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小儿全身麻醉诱导

一、诱导前准备

小儿入手术室前应进行适当准备,尤其是婴幼儿,包括合适的室温,保证各种保温装置(如加热灯、电热毯、暖风机等)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麻醉诱导前应充分准备各种尺寸面罩、口咽通气道、喉镜片、气管导管(除预选导管外还应各准备大一号和小一号的气管导管1根)、喉罩及吸引装置等。麻醉机和监测仪器应处于工作状态并保持整洁有序,以避免紧急情况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诊器。

小儿从病房或居所来到手术室的陌生环境中,人员不熟,难免会产生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严重的可使患儿精神受到创伤,出现抑郁、焦虑和行为改变等。麻醉医师应营造温馨的手术室环境,有条件的医院最好建立小儿麻醉诱导室。可将诱导室装饰成儿童游玩室,如悬挂一些小动物的卡通图片和小玩具等,使患儿感到温暖、亲切,如条件允许可让家长陪伴或由家长抱着患儿共同完成麻醉诱导。诱导时应保持室内安静、温馨。一旦患儿进入手术室,应尽快实施麻醉诱导,缩短麻醉前在手术室等待的时间。

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方法应根据患儿当时状况采取个体化方案,具体可根据患儿年龄、理解力和合作能力、既往医疗经历、有否有父母相伴、疾病和外科状况及麻醉医师的工作条件和能力等灵活采取相应的诱导方法。

二、吸入诱导

吸入麻醉诱导是小儿麻醉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起效快、无痛苦且易于接受等优点。吸入麻醉药物包括七氟烷、异氟烷、安氟烷、氧化亚氮(N 2 O)等,主要通过面罩吸入。目前最适用于小儿吸入诱导的药物是七氟烷和氧化亚氮。麻醉医师应根据患儿的一般状态、年龄、镇静程度、合作程度等情况灵活采取措施进行吸入诱导。

(一)常用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1.“偷偷诱导”法

患儿已经处于睡眠状态,可采用此法。尽可能避免触碰患儿以防醒来,先予以吸入N 2 O和O 2 ,面罩慢慢接近患儿口鼻处,轻轻地扣上面罩,吸N 2 O 1~2分钟后开始复合吸入七氟烷等,渐升至合适浓度,诱导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监测(最常用的是氧饱和度)。此法关键在于进入诱导室过程中应避免患儿突然清醒,以防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引起患儿挣扎并造成心理伤害。

2.“吹气球”法

如患儿进手术室后不肯平卧,可令其坐在手术台、麻醉医师或父母的膝盖上,靠在麻醉医师或父母的胸部进行吸入诱导。可指向气囊诱使患儿“吹气球”或用玩具分散其注意力,此时助手应协助保证患儿安全。麻醉机、活瓣调节阀、蒸发罐均应在麻醉医师的可控范围。

3.“亲子”法

如条件允许可让亲人陪伴患儿进入手术室,由亲人抱着患儿行面罩吸入诱导。患儿坐于家长膝盖上,家长抱住其双臂(这样可避免患儿抓面罩),令患儿面部朝前以便扣上面罩,此时应告知家长患儿随着意识消失身体会变软,应注意安全。待患儿意识消失后,麻醉医师应协助家长一起将患儿平放于手术台。

4.“无面罩”法

有些患儿拒绝接受面罩或不愿面罩接近脸部,可能是因为患儿对面罩有恐惧或曾经有吸入高浓度七氟烷等其他吸入麻醉药的不良记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不用面罩而代之以手握住环路中的弯接头,手握成杯子形状靠在患儿下巴,开始吸入N 2 O和O 2 (N 2 O比重高于空气)。随着N 2 O的作用,将手渐渐靠近患儿口、鼻直至完全盖住,待N 2 O完全起作用后应立即开始吸入高浓度七氟烷。婴幼儿如拒绝面罩,可让其吸吮人工奶嘴,再用面罩渐渐靠近其口鼻处进行吸入诱导。

5.催眠诱导法

催眠法能减轻由医疗活动造成的焦虑和疼痛,同时也减轻术前的紧张等。有研究表明,术前30分钟使用咪达唑仑,能显著减轻患儿由于面罩带来的焦虑及术后的行为紊乱。催眠法在麻醉过程中的应用能使患儿放松并很好地接受并参与麻醉医疗活动。

催眠法是为了引导患儿形成一种精力高度集中、注意力处于集中状态的神志清醒状态(与经典催眠不同,催眠诱导麻醉是利用语言引导患儿的精力、注意力,使其慢慢投入到语言的虚拟环境中,从而使患儿在愉快的心情中进入麻醉状态)。催眠效果是令患儿全神贯注从而降低对医疗活动和医疗操作的注意。小儿相对成人更容易着迷于自然的、有趣的现象,麻醉医师虽然没受过正规的催眠疗法培训,但可以利用患儿的这种特性,创造出一些适合相应年龄患儿的虚拟语言场景,如逛动物园、小朋友聚会、体育活动比赛现场、电子游戏等,从而使患儿淡忘医疗活动。语言描述要慢而有节律、温柔且有诱惑力,并要不断重复。催眠法还应诱导患儿把面罩的塑料气味想象成动物身上气味、食物味、某些挥发性物品的气味等,从而使患儿在愉快的心情中进入麻醉状态。

6.改良单次最大深呼吸吸入诱导法

此法比较适用于特别希望在面罩吸入麻醉状态下尽快入睡的能合作的患儿(5~10岁)。当然,如果患儿可以配合,年龄更小者也能施行。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应指导患儿学会最大深吸气和最大深呼气,然后再锻炼患儿在面罩(不连接螺纹管)下学会最大深吸气和最大深呼气。麻醉诱导前应在呼吸环路内充满含70% N 2 O+O 2 +高浓度七氟烷的混合气体(紧闭环路以防污染手术室)备用,然后指导患儿最大深吸气后于最大深呼气后屏气,此时麻醉医师立即扣上连接呼吸环路(含高浓度麻醉药物的混合新鲜气体)的面罩嘱患儿作最大深吸气后屏气,然后改为正常呼吸。此诱导法患儿一般在30~45秒入睡,类似静脉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

(二)七氟烷的吸入诱导

经典的面罩吸入麻醉诱导均是面罩轻扣在患儿口鼻处,吸入N 2 O+O 2 (2∶1)1~2分钟直至N 2 O完全起作用。可用泡泡糖味戓草莓味香水涂抹在面罩内层以消除面罩固有的塑料气味,让患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含香味的面罩或“睡眠气体”。七氟烷可从高浓度开始吸入,大于6个月的患儿一般很少引起明显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征象。完成七氟烷麻醉诱导后其浓度应维持在最大可承受范围(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减少诱导过程中的苏醒)直到完成静脉穿刺。但如已控制呼吸,则应降低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以防吸入过量。

有临床资料显示,将七氟烷用于3岁以上小儿(不用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很少出现心率增快,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率(80~100次/min)。七氟烷吸入诱导的三种方法分别为逐渐升高七氟烷浓度(2%、4%、6%、8%)+O 2 、高浓度七氟烷(7%)+O 2 、高浓度七氟烷(7%)+O 2 (50%)+N 2 O(50%),三者在临床研究中区别不大。第三种方法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诱导期兴奋发生率低,但诱导早期可发生兴奋、轻度肌僵直和不自主四肢活动等,而采取高浓度法可消除或减少此类现象。

三、静脉麻醉诱导

静脉麻醉诱导通常用于年龄稍大能够配合、诱导前已预置静脉套管针、有心血管功能不全风险、因饱胃需进行快速诱导等的患儿。静脉诱导药物有多种选择,目前常用的有丙泊酚、依托咪酯、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等。在静脉诱导前必须吸入纯氧,如患儿拒绝接受面罩,麻醉医师可直接用手握呼吸环路的Y接头进行给氧。

(一)丙泊酚

丙泊酚是最常用的小儿静脉麻醉药,诱导剂量随年龄不同而不同,过去推荐该药用于3岁以上的小儿,后来这一年龄限制已被打破。对于婴幼儿,丙泊酚诱导剂量因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年龄越小,需要量越多。最初的分布半衰期约2分钟,消除半衰期约30分钟,清除率非常高(1.7~2.9L/min),超过肝血流量。小儿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剂量2.5~3.5mg/kg,婴幼儿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剂量2.5~5mg/kg,静脉滴注维持剂量推荐为6~18mg/kg,如合并使用阿片类药物,维持剂量可减少25%。

应用丙泊酚诱导的优点是起效快、气道并发症(如喉痉挛等)发生率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最大缺点是注射痛,尤其在周围小静脉。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丙泊酚注射前30~60秒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1mg/kg)。其他方法还有:①将利多卡因(0.5~1mg/kg)与丙泊酚混合并在60秒内应用于诱导;②使用冷藏的丙泊酚;③预先注射阿片类药物或氯胺酮;④稀释丙泊酚至0.5%浓度等。另外,丙泊酚还经常用于小儿放射性检查、胃肠镜检查、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等操作过程中的麻醉。

(二)依托咪酯

依托咪酯是一种能够维持循环功能稳定的麻醉药,尤其适用于有心肌疾病戓创伤性低血容量等循环功能不良患儿的麻醉。依据心血管功能状态,其诱导剂量推荐0.2~0.3mg/kg。该药有诱发肌阵挛、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故小儿应用不多),以及注射痛等不良反应。

(三)氯胺酮

氯胺酮非常适用于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儿,尤其是低血容量、不能承受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的患儿。如患有主动脉瓣狭窄或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右向左分流型),可利用氯胺酮来维持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阻力的稳定性。但如果对体内儿茶酚胺处于极度代偿状态者使用氯胺酮,会存在抑制心肌、降低循环阻力的风险。氯胺酮常用剂量是2mg/kg,严重低血容量者减低剂量,小剂量(0.25~0.5mg/kg)可用于医疗操作时的镇静。氯胺酮会产生分泌物增多、精神状态紊乱(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必要时可用抗胆碱药、咪达唑仑等减轻其副作用。

(四)右美托咪定

右美托咪定是高度选择性的α 2 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蓝斑核(负责调控睡眠和觉醒),产生剂量依赖性镇静与催眠作用,其镇静机制与其他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系统的镇静药不同。相对其他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突出的优点是可产生类似自然睡眠的状态,可被外来刺激和语言唤醒,是全身麻醉实施术中唤醒的理想选择。在临床治疗剂量范围内右美托咪定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镇静安全性高。另外,右美托咪定通过激动中枢与外周的肾上腺素α 2 受体,促使细胞发生超极化,减少疼痛信号向大脑的传导,抑制P物质及其他伤害性肽类的释放,从而产生一定镇痛作用。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从而抑制应激反应,此外,还具有止涎、减少寒战发生及利尿等作用。

右美托咪定作为围手术期辅助用药可缓解术后疼痛、躁动和寒战,还可减少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气管插管、手术刺激和术后拔管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右美托咪定与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两者的使用剂量,并减少相应药物的副作用,是适合广泛应用的麻醉辅助用药。

小儿临床常用静脉负荷剂量为0.5~1μg/kg(输注10分钟以上),静脉维持输注剂量0.2~1μg/(kg·h),患儿可进入类似自然睡眠的状态,且不会出现明显呼吸抑制等缺氧现象。右美托咪定经鼻给药也是安全、可靠的方法,滴鼻理想剂量为2μg/kg,起效时间为25分钟,维持镇静的平均时间为85分钟。

四、辅助麻醉诱导法

如无法进行常规诱导(吸入、静脉、滴鼻、口服)或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时可采用肌内注射诱导。氯胺酮具有意识消失快、镇痛作用强、对呼吸系统影响小、不抑制咽喉反射的特点,在儿科短小手术的麻醉中应用较为广泛。肌内注射剂量为5~8mg/kg,3~5分钟后起效,持续时间30~50分钟。

直肠给药比较适合于对注射有极度恐惧的小患儿,该法对患儿刺激较小。可用于直肠诱导给药的药物较多,如咪达唑仑(0.2~0.3mg/kg)、氯胺酮(3~5mg/kg)。目前常将两药混合使用,根据具体麻醉要求采取相应的剂量。水合氯醛经直肠给药也是儿科常用的镇静方法,常用10%水合氯醛按0.5ml/kg的剂量给药,约5分钟后入睡,镇静维持1小时左右。

临床上还可采用口服或滴鼻途径给予麻醉镇静药物,将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制作成糖浆口服液易被患儿接受;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可用于滴鼻,因对鼻黏膜有一定刺激,不易被患儿接受。这两种方法起效较慢,并需在麻醉医师观察下进行,达到一定镇静作用即可,主要是作为其他诱导方法的补充或辅助。 dMb4xJuJ1je7D1+U0gaVrGU7+JpJLYKit6FTMEMnIYky/wRUZVW9Sr0rhhozHI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