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伯礼序

中医传承发展有五千年的历史,在保障民族繁荣昌盛,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学的理论博大精深,支脉繁茂。不同地域特点,不同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便是中医学术流派的著名例证。

孟河医派临证辨证细腻准确,用药润和平正,常于平淡中显奇效,传承甚久,日益发展。申春悌教授作为孟河医派的优秀传人,在继承其师徐迪华教授所创之中医证的“临界状态”学说的基础上,与张华强教授、陈启光教授等组成课题组,数十年致力于中医辨证规律及方法的研究,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申春悌教授课题组立足临床,采用横断面调查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深入开展证的应用基础研究,比较各症状因子指标与证候分类的相关性,分析疾病与基础证、基础证与各分型之间的联系,以明确疾病基础证和各分型的临界辨证指标,进而提出“病证型结合”的诊疗模式,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治,深入浅出,清晰明了,在业内有较大学术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与申春悌教授相识,共事已近卅年,共同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项目研究,近十余年又共同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病证标准的制定工作。申春悌教授中医基础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硕,且善于吸取当代科学知识为我所用。为学勤勉,为友真诚,是一位颇令人尊敬的良师益友。我所受教益颇多,感念至深。

今次,申春悌教授携其门人、弟子等撰写专著,将其与课题组研究中医辨证规律及方法的科研历程一一展现。这不仅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也是展示中医证治研究的深刻解析,可谓启迪后人的一瓣心香。相信专著的问世,必将对人们深入认识中医辨证规律、探索病证结合的临床实践大有裨益。

本书的撰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孟河医派守正创新,不拘泥于中西之争,将中西医学熔冶于一炉的学术风范,是发皇古义,融汇新知,传承创新,实践中西医结合的范例,可资借鉴学习。先睹为快,乐而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庚子年夏 KU7waZ7LO3uEYtlXLyvf+n3yg9Z22aM8hZUNfvaQueWNup2XZN0e17yb5ylVDb3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