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绪论

一、麻醉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物(drug)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也是药学研究的学科之一。其主要任务一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防治疾病的作用、不良反应等),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二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麻醉药理学(anesthetic pharmacology)是研究麻醉常用药物(全麻药、局麻药、肌松药等)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与神经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等一样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麻醉药理学亦是麻醉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麻醉药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为麻醉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新麻醉药或麻醉药新剂型的研制提供实验资料。此外,也应为麻醉学科的发展及揭示生命奥秘作出贡献。

二、麻醉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围手术期最常用、最重要的药物是全身麻醉药(包括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等。麻醉药是为了适应手术的需要而出现的,首先要解决的是手术疼痛问题。我国有关麻醉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汉代名医华佗(约公元200年)施行手术和用“麻沸散”麻醉的记载与传说很多,惜其著作未能传世。此后所用的麻醉药中主要是曼陀罗、乌头、闹洋花、茉莉花根等,多数具有镇痛、致幻作用。这些药物一般用酒浸泡或与酒同服,乙醇也起一定作用。西欧古代也曾用罂粟、曼陀罗、曼德拉草和乙醇进行麻醉。而直到1846年乙醚麻醉的成功,才揭开了近代麻醉学的序幕。

1798年,英国化学家Humphry Davy 开始研究氧化亚氮(N 2 O)的化学和药理性质。他自己吸入N 2 O 后牙痛消失,并发现N 2 O 可使人产生类似于歇斯底里的现象,故取名“笑气”。他于1800年发表了研究成果,建议将N 2 O 用于手术,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40 多年后,遵循美国牙医Wells 本人的建议,医生采用深呼吸吸入N 2 O 的方法拔除了他的一颗上臼齿,未出现任何疼痛。但以后在波士顿演示时,却因过早拿走气囊而失败了,这使得N 2 O 的应用受挫。

1842年,美国的Crawford Williamson Long首次应用乙醚麻醉进行手术,但因他住处偏僻且未发表研究成果,故未公诸于世。1846年9月30日,William T.G.Morton 用乙醚拔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0月16日在马萨诸塞总医院演示乙醚麻醉进行外科手术也获得成功,这被认为是近代麻醉学的开端,麻醉从此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

可卡因(1884年)是最早用于临床麻醉的局部麻醉药,而普鲁卡因的合成(1905年)奠定了局部麻醉药的基础。1872年,Gre 用水合氯醛开启了静脉麻醉药的先河,随后环己巴比妥(1923年)、硫喷妥钠(1933年)陆续应用于临床麻醉。1935年,King 从筒箭毒中分离出氯化筒箭毒碱;1942年,Griffiths 将其作为肌松药用于临床。

1970年,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的医务人员率先进行了“中药麻醉”,最初是用中药汤剂口服,后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主要药物是洋金花,而洋金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东莨菪碱,故由中药汤剂发展为洋金花(总碱)静脉复合麻醉,再发展为东莨菪碱静脉复合麻醉。由于中药麻醉时间过长而带动了催醒药的研究,先是用毒扁豆碱催醒,后又研制成功催醒宁和催醒安。它们都是胆碱酯酶抑制药,中枢作用较强而毒性较低。

近50 多年来,麻醉药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56年,氟烷应用于临床,因麻醉作用强、诱导迅速平稳、苏醒迅速及不易燃烧爆炸等优点,迅速取代乙醚而风靡数十年。随后,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等现代氟化麻醉药相继问世,成为吸入麻醉药的主流。近年来,又开始试用氙气麻醉。静脉麻醉药丙泮尼地于1956年用于临床,随后羟丁酸钠(1956年)、氯胺酮(1962年)、依托咪酯(1972年)、丙泊酚(1977年)先后用于临床麻醉。继普鲁卡因之后,丁卡因(1930年)、利多卡因(1944年)、布比卡因(1960年)、罗哌卡因(1988年)相继问世,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局麻药。1951年,Bovet 和Ginzel 证明琥珀胆碱为短效肌松药,同年Theolaff 将其用于临床,成为去极化型肌松药的代表。随后,泮库溴铵、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罗库溴铵等非去极化型肌松药逐渐成为肌松药的主角。

三、麻醉药理学展望

广大临床麻醉工作者是麻醉药理学研究的主力军,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但自乙醚应用百余年来,麻醉药理学却没能形成独立的学科。由于既往的麻醉药理学知识主要由麻醉学家和化学家取得,药理学家很少参与,故一般药理学著作中,麻醉药理学知识往往少而陈旧。直到近30年前,国外才有麻醉药理学的专著问世。1985年,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办了麻醉学本科专业,组建了麻醉药理学教研室,出版了《麻醉药理学》讲义(戴体俊主编,内部印刷),其后又出版了修订版。随着全国设置麻醉学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便正式出版了全国麻醉学专业试用教材《麻醉药理学》(郑斯聚、段世明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经几年试用,199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段世明教授和郑斯聚主任医师主编的《麻醉药理学》。2000年,包括段世明教授主编的《麻醉药理学》在内的麻醉学专业教材(一套7 册)被教育部列为“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些经典教材为麻醉学科的人才培养和麻醉药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迄今,我国开设麻醉学专业的院校已有五六十所,除本科生之外,还招收了大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从事麻醉药理学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极大地推动了麻醉药理学的发展。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麻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随着麻醉学科向围手术期医学转变,麻醉科的工作范围不断拓宽,麻醉医师已走出手术室,除临床麻醉工作外,还承担了急救复苏、危重病、疼痛和药物依赖的诊疗等任务。这一切无疑大大促进了麻醉药理学的发展。

麻醉药理学是麻醉学与药理学的交叉学科,需要中西医结合、产学研结合,需要麻醉学家、药理学家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紧密合作;需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建立有中国特色(中西医结合、产学研结合、药理学与麻醉学及相关学科密切结合)的麻醉药理学;需要成立自己的学术组织,出版麻醉药理学的专门期刊,加快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等,这样才能使中国麻醉药理学傲然挺立于世界麻醉药理学之林。

2010年,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一大批药理学工作者与麻醉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取长补短、紧密团结,共同为发展麻醉药理学努力合作,标志着麻醉药理学走上新的发展平台。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已组织出版了《2012年麻醉药理学进展》《2014年麻醉药理学进展》《2015年麻醉药理学进展》《2016年麻醉药理学进展》《2017年麻醉药理学进展》《麻醉学基础》《简明药理学》《实用麻醉药理学》等著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麻醉药理学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为麻醉学、药理学增光添彩,也为探索生命奥秘发挥更大的作用。

(戴体俊) 3AIIoLI0Nf+Ut58J/r6Qc1C/Kb6pc47alC2zpUANwzuCP9+iL4IFf5s//0fjFgV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