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全球唯一全面系统传承的医药学,原创思维以观象议病辨证为主体本体,以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关系本体,具有实践经验与国学哲理的中国格致学的精华,格物即正事,致知是创新的动力。
证候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历史文化和深邃东方哲理的精华所在,是人体复杂系统偏离正常稳态时的特殊状态,自古以来都是通过定型性描述的方式加以认识和把握。系统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兴起为复杂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人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具有自调节、自适应和自组织的特点,数学模型是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常用的工具,其中由状态变量和控制参数构成的某种数学方程式,被称为状态方程,是最常用的描述系统状态转移规律的数学模型,系统的行为、特征、未来发展的趋势等都可以通过它们来刻画。证候的“内实外虚”特征中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候”的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其“内核”即内实的主症,是积两千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和检验的关于病证的共性规律,而包裹在“内核”之外的症状信息集合是个体的个性表现。证候是多因素、高维度的,通过多种多样的联结形式和高阶度联结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立体结构网络,该网络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变化。这就是证候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的三个特征。
中医临床研究对于设定与随机、必然与偶然,以非线性不确定性的数据,展现天道自然一体的混沌运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许多数据其实就是一种没有周期性次序的混沌,激活数据学是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及混沌研究的关于大数据的技术,数据在搜索、融合、激活与碰撞状态下,某一个临界点的扰动必然会导致某种全局性的后果。因而证候体系内涵研究,可以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即证候概念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象思维背景下具象整合的象-素-候-证的病机,“内核”为“内实”的主症,“外虚”的多元影响因素则以“内实外虚”主体流转的动态时空与多维界面维度阶度层面灵活转换。
证候体系是连接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关键,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诊疗实践中检验理论,升华理论,更新理论框架,做有思想的研究,提高临床疗效水平。
自1995年,以张华强、申春悌、陈启光教授为核心研究团队,以中医临床辨证为出发点,采用国际通用的科学方法,将个体化诊断方法和群体大样本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规范、全新的诊断方法和评价模式,初步建立了病证型分类标准研究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框架,形成了病证型结合研究证候分类辨证标准的数据分析技术流程,完成了8个病种38个中医临床辨证分类指标可供临床使用的辨证诊断,在反复实践不断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因子分析、潜在类别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的系列分析方法,通过降“维”升“阶”提取高血压病的基础证、不同型的常见证候要素,进一步完善了病证型分类方法学研究。该团队能开拓视野并落实到中医学自身规律与方法学的研究方面,其形成的病、证、型结合分类研究的成果,提出的基础证、特征型的证型“八字”表述概念,提供了中医临床辨证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为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病证分类研究提供依据,有利于丰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更新中医学教材内容和新药开发,并为中医药行业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书稿即将付梓,感谢作者团队对我的信任,虽在病中,不敢懈怠,谨志数语,爰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