泡10天,冬季泡14天(苏州)。

蒸后晒干打碎,以姜汁喷洒均匀(苏州)。与姜片同蒸(福州)。一层半夏一层姜,蒸4小时(镇江)。蒸后再用姜汁(老姜40斤捣烂煎汁)浸1夜,蒸熟(广东)。

2.姜、甘草制

半夏100斤,生姜30斤,甘草5斤(重庆)。

取生半夏,用水浸2天(每天换水2次),另用生姜与甘草煎汤浸3天,取出蒸约4小时(将浸半夏后的生姜、甘草水作蒸时锅中水用),至无白心为度,晒干切片或打碎即可。

3.姜、矾制

半夏100斤。姜12斤半,矾12斤半(天津、山东);或姜20斤,矾20斤(大连);或姜25斤,矾25斤(上海)。

(1)半夏加水泡7~8天或21天,加姜及矾,煮至无白心,切片晾干(内蒙古、山东)。

(2)半夏加水泡5~7天至沫净,用生姜加水煮透,加入白矾煮约半小时至无白心,晾至半干,切薄片晒干,再用微火炒黄(大连)。

(3)取生半夏用水浸2周(每天换水2次),至无麻辣味,每100斤半夏加矾和鲜生姜各8斤,再浸7天后,洗净,与矾4斤半,鲜生姜12斤共煮,先用大火,后用微火,煮约3小时,至无白心,加少量凉水出锅,晾至七成干,闷3~4天,切3厘厚的片,阴干(北京)。

(4)取生半夏,用水浸3天(每天换水1次),捞出加姜片、矾粉拌匀,加水淹过药面,密封,浸1个月,捞起,以清水洗3次后,入清水中浸3天(每天换水1次),以去矾质,入铜锅内(铁锅色易变黑),煮约3小时,煮至全熟,晒干(浙江)。

(5)将半夏洗净后置缸内,加明矾粉16斤拌匀,加盖,放12小时后,倒入以鲜生姜25斤捣成的汁及渣拌匀,加水没过半夏3~4寸,再撒下剩余的矾粉于半夏上(防止发霉),盖紧,夏秋淹30天,春冬淹40天 ,淹完后,先撩去泡沫,捞出半夏及生姜,淘洗后,以清水漂 ,夏秋漂5天,春冬漂7天(每天换水1~2次),然后将此淹漂后的半夏连姜片一起,分批倒入沸水中,煮 约1小时(水宜多,火力宜均匀,不能中途停火),随时撩去泡沫,煮透后撩出晒干磨碎即可(上海)。

注: 冬季宜置室内温暖处淹漂,以防止冰冻。淹时不宜动摇,以防矾粉向下沉淀,并要注意水分不要露顶,否则容易发霉。若发霉,再加些矾粉。加水的时候,宜轻轻沿缸边加入。

在漂的时候,应适当掌握水量,一般要超过半夏一半,如水少则麻性不易漂净,且易发生臭味。

煮时火力宜匀,如火力过急,则易生焦;中途停火,则易成僵;时间过短,则成白心;时间过长则腐。同时,应待水沸后放入,否则易腐。

(6)取大小均匀的半夏,加水浸2~3天(每天换水2次,夏季4次),当皮现松软欲烂时,加入白矾面少许。泡7~10天至水面不浮现黏沫,渗透无白心时,将姜片铺于缸底,按姜、半夏、矾面逐层铺好,严盖,淹渍约4周;淹后用清水漂3天(每天换水2次)入锅中,加清水缓煮至切破后不麻舌,捞出晒干(天津)。

4.姜、矾、甘草、皂角制

半夏100斤,姜5斤,甘草、皂角各2斤半,白矾10斤(西安)。

取半夏以水浸泡,夏季5天、春季7天、冬季10天(每天换水1~2次),捞出,与姜、矾、甘草、皂角混匀,加水至全部淹没,煮至无白心,不麻舌,捞出,晾凉,闷透至表面析出一层白矾,淘净白矾,晾干,再闷至无白矾析出,切片晒干。

5.姜、甘草、皂角制

半夏100斤。姜5斤,甘草4斤,皂角1斤(江西——南昌);或半夏100斤,姜10斤,甘草5斤,皂角5斤(成都)。

取半夏用水泡3天(每天换水1~2次),与姜、甘草、皂角共煮至无白心,捞出晒至七成干,闷2~3天(闷时以硫黄稍熏),取出切片,晒干(江西)。

【现代炮制规范】

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每100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药典2020)

2.取半夏,大小个分开;另取鲜姜,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取煎液加入白矾,制成6%的姜矾液,加入半夏,浸泡至无内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干燥,打碎。每100kg半夏,用白矾15kg,鲜姜25kg。(天津2012)

3.取净半夏,按上法浸泡至切开内无干心时,捞出。另取生姜片煎汤去渣,加白矾与半夏共煮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捞出,晾至半干,回润透,切片,晒干(或干燥后打碎成颗粒)。每100kg半夏,用生姜片25kg,白矾12.5kg。(吉林1986)

4.取净半夏,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至透心,取出,晾至半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湖南2010)

5.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4kg)溶化,泡3天后,弃去矾水,再换水泡7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再加入串碎的白矾4kg溶化,加姜水(取鲜姜片8k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液合并,晾凉)至半夏中,矾姜水再泡7天后,用水洗净,切开口尝无麻辣感,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和鲜姜,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至内外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时,再闷3天,阴干。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鲜姜10kg。(北京2008)

6.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如起白沫时加白矾适量,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宁夏1997)

7.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重庆2006)

8.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1~2mm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山西1984)

9.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干燥,或晾至半干切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四川2015)

10.取净生半夏,按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水以淹没药面10~12cm为度)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煮汤,加白矾与经上述浸泡处理的半夏,共煮至透,捞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净生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甘肃2009)

11.取净生半夏,大小分档,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安徽2005)

12.取净生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湖北2009)

13.取净生半夏小粒者,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入白矾溶解,再与半夏共煮至透,取出,洗净白矾,干燥。每100kg净生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贵州2005)

14.取生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广西2007)

15.取净半夏,按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去渣,姜汤中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辽宁1986)

16.(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2)取清半夏片,用生姜汁拌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每100kg清半夏片,用生姜12kg。(河南2005)

17.一法:取生半夏,水漂1~2天,至内无干心,取出,晾至半干,切厚片,加入白矾粉,拌匀,置缸口压实,加水超过药面2~3cm,腌6~10天,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漂净,干燥,与姜汁拌匀,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鲜生姜(压榨取汁)、白矾各20kg。二法:取生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鲜生姜25kg、白矾12.5kg。(浙江2005)

18.取净半夏,大小个分开,浸泡,换水,加入白矾浸泡至内无干心,用生姜片隔层铺蒸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捣碎。每100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福建2012)

19.将原药除去杂质,分档,用8%的明矾水浸泡至口嚼5分钟微有麻舌感,洗去明矾水,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至七八成干,拌入姜汁,干燥,筛去灰屑。每100kg净半夏,用净鲜生姜18kg打汁,无鲜生姜时可用净干姜3kg煎汁。(上海2008)

20.取净生半夏,大小分档,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沥干,切厚片;另取姜汁适量,加入,搅匀至汁吸尽,再加入白矾粗粉搅拌使匀透(注意不要使白矾粉沉到容器底部),浸泡48小时,然后沿边缘加入清水至超过半夏平面约10cm,继续浸泡2~4日,至口尝微有麻辣感时,取出,洗净,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18kg,白矾20kg。(安徽2005)

21.取饮片生半夏,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如起泡沫时加白矾适量)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陕西2008)

22.取饮片生半夏,大小个分开,用水泡漂5~10天(一般夏天5天、春秋7天、冬天10天),每天换水1~2次(夏天2次,其他季节1次),取出,与生姜、甘草、皂角、白矾加水煮至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晾凉,盖渥至表面析出层白矾,洗净,如此反复2~3次,切薄片,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生姜、白矾各10kg,甘草、皂角各5kg。(陕西2008)

23.取净半夏,大小分档,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江苏2002)

24.(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2)取净半夏,用水漂3天,再加甘草、皂角,水漂7~10天,捞起,用生姜、皂角、甘草在宽水中煮约4小时,至内无白心,去辅料,加清水煮约2小时,取出,干燥至七八成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0kg、皂角8kg、甘草5kg。

(3)取净半夏,用水漂7~10天,每天换水2~3次,中途分两次沥干水,用白矾粉(半夏100kg∶白矾5kg)拌匀,腌24小时后,加清水浸泡,至规定时间,捞出,干燥。入容器内,用生姜汁、白矾粉拌匀,腌24小时,至吸尽闷透,取出;蒸5~6小时,至透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日摊夜闷至六成干后,切或刨薄片,晾干,筛去灰屑。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江西2008)

【饮片性状】

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性味与功效】

辛,温。归脾、胃、肺经。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炮制后降低毒性,长于温中化痰,降逆止呕。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现代炮制机制研究】

有研究表明,单纯以生姜汁浸泡半夏或毒针晶,对于半夏的毒性物质毒针晶的本身没有破坏作用,但对于半夏已经产生的毒性具有降低或消除作用;生姜汁及生姜中的姜辣素类成分可以明显抑制半夏毒性导致的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COX-2、PGE 2 、TNF-α、NO的合成与释放。

又有研究表明半夏毒针晶、凝集素蛋白对机体产生的严重刺激性毒性作用是通过刺激后激活并诱导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造成严重的炎症反应,且半夏凝集素蛋白可协同毒针晶加重炎症反应程度。半夏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导致炎症的机制是促使细胞质内静息NF-κB的二聚体P65转位至细胞核中,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抑制Caspase 8相关的细胞凋亡且同时激活RIP3相关的氧化应激反应,促使巨噬细胞释放大量ROS导致程序性坏死,加重炎症反应程度。分离获得的姜辣素、挥发油和药渣水提物3个部位中只有姜辣素部位可显著降低半夏毒针晶导致的巨噬细胞TNF-α释放增加,具有拮抗半夏致炎效应的作用。姜辣素可以显著拮抗半夏毒针晶、凝集素蛋白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作用,并呈量效相关;姜辣素可抑制半夏毒针晶导致的细胞变形及吞噬异物的作用;抑制半夏凝集素蛋白导致的细胞肿胀和细胞膜破损作用,表明姜辣素可显著拮抗半夏毒针晶、凝集素蛋白激活巨噬细胞;姜辣素可显著抑制半夏毒针晶、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所导致的中性粒细胞迁移及ROS的释放;抑制半夏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导致的NF-κB的激活,同时可恢复Caspase 8的表达水平,降低RIP3的表达水平。故姜辣素拮抗半夏刺激性毒性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了半夏毒针晶、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导致的炎症反应,抑制了包括巨噬细胞激活,炎症因子释放,中性粒细胞迁移聚集,抑制了NF-κB炎症通路和RIP3相关的程序性坏死通路的激活。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半夏的刺激性毒性作用是半夏毒针晶产生的机械刺激与半夏凝集素蛋白产生的化学刺激双重作用的结果。半夏中的毒性成分毒针晶可刺激巨噬细胞发生吞噬作用,同时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均可诱导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并诱导中性粒细胞到达炎症部位,造成严重的炎症反应,且毒针晶与凝集素蛋白可协同作用而加重炎症反应程度。半夏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导致炎症的机制是促使细胞质内静息NF-κB的二聚体P65转位至细胞核中,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抑制Caspase 8相关的细胞凋亡并激活RIP3相关的氧化应激反应通路,促使巨噬细胞释放大量ROS导致程序性坏死,加重炎症反应程度。生姜中拮抗半夏刺激性毒性的有效部位是姜辣素部位。姜辣素拮抗半夏刺激性毒性的机制是抑制了半夏毒针晶、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导致的炎症反应,抑制了包括巨噬细胞激活,炎症因子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聚集;抑制RIP3相关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因巨噬细胞释放ROS导致的程序性坏死,进一步减轻凝集素蛋白引起的炎症反应。

【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据报道,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对姜半夏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100kg半夏用姜汁15kg,白矾8kg,煮制2~3小时,汁被吸尽和采用L 9 (3 4 )正交试验法,以姜半夏中有机酸、生物碱和白矾残留量为考察指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姜半夏炮制工艺,结果表明白矾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每100g半夏用生姜25g,白矾12.5g,煮制5小时为最佳工艺。

又报道,采用姜矾蒸制法,其制品优于《中国药典》法炮制品,其获得率高,不粘锅。

四、法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用大半夏,汤洗七次,焙干再洗,如此七转,以浓米泔水浸一日夜,每一两用白矾一两半,温水化浸五日,焙干,以霜白一钱,温水化,又浸七日,以浆水慢火内煮沸,焙干收之(明·《本草纲目》)。浸七日,逐日换水,沥去其涎,同皂荚、白矾、姜汁、甘草递浸,以制其毒。次用皂荚水、白矾水、生姜水、甘草水各浸七日夜,即为法制(清·《本草汇纂》)。

【现代炮制经验】
1.姜、皂、甘草、矾、芒硝制

半夏100斤,生姜、皂角、甘草各6斤,白矾冬季3斤、夏季6斤,芒硝夏季3斤、冬季6斤。除半夏外,混匀打碎(成都)。

将上药分为五份,先取一份用布包好,加水漂泡半夏,夏季3天,冬季4天,换水;再取另一份药物,如前法浸泡;至五份药物泡后,再用清水泡1天,取出切片,晒干即可。

2.姜、皂、甘草、石灰制

半夏100斤,姜10斤,甘草、皂角各5斤,石灰30斤(西安)。

取半夏加水浸,夏季5天,春秋7天,冬季10天(每天换水2次,冬季1次),捞出置缸内,以一层半夏,一层配料铺平,从上浇适量冷水,使石灰泛开,约1小时后加大水搅匀,放6小时,捞出,晒干,用麻袋撞去石灰,捣碎。

3.石灰、皂、姜、玄明粉制

半夏100斤,石灰4斤,皂角3~5斤,姜、玄明粉各5斤(南京)。

取半夏用水漂3~5天(每天换水),再加石灰泡2天,淘净,以清水泡,加皂角、生姜再泡10~15天,取出,洗净,以玄明粉水拌匀晒干,以色白起粉为佳。

4.甘草、石灰、矾制

半夏100斤,甘草16斤,石灰30斤,矾2斤(内蒙古、北京)。

取半夏用水泡,春秋泡21天(夏季少泡,勿日晒,每天换水3次,冬季多泡,每天换水1次),泡至10天后,如起白沫加少许矾泡1天后换水,至无麻辣味;另取甘草熬汤,放入石灰溶化,除去石灰渣,加入泡过的半夏,泡约5天,至颜色均匀,内心黄透,捞出阴干。

5.姜、矾、石灰制

半夏100斤。姜12斤半,白矾、石灰适量(镇江);或姜25斤,白矾、石灰各5斤(重庆)。

(1)取半夏用水泡约15天后(每天换水),与捣碎的生姜、石灰、白矾拌匀,放水与药面平,日晒夜露约10天,淘净石灰,再用清水漂1周(每天换水)洗净,晒干(镇江)。

(2)取生半夏用水泡2天(每天换水2次)捞出,与姜汁拌匀,加清水同泡,至第5天,加白矾拌匀,再泡2天,取出,以澄清的石灰水淘洗1次,晒干(重庆)。

6.姜、矾、甘草制

鲜半夏100斤,生姜20斤,甘草3斤,白矾半斤(云南)。

先以生姜10斤切片,加白矾半斤与鲜半夏拌匀,煮2小时捞出,晾干,切5厘厚的片,晒至八成干,再用生姜10斤捣汁,将甘草3斤用20斤水泡2天,倒入半夏片以吸尽甘草水及姜汁,晾干水汽,用大火蒸2小时,取出,晒干(若用干半夏则先用清水泡5天,每天换水1次,然后依上法炮制)。

7.甘草、姜、石灰制

半夏100斤,甘草、生姜各5斤,石灰粉50~100斤(山东)。

取半夏用水泡7~10天(每天换水2次)至透,捞出,再入甘草、生姜水内泡2天,以石灰、半夏逐层相隔铺于缸内,盖严,闷2天,洗去石灰,晒干,呈淡黄色即可。

8.石灰、朴硝、矾、姜、甘草制

半夏100斤,朴硝、白矾、鲜姜各2斤,甘草16斤(北京)。

取半夏加水泡7天(每天换水2次),再用白灰水泡4天,每天搅拌,并倒缸,撤去灰水,清水泡6天(换水同上),再用朴硝、明矾水泡3天,每天搅拌倒缸,撒去硝、矾水后,用清水泡3天(换水同上),再用姜水泡2天,然后加入甘草水(将甘草轧酥,提前4天泡水),连原泡的姜水一起泡7天后,再用白灰水(15斤)泡4天,最后洗去白灰,阴干或晒干。

9.石灰、朴硝、矾、甘草、姜黄制

半夏100斤,石灰100斤,朴硝、白矾各25斤,甘草10斤,姜黄粉4两(山东)。

取较大的半夏加水泡7天(夏季每天换水3次,最好春秋季作),加石灰泡7天,再用清水泡7天(换水同上),加朴硝、白矾泡7天,最后用甘草、姜黄粉泡35天,以泡透为止,捞出阴干。

10.白灰、甘草、皂角、姜、矾、广陈皮制

半夏100斤,白灰50斤,甘草、皂角、鲜姜各15斤,白矾12斤,广陈皮10斤(天津)。

取半夏用水泡7天(每天换水2次),以皂角、鲜姜、广陈皮分别煎汤各泡7天(每天倒缸2次,不换水),再用白矾水泡7天(每天倒缸1次,不换水),以清水漂7天去矾(每天换水1次),晒干;以甘草煎汤泡7天(每天倒缸1次,不换水),将石灰化开后去渣,泡2~3天;待半夏内心呈深黄色,取出阴干。

11.石灰、姜、皂、甘草、矾等药汁制

半夏100斤,生石灰10斤,生姜5斤,生皂角4斤,甘草、明矾各2斤,紫苏叶、薄荷、陈皮、杏仁、白芥子各1斤(湖北)。

取生半夏以米泔水或清水漂15天(以春秋为宜,每天换水1次)捞出,以皂角煎水浸3天,捞出与生姜片同漂3~5天,再用紫苏叶、薄荷、陈皮、杏仁、白芥子合煎的汤浸3天,然后与甘草段合浸3天,捞出与生石灰块逐层相隔铺好,加水至与半夏平,烧20分钟后,用木棒搅匀(每天搅1~2次),3天后起缸,用清水漂3天(每天换水1次),再捞出,以明矾泡1夜后,捞出晒干。

12.石灰、皂、姜等药汁制

生半夏100斤,生石灰块5斤,皂角、生姜各2斤,麻黄、桂枝各1斤,甘草3斤(贵州)。

取生半夏加水泡7天(每天换水1~2次),再加入石灰水中搅拌澄清,倾取上层清液保存,再加水搅匀,再取上层清液,反复数次,至清液能淹没半夏为度;泡1昼夜,换清水泡7天(冬季每天换水1次,夏季2次),再加入皂角、甘草、麻黄、桂枝、生姜的放冷煎液淹没半夏,泡1~2天,再用清水泡5天,至无麻辣味时取出晒干。

亦有将上法所制之法半夏在锅中炒焦,按每斤法半夏洒入姜汁4两拌炒均匀,至炒干为止。或先将姜汁润湿半夏后再炒干(姜炒的目的,是恐法半夏制得不好,毒未去尽,再用姜炒1次;如法半夏制得好,可以不用姜炒)。

13.药汁制

炙半夏500斤,配下列三方各药:

处方(1):

枳壳22斤半,广陈皮32斤,甘草25斤,五味子、川芎、薄荷各1斤14两,青皮3斤2两。上药七种轧成粗末,混合煎汁。

处方(2):

官桂1斤14两,砂仁3斤2两,广木香、檀香、丁香各1斤14两,豆蔻仁15两。上药六种共研细末。

处方(3):

姜黄10斤单独轧成细粉(北京)。

制法:

取生半夏加水浸7天(每天换水2次),以等量的石灰化水去渣,浸7天,去石灰水,用清水泡7天,晒干即为炙半夏。

取处方(1)枳壳等药,置大铜锅中加水煮沸约2小时,再加水煮2小时,共煮4次,后用压榨器将药渣轧榨取汁共得煎液2 000斤,混匀后分装于6个缸内(每缸约330斤),趁热每缸加入处方(3)的姜黄粉约1斤10两及炙半夏约83斤,搅拌。另将处方(2)官桂等药粉分装6个大布袋(每袋约3斤5两),每缸放1袋同浸约35天(每天倒缸1次,倒缸时将上层药移于另缸底,以驱散热气),以炙半夏内外黄透均匀为度,捞出阴干。

【现代炮制规范】

1.取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药典2020)

2.(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2)照清半夏制法,将半夏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时,再加白矾浸泡1日,取出。另取甘草碾碎,加水煎汁二次,合并滤液,用甘草汁泡生石灰,加水适量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内外均呈黄色,无白心为度,捞出,洗去石灰,阴干。每100kg半夏,用白矾1.8kg、甘草15kg、生石灰39kg。(河南2005)

3.(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2)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3~10天(每天换水)至内无干心,加捣碎的白矾水浸泡3~4天,取出,洗净,略晾,倒入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水煎汤,待药汁冷却至50℃左右时,加入石灰,沉淀后,倾出上清液浸泡半夏),浸泡(药汁淹过药面),每天翻动,使其颜色均匀,内外均黄。口尝微有麻辣感时,取出,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kg、甘草16kg、石灰5kg。

(3)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透心后,加入生姜果汁和白矾粉,拌匀,加适量的清水浸泡10~20天,至口尝微有麻辣感时,放去药汁,用清水漂净姜矾水,取出,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10kg、白矾8kg。(重庆2006)

4.将原药除去杂质,分档,洗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上海2008)

5.取半夏,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倒入石灰液中,搅匀,加入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切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5kg。(天津2012)

6.取净半夏,按上法浸泡至切开内无干心时,捞出。另取定量甘草片,加适量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过滤去渣。再投入定量生石灰块于甘草汁中,充分搅拌后,静置片刻。取上清液,投入泡好的半夏,每日搅拌1~2次,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开,切面呈黄色,均匀(3~5天),捞出,洗净,阴干(或烘干),用时捣碎。每100kg半夏,用甘草16kg,生石灰块30kg。(吉林1986)

7.取净半夏,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和生姜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适量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切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切厚片,晒干或烘干。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生姜18kg或干姜5kg。(湖南2010)

8.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泡10~12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至无干心,再用白矾水浸泡3天,去白矾水,用水再泡2天,加甘草、石灰液(取甘草20kg,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 12.0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呈均匀黄色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低温烘干。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20kg、白矾2kg、生石灰30kg。(北京2008)

9.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泡至内无干心,去水,加入甘草、石灰(取甘草加适量水煎2次,合并煎液,倒入加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 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山西1984)

10.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阴干或烘干。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宁夏1997)

11.(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侧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2)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3~10天(每天换水)至内无干心,如捣碎的白矾水浸泡3~4天,取出,洗净,略晾,倒入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水煎汤,待药汁冷却至50℃左右时,加入石灰,沉淀后,倾出上清液浸泡半夏)浸泡(药汁淹过药面),每天翻动,使其颜色均匀,内外均黄。口尝微有麻辣感时,取出,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kg、甘草16kg、石灰5kg。

(3)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透心后,加入生姜和白矾粉,拌匀,加适量的清水浸泡10~20天,至口尝微有麻辣感时,放去药汁,用清水漂净姜矾水,取出,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10kg、白矾8kg。(四川2015)

12.取净半夏按大小分开,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沥去水,投入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适量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加适量水及生石灰制成的石灰液内)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 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取出,洗净,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辽宁1986)

13.取净生半夏,按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水以淹没药面10~12cm为度)至内无干心时捞出,略晾。另取甘草片,加水煎两次,滤过,去渣,合并滤液。滤液中投入定量石灰块,搅拌,待略沉淀后,滤去沉渣,再将经上述浸泡处理的半夏倒入甘草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3次,并保持pH 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新切断面呈均匀黄色时,捞出,洗净,晾干,用时捣碎。每100kg净生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甘肃2009)

14.取净生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加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湖北2009)

15.取净生半夏,大小分档,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安徽2005)

16.取生半夏,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入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适量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倒入加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 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或切厚片后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浙江2005)

17.取生半夏,大小分开,分别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每100kg生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广西2007)

18.取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甘草与白矾共煮,制得甘草白矾混合液。将甘草白矾混合液倒入浸泡池内,把浸透的半夏取出,冲洗净,沥干后投入甘草白矾混合液中,煎液应高出半夏5~10cm,泡至切面淡黄色,且色泽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干燥,捣碎。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白矾15kg。(福建2012)

19.(1)炙鲜法半夏:①炙鲜山珠半夏。取原药洗净泥土,撞净外皮,每50kg加生姜7.5kg(切片)、甘草1.5kg(打碎)、白矾0.5kg与半夏用武火合煮,煮约1小时,至透心为度。捞出,晒至半干,用刀切成约3mm的圆片,续晒至八成干时;每50kg半夏再用甘草0.5kg(打碎),生姜2.5kg(捣碎),反复合煮2次,共取药汁15~17.5kg,将晒过的山珠半夏片,放入药汁内拌匀,吸至汁干透心(经常翻动),捞出,放入甑内用武火蒸3~4小时,至透心为度,取出晒干或烘干。②炙鲜地珠半夏。取原药洗净泥土,撞净外皮,每50kg用甘草0.5kg(打碎)、生姜5kg(捣碎)、白矾0.25kg,与半夏用武火合煮30分钟至透心为度,捞出,晒至半干,用刀切成厚约3mm的圆片。续晒至八成干,每50kg再加甘草0.5kg(打碎),生姜2.5kg(捣碎),反复合煮2次,共取药汁12.5~15kg。将晒过的地珠半夏放入药汁内拌匀,吸至汁干透心(经常翻动),捞出,放入甑内用武火蒸约2小时至透心为度,取出晒干或烘干。

(2)炙干法半夏:①炙干山珠半夏。取原药拣净,用水浸泡8~10天,每日换水一次,泡至透心为度,捞出,放入锅内。每50kg加鲜生姜12.5kg(切片),甘草1.5kg(打碎),白矾1kg与半夏用武火合煮2~3小时。其他晒、吸、蒸、切片方法同鲜山珠半夏。②炙干地珠半夏。取原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5~7日,每日换水1次,泡至透心为度,放入锅内。每50kg加生姜10kg(切片),甘草1.5kg(打碎),白矾1kg与半夏同用武火合煮1~2小时,至透心为度。其他晒、吸、蒸切片方法同鲜半夏。③炙干半夏片。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每50kg加生姜7.5kg(打碎),甘草2.5kg(打碎)、白矾0.25kg,加水适量,用武火煮1~2小时,反复煮2次,滤渣,取汁20~25kg,放入半夏片内浸入药汁至干,取出,放入甑内用武火蒸2~3小时,取出,晒或烘干即可。(云南1986)

20.取饮片生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生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生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陕西2008)

21.取饮片生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泡漂7~14天(一般夏天7天、春秋10天、冬天14天),取出,置容器内与辅料分层间隔平铺,从上面浇水淹没,使石灰块泛开,1小时后,加大量水浸泡,每日搅拌一次至泡透,取出,洗净石灰,除去杂质,干燥。每100kg生半夏,用甘草和皂角各5kg、生姜10kg、生石灰30kg。(陕西2008)

22.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江苏2002)

23.(1)取生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 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2)取生半夏,大小分开,加皂角、甘草漂2~3周,至内无干心、口尝麻辣味减至轻度时,取出;再加白矾粉,反复搅拌,腌8小时,然后加清水至没过药面约10cm。注意不使白矾粉冲沉缸底,继续腌2天,至口尝无或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皂角5kg、甘草6kg、白矾1kg。

(3)取生半夏,大小分开,加清水浸泡7~10天,每天换水2~3次,中途分两次沥干水,用白矾粉(半夏100kg∶白矾5kg)拌匀,腌24小时后,加清水浸泡至规定时间,捞出,干燥。再倒入容器内,用皂角、干姜、薄荷、陈皮、甘草、白矾和皮硝等药粉拌匀,加沸水冲泡搅拌,药汁超过药面约15cm,密闭,放室内阴凉处浸泡21天,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即得。每100kg半夏,用皂角、干姜、薄荷、陈皮、甘草各3kg,白矾12.5kg,皮硝5kg。(江西2008)

【饮片性状】

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性味与功效】

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现代炮制机制研究】

有文献认为,甘草减半夏的毒性机制主要有下列几点。①与毒物结合:甘草皂苷的水解成分葡糖醛酸可与很多分子中含有羟基或羰基或在体内生成羟基或羰基的毒性物质结合,生成不被人体吸收的结合型葡糖醛酸物质而减毒。②吸附作用:甘草皂苷有类似活性炭作用,能吸附毒物,且吸附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大。③甘草次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加强肝的解毒功能。

【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据报道,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方法,结果表明:温度50℃,浸泡时间48小时,加辅料量4倍,压力1.6×10 5 Pa为较佳工艺;在30℃下,每100g半夏,用生石灰10g、甘草15g,浸泡48小时;每100g半夏,生石灰加水量30g,甘草浓缩体积200ml,浸泡6天,温度在25℃左右和每100g半夏,以15g甘草煎煮1小时,浓缩成180ml,浸泡7天为最佳炮制工艺。

(一)醋炒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醋浸一宿,银石器中,煮醋尽焙(宋·《圣济总录》)。醋炒(清·《本经逢原》)。

【现代炮制规范】

取法半夏片拣净杂质,每50kg加醋10kg。兑沸水适量,喷洒拌匀,吸约半小时,再放入锅内,用文火不断拌炒至醋干,表面呈淡褐色,铲出晾冷即可。(云南1986)。

(二)胆炒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猪胆汁炒(宋·《圣济总录》)。

【现代炮制规范】

取法半夏片拣净杂质,每50kg加醋1kg。兑沸水适量溶化,将胆水汁喷洒拌匀于半夏片吸约30分钟,再放入锅内用文火不断拌炒至胆汁干,表面淡黑黄色,铲出晾冷即可。(云南1986)

(三)砂炒半夏
【现代炮制规范】

先将河砂放入锅内炒热,倒入法半夏不断拌炒至半夏发泡成淡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即可(该法适用于中成药制剂)。(云南1986)

五、制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用水浸透,内无白心为度,入明矾、生姜水煮透,略干,切片(宋·《卫济宝书》、宋·《本草衍义》)。

【现代炮制规范】

将原药除去杂质,分档,用8%的明矾水浸泡至口嚼5分钟微有麻舌感,洗去明矾水,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至七八成干,拌入姜汁,干燥,筛去灰屑。每100kg净半夏,用净鲜生姜18kg打汁,无鲜生姜时可用净干姜3kg煎汁。(上海2008)

【饮片性状】

本品呈薄片状或不规则碎片状,直径0.5~1.5cm。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有的可见点状根痕。切面类白色,粉性。质硬脆,易碎。气微,味淡。

【性味与功效】

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制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六、仙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入盆内,泡二七日足,日晒夜露搅之。将药取出与半夏同白布包住,放在热炕,用器扣住,至三炷香时,药用大半夏一斤(石灰一斤,滚水七八碗入盆内,搅晾冷,澄清去滓,将半夏入盆内,手搅之,日晒夜露七日足,捞出,井花水洗净三四次,泡三日,每日换水三次,捞起控干。用白矾八两,皮硝一斤,滚水七八碗,将矾、硝共入盆内,搅晾温,将半夏入内浸七日,日晒夜露,日足取出,清水洗三四次,泡三日,每日换水三次,日足取出,控干入药),甘草四两,南薄荷四两,丁香五钱,白豆蔻三钱,沉香一钱,枳实三钱,木香三钱,川芎三钱,陈皮五钱,肉桂三钱,枳壳五钱,五味子五钱,青皮五钱,砂仁五钱,右共十四味,切片,滚水十五碗晾温,将半夏同药与半夏分开,半夏干收用(清·《本草纲目拾遗》)。

【现代炮制经验】
1.半夏100斤,配下列各药:
处方(1):

石灰、矾各25斤,皮硝6斤4两(浙江 );或石灰100斤,矾50斤,皮硝100斤(镇江)。

处方(2):

甘草、薄荷各25斤,陈皮、青皮、砂仁、五味子、枳壳、丁香各3斤2两,枳实、肉桂、木香、豆蔻、川芎各1斤14两,沉香10两。上药混合煎汁(甘草切片煎;砂仁不能久煎,否则半夏发黑;薄荷不能久煎,否则半夏发青)(镇江、浙江 )。

制法一:

半夏以清水漂3天(每天换水2次),加明矾水浸1个月,去矾水,将石灰溶于水中,去渣倒出,澄清液加入皮硝,化开后倒入半夏缸中,浸2昼夜,除去皮硝水,用清水漂3~4天,充分干燥后,再倒入处方(2)的浓药汁中,拌匀,每天上下翻动2次使吸尽,取出再日晒夜露3~4天至充分干燥(浙江 :皮硝水淹时不能过久,否则半夏要发松。明矾能防腐制毒。石灰能去半夏之滑涎。皮硝水能制石灰之燥性,并有防腐作用)。

制法二:

取半夏于石灰水(石灰溶于沸水,澄清去渣)中浸7天(每天搅1次),捞出,淘洗2~3次,以清水浸3天(每天换水1次),以明矾、皮硝溶于沸水中,去渣,倒入半夏,浸7天后,淘洗3次,再以清水浸漂3天(每天换水2次),取出晒干,浸入处方(2)的浓药汁中 ,使充分吸收,日晒夜露至充分干燥(镇江、浙江 )。

注: 将处方(2)的药料与半夏同入盆内用温开水搅泡,日晒夜露共27天,取出用白布包好,放入用火烧热的坑内,闷3小时后将半夏拣净,晒干即可(镇江)。

2.半夏100斤,配下列各药:
处方(1):

矾、姜各25斤(上海);或矾25斤,生姜6斤4两(内蒙古)。

处方(2):

甘草、薄荷各2斤半,陈皮、五味子、青皮各5两,炒枳壳4两,炒枳实、川芎各3两。上药共煎浓汁(煎汁多少以能盖过100斤半夏药面为度)(内蒙古、上海)。

处方(3):

丁香、木香、砂仁各5两,豆蔻、肉桂各3两,沉香1两。上药共研细粉(内蒙古、上海)。

制法:

取半夏以处方(1)生姜、白矾拌匀,置缸内用水淹,夏秋淹30天,春冬淹40天,捞出淘净,再用清水漂,夏秋漂5天,春冬漂7天,每天换水1次,继将淹漂过的半夏切碎,日晒夜露7天后,与处方(2)的浓药汁拌匀,(药汁以盖过药面为度)令吸尽,再与处方(3)的药粉混合拌匀,晒干。

【现代炮制规范】

将制半夏先用下列药汁拌入,使之均匀吸尽,再加下列粉料与制半夏拌匀,晒干。药汁:每100kg制半夏,用甘草2.5kg、炒枳实0.19kg、陈皮0.31kg、五味子0.31kg、炒枳壳0.25kg、薄荷2.5kg、川芎0.19kg、小青皮0.31kg,加水过药面,水煎两次,每次1小时,压榨后,去渣取汁。粉料:每100kg制半夏,用公丁香0.31kg、木香0.31kg、白豆蔻0.19kg、沉香0.06kg、肉桂0.19kg、砂仁0.31kg,各研取净粉,过80目筛,混合均匀。(上海2008)

【饮片性状】

表面淡棕黄色,切面淡黄色,附着有灰黄色粉末,气香,味微甜,有辛凉感,余同制半夏。

【性味与功效】

辛,温。归脾、胃、肺经。化痰止呕,和胃燥湿。仙半夏长于化痰止呕,和胃燥湿。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七、京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大半夏1斤,石灰1斤,滚水7~8碗入盆内,搅晾冷,澄清去滓,将半夏入盆内,手搅之,日晒夜露7日足,捞出,井花水洗净3~4次,泡3日,每日换水3次,捞起控干。用白矾8两,皮硝1斤,滚水7~8碗,将矾、硝共入盆内,搅晾温,将半夏入内浸7日,日晒夜露,日足取出,清水洗3~4次,泡3日,每日换水3次,日足取出,控干入药(明·《增补万病回春》、明·《本草纲目》)。

【现代炮制经验】

1.半夏100斤,甘草、石灰各15斤(江西南昌)。

取半夏加水浸泡,春冬泡10天,夏季泡7天(每天换水1次),再以甘草水泡2天,然后加石灰同泡5~6天(不换水),每天搅1次,至内心呈黄色,捞出,晒干,撞去外表石灰。

2.半夏100斤,石灰30斤,甘草10斤,栀子仁2斤(云南)。

取半夏用河水浸泡15天(每天换水1次),石灰水泡30天(隔天搅1次),淘去石灰水,再用清水漂10天(每天换水),以漂尽石灰为度;以甘草、栀子仁煎汤浸半夏,待汁吸尽黄透,取出晒干,装入麻袋内撞滑即可。

3.法半夏100斤,陈皮3斤,甘草5斤(湖北)。

取法半夏,用陈皮、甘草汤(先煎水去渣),漂至黄透,晒干。

【现代炮制规范】

1.取半夏,除去杂质,大小分开,用水泡透心(每天换水一次),弃去水,将皂角、甘草5kg、桂枝、麻黄、小茴香、南坪细辛共煎取浓汁,放冷,加入芒硝、白矾、干姜(粉),混匀,加入半夏中,泡至微有麻味(约10天),取出半夏;再将剩余的甘草煎取浓汁,与石灰混匀,放入半夏泡至黄色透心,无麻味(4天左右),取出,洗去石灰水,干燥,或切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芒硝6kg、干姜(粉)2kg、麻黄5kg、桂枝1.5kg、小茴香3kg、南坪细辛1kg、石灰15kg、甘草25kg、皂角6kg、白矾6kg。(四川2015)

2.取半夏,除去杂质,大小分开,加白矾、芒硝各8kg,加水浸泡至透心,弃去水,用水洗1~2次;将鲜生姜捣碎煎汁浸泡半夏至无麻味,取出,干燥;将桂枝、麻黄、南坪细辛、甘草5kg、栀子4.4kg共煎取浓汁,加入白矾、芒硝各3kg搅匀后,将半夏放入浸泡7天;加入石灰粉,搅拌均匀,继续浸泡至内心呈黄色,取出,干燥。将剩余的甘草和栀子煎取浓汁,浸入半夏,拌匀,2~5分钟后取出,干燥,或切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8kg、白矾11kg、南坪细辛0.5kg、芒硝11kg、麻黄1kg、桂枝1kg、甘草7kg、栀子7kg、石灰粉7~9kg。(四川2015)

3.取药材,挑选,浸泡5天,每天换水一次。取浸泡后的半夏,加石灰液,浸泡10~15天,每天搅拌一次,取出,淘洗净石灰,再用清水浸漂3~5天,每天换水一次,漂至石灰水排净,取出,晾干。加入混合辅料汁,浸吸约4天,每天搅拌一次,浸吸至透心,取出,干燥,即得。每1 000g净药材,用生石灰300g、甘草100g、栀子20g。

石灰液:取生石灰300g加水适量使溶化,除去杂质,制成石灰液约1 500g,即得。

混合辅料汁:取甘草(切片)100g、栀子(破碎)20g,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约1 500g,即得。(云南2005)

【饮片性状】

本品形同生半夏。外表黄色或金黄色,颗粒大小均匀,质脆,内心黄色。无麻味。

【性味与功效】

辛,温。健脾化痰,解表止咳。京半夏偏于健胃化痰或增加解表、止咳作用,主要用于止呕及体虚者之多痰咳嗽。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一)炙珠夏
【现代炮制规范】

先将小粒干燥的地珠半夏(半夏的别名),筛净杂质,浸泡约5天,浸泡时每天换水一次,每50kg半夏加生石灰(矿子灰)15kg,盛于竹箩内再放入半夏缸内溶化后去净石块杂质,共浸泡10~15天,浸过药面1~2寸,每日搅拌1次,取出后淘洗净石灰,继续再用清水浸泡漂5天左右,每日换水1次,漂至灰水排净时,取出晒或烘干即成珠半夏。(云南1986)

(二)炙京半夏
【现代炮制规范】

挑选中个的干地珠半夏(加工过程、浸泡时间和石灰量同珠半夏),至石灰水漂净时捞出,晾干水分,再放置于缸内,每50kg半夏加甘草5kg(打碎),栀子仁1.5kg(打碎),合并反复煎煮2~3次,滤渣取汁,药汁应将半夏淹没为度,浸吸4天,每日搅拌1次,浸吸至水干透心,半夏变黄色,取出晾干后,再放入麻袋或竹箩内,撞去外皮即可。(云南1986)

八、竹沥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姜汁竹沥或荆沥和之(明·《本草纲目》)。

【现代炮制经验】

1.姜半夏100斤。竹沥:12斤半(镇江、上海);25斤(苏州)。

(1)将轧碎的姜半夏与竹沥拌匀,待竹沥被吸尽后,取出晾干(苏州、上海)。

(2)取姜半夏与竹沥同炒即可(镇江)。

2.半夏100斤,矾25斤,姜片18斤12两,姜汁18斤12两(以6斤2两生姜捣汁加水),竹沥25斤(浙江)。

取半夏加水泡3天(每天换水1次),加姜片、矾拌匀,注入清水使盖过药面,密封,浸渍30天,捞出,水淘3次,置缸内漂3天(每天换水1次)以去矾质,捞起,去姜片,日晒夜露3~4天,加竹沥、姜汁拌匀,使吸干,晒干后对劈成半即可。冬季不宜炮制,因夜露会冻裂,以深秋为宜。

【现代炮制规范】

1.将制半夏用鲜竹沥拌匀,使之均匀吸尽,晾干。每100kg制半夏,用鲜竹沥12.5kg。(上海2008)

2.取一法姜半夏,与竹沥拌匀,稍闷,干燥。每100kg姜半夏,用鲜竹沥25kg。(浙江2005)

3.取姜半夏加竹沥拌匀,待吸尽,干燥。每100kg姜半夏,用竹沥12.5kg。(江苏2002)

【饮片性状】

淡黄色至黄色,余同制半夏。

【性味与功效】

辛,平。清热化痰止咳。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现代炮制机制研究】

有研究通过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生半夏和竹沥半夏的寒热药性,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生半夏组、竹沥半夏组对小鼠的体重、进食量、肝脏系数的变化均无明显区别;生半夏组可使小鼠的饮水量、体温、耗氧量、Na + ,K + -ATP酶活力、肝脏组织总蛋白含量增加;竹沥半夏组可使小鼠的饮水量、体温、耗氧量、Na + ,K + -ATP酶活力、肝脏组织的蛋白含量降低。生半夏和竹沥半夏两者药性的差异可通过饮水量、体温、耗氧量、Na + ,K + -ATP酶活力、肝脏组织总蛋白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得以反映,该结果与传统的“竹沥能转半夏之温热之性而为寒凉”的理论相一致。

九、苏半夏
【现代炮制经验】

1.半夏100斤,矾1斤4两,生盐2两(指1次用量。广东)。

取半夏加水浸2天(每天换水3次),将矾、盐溶于开水中,浸半夏4天后,再换新鲜的矾、盐水浸4天,共7次为度。

2.清半夏5斤,生姜、朴硝各4两,甘草3两7钱,大皂角2两,盐5两7钱,党参2两6钱,桔梗1两7钱,五味子1两,青蒿适量,川贝7两,西洋参1两5钱,肉桂7两,枇杷露1斤,梨膏2两(成都)。

取清半夏,加姜、朴硝、甘草(2两),皂角与水漂泡14天,取出晒干,再加甘草(1两7钱),青盐、党参、桔梗、五味子的浓汁,煮至水干,倾入容器中,上盖青蒿一层,使其发酵约1天,至热度透底为度,取出将川贝、西洋参、肉桂末、梨膏、枇杷露混匀,撒于半夏上面,晒干透即可。

【性味与功效】

辛,温。降气化痰平喘。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十、青盐半夏
【古代炮制法则】

盐汤泡七次(清·《女科要旨》)。青盐炒(清·《类证治裁》)。

【现代炮制经验】

半夏100斤。姜、矾各25斤,青盐3斤2两(化水40斤)(上海);或姜、矾备25斤,青盐1斤14两(苏州)。

(1)取淹漂过的半夏,淹漂法参考前文“三、姜半夏【现代炮制经验】3.姜、矾制(5)”上海的制法,切成约黄豆大,晒干,青盐溶于沸水后,倒入半夏中拌匀,使药汁吸尽晒干(上海)。

(2)取半夏用清水漂,夏秋漂2天(每天换水3次),春冬漂7天(每天换水1次),缸底铺一层姜片,再把漂过的半夏与姜片逐层相隔铺好,最上层铺明矾粉加清水至高出半夏3寸,夏秋淹30天,春冬淹40天,然后用清水漂去矾,夏秋漂5天(每天换水2次),春冬漂10天(每天换水1次),以无麻性为度;取出日晒夜露3天,青盐化水拌匀,令吸尽,晒干捣碎(苏州)。

【现代炮制规范】

将制半夏用青盐化水拌匀,使之均匀吸尽,晒干。每100kg制半夏,用青盐3.1kg。(上海2008)

【饮片性状】

味咸,余同制半夏。

【性味与功效】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青盐半夏与姜半夏相似,其温燥之性稍减。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十一、宋半夏
【现代炮制规范】

将制半夏用下列药汁拌入,使之均匀吸尽,干燥。药汁:每100kg制半夏,用陈皮1.9kg、紫苏子1.3kg、青礞石1.3kg、五味子0.6kg、天花粉1.3kg、白前0.6kg、枇杷叶1.3kg,加水过药面,水煎两次,每次1小时,压榨后去渣取汁。(上海2008)

【饮片性状】

淡黄色至淡棕黄色,微具香气,余同制半夏。

【性味与功效】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宋半夏长于化痰,止咳,止呕。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附:水半夏

水半夏
Shuibanxia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RHIZOMA

采制沿革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Blune的干燥块茎。药材商品来源于野生和栽培,以栽培为主。

【采制】
1.道地产区

水半夏古文献无记载,原为广西地区用药,20世纪60年代初期将野生种引种栽培,以后由于半夏缺货,开始调运至全国大多数地区,作为半夏代用品。

主产于广西南宁、柳州、玉林等,广东湛江、茂名,江西赣州等地。

2.采制方法

当年立冬前后,于叶片大部分枯黄时采收。采收的方法:放干田水,待田土晒至发白后,耕松土壤过筛或检取,也可在收获前灌水浸田,用耙来回耙松土壤使块茎浮在水面捞取。收回的鲜半夏,可用去皮机去皮;或放在石灰水中浸一昼夜,或用清水浸泡15天左右,用木棒在水池中来回搅动,使其互相摩擦去皮,去皮后晾干水分,用硫黄熏1天,晒干或烘干即可。

【品质】

以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炮制规范

一、生水半夏
【现代炮制规范】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筛去灰屑,用时捣碎(广西2000,甘肃2009)。

【饮片性状】

呈圆锥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至棕黄色,略有皱纹,残留的外皮为黄白色至棕黄色,并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细小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叶痕或芽痕,呈棕黄色至棕色。有的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性味与功效】

辛,温;有毒。归肺、脾经。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使用注意】

反乌头。生水半夏有毒,供外用,按特殊管理药品管理。

【现代毒理学研究】

水半夏中主要含有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黄酮、萜类等成分。研究表明生水半夏所含的草酸钙针晶是其刺激性成分。

有研究以水半夏各种提取物给小鼠灌胃,观察其急性毒性。结果水半夏水提物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LD 50 ,水提物为生药720g/kg,醇提物为生药900g/kg,酯提物为生药3 240g/kg。

二、清水半夏
【现代炮制规范】

取净水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白矾水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用清水洗净,取出,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每100kg生半夏,用白矾20kg。(安徽2005,湖南2010,广西2007)

【饮片性状】

形如水半夏。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性味与功效】

辛,温。归肺、脾经。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炮制后毒性降低。

【使用注意】

反乌头。

三、姜水半夏
【现代炮制规范】

1.取净水半夏,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白心,取出,投入姜汁、白矾水中煮透,取出,上锅蒸3小时,稍闷,取出干燥,用时打碎。也可选大粒的干燥至半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水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广东2011,河南2005,广西2007)

2.净水半夏,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白心,取出,投入姜汁、白矾水中煮透,取出,干燥或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水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江西2008)

【饮片性状】

形如水半夏或呈圆形、椭圆形薄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角质样,微有麻辣感。

【性味与功效】

辛,温。归肺、脾经。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炮制后毒性降低。

【使用注意】

反乌头。

四、法水半夏
【现代炮制规范】

取净水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去水,加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适量水煎2次,合并煎液,倒入加适量水制成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 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洗净,阴干或烘干。每100kg水半夏,用甘草15kg、石灰10kg。(安徽2005,广西2007)

【饮片性状】

形如水半夏或呈圆形、椭圆形的薄片。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性味与功效】

辛,温。归肺、脾经。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炮制后毒性降低。

【使用注意】

反乌头。

五、制水半夏
【现代炮制规范】

取净水半夏,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白心,取出,大个的切厚片,加姜汁拌至吸尽,再加白矾粗粉,反复搅拌至匀透,置缸内腌48小时,然后沿缸边加入清水至超过水半夏平面10cm,注意不要使白矾粉冲至缸底,继续腌2~4天,至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洗去白矾粉,干燥。每100kg水半夏,用生姜18kg、白矾20kg。(河南2005,江西2008)

【饮片性状】

形如水半夏。呈黄白色,角质样,微有麻舌感。

【性味与功效】

辛,温。归肺、脾经。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炮制后毒性降低。

【使用注意】

反乌头。

参考文献

[1]钟凌云.半夏刺激性毒性成分、炮制减毒机理及工艺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2]赵腾斐.半夏毒性作用机制及生姜解半夏毒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吴皓,钟凌云,张琳,等.半夏草酸钙针晶的毒性和针晶结合蛋白的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道地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议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焦作: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7:96-101.

[4]张琳,吴皓,朱涛,等.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清半夏炮制工艺[J].中成药,2008,30(5):704-706.

[5]汤华清,肖锦,王耀登,等.清半夏的炮制工艺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39-41.

[6]王潮奎,慕文静.半夏炮制的实验探讨[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4):12.

[7]史闰均.生姜对半夏所致刺激性炎症反应的影响[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8]吴皓,叶定江,刁和芳,等.正交法优选姜半夏的最佳炮制工艺[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1):660-663,703.

[9]席环环,钟凌云.正交试验法优选姜半夏炮制工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0):54-57.

[10]王海华.姜半夏炮制工艺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7-19.

[11]李本俊,赵华.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的三类分类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8):260-261.

[12]胡昌江,李国民,马烈,等.法半夏炮制工艺改革的研究[J].中成药,1999,21(1):18-21.

[13]张琳,吴皓,朱涛.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法半夏炮制工艺[J].中药材,2008,31(1):20-23.

[14]邓治国.正交设计法研究法半夏的炮制工艺[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43-44.

[15]魏运姣,赵熠,宋红萍,等.正交设计法研究法半夏的炮制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134-136,150.

[16]杨新杰,杨芳,刘琦,等.基于小鼠生理生化指标探讨生半夏和竹沥半夏的寒热药性[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5):11-14,29.

[17]吴皓,钟凌云.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刺激性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4):380-384.

[18]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水半夏提取物的药理研究[J].中药材,2001,24(10):735-738. r7eC9DbsCZPQcy0xmWp5wtqe1siC26v8uc5SYbMt264fOrwjsMwtNzjA81/XOZ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