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药物作用的构效、时效和量效关系

一、构效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效应的关系称为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AR)。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化学反应的专一性,后者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包括基本骨架、活性基团、侧链长短、立体构型、旋光性、手型等。多数药物的左旋体的药理活性较强,而右旋体的药理活性较弱或全无。但也有少数药物的右旋体作用强,如右旋糖酐、氯化筒箭毒碱等。同类药物往往有相同的基本骨架,若其他结构稍有变化,便可有强度上或性质上(后者如同一受体的激动药和拮抗药)的改变。但也有部分药物的作用与其结构关系不大,如吸入麻醉药。

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对寻找和合成新药也有指导意义。

二、时效关系

药物效应与时间的关系称为时效关系(time-effect relationship),药物效应常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从给药到开始出现效应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latent period),主要反映药物的吸收、分布过程和起效的快慢。静脉注射时无吸收过程,但可能有潜伏期。根据潜伏期可将药物分成(超)速效、中效、慢效药。从开始起效到效应消失称为持续期(persistent period),反映了药物作用维持时间的长短。根据持续期可将药物分为(超)短效、中效、长效药(图2-1)。

图2-1 药物作用的时量(效)关系曲线

机体“生物钟”对药物效应有明显影响,由此产生一门分支学科——时辰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与药理学的交叉学科。生物节律对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均有影响,药物也可影响生物节律。我国学者研究发现,7:00 给人前臂注射利多卡因作用维持20 分钟,13:00 注射维持52 分钟,23:00注射维持25 分钟。镇痛药曲马多(tramadol)对小鼠的急性病死率、镇痛作用及药动学均存在昼夜节律性。

了解时辰药理学对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最佳给药时机、发挥最大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均有重要意义。

三、量效关系

药物的剂量(浓度)与其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量效关系,量效曲线也多种多样。但一般说来,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效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但并非成正比)。若剂量继续增大到一定限度,效应可不再增强甚至减弱,而不良反应往往加重,因此不能为提高疗效而任意加大剂量。

如果药理效应是随药物剂量(浓度)的增减呈连续增减的变化,称为量反应(graded response),如血糖高低、白细胞的多少、肌收缩力的大小等,其研究对象为单一的生物单位,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百分率表示,其量效关系曲线呈直方双曲线(图2-2)。

有些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称为质反应(all-or-none response or quantal response),如死与活、惊厥与不惊厥等,其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在实际工作中,常将实验动物按用药剂量分成若干组,以阳性反应百分率为纵坐标,以累加阳性率与剂量对数为横坐标,可得一典型对称的质反应量效曲线(图2-3)。若将纵坐标改为概率单位,则此量效曲线成为一直线,便于做直线回归分析。

图2-2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

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浓度)称为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threshold dose),高于此量的依次称为治疗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极量(maximal dose)是《中国药典》规定的最大用量,超过极量用药引起医疗事故者应负法律责任。

图2-3 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注:曲线a 为区段反应率;曲线b 为累积反应率。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 50 )指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发生阳性反应(质反应)的剂量。若以死亡作为阳性反应的指标,则为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 50 )。因此,LD 50 可视为ED 50 的一个特例。ED 50 表示药物作用强度的大小,LD 50 表示药物毒性的大小,两者的测定原理、计算方法相同。药物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等于两者的比值,即TI=LD 50 /ED 50 ,表示对半数动物有效的剂量增大多少倍可引起半数动物死亡,是评价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TI 越大,药物越安全。但仅以治疗指数评价药物的安全性还不够,如药物的两条曲线首尾有重叠(图2-4),即有效剂量与其致死剂量之间有重叠。为此,有人用1%致死量(LD 1 )与99%有效量(ED 99 )的比值或5%致死量(LD 5 )与95%有效量(ED 95 )之间的距离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即药物安全性评价。

(1)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LD 50 /ED 50 ,较适于量效曲线和毒效曲线平行者,应≥3。

(2)安全范围(系数)(margin of safety)=LD 5 /ED 95

(3)可靠安全系数(certain safety factor,CSF)=LD 1 /ED 99 。LD 1 /ED 99 应≥1,越大越好。

图2-4 药物效应与毒性的量效曲线

四、药物的效能和效价强度

药物(不受剂量限制)产生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 max )的能力称为效能(efficacy)。全麻药的效能通常指它所能达到的最大麻醉深度。例如乙醚、氟烷等挥发性全麻药如果给予足够高的浓度,均能使患者的麻醉达到三期四级,甚至延髓麻痹而死亡。因此,乙醚、氟熔等挥发性全麻药属于高效能全麻药。而氧化亚氮即使吸入浓度高达80%也只能引起浅麻醉,再加大浓度则势必引起缺氧,甚至吸入100%的氧化亚氮(临床上不允许)也不能产生深麻醉;如造成死亡,也是由缺氧引起的,而非麻醉太深之故,因此氧化亚氮是低效能全麻药。又如东莨菪碱,即使与氯丙嗪、哌替啶合用也只能引起浅麻醉,加大东莨菪碱剂量不仅不能加深麻醉,反会引起患者兴奋,如烦躁、谵妄、肌肉紧张、抽搐等。因此,氧化亚氮和东莨菪碱的全麻效能均较低。吗啡对锐痛有效,而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仅对钝痛有效,无论使用多大剂量,也不能明显缓解锐痛和内脏绞痛,故吗啡的镇痛效能高而阿司匹林的镇痛效能低。

达到某一效应所需要的剂量或浓度称为药物的效价强度(potency)。达到此效应所需要的剂量或浓度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

效价强度与效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利尿药为例,按每日排钠量计算,呋塞米的效能最大,而环戊噻嗪的效价强度最大(图2-5)。因此,不能将效能与效价强度混用。

图2-5 药物的效能与效价强度的量效曲线 bmV+P/W6ORQAV62dPYbKXKsLkV1K8GiKXZAx7A1uSgBwkzbDJvlIt7Nkv0bz9E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