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三颗针
Sankezhen

BERBERIDIS RADIX

采制沿革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拟獴猪刺 Berberis soulieana Schneid.、小黄连刺 Berberis wilsonae Hemsl.、细叶小檗 Berberis poirelii Schneid.或匙叶小檗 Berberis vernae Schneid.等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药材商品以野生为主,现有地区开展栽培种植研究。

【采制】
1.道地产区

三颗针始载于清代《分类草药性》,来源品种近200种,资源非常丰富,以西南地区为道地产区。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青海、西藏、湖北等地。

2.采制方法

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晒干或切片晒干。

【品质】

以色黄、苦味浓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规范

【古代炮制法则】

切制 切片(清·《分类草药性》)。

【现代炮制规范】

1.除去杂质;未切片者,喷淋清水,润透,切片,干燥。(药典2020)

2.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碎屑。(北京2008)

3.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厚片,干燥。(浙江2005)

4.除去杂质,或未切片者,喷淋清水,润透,切片(斜薄片),干燥。(江西2008)

5.除去杂质,切片,干燥。(河南2005)

6.除去须根,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湖北2009)

7.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湖南2010)

8.除去杂质,洗净,浸泡,润透,切厚片或段,晒干。(重庆2006)

9.除去杂质,洗净,浸泡,润透,切薄片,晒干。(四川2015)

10.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润透,切丝,干燥,筛去灰屑。(甘肃2009)

【饮片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圆片状。外皮灰棕色,有细皱纹,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不平坦,鲜黄色,切片近圆形或长圆形,稍显放射状纹理,髓部棕黄色。气微,味苦。

【性味与功效】

苦,寒;有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湿疹,咽痛目赤,聤耳流脓,痈肿疮毒。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毒理学研究】

三颗针中含有小檗碱、小檗胺、掌叶防己碱、药根碱、异粉防己碱、加伦碱、黄树皮碱、小檗红碱、木兰花碱、尖刺碱等生物碱。三颗针毒性较小,即使剂量较大,一般也不出现明显毒性反应。肾性高血压犬每天灌服针仙合剂(三颗针代替黄檗加入二仙合剂,俗称针仙合剂)生药15g/kg,共15日,第16~20日剂量增为30g/kg,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未见显著改变。停药2周后,又给流浸膏10g/kg,每天1次,共2周,同样未见变化。三颗针中生物碱提取物给猫灌服100mg/kg,大鼠每天灌服400mg/kg,共1个月,正常人口服400~600mg,均未有毒性反应。仅小鼠腹腔注射三颗针流浸膏,半数致死量为3.1g/kg,如果按成人体重60kg计算,相当成人服三颗针186g,为《中国药典》中规定三颗针剂量(9~15g)的12~20倍。

参考文献

[1]王志东,宋宝安,杨松,等.贵州中草药三颗针化学成分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3):11-13,17.

[2]朱巧贞,方圣鼎,陈维洲,等.三颗针降低血压的作用[J].药学学报,1962,9(5):281-286.

[3]李建红.三棵针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4):117-119. 92aFeYgLWWQ3ufiCvSRBfjCzNvUVD0kPT1miZq6tb/GFdafAT3Sf2gxO9XKZb92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