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首例三亲试管婴儿引发争议

【案例叙述】

2016年4月,一位特殊“三亲”男婴在墨西哥悄悄出生了。这位男婴有两位生物学母亲、一位生物学父亲。该男婴母亲是来自约旦的沙班太太,曾经生下2个小孩,但不幸的是,孩子分别于6岁和8月龄时死于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利氏病)。这是一种线粒体病,最常见于婴幼儿,通常在2月龄~6岁发病,患儿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内便可死去。医生对沙班太太做了基因检测,在她的线粒体中,有1/4携带利氏病基因。这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障碍,会通过线粒体DNA遗传下去。沙班太太后来又经历了四次流产,多年来,一直无法生育一个健康孩子,夫妇俩人一筹莫展。

最后,沙班太太找到了美国华裔生殖学家John Zhang教授医疗团队。该团队对“核移植”技术或“卵胞质置换”技术颇感兴趣,但美国现行法律只允许在实验室内进行胚胎基因修改试验,不允许将人为修改过的胚胎移植到子宫。John Zhang教授团队对沙班太太进行药物刺激卵巢治疗,获得多个成熟卵子,每个卵子提取出细胞核;同时也对卵子捐献者进行药物刺激,获得多个成熟卵子,每个卵子剔除细胞核;然后将沙班太太卵子的细胞核植入到已去核的捐献者卵子中;再将父亲沙班的精子注射入“拼装”后的卵子(由沙班太太的细胞核与第三方的细胞质组成)内。共培养了5个胚胎,但只有一个发育正常的胚胎。John Zhang团队在美国完成“核移植”步骤后,转至没有明确禁令的墨西哥,把这个发育正常的胚胎,植入沙班太太子宫里,妊娠并分娩一名健康男孩。这个男孩拥有1个父亲与2个母亲的遗传物质。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男婴绝大多数基因来自他的亲生父母,包括头发、眼睛颜色等基因,只有0.1%的基因(线粒体基因)来自捐献者。这是世界上为了避免线粒体疾病,通过“核移植”技术创造出的首例“三亲试管婴儿”。

这个消息一经曝出,就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巨大争议。一些专家认为这开启了生殖医学生命科学新时代,使得更多家庭可拥有自己的健康孩子;一些学者质疑其伦理道德问题;还有一些教授认为,必须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监督,防止技术滥用造成秩序混乱及其他不良影响。

【医学观点】

人体遗传信息大部分储存在细胞核DNA中,极少部分在卵细胞质线粒体中。成熟卵母细胞里约有12万~35万个线粒体,在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遗传、代谢营养和发育调节作用,线粒体的DNA(mtDNA)一直被认为完全来自母亲的卵细胞(只有罕见父系mtDNA可能会传递)。随着年龄增长,mtDNA不断发生突变,从而影响细胞功能,影响卵子受精后胚胎发育潜能,这是高龄妇女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将年轻优质卵子内充满活力的卵胞质注入高龄女性待受精的卵子内,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对于线粒体疾病病人而言,其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突变型线粒体基因组,会发生ATP合成障碍,能量产生不足,难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一系列复杂且逐渐加重的临床症状。线粒体疾病无法治愈,孩子死亡早,给病人带来极其沉重负担。mtDNA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疾病有着明显母系遗传倾向,即母亲能将其突变的mtDNA传递给下一代,然后通过女儿再传播给后代。由于目前线粒体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案,因此,预防更为有意义。近些年来,新兴的“线粒体移植”技术,似乎为线粒体疾病病人打开了一扇窗。为避免母体线粒体本身带有基因缺陷遗传给后代,可更换卵子中线粒体,将缺陷基因和健康基因进行置换,这一技术对mtDNA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病预防有良好前景。按照这种方式形成的胚胎,拥有父母细胞核主要遗传物质以及来自另一女子健康线粒体基因。

目前,“三亲试管婴儿”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核移植”方式,即在两枚受精卵之间实现基因替换,剔除缺陷线粒体;二是“主轴移植”的方式,即用赠卵中健康的线粒体替换母体的缺陷线粒体再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这也是生殖学家John Zhang教授医疗团队采用的方式。然而,“三亲试管婴儿”有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后代发生线粒体疾病的风险。该技术虽然为线粒体疾病病人带来希望,但是它缺乏临床实验结果,仍然面临很多潜在风险:①可能损伤卵的微丝系统,进而影响染色体分离,或改变纺锤体方向;②有将外源性试剂导入卵子的风险;③可能造成卵母细胞表观遗传学改变,使基因或蛋白表达改变。这是否会对后代健康产生长远影响,还需要长期随访。

故从医学观点出发,线粒体移植技术虽然是一项创新技术,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明确,尚不能直接用于临床治疗。

【伦理讨论】

正如人们会担忧第一例试管婴儿降临后带来的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伦理学家表示很理解人们对“三亲试管婴儿”的态度和议论,但跟试管婴儿一样,这项新技术的安全性也需要时间来证明,伦理观也需要时间去改变,不应该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中。比如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理事会的主管休·惠特尔认为,这只是为了治病,也没有进一步地修改基因。如果人们一直被陈旧的伦理和道德所束缚,科学将不会有进步。人们应该为科学创新留有证明其价值的时间,而不能马上否定。“三亲试管婴儿”虽然解决了线粒体疾病的进一步遗传,其严重的伦理问题也是英国部分学者反对该技术的主要原因。安斯科姆生物伦理中心的沃特认为,当父母就要无条件欢迎子女出生,不能破坏胚胎。

“三亲婴儿”主要涉及辅助生殖伦理学基本原则中的尊重原则、保护后代原则、不伤害原则、严禁技术滥用原则、保密原则等。

1.违反了尊重原则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尊重原则是所有伦理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尊重原则就是对病人自主性的尊重,同时包括尊重配子、尊重胚胎。配子和胚胎是生命的起源,具有一定伦理地位和价值,应该得到人的尊重。在“三亲试管婴儿”技术中,需要获取赠卵线粒体,从而损坏一个卵子,这是不尊重卵子的表现。将一个卵子的线粒体移植到另一个卵子里,更改另一个卵子的遗传物质,也是对卵子的不尊重。实际上,为了得到一个线粒体移植成功的卵子,可能需要牺牲很多卵子,这对赠卵者也是不尊重的。

2.违反了保护后代原则

保护后代原则中明确规定在尚未解决人卵胞质移植和人卵核移植技术安全性问题之前,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以治疗不育为目的的人卵胞质移植和人卵核移植技术。而至今为止,尚无相关资料或研究表明,通过该技术可以完全避免线粒体疾病发生及向下一代的进一步遗传。对卵子进行如此大的人为干预,是否会改变卵子原有细胞学生理,是否会对该卵子形成的受精卵或胚胎产生其他异常影响,无法预测。在这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三亲婴儿”的制作,对“三亲婴儿”的成长、健康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3.违反了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是指在病人不孕症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利弊并存的矛盾现象,在权衡利弊时,应采取“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原则,并尽可能采取措施予以避免。“三亲婴儿”遗传物质来自三位亲代,这与传统家庭比较,孩子多了一位生物学母亲,这使孩子家庭结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从血缘角度出发,又使孩子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更加复杂化。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此外,对于赠卵女性,冒着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出血、感染等风险,进行促排卵、取卵等治疗,对其身体是有创伤的。

4.违反了严禁技术滥用原则

辅助生殖技术属于限定使用技术,其中包含一些探索使用技术,包括卵核、浆移植技术,线粒体移植技术。人类进化是大自然的手笔,然而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已经不自知扮演了“上帝”的角色,违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而创造生命。辅助生殖技术确实为广大不孕夫妇带来了新生和希望,然而,对胚胎过分的干预是非常不恰当的。“三亲婴儿”的来源需要损坏一个卵子得来,这已是对生命起源的不尊重,而刻意改变胚胎的遗传物质,其实无异于设计胚胎和婴儿。正如英国生殖伦理评论家约瑟芬·昆塔瓦莱对《连线》杂志说的,如果这项技术因为可能治愈线粒体疾病而得到批准,那么其他的遗传病如果通过改变基因而可能被治愈,我们就去编辑基因吗?线粒体疾病发病率为1/6 500,为了极少数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打开基因修饰的大门吗?这扇大门一旦被打开就不可能被关上,“设计婴儿”技术将完全攻破道德底线,冲击伦理底线。而一旦这项技术商业化之后,人类未来社会发展将岌岌可危,后果不堪设想。

5.违反了保密原则

该项技术出现,因为是世界首例,如同首例试管婴儿一样,难免会得到广泛的关注。对该事件如此大肆宣扬,其实对孩子今后生活和心理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医务人员应该对不孕夫妇及其后代做好保密工作,保护后代不受到外界评论和指点。

【法理讨论】

截至目前,全球只有英国合法允许线粒体捐赠和移植。2012年,英国“人类受精和胚胎学管理局”在英国公众中进行“一父两母”创造携带三人遗传物质婴儿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民意调查中,得到了民众普遍支持。英国线粒体疾病病人希望采用借助父母的精子和卵子,再加上一位女性捐赠者卵子的细胞质“线粒体替换”疗法,来避免将心脏、肌肉和大脑疾病遗传给下一代。2013年6月,英国政府卫生部门开始制订相关法规。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同意以医学方法创造携带三人DNA婴儿。2015年10月29日,英国立法生效,成为合法培育携带具有两个基因母亲和一个基因父亲的婴儿的全球首个国家。将来自父母的基因与一位女性捐献者的健康线粒体结合在一起的辅助生殖技术是一项仅限于防止线粒体疾病遗传给下一代的技术。

近日,澳大利亚政府生殖医学监管委员会批准了一个辅助生殖创新技术应用,旨在推动线粒体捐赠合法化,主要意图是应用更先进的辅助生殖技术。新加坡也在考虑将这项辅助生殖技术合法化。美国原则上是允许实施线粒体移植辅助治疗,但是,需要医疗服务机构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

我国于2003年8月1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2003]176号(简称17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在尚未解决人卵胞质移植和人卵核移植技术安全性问题之前,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以治疗不育为目的的人卵胞质移植及核移植技术”。辅助生殖技术属于限定使用技术,其中包含一些探索使用技术,比如:人的克隆技术、卵核浆移植技术、线粒体移植技术等;禁止使用技术,比如:克隆人的技术、人兽配子混合使用技术、代孕技术、赠胚等。探索使用技术可以经过正规程序审批后进行探索性使用,禁止使用技术则是坚决禁止的。从这里可以看到,线粒体捐赠及移植技术,受约于目前医疗水平,我们无法保证其技术安全性,在我国尚属于探索使用阶段。虽然法律是保守的,但科技是进步的,科技与法律本身特点决定了辅助生殖技术进步与法律冲突不可避免。而且,辅助生殖技术进步最终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调控人们对技术的应用以及防止对技术滥用。“三亲婴儿”技术出发点是为治疗疾病,在保障其医疗安全前提下,将其立法、合法,无疑离不开严格的监管制度以及规范的应用体系,这也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或许在科技的进步下,我们可以期待法律的革新。只是,这些伦理和法律能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还难以知晓,取决于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性。

【情理讨论】

“三亲婴儿”辅助生殖技术能在不改变孩子父母核遗传物质的情况下让其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是线粒体遗传病病人夫妇的福音,患线粒体疾病女性将因此获得更多生育选择和机会。对身患线粒体疾病孩子而言,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疾病对他们更是一种摧残。对家庭而言,经历过疾病折磨和丧子之痛,新治疗技术出现,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希望与信念,我们应该对他们抱有更多同情和关怀之心。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三亲婴儿”技术的存在价值,不能因为对该项技术认知不足而否定该项技术,拒绝其发展,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虽然该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给无数的家庭带来福音,但是它存在许多未知风险,或许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新问题又将出现,我们在实践该项技术过程中,要怀有敬畏之心,秉持谨慎的科学态度。

【社会舆论】

自这一技术诞生以来,引起了世界各界媒体、专家的广泛关注,争议不断。一些胚胎学家认为此举是生殖医学创举,为那些携带有罕见遗传疾病家庭带来了生育新生命的希望。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主席欧文·戴维斯认为,这项工作是“生殖医学的一个重要进展”。肯特大学遗传学专家达伦·格里芬(Darren Griffin)教授说:“这项研究预示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新时代,为具有遗传性疾病风险家庭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这类大幅跨越的新治疗方法总会挑战伦理问题。但当考虑到有这类需求的家庭时,我们必须在不实施这种技术的后果和学术伦理间认真权衡。”

但是,也有很多反对者。他们认为,这种线粒体捐赠技术尚不成熟,导致人类胚胎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缺陷,而且这种移植技术难免有“设计婴儿”的嫌疑。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将使伦理道德“灾难性下滑”,并警告将来孩子很难有健康人的同感,并会陷入一个有争议的法律困境里。苏格兰人类生命伦理委员会主管卡鲁姆·迈凯勒声称,这项技术没有充分从伦理角度来考虑,既然捐赠者卵子的细胞质参与了这个婴儿的存在,必将影响孩子与双亲的关系。人类遗传学警报组织(Human Genetics Alert)负责人戴维·金(David King)指责道:那些声称mtDNA“只是块电池”,所谓不影响孩子特征或身份等科学语句都是不够严谨的,“回顾过去15年‘设计婴儿’市场,人们会把这次合法化当做一个突破了至关重要道德底线的时刻。然而这项技术还需要更多预防性措施和证据,政府也应该继续等待,而不是匆忙进行立法通过。”

虽然自2015年英国首个将“三亲婴儿”辅助生殖技术立法通过以来,生殖医学界始终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观点,但正是有着这些争议,生殖学家们才不断地去推动该技术的发展,督促社会的监管。

【小结】

“三亲试管婴儿”虽然有众多伦理争议,但不可忽视的是,该技术为线粒体疾病病人家庭带来了福音,在不改变孩子外貌的情况下让其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但是这项技术和其他所有科学技术一样,都是双刃剑,一旦被非法利用,其危害不仅仅是个人生命健康,更会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一方面应持谨慎态度,不可冒进而行,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严谨的操作规范,严格进行伦理审查,对于线粒体基因缺陷所致的严重线粒体疾病才可考虑实施;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该项技术未知潜在风险就将其完全否决,没有任何风险的技术是不存在的,为探求真理仍应逆风而上,积极鼓励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研究。

(于修成)

参考文献

[1]ZHANG J, LIU H, LUO S, et al. Live birth derived from oocyte spindle transfer to prevent mitochondrial disease. Reprod Biomed Online, 2017, 34: 361-368.

[2]王张生,唐增,周韵娇.“三亲”体外受精技术治疗线粒体疾病的反思.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5):27-30.

[3]EWEN CALLAWAY. Three-person embryos may fail to vanquish mutant mitochondria. Narure, 2016,533 (7604): 445-446.

[4]CRAVEN LYNDSEY, TANG MAO-XING. Novel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to prevent mitochondrial disease.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2017, 23 (5):501-519.

[5]于修成.辅助生殖的伦理与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6]SCHAEFER AM, TAYLOR RW, TURNBULL DM,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mitochondrial disorders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4,1659 (2-3): 115-12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卫科教发〔2003〕176号,2003. tWCxYR4FuctG+oxA6w7pUrUbw22yqyHMRYcgGieNVLBn8Kg42chZlKzYl2Nork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