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麻醉药与受体

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乙酰胆碱则是主要的兴奋性递质。GABA 受体分为3型,其中GABA A 受体和GABA C 受体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这两种受体被激活后导致Cl - 通道开放,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GABA A 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且对很多临床剂量的全麻药敏感。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GABA A 受体是吸入麻醉药作用的靶点之一。依托咪酯是咪唑类静脉麻醉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安定类药物相似,能可逆性地提高GABA A 受体的活性。依托咪酯在临床剂量下其作用类似于GABA A 受体激动药,延长突触后抑制电流的衰减,从而延长抑制时间;同时突触外的GABA 受体也得到活化。

N -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是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的一个亚型,受体上的多个调节位点调控通道的开关;除激动剂谷氨酸作用位点外,还有甘氨酸作用位点、非竞争性拮抗剂作用位点、H + 作用位点、电压依赖性Mg 2+ 作用位点以及Zn 2+ 作用位点。其中甘氨酸对谷氨酸激活NMDA 受体具有协同作用,而非竞争性拮抗剂(如MK-801)、Mg 2+ 和Zn 2+ 则抑制或阻滞NMDA 受体-离子通道的活动。通道激活开放时,通道对Na + 、Ca 2+ 以及K + 的通透性增强,其中Ca 2+ 内流增加最为显著。高钙电导是NMDA 受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NMDA受体与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长时程突触加强、记忆学习行为密切相关的原因。氙气和异氟烷可竞争性地抑制NMDA 受体NR 1 亚基的甘氨酸结合位点,抑制NMDA 受体能明显减小吸入麻醉药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静脉麻醉药氯胺酮是NMDA 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可降低NMDA 受体-离子通道的开放时间和开放频率,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丙泊酚除了通过增加GABA A 受体介导的Cl - 电流发挥麻醉作用外,尚可能通过NMDA 受体的变构调节而非阻滞通道开放而抑制NMDA 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此作用与丙泊酚产生麻醉、镇静和催眠作用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型乙酰胆碱(nnACh)受体是一种门控阳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中枢系统。nnACh 受体由5 个亚单位组成,其结构中不含γ和δ亚单位,仅由α和β亚单位构成。目前已经克隆得到的10 种亚单位是α 2 ~α 7 、α 9 、β 2 ~β 4 。nnACh 受体的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然而许多研究结果证明,低于麻醉剂量的氟烷和异氟烷能抑制nnACh 受体的功能。在全麻药作用下,nnACh 受体通道的平均开放时间缩短,通道电流减小;此外,通道的活动振幅及开放频率也发生改变。抑制中枢神经系统nnACh 受体的亚单位增强GABA A 受体的功能,可能也是全麻药的作用机制之一。

电压门控Na + 通道分布广泛,是可兴奋性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Na + 离子内流引起的细胞膜去极化与神经兴奋信号的产生和传导密切相关。局麻药通过阻滞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Na + 通道,使兴奋传导受阻,产生局麻作用。除了Na + 通道阻滞作用之外,局麻药还具有阻滞或抑制K + 、Ca 2+ 通道以及NMDA 受体的作用,这些作用对于理解局麻药的作用强度或效能、副反应以及毒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详细内容见第七章。

(任雷鸣) AbH6Ho/oBOdSsQpFbDsSWzeLKrzZlRoPgMndSQ9hD26QzegYqpPYlCtsyJftRA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