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性疾病

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性疾病(progressive cardiac conduction defect,PC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心房和心室内传导系统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心电图为房室结及室内传导时间的延长,可致严重的心脏节律异常并危及患儿生命。心脏传导异常可以单独存在(孤立性PCCD),也可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脏以外异常(非孤立性PCCD)。PCCD最常见的形式是由心脏传导组织原发性退行性变引起,与遗传因素有关,称为Lenegre病。中老年发病少见,病理及临床特征相同,但遗传倾向不明显,称为Lev病。遗传性PCC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与上述多种疾病基因重叠。

实例精选

引自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李小梅教授的病例报道。

患儿男,5岁,因“反复发作心动过速2个月”住院。患儿2个月内心动过速反复发作2次,发作时伴腹痛、胸闷、头晕,发作时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波匀齐,心室率223次/min。每次持续约30分钟,静脉推注普罗帕酮可转复为窦性心律,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既往曾于外院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示房性心动过速,窦房结功能障碍。1岁时曾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出生史无特殊。父母均健康,否认晕厥、猝死家族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85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05/78mmHg。发育中等,神志清楚,口唇红润,呼吸平稳,呼吸音清。右侧胸壁可见手术切口瘢痕,心前区无隆起,震颤未触及,心界不大,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电解质、心肌酶、心脏超声正常。心电图示:心率60次/min,窦性心律,Ⅰ度房室阻滞(PR间期0.24s),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动态心电图示24小时心脏搏动总数为98 067次,心率39~126次/min,平均71次/min,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频发窦性停搏,全天停搏80次,最长R-R间期2.34s。

根据上述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PCCD,包括窦房结功能障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Ⅰ度房室阻滞)。基因检测突变位点检测:患儿在 SCN5A 基因第2外显子上发现一个框移突变(移码突变),Y68F,即chr3:38674596-38674597,c.203至c.202,插入一个腺嘌呤(A),导致其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明显改变。患儿父亲 SCN5A 有杂合基因突变与患儿一致,患儿母亲基因测序未见异常。

患儿于2015年6月19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心内膜永久单腔起搏器植入术,起搏模式为VVI,心率60次/min,并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口服索他洛尔,随访3个月无不适。

一、临床表现

1.单束支及双束支传导阻滞阶段,多无临床症状。

2.高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能发生黑矇、晕厥,甚至猝死等。

3.常在40岁前发病,甚至新生儿或儿童时期出现传导障碍,并随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加重。可呈家族聚集性倾向。

4.心电图特征,早期常为右束支传导阻滞,进行性加重,逐步进展为双束支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右束支阻滞的QRS波时限逐渐增宽,PR间期进行性延长是心电图的另一特征。除传导阻滞外,部分患儿可合并窦房结病变及心房肌病变导致心房颤动。但少有合并双结病变者。

二、诊断

心脏结构正常,无骨骼肌肉疾病,年龄<50岁,发生不明原因心脏进行性传导障碍,尤其有PCCD家族史,可诊断PCCD。

三、治疗

1.疾病早期

仅有单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不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不需治疗。

2.起搏器治疗

(1)下列情况推荐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①间歇性或永久性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②有症状的二度Ⅰ型或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2)存在双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

无论有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心脏起搏器可能有益。

(3)有核纤层蛋白A/C基因突变的:

伴左心室功能不全者,不论有无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植入ICD可能有益。

(邓节刚 邢淑华) GklHP668zKoYmZEZJZIhXBudmSaKbvZr0DbJi1XtD/VQEVLw4NsYbcG/YcVmvv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