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山豆根 附:北豆根
Shandougen
SOPHORAE TONKINENSIS RADIX ET RHIZOMA

采制沿革

【来源】

为豆科植物越南槐 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山豆根药材商品来源多为野生,近几年开始栽培。

习用品:

(1)苏木蓝:

为豆科植物苏木蓝 Indigofera carlesii Craib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江苏、湖北、河南、陕西等地。(湖北2009)

(2)滇豆根:

为毛茛科植物铁破锣 Beesia Calthaefolia (Maxim.)Ulbr的根茎。主产于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北等地,仅局限于云南部分地区使用。(云南标准2005)

【采制】
1.道地产区

《本草图经》云:“山豆根生剑南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佳,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本草品汇精要》云“道地宜州、果州,以忠、万州者佳”。据其所记载的“今广西亦有,以忠州……者佳……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所指可能就是现今作广豆根用的越南槐,而果州山豆根可能是木蓝属的植物。《本草蒙筌》云“各处山谷俱有,广西出者独佳”。《植物名实图考》云“以产广西者良”。故山豆根以广西、广东为道地产区。

现主产于我国广西、广东、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区。

2.采制方法

《本草图经》云:“叶青,经冬不调,八月采根用。”

现在一般秋季采挖,除去地上的茎叶,洗净泥土,干燥。栽培者一般种植4~5年后,于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即可。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品质】

以条粗壮、质坚硬、色棕褐色、味苦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规范

【古代炮制法则】

刮去皮锉用(明·《本草品汇精要》)。

【现代炮制经验】
1.浸泡

取原药材洗净,加水浸泡 ,切半至1分厚片,或2~4分长段,晒干即可。

注: 半小时(山东);1~2天(山西);3~4天(内蒙古、西安、辽宁);4~5天,去苗,将根头切成2~4块,再泡4~5天至透(北京);浸透(广东)。

2.浸闷

取原药材,加水浸泡 ,闷透 ,去苗,切3厘~1分厚片,晒干即可。

注: 1~6小时(湖北、镇江、苏州、重庆、长沙、上海、浙江);12~15小时(黑龙江、大连);用温水浸一昼夜(贵州);7天(河南)。

稍润(山西);12~14小时(黑龙江、贵州);二昼夜,每天淋水1次(浙江);2~5天(上海)。

【现代炮制规范】

1.除去残茎和杂质,按大小粗细分开,浸泡至五成透,洗净,捞出,润透,切薄片,干燥,筛除灰屑。(辽宁1986)

2.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典2020,广西2007,天津2012)

3.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河南2005,重庆2006)

4.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斜薄片,干燥。(江西2008)

5.除去残茎及杂质,用清水浸泡六七成透,洗净,捞出,闷润至透,切片,干燥。宁夏1997)

6.除去杂质,洗净,置水中浸4~6小时,取出,沥干,润透后切斜片,细者切段,干燥。(湖北2009)

7.除去杂质,洗净泥土,用水浸泡至约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1.5mm片,晒干。(吉林1986)

8.除去杂质,须根,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用时捣碎。(四川2015)

9.将原药材除去残茎等杂质,分档,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上海2008)

10.取原药,除去杂质,水浸2~3小时,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浙江2015)

11.取原药材,除去残茎及杂质,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六七成透,洗净,捞出,润至软硬适宜,内外湿度一致,切1~2mm薄片,干燥。(山西1984)

12.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残茎,大小分档,洗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安徽2005)

13.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大小分档,洗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捞出,润透,切厚片,干燥。(江苏2002)

14.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贵州2005)

15.生用:拣净杂质即可。(云南1986)

16.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大小分开,洗净,浸泡8~12小时,至约七成透时,取出,闷润8~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若为产地片,除去杂质。(北京2008)

17.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湖南2010)

【饮片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性味与功效】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虚火喉痹及脾胃虚寒泄泻者禁服。用量不宜过大。山豆根不宜入煎剂,以研末冲服,入丸剂服,水、醋磨汁服,鲜品含汁为宜。若入煎剂宜后下,以免毒性增加,外用宜研末调涂。

【现代毒理学研究】

有报道山豆根毒性成分主要为苦参碱和金雀花碱,苦参碱能麻痹呼吸中枢运动神经末梢,引起呼吸衰竭;金雀花碱能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呼吸衰竭是其直接致死原因。王晓平等在山豆根神经毒性研究中,采用山豆根熬成汤剂,用灌胃针灌服大鼠,每日1次,7~10天后,发现大鼠有行为学改变,如动作减少、明显温顺、逃避能力下降。进行海马神经电生理研究,结果发现山豆根能降低或相对降低长时程电位,由于长时程电位是兴奋性突触后点位复极化的一部分,是突触可塑性标准之一,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推测山豆根水煎剂中毒影响到认知过程,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

有研究以山豆根水提物、70%乙醇提物及总生物碱,分别一次性灌胃予昆明种小鼠测定山豆根的急性毒性,结果山豆根水提物LD 50 为31.66g(原生药)/kg,醇提物的LD 50 为79.58g(原生药)/kg,生物碱的LD 50 为52.45g(原生药)/kg。

【现代炮制机制研究】

山豆根多生用,无现代炮制减毒机制研究资料。

【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有研究认为山豆根炮制以浸润法为宜,浸泡法炮制时有效成分流失大,造成药材的浪费,且浸泡时间过长易长霉。浸润法炮制有效成分流失少,且不易长霉。另有研究以山豆根主要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采用L 9 (3 4 )正交表,选择泡洗水温度、浸泡程度、泡洗水量、饮片厚度4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将山豆根各自进行加工切制,干燥后,再入恒温箱低温(60℃,4~6小时)烘至恒重,结果表明山豆根饮片加工工艺为:加入药材量6倍量自来水(常温),洗净捞出闷润至透,切2~3mm薄片,干燥。

附:北豆根

北豆根
Beidougen
MENISPERMI RHIZOMA

采制沿革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 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商品以野生为主,北豆根已从过去传统的汤剂用药和各种中成药的原料药发展到用北豆根根茎提取总生物碱,用生物碱制作针剂、片剂、胶囊剂等新型中药,致使市场对北豆根需求量逐年增加,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现开展人工种植北豆根。

【采制】
1.道地产区

蝙蝠葛曾以“蝙蝠藤”之名收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其根茎作为山豆根使用是新近发展而来的。

主产于东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2.采制方法

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据研究,以春季采收的药材中生物碱含量最高。也有研究认为栽培者宜4年以上,最佳采收时间为10月初至封冻前。

【品质】

以条粗壮,除去须根,色棕褐色,味苦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规范

【古代炮制法则】

古文献未记载其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经验】
1.浸泡

取原药材洗净,加水浸泡 ,切半至1分厚片,或2~4分长段,晒干即可。

注: 半小时(山东);1~2天(山西);3~4天(内蒙古、西安、辽宁);4~5天,去苗,将根头切成2~4块,再泡4~5天至透(北京);浸透(广东)。

2.浸闷

取原药材,加水浸泡 ,闷透 ,去苗,切3厘~1分厚片,晒干即可。

注: 1~6小时(湖北、镇江、苏州、重庆、长沙、上海、浙江);12~15小时(黑龙江、大连);用温水浸一昼夜(贵州);7天(河南)。

稍润(山西);12~14小时(黑龙江、贵州);二昼夜,每天淋水1次(浙江);2~5天(上海)。

【现代炮制规范】

1.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典2020)

2.取原药材,除去残茎、杂质,大小分档,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安徽2005)

3.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和残茎,大小分开,洗净,取出,闷润8~16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小段,干燥,筛去碎屑。(北京2008)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或小段。表面淡黄色至棕褐色,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纤维性,中心有髄,白色。气微,味苦。

【性味与功效】

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虚火喉痹及脾胃虚寒泄泻者禁服。用量不宜过大。

【现代毒理学研究】

现代研究已证实北豆根总生物碱是其主要药效成分,也是其主要毒性成分。在急性毒性研究中发现北豆根醇提组分的毒性最大,全组分的毒性最小,说明北豆根的毒性成分主要存在醇溶性部位,水溶性部位也有少量成分致毒。长期毒性研究也证实北豆根的醇提组分是主要毒性成分,毒性变化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相关性,随给药剂量增大和给药时间延长,毒性变化程度加重。目前毒性特点和毒性机制不明确。

有研究以小鼠灌胃北豆根片1次后观察7天,计算LD 50 为5.96g/kg,其95%置信区间为5.24~6.79g/kg。

【现代炮制机制和炮制工艺研究】

北豆根净制始载于1985年版《中国药典》,同时记载有切制方法。以后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也有收载。目前没有开展北豆根现代炮制机制和炮制工艺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希新.山豆根的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3):235-237.

[2]张丕逊,曾嵘,党雁华,等.山豆根过量引起神经毒性反应一例报告[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1):62.

[3]王三梅,韩冬梅,熊晖,等.中药山豆根中毒致亚急性基底节坏死性脑病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638-639.

[4]王晓平,陈聚涛,肖倩,等.中药山豆根的神经毒性:从人到动物[J].自然杂志,2002,24(5):286-289.

[5]向丽华,陈燕萍,张智,等.24味有毒中药长期毒性实验研究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35-36,52.

[6]谷建俐.山豆根毒效规律及靶器官毒性机制研究[D].泸州:泸州医学院,2010.

[7]张涛.山豆根炮制方法初探(简报)[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3):26.

[8]蒋纪洋,孙兴海,徐敏友.初探山豆根饮片炮制工艺[J].时珍国药研究,1997,8(3):254-255.

[9]杨倩,罗栋,赵燕,等.北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警戒,2010,7(2):70-72.

[10]张丽美,杨倩,钱晓路,等.北豆根不同组分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1,8(3):129-134.

[11]胡丽萍,张惠颖,赵秀萍,等.北豆根片的毒理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3):32-34. tuoLd/Y+IFUFBT4YLZ1HlkANeT0REkc2MKu+MSQOu8lU6OxGU4qC8LkVSi+z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