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薄荷的产业

一、国内薄荷产业

我国薄荷种植历史悠久,近100多年来,国内薄荷产业兴衰几起几落,主要产地也历经变迁。

20世纪初,我国薄荷主产地在江苏和江西,湖南、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也有种植,主要种植亚洲薄荷,以江苏产量最大,质量最好,主要用于中药材,而薄荷油、薄荷脑基本依赖日本进口。1926年,上海永盛薄荷公司成立,专门精制药用薄荷油、薄荷脑,开始了我国薄荷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并采取保价收购等措施扶持和提倡薄荷种植业,使薄荷产区不断扩大,仅江苏省就有十余县广泛种植,江苏太仓、南通、海门和嘉定(今属上海市)、崇明等成为薄荷的重点产区,薄荷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向国外出口,至20世纪40年代初,我国薄荷产额已继日本、英国、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并成为与日本齐名的世界天然薄荷脑的主要供应地。

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薄荷脑产量已雄踞世界首位,薄荷的主产区也由江苏渐渐移到安徽北部,以太和县为中心,向周边的五河、涡阳、临泉等地辐射。当时,太和县是全国最大的薄荷生产基地和薄荷油出口基地,种植面积的最高年份,全县种植薄荷28万亩(1亩≈667m 2 ),并辐射周边的亳州、界首、临泉、蒙城、利辛等县市,总面积达38万多亩,被誉为“薄荷王国,清凉世界”,素有“世界薄荷看中国,中国薄荷看太和”的美誉,当时种植的薄荷主要用于提取薄荷油和薄荷脑。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农民的收入更加多元化且薄荷油行情的长期持续低迷,导致从事薄荷种植和薄荷脑加工的收益远低于其他经济作物。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薄荷生产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据报道,2010年全国薄荷种植面积仅有4000亩左右。至2006年,薄荷主产区太和全县的种植面积仅剩约500亩,几近绝迹。每年生产4000吨薄荷油的南通薄荷脑厂曾一度停产。我国从薄荷脑出口大国反变为进口大国。2007年,我国进口印度薄荷产品量占印度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

受世界薄荷产品价格波动及收入和成本的影响,我国薄荷种植面积和范围也随之变化。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薄荷产地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和河南三省,湖北有少量种植。安徽主要分布在亳州、阜阳,江苏主要分布在徐州、宿迁,与安徽亳州、阜阳接壤的河南信阳、驻马店、漯河地区近年来也逐步推广薄荷种植。近几年,在国家振兴乡村经济的政策推动下,薄荷传统种植大县太和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薄荷种植面积有所恢复,全县约有2万亩,但仍远低于历史高点。由于成本和收入的关系,种植薄荷的目的也不再用于提取薄荷脑、薄荷油,而是直接用于中药材、加工薄荷茶或作为蔬菜直接食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薄荷产品的开发不断加强,薄荷及其提取物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除传统的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应用领域,薄荷烟、薄荷枕、薄荷浴液、薄荷织物、薄荷纸张等薄荷健康产品相继开发成功,尤其是近几年以薄荷为原料制成的保健茶深受市场欢迎,并畅销国内外,成为我国薄荷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中药材产业信息门户网站“中药材天地网”中,薄荷最新供应信息显示除安徽、江西、河南外,明确标明产地的还有山东、四川、湖北、广西、浙江、湖南、云南、上海、重庆、河北、哈尔滨等11个省份,说明随着健康产品的走热和各地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惠民政策的实施,薄荷作为一种适应性强、种植管理简单、销路广、收入稳定的经济作物被重新认识和发展,种植地域有扩大趋势,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理念的提高,人们对薄荷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薄荷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本世纪初,除传统的薄荷外,我国科学家成功将椒样薄荷的种苗繁殖能力大幅度提高,新疆、黑龙江等地成功引种了椒样薄荷,为我国薄荷产业引进了新的品种和活力。2003年,新疆椒样薄荷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年产椒样薄荷油80吨,用于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加香产品。近年来,我国东北、华北、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始引种美国薄荷、马薄荷、胡椒薄荷、留兰香等薄荷属香料植物,大力发展薄荷香料产业和园林景观。

二、国外薄荷产业

薄荷类香料是世界天然香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薄荷类香料主要包括薄荷、椒样薄荷和留兰香精油及其精制品薄荷脑、薄荷酮等。到目前为止,薄荷仍为最重要的薄荷类香料植物。据史料记载,我国唐朝时期薄荷已被广泛种植,用作蔬菜和药材。1700多年前,薄荷传到日本。19世纪70年代,日本首次从薄荷油中精制出薄荷脑。20世纪30年代,日本已成为薄荷的主要生产国,向世界各国出口薄荷油和薄荷脑。与此同时,英国、美国主要种植椒样薄荷和绿薄荷,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亦有少量种植,所产椒样薄荷油除本国使用外,有少量出口。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国和日本是天然薄荷脑仅有的主要供应国,但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中国和日本薄荷产业的停滞,促使巴西薄荷的种植和薄荷产业的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巴西一度取代了中国和日本的市场地位。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薄荷产业再次发展,薄荷油、薄荷脑产量已雄踞世界首位,出口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80%以上。20世纪50年代,印度开始从日本引种并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开设薄荷油蒸馏工厂,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世界薄荷油大战中,印度凭借其劳动力成本低、政府支持力度大、注重新品种培育等诸多因素,超越了中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巴西、阿根廷等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薄荷种植国和薄荷油产品出口国。据报道,印度恒河平原有8.5万公顷(1公顷=10000m 2 )土地用于种植亚洲薄荷,约130万人参与薄荷种植和蒸馏、精制产业。2010年,印度薄荷提取物出口额约占国际薄荷制品市场的75%。目前,印度仍然牢牢占据薄荷提取物市场霸主地位。除亚洲薄荷外,印度还种植有椒样薄荷、香柠檬薄荷、留兰香、苏格兰留兰香等薄荷品种,但以薄荷的产量最大。

世界薄荷产品市场上,天然产品一直占据主流地位。但近年来合成薄荷醇的产量在不断上升,对天然薄荷产品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众多化学品企业研究合成了左旋薄荷脑,其中,日本在发展合成薄荷脑生产上最为成功。1990年,薄荷脑取代了香兰素成为销量最高的合成香料。目前,一些合成的薄荷脑替代品乙酸薄荷酯、异戊酸薄荷酯、薄荷酮、薄荷呋喃等薄荷脑衍生物也作为食用或日化香料广泛使用。

三、薄荷深加工——薄荷油产业

薄荷油主要采用蒸馏法制得。20世纪初,世界亚洲薄荷油脑主要生产国为日本。20世纪20—40年代,自永盛薄荷公司成立后,仅我国上海就先后开设了20多家薄荷油脑蒸馏工厂,涌现了“财神”“白熊”“大华”等薄荷油、薄荷素油及薄荷脑品牌,开始了薄荷油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薄荷油产业一度停滞。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薄荷油产业又得以迅速发展,薄荷油脑提炼厂迅速增加。1956年,公私合营后的新华薄荷厂(新华香料厂前身)专门生产薄荷油、薄荷脑。1960年,江苏建成南通薄荷厂,1969年,其薄荷产品开始使用上海新华薄荷厂的白熊牌商标,辉煌时产量达到每年加工薄荷油4000吨的水平,其产品行销美、英、日等2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名牌产品。1979年,白熊牌薄荷脑荣获国家金质奖,成为国际市场上名优产品的代名词。中国薄荷脑产品以含脑量高、香气纯正而享誉世界。中国薄荷脑曾一度占世界贸易额的80%以上,出口量占据全球总量的霸主地位。

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西、印度的薄荷油产量先后超过中国,位于世界前列。21世纪初,印度的薄荷粗油产量开始激增,2006年达1.65万吨之多,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印度薄荷油多为种植薄荷的农民小作坊蒸出精油后,售卖给大型薄荷脑生产企业。目前,天然薄荷脑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巴西、中国、印度和日本,巴西最大的天然薄荷脑生产企业是Brbsway公司,薄荷脑生产能力曾经达到每年3500吨,亚洲薄荷素油4000吨;印度的Jindal Drugs公司是目前世界上薄荷脑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每年以当地薄荷油为原料生产天然薄荷脑2000吨和超过2000吨的薄荷素油及三重精馏薄荷油;中国和日本主要以印度进口的亚洲薄荷油为原料生产精制薄荷油和薄荷脑。南通薄荷厂是我国目前保留至今最老的药用薄荷油、薄荷脑生产企业,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产品主要作为药用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是历版《中国药典》薄荷脑、薄荷素油及历版食品添加剂天然薄荷脑、亚洲薄荷素油、薄荷素油等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2002年,南通薄荷厂改制为南通薄荷厂有限公司(图1-6、图1-7)。2005年,该厂原料药薄荷脑、薄荷素油生产已通过药品GMP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原料药薄荷脑、薄荷素油GMP证书的生产企业,其产品薄荷脑、薄荷素油在2000年前主要出口国外。2000年后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与国内大部分企业一样,目前其薄荷脑、薄荷素油的原料主要为来源于印度的薄荷油。

图1-6 南通薄荷厂

图1-7 南通薄荷厂有限公司 3CkSG0TVHgPkjcgAPhisVXIaOoe8w9+i69IaIhUO8YYA2UWmJyImW0tB7vK8uq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