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老年期情绪问题概述

据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1%,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使人均寿命得以延长;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社会问题。

调查显示,中国人均寿命不短,但健康寿命却不长。我们的平均寿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健康寿命却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老年人普遍存在心理卫生问题:首先,老年期的各种精神疾患,如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期情绪障碍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许多烦恼和痛苦;其次,老年期特有的社会心理卫生问题,如离退休综合征、丧偶问题、代际问题等也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人们常常将人生中的老年阶段比喻为夕阳,人到老年就像日落西山,因此许多老年朋友不免感到失落与自卑,负性情绪接踵而至。如何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发自身资源、开创新的生活方式,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人都会有步入老年的一天,都需要面对岁月给我们带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老化。我们建议:为了您家里的老人和您自己将来能拥有温馨幸福的老年生活,请关注并了解老年期的心理卫生知识。

我们倡议:以预防为主,积极普及老年心理卫生知识,开展老年心理疾患防治工作。避免老年社会心理问题所致的不良后果,降低老年心理疾患造成功能衰退的危险因素,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提高生命质量。

1 如何看待老年人的自我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面临各种丧失性应激,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老年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变化,即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等的变化。同样面对丧失性应激,为什么有的人会被击垮,有的人却能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就涉及老年人如何看待自我概念的问题。

自我概念的形成在人生发展中十分重要,一个自我概念发展不健全的人,其人际关系、个人行为方式以及情绪、情感等都会出现紊乱。老年人的自我概念表现为我是否老了;是否有价值;我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希望等。那些离退休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老了,其在社会和家庭中所肩负的责任和地位也发生了改变,社会角色由之前的参与者变为现在的旁观者,生活节奏也由忙碌变为清闲,生活突然出现大段空白,这时老年人会更加强调、关注自己衰退的现象,过度关心自我感觉和情绪变化,常常沉浸于自己过去的辉煌和成就中,并且特别敏感,对自己是否被尊重非常在意,一句平常的玩笑话就可能引发老年人的情绪大变,甚至为自我保护而出现类似“倚老卖老”的行为。有些老年人对自己变老的事实有所觉察,但又常常予以否认,对自己仍然抱着较高的期望,结果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加重了自我否定。存在消极自我概念的老年人对日常生活失去了积极性,对未来不抱有希望和梦想,只是对生存有一种留恋而已。

由于老年人自我概念的不同,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就不同,体验到的主观幸福度、生活满意度等亦不同。能接纳自身生理老化的老年人更能自我悦纳、自我肯定,能主动去适应角色的改变,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自我概念完善的老年人能很好地融入群体,平等、和谐地与人相处,因而身心愉快;反之,自我概念不完善的老年人则易出现角色适应不良等问题,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障碍。

2 老年人有哪些性格方面的变化

老年人的性格变化因人而异,一般具有稳定和连续的特点,有的老年人过去就是固执保守的性格,进入老年期后更加偏执;有的老年人过去就是消极内向的性格,进入老年期后更加封闭、孤僻。由于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认知和人生阅历的影响,性格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如有的老年人过去脾气暴躁、争强好胜,进入老年期却变得豁达宽容、随和谦虚;有的老年人过去宽容、大度,进入老年期却变得小气固执、敏感多疑,常为小事发脾气;有的老年人过去乐观积极,进入老年期却因失去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变得多愁善感、消极抑郁。

有的老年人对周围不信任,自尊心增强,特别担心别人看不起他,因而常计较别人的言谈举止,对称呼以及晚辈的言行特别在意,严重者认为别人居心叵测。有的老年人变得心胸狭隘,甚至会出现与孩子争夺电视观看权的情况,一旦其他人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认为是儿女不孝,或暴怒,或伤心,或抑郁。

老年人多有一种希望被尊敬、被承认的心理需要,若能得到赞扬和承认,受到尊重,则他们在生活中会常常感到愉悦。

我们将童年看作人生的起点,人与人几乎没有差异,无论是谁,笑或哭都有相似的含义;当我们进入老年期,其实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退出和职业相关的社会角色时,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逐渐下降。如果老年人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生理老化,同时接纳伴随着生理老化出现的某些心理功能下降,了解在生命衰老的同时仍包含有生长,那么他们就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

3 老年人有哪些情绪、情感方面的变化

步入老年期,从生理的改变到社会环境的改变,使许多老年人深深地体会到一种失落感,容易出现消极、烦躁、悲伤、害怕、不满等情绪,情感也变得相当脆弱。有些老年人暴躁、易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看不顺眼的人和事喜欢站出来指责,过分激动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但更多的老年人在情绪上趋于平和,冲动性降低,但是产生了某种情绪后持续时间较长,所以生活中我们能见到有的老年人生气后很难化解。

退休后的老年人,其社会活动范围变得狭窄,与外界交流减少,对家庭依赖性增强,他们希望家庭幸福美满,能享受天伦之乐,子女能常围聚在自己身边。如果子女因忙于工作而很少回家陪伴父母,那么老年人就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会情绪低落,产生无望、无助和无价值感等,丧偶和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更是如此。

老年人常见的情绪障碍有老年期抑郁症、老年期焦虑性障碍、老年期双相情感障碍和老年期心境恶劣,还有些常见的社会心理卫生问题伴发的情绪障碍等,在本书中会进行详细讲述。

在老年群体中,约15%可以实现健康老龄化,约15%会发生病理老化,约70%属于一般常态老年人,也就是说至少85%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得到改善和提高。因此,建议老年人和老年人的家属应理解老年期情绪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了解早期识别老年人情绪障碍的方法,以及带老年人就诊、实施家庭护理的相关情况,从而促进具有情绪障碍的老年人群的社会功能康复。

(王雪 吕新明 伏瑕) yLwjwjBznMagVqDAAZxu1BvB/p1osyMJlb3IM2wCyy/3bBUdbAeSyebGn8kSDp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