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九章
世界首家胚胎银行

【案例叙述】

2007年1月9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胚胎银行”。它是由一家名叫亚伯拉罕生命中心的公司创办的,提供现成胚胎,经营者事先把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成胚胎,然后把形成胚胎的精子和卵子的捐献者的详细信息,诸如他们的种族、受教育程度、外貌、个性等信息一一罗列出来,供那些想要孩子的单身女性或是不育夫妇选择。对于自己的创意,公司创始人简内琳·赖恩认为自己所做的,不过是为那些想要孩子的人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宝宝。他们不接受预订,他们是事先把精子和卵子结合,生产出胚胎,由想要孩子的人选择。如果想要孩子的人不喜欢,可以不要。到目前为止,公司生产的胚胎,其精子和卵子的捐献者都是白人,其精子捐献者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学历为大学教育及以上。至于那些卵子捐献者,其教育程度更高,甚至有些人具有博士学位。这些捐献者要经过严格的体检,没有犯罪记录,没有家族精神病史。赖恩认为他们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这么好的胚胎,他们每个才收2 500美元,而一对夫妇为了得到一个孩子,总共花费也不过1万美元。这个费用,比标准的收养程序所花的钱还少。

尽管经营者宣称他们的目的就是为那些想要孩子的人服务,但是此事一经曝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把“配子和胚胎”当作“物”而商品化,进行买卖交易,甚至将胚胎比喻为物美价廉的“廉价商品”,不仅对生命不尊重、不道德,而且会带来诸多风险、隐患和弊端。这家“胚胎银行”选择白人、高学历等的捐赠者,明显存在着种族歧视与人权的不平等。许多当地民众也不能接受“胚胎银行”的这种行为和做法。英国“基督教之声”组织官员斯蒂芬·格林说:“这如同在扮演上帝,这是医务工作者社会失去方向感的又一个例子。”伦理学家认为:“胚胎银行”的出现实质上是将人类繁衍后代的过程商业化,其结果就是“设计人类的后代”,胚胎不是商品,不允许胚胎、精子和卵子的买卖。

世界各地科学家、伦理学家、宗教人士、人民大众坚决反对胚胎、配子的买卖和商业化。

【医学观点】

胚胎冷冻保存技术是人类在辅助生殖技术上取得的又一大进步。低温冷冻技术的发展并成功运用,为胚胎储存创造了条件,使人类较长时间地保存有生物活性的胚胎成为了现实。是用于储存胚胎的形式,目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患者自用胚胎库:指在试管婴儿助孕过程中,为了保证临床妊娠率,将患者移植后剩余的可利用胚胎冷冻储存于实施该项技术的医疗机构,主要供患者自身使用。另一种是供胚库,即本案例所称的“胚胎银行”:指利用正常健康人群捐赠的精子和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培养成胚胎后冷冻保存,主要供其他不孕不育夫妇领养胚胎所用。供胚接受者主要为夫妇双方均无获得正常配子的能力,但女方子宫正常,能够孕育胎儿,单身女性和同性恋者也是常见的供胚领养者。

从医学角度出发,辅助生殖技术的本意是帮助不孕症患者解决生育问题,“胚胎银行”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这一本意与初衷!并非高学历、高颜值就都能生出高学历、美丽的子代。遗传与变异是相互作用的,在你选择遗传因素的同时,变异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传统遗传学也有隐性和显性遗传之分;况且这种助孕彻底把男女性、性爱和性交彻底分离,“胚胎银行”明显违背了达尔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选择的繁衍生息规律。

同时,借助辅助生殖技术而产生的“胚胎银行”存在着风险:首先,胚胎与“买方”父母没有血缘关系,出现任何问题,例如出生缺陷婴儿,如何保障其利益?其次,胚胎沦为供人挑选的“商品”,这不符合医学的人道主义原则。医疗机构还难以掌控如此复杂的服务,这不仅突破了生育的限制,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和漏洞。

【伦理讨论】

自然生殖情形下,对于自然血亲亲子关系的认定,传统法律依据血统真实主义,认为卵子提供者为母亲,精子提供者为父亲。但现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使得遗传物质的提供、受精、着床、妊娠、分娩出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裂,生育过程的各主要阶段可以由不同的人分工完成,使得探求“血统真实主义”的传统亲子关系认定规则发生了根本的动摇。这种通过“胚胎银行”获取子代的生殖方式使孩子的生物学母亲和社会学母亲发生了分离,谁才是孩子的母亲?谁才具有孩子的监护权?这是对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巨大冲击。

人类冷冻胚胎具有发展为人的潜在可能性,理应得到不同于普通物的特有的尊重和保护,每个人都应该把胚胎作为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来加以尊重,不能随意地渎职与买卖,这也体现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尊重原则”。

“胚胎银行”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辅助生殖技术严防商业化原则和严禁技术滥用原则。

胚胎是人类生物学生命,“胚胎银行”却把他推向了市场。“胚胎银行”负责收集原材料(精子、卵子),经过加工(体外受精形成胚胎)后将其入库(冻存)储存,买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挑选自己中意的商品(胚胎),与标准的收养程序相比,这种胚胎似乎更廉价,这是对人类生命的绝对商业化。看到胚胎被如此地对待,真是令人心痛。

“胚胎银行”的做法违反了保护后代及不伤害的原则。

通过“胚胎银行”出生的孩子是最无辜的。他们不是出生于父母的恩爱,而是母亲通过“胚胎银行”,像在市场选购商品一样而被选中的“市场婴儿”,甚至可能是在打折的“廉价商品”。孩子如果知道自己是通过这种方式出生的,会是一种怎样的打击?孩子是否愿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是否愿意承认自己的存在?是否希望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有一个正常的出生?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

公正原则是辅助生殖伦理学中的一个具体原则。首先体现在具有同样需求的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医疗待遇。不能因为医疗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民族、学历、职业、国籍等条件而亲此疏彼。“胚胎银行”所选的捐赠者均为白人,且具有很高学历,是明显的种族歧视及对不同教育程度人们的不公正。

【法理讨论】

对于“胚胎银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立法精神是杜绝冷冻胚胎转移的商业化,维护人类的尊严。德国法律禁止在IVF过程中进行卵子捐赠、胚胎捐赠;法国官方强调精子和卵子不属于商品;新加坡政府严禁生殖中心买卖胚胎/配子;我国原卫生部于2003年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人类精子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禁止胚胎赠送”。

但在美国一些州,设立“胚胎银行”是合法的。2009年5月,美国佐治亚州通过《收养选择法案》,此法律首次单独对“胚胎收养”的概念、收养主体、收养条件和收养程序进行了规范,使得胚胎收养从实践领域正式进入了法律规范的范畴,成为与传统收养并列的受法律保护的构建家庭、获得亲权的一种方式。

在辅助生殖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是否应该设立“胚胎银行”,执法部门应加强遗传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促进相关卫生政策的修改与制定,以伦理学维度去分析,有助于人们在尊重生殖自由、公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遗传学技术在生殖领域中的作用,并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与福祉,维护人的价值尊严及基本权益。

【情理讨论】

不孕不育患者、单身女性、同性恋人群有生育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们通过“胚胎银行”选择胚胎进行孕育,生育的并非是血亲后代,这与传统的收养有相似之处,只是将收养的时间提前至胚胎阶段。这种通过“胚胎银行”获取胚胎的生殖方式改变了人类历史上传统的自然繁衍规律,使人们的生育行为充满了功利性,必将受到社会现有的公共秩序和公序良俗的限制。

【社会舆论】

对于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人类“胚胎银行”,生命伦理学家和生育专家都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人类胚胎与人是否具有相等的“地位”,目前仍备受争议:有学者认为,胚胎在没有发育成为具有人类特征的独立个体之前仍只能视为生物学上之“物”,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胚胎应具备与人同等的“道德和法律地位”,因为卵子在受孕形成胚胎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具有正当的尊严和生命的基本权利。因此,胚胎不能被随意使用,更不能被商品化。他们认为“胚胎银行”的出现是将人类生育后代过程的“商业化”,其本质就是“设计人类的后代”。也有人认为这家公司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现在在美国的生育诊所,想要孩子的夫妇们通常都会考察精子或卵子捐献者的情况。虽然“胚胎银行”听起来挺令人震惊,但它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一位生育专家说:“人们早已开始选择精子和卵子,把它们放在一起选择。”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收养来说,不仅花费较少,而且受赠的女方还可以体会妊娠及分娩的过程,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旁人看到怀胎的肚子,怎能猜到胚胎是买来的,比收养孩子更能掩人耳目。

【小结】

美国亚伯拉罕生命中心“胚胎银行”的建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人类不应扮演上帝的角色,为所欲为,也不能无限制地滥用科技的发展,这必将为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医务工作者坚决反对配子、胚胎及婴儿的商业化。相关部门也应在正确引导民众对辅助生殖技术认识的同时,及时制止不被当今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的相关技术的运用。

(于修成 刘丽英 俞健梅)

参考文献

[1]于修成.辅助生殖的伦理与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卫科教发〔2003〕176号,2003. 9LXIM+ac0OGLyfTrmfJV3MJWPIt1fF1RXcyx+zIEO6lwuOHYpWKYKURBLLaztyt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