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疼痛产生与疼痛缓解

疼痛产生的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被完全阐明。本节介绍目前较为公认的疼痛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常用的镇痛药物。

疼痛传导

疼痛由一定的伤害性刺激引起,伤害性刺激激活周围神经系统的伤害感受器后转换成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伤害信号经背根神经节传入脊髓背角。通过脊髓背角,伤害信号经脊髓-丘脑等上行传导束传递至大脑感觉皮层,提供疼痛的位置和强度的信息;伤害信号经其他上行传导束传递至大脑边缘系统,产生疼痛体验的情感成分。中枢神经系统整合伤害信号后,产生疼痛感觉并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

上行伤害信号同时访问延髓等部位的神经元,参与由脊髓输出的下行痛觉调控。

疼痛的传导通路示意图,见图1-1。

图1-1 疼痛传导通路示意图

致痛物质

疼痛传导通路中,大量内源性致痛物质参与其中,它们通过协同、抑制和互生等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疼痛分子网络系统。

炎症介质

组织损伤引起周围神经纤维化学环境发生变化,活化的伤害感受器或免疫细胞等释放大量内源性炎症介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等;同时伤害感受器表达一种或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 N -甲基-D-天冬氨酸( N -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等,这些受体特异性识别相应的炎症介质,增强了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并提高了伤害感受器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

主要内源性炎症介质,见表1-1。

表1-1 主要内源性炎症介质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疼痛传导通路中伤害信号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细胞膜电位差的快速变化,膜电位的快速变化是由电压门控离子通道介导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是一类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完整膜蛋白,是神经、肌肉、腺体等许多组织细胞膜上的基本兴奋单元。伤害性刺激使受体电势改变产生神经冲动,激活电压门控离子通道(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促进伤害信号的产生和传导。抑制疼痛传导通路中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可减少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而产生镇痛作用。抗惊厥药即通过抑制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发挥镇痛作用。

阿片肽

阿片肽是下行痛觉调控系统中最重要的激活、调节因子。组织受伤及应激状态下,除产生致痛性炎症介质外,活化的神经元或免疫细胞等也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类,如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等。内源性阿片肽在外周及中枢与μ、κ、δ阿片受体结合,通过发挥减弱伤害感受器敏感性、抑制疼痛传导通路中神经冲动传导、减少神经末梢的致痛性物质的释放而产生镇痛作用。阿片类药物是通过模拟内源性阿片肽的生理作用发挥镇痛效果。

镇痛药物

当前,临床中常见的镇痛药物主要基于致痛物质和疼痛传导通路进行设计,如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抑制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产生、抗惊厥药主要抑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阿片类药物主要激动μ阿片受体等发挥镇痛作用。

常见镇痛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见表1-2。

表1-2 常见镇痛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xmz+QmiBgw9PAGviBtmbSYKF+Q8ZjWs6tdOp89R1/dvQzESqJ4XWU5P3qzVphn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