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等危重新生儿的成功救治使脑瘫患儿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大多数的脑瘫患儿是由于先天性脑损伤或脑发育不良所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比如不会爬、不会走路、不会自己进食和穿脱衣物,常常伴有癫痫、智力、语言、交流等方面的障碍,这些功能障碍往往可以伴随患儿终身。大多数脑瘫患儿都存在一种或多种致病高危因素,比如早产、多胎、宫内窘迫、脑病等。脑瘫患儿最早的表现是运动发育迟缓、不达标,还有就是感觉肢体比较硬或比较软,实际上就是肌张力的改变,也是家长早期最容易发现孩子发育出现了问题。
脑瘫患儿由于肢体肌张力的改变,行走时大多有蹲伏步态、剪刀步态、拖拽步态、偏瘫步态等。所有脑瘫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异常和肌力降低,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增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肌张力动摇性变化,共济失调型脑瘫肌张力偏低,可通过检查肌肉硬度、牵拉肌肉和关节活动度进行判断。临床上可见身体僵硬,大腿不易向两侧分开(图1);或肌肉松软无力,双腿过度外展呈蛙位,关节活动度增大(图2)。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还会残留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导致常常出现“拉弓射箭”样姿势,影响随意运动的发育。
图1 双下肢交叉、尖足站立
图2 双侧内收肌角增大
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等高危儿已经出现了运动功能障碍,实际上就是处于“脑瘫高危儿”的高风险状态中。应尽早开展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等科学管理,尽可能降低成为脑性瘫痪的风险。脑瘫高危儿主要表现为存在运动功能发育落后,如儿童运动发育里程碑延迟、运动质量下降或运动发育评估得分较低(图3、图4、图5)。同时颅脑磁共振证实有脑损伤表现,其中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颅内出血、脑室增宽、基底节损伤、脑发育畸形最为常见(图6、图7);或同时存在脑损伤高危病史,包括孕前因素、孕期因素、围产期因素、婴幼儿期因素,具体内容和解释见问题5。
图3 拉坐不能跟上
图4 趴着时不能抬头
图5 GMs不安运动缺乏(F-)
图6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图7 多囊脑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