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薄荷的产地

薄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产地有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河南、台湾等省,其中以江苏、安徽两省产量最大。国外栽培的国家有印度、巴西、巴拉圭、日本、朝鲜、阿根廷、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南半球较少见。

一、薄荷的历史产地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全世界薄荷属植物约有30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地区与新疆。

唐代以前没有薄荷产地的记载,《新修本草》曰:“人家种之”,记载了薄荷为家种。《本草图经》记载了薄荷“旧不著所出州土,而今处处有之”。《宝庆本草折衷》提及了薄荷三组产地:南京和岳州(南京在今河南商丘南,岳州在今湖南岳阳)、吴中(今江苏苏州)和江浙间。宋代方志类,如《乾道林安志》《咸淳林安志》和《梦粱录》皆记载临安(今杭州)有薄荷出产。《新安志》记载新安(今黄山)也出产薄荷。《淳熙三山志》物产志中记载三山(今福州)出产薄荷。至宋代,薄荷已广泛栽培,道地产区为江苏苏州、河南商丘和湖南岳阳。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明确指出了薄荷的道地性:“舊(jiù)不著所出本州土,江浙处处有之。(道地)出南京岳州及苏州郡学前者为佳。”《本草纲目》记载:“今人药用,多以苏州者为胜……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救荒本草》记载:“薄荷,一名鸡苏,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东平龙脑岗者尤佳,又有胡薄荷与此相类,但味少甘为别。”《本草乘雅半偈》记载:“吴越川湖以之代茗,唯吴地者茎小叶细,臭胜诸方,宛如龙脑,即称龙脑薄荷……”明代薄荷多作茶用或药用。江苏苏州、河南商丘和湖南岳阳为薄荷药材的道地产区。

清代《本草害利》记载薄荷“处处有之,苏产为盛。”《本草从新》记载薄荷“产苏州”。邹澍(shù)的《本经续疏》中记载:“……所以然者,此物产于南,不产于北。”

民国时期陈仁山在《药物出产辨》中指出:“薄荷产江西吉安府,湖南允州府,河南禹州府,江苏大仓州。”

1963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薄荷“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中国药材学》记载:“全国各地有分布、生于溪边、沟边等湿地;常为栽培。主要栽培于江苏、安徽及江西。江苏、安徽所产者为苏薄荷,主销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其余各地栽培薄荷的多自产自销。”《中药大辞典》记载:“薄荷生于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或为栽培。分布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各地。”《中药植物原色图鉴》记载道:“薄荷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河南、江苏、安徽和江西等省(区)。”《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记载:“薄荷商品主要来源于栽培品,亦有少量野生。全国均有分布出产,主产于江苏南通、海门、太仓、嘉定、苏州;江西吉安、泰和、吉水;浙江笕桥、淳安、开化、余杭;四川中江、南川;河北安国等地。”《新编中药志》记载:“薄荷生于河旁、沟旁、路边、小溪边及山野湿地。全国各地普遍分布。主产于河南、江苏、安徽及江西等省,大面积栽培,江苏省为薄荷主要产区。”

故薄荷产地依据历代本草记载,唐代本草仅指出“人家种之”,宋代本草以后才有薄荷具体的产地记载,如《本草图经》等本草记载了薄荷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栽培,主要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江西等地。江苏苏州太仓及其周边地区为薄荷药材的道地产区。

二、薄荷当代道地产区

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药材产地,在大量总结药性变迁与地域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道地药材之说。“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来演变成货真价实、优质可靠的代词,宋·寇宗奭语:“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唐·孔志约语:“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道地药材是人们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产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优正品药材,是该药材原物种在其产地的种系与区系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受着孕育该物种的历史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特殊产物。同一物种由于生态环境差别极大,或因物种的性别、年龄、栽培、生理病理、生长阶段,或因加工技术使得该物种所形成的药材质量发生了真伪优劣的变化。

我国民间栽培薄荷历史悠久,一向用作医药和香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种植的品种只是一般的农家种,以江苏地区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种植地区由江苏扩大到了江西、安徽、河南、四川、浙江、陕西等省,薄荷的加工工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目前,安徽薄荷基地主要分布在亳州、阜阳两地。江苏薄荷基地主要分布在徐州、宿迁。河南薄荷种植为近年来新发展种植地区,因地理位置与安徽亳州、阜阳接壤,交通和交易更加便捷,所以发展更具优势,主要分布在信阳、驻马店、漯河地区。

薄荷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但作为道地药材,其生长仍要求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薄荷药材的质量与生长环境条件因素关系密切,其中原植物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所需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生态环境因素影响最为重要,直接影响到薄荷药材的品质,而判断其品质主要依靠其出油率的高低。在薄荷分布较多的江苏、安徽、河南等多个省份,具有代表性地采集薄荷样品,分别测定其挥发油含量,以《中国药典》关于挥发油>0.40%的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可知江苏东部及西南部、安徽中部、山东东部、浙江北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区的薄荷的品质最佳。

年均降水量、最湿季平均温、最暖季平均温是影响薄荷生长分布的最主要生态因素,其次是5月平均降水量、最冷季平均温、海拔等因素。这与薄荷的实际生长情况喜湿润、怕干旱相符,且5月平均降水量对薄荷适宜等级的贡献率最高,充足的雨水有利于薄荷的生长。最湿季平均温24.5~29℃、最暖季平均温25.5~29℃最适宜薄荷的生长,这与《中华本草》中提到的薄荷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较一致。最冷季平均温度直接影响薄荷能否安全过冬,极寒冷地区不适宜其生存,因而该因素也成为影响薄荷生长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薄荷的最适宜生长区在海拔0~165m,这与薄荷“在海拔2100m以下地区都可以生长,而以低海拔栽培,其精油和薄荷脑含量较高”的生物学特性相一致。

薄荷生态环境适宜区主要集中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山东等省(图1-1~图1-4),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低山丘陵、太湖平原、沿海、大别山脉、鄱阳湖等气候温湿多雨地区,这与薄荷的生长习性相一致。将薄荷中挥发油、有效成分含量和生态环境因子相结合,对薄荷进行品质区划研究,发现薄荷品质最佳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苏东部及西南部、安徽中部、山东东部、浙江北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区。这与江苏、安徽等地为薄荷的主产区,其中江苏太仓为薄荷的道地产区,安徽太和县是全国最大的薄荷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图1-1 江苏徐州产地

图1-2 江苏盐城产地

图1-3 安徽太和产地

图1-4 湖北襄阳产地

除了生态环境之外,人为因素对薄荷道地产区的形成也起到了巨大作用。自1957年起,轻工业部香料工业科学研究所(1956年成立)对薄荷选育工作持续30余年,先后育成了7个品种。这些品种后来成为国内主要薄荷产区的当家品种,在育种工作上起到积极的作用。1961年起,在江苏省农林厅的支持和海门农科所的协作下,在江苏南通、海门6个公社进行了为期3年的区域试验;1978年,在江苏东台、安徽阜阳和上海宝山等地进行了大面积区域试验;1983年,在江苏海安、江都、海门等地进行了多点大面积生产性试验。在江苏、安徽等地开展的薄荷的选种育苗以及种植推广工作,使得这些区域更加坐稳了道地产区的宝座。 txVYDjNg/rnCcEhs9XZdZulYWZWg4PwkDD56KdrbVKnevefffKEKWKXKq1TvFn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