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房室模型概念

药物进入人体后并非瞬间在机体各部分均匀分布,因此常需借助模型将机体分成不同的房室,考量药物在其间的绝对量或浓度的动态变化。房室模型将整个机体视为一个系统,并将该系统按动力学特性划分为若干个房室,将机体看成是由若干个房室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一、房室模型概述

1.一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迅速在血液、各组织脏器间达到动态平衡,即药物在全身各组织的转运速率相同或相似。如图5-1(左)所示,可将人体视为单一圆柱形容器,容积为 V 1 ,药物进入后瞬间均匀分布;更直观的表达如图5-1(右)所示。单室模型并不意味着所有身体各组织在任何时刻的药物浓度都一样,但要求机体各组织的药物水平能随血药浓度的变化平行地发生变化。

图5-1 药物在一室模型内的分布

2.二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很快地进入机体的某些部位,但对另一些部位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分布。从速度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2 个独立系统,即“二室模型”。在二室模型中,一般将血流丰富以及药物分布能瞬时达到与血液平衡的部分划分为一个“房室”,称为“中央室”;而将血液供应较少,药物分布达到与血液平衡时间较长的部分划分为“外周室”。如图5-2(左)所示,可将人体视为2 个底部相连的圆柱形容器,分别为中央室(容积为 V 1 )和外周室(容积为 V 2 ),药物进入体内后在中央室和外周室间自由往返转运并从中央室消除,药物在中央室瞬间均匀分布并达到峰浓度,但进入外周室的速度较为缓慢,其中的药物浓度升高或下降均较为缓慢;图5-2(右)所示为给药后瞬间动、静脉血流及心、肾等器官的药物很快达到峰浓度,其余组织器官的药物分布较慢。

图5-2 药物在二室模型内的分布

3.三室模型

若在上述二室模型的外室中又有一部分组织、器官或细胞内药物的分布更慢,则可以从外室中划分出第三室,分布稍快的称为“快速外周室”,分布慢的称为“缓慢外周室”,由此形成三室模型(图5-3)。如图5-3(左)所示,可将人体视为3 个底部相连的圆柱形容器,药物进入体内后在中央室(容积为 V 1 )和快速外周室(容积为 V 2 )、缓慢外周室(容积为 V 3 )中自由往返转运并从中央室消除,药物在中央室瞬间均匀分布并达到峰浓度,但进入快速外周室较慢,进入缓慢外周室更慢;图5-3(右)所示为注药后瞬间动脉、静脉血流及心、肾等器官中(类似于中央室)的药物很快达到峰浓度,而那些点状部分的组织(类似于快速外周室)较为缓慢,其余区域(类似于缓慢外周室)最为缓慢。

二、模型理论的物质基础

房室模型中的房室划分主要基于速度论,即依据药物在体内各组织或器官的转运速率确定,转运速率相同的那些部位均视为同一房室。但这里的房室只是一个假设空间,其划分与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无关,不代表解剖学上的任何一个组织或器官,因此房室模型的划分具有抽象性和相对性。尽管如此,“房室”仍然具有客观的物质基础(图5-4),对多数药物而言,血管分布丰富、血液流速快、流量大的组织器官可以称为“中央室”,如血液、心、肝、脾、肺、肾等;与中央室比较,血管分布相对较少、血液流速慢、流量小的组织器官可以称为“外周室”,如骨骼、脂肪、肌肉等。同一房室中的各组织部位的药物浓度并不一定相同,但药物在其间的转运速率相同或相似。

图5-3 药物在三室模型内的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划分为二室模型,有些情况下则划分为三室模型,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房室数不是判断优劣的标准,“所有的模型都是错误的,但一些模型是有用的”,应该记住的是“应从建模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主要考量所得的模型是否有利于临床治疗或判断。

图5-4 房室模型的物质基础 +02hxjRe6RErkXvkOMpm4bd0kcWwzg+w8jINz8/2mhKWP2dX5c4uqdY/7QcW04B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