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累及球结膜与上巩膜血管的病变均可引起“眼白”发红。
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病程,主诉,单或双眼,分泌物性质,有无疼痛或不适(包括异物感、烧灼感、干涩、刺痛、痒),有否视力障碍等情况,可对红眼进行初步分析。
◎ 儿童两眼红,首先想到急性结膜感染。
◎ 成年人单眼红痛,可能为外伤异物、角膜擦伤、糜烂,其次为角膜炎、虹睫炎、青睫综合征等,少见病变如上巩膜炎、巩膜炎、闭角型青光眼、眼眶假瘤、眼肌炎等。
◎ 成年人两眼稍红伴流泪,急性发作者需了解分泌物性质,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变态反应、戴角膜接触镜等相关结膜炎。伴非疼痛性不适感,可能为干眼、睑缘炎、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沙眼;明显疼痛,必须警惕闭角型青光眼、葡萄膜炎;伴眼球突出,可能为重症甲状腺性眼眶病变。
◎ 中年或老年人单眼红痛伴同侧头痛,必先考虑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微红,可能为眼表疾病如干眼、睑缘炎。
此外,单纯结膜炎、上巩膜炎、前巩膜炎不影响视力;角膜病变、虹睫炎、闭角型青光眼可引起不同程度视力下降。
红眼按解剖来源分类,包括结膜下出血、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巩膜血管充血或兼而有之的混合充血。
球结膜下出血也表现眼白发红,为点片状,多见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用力过猛、外伤等情况所致小血管破裂,亦可见于急性流行性结膜炎。
球结膜充血应与睫状血管充血相鉴别,从血管来源、部位、颜色、形态、移动性、分泌物、提示病变等方面去分析。
球结膜充血为结膜后动脉的表层结膜血管充血,呈网状交错,轮廓清楚。睫状血管充血为深层睫状前血管充血,血管自角膜缘呈放射状,轮廓模糊。
球结膜充血时,越靠近穹窿部充血越明显;而睫状血管充血时,越靠近角膜缘充血越明显。
前者为鲜红色,滴肾上腺素后充血消退,血管呈网状,粗而弯曲,互相吻合;而后者为紫红色,滴肾上腺素后充血不消退,血管直细,界线不清,不吻合。
球结膜充血时,推动球结膜,充血的血管随之移动;而睫状血管充血时,推动球结膜,血管不随之移动。
球结膜充血时,分泌物多,为黏液性或脓性;而睫状血管充血时,少或无分泌物。
球结膜充血时,广泛性提示急性结膜炎,局限性提示结膜炎、翼状胬肉、睑缘炎、倒睫等单纯眼表疾病;而睫状血管充血多提示累及角膜及内眼的角膜炎、葡萄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疾病。
上巩膜充血常提示巩膜炎、眼眶淤血等。上巩膜浅层血管比结膜血管粗,放射状走行,色稍暗红,移动度不及球结膜血管。上巩膜深层血管呈渔网状吻合,色紫,紧紧粘住巩膜,不能被推动。
红眼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1。
眼痛根据疼痛的部位分类,可分为眼睑痛、眼眶痛、眼球痛、球后痛、伴头痛的眼痛、视疲劳等。
以睑腺炎最为常见,还有眼睑急性感染性炎症(脓肿、疱疹等),急性泪囊炎,急性泪腺炎等。
见于青光眼急性发作,眼眶骨膜炎及球后脓肿引起剧痛,蜂窝织炎、筛窦及额窦炎、神经疼痛(眶上切迹处压痛)。
刺痛、伴异物感痛或灼热感痛常可见于角结膜炎、浅层巩膜炎、巩膜炎、筋膜炎、角膜上皮擦伤、电光性眼炎、干眼、角膜变性等眼表疾病,眼胀痛常见于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眼内炎、视疲劳等内眼异常。
视神经炎可有眼球转动痛。眶内、颅内肿瘤也可伴有球后疼痛。
●图2-1-1 红眼病因辨析思路图
眼部急性炎症、青光眼、远视或老视、隐斜、集合不足、调节不足。
未矫正的屈光不正、隐斜、斜视、集合功能不足、调节痉挛等。
眼痛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2。
眼不耐受光线刺激,常伴眼睑痉挛、流泪。
多见于结膜、角膜、虹膜睫状体、巩膜等急性炎症或病变,以及内眼手术后。
倒睫、结角膜异物、结膜结石或外伤所致的眼前节损伤。
先天性虹膜缺损、外伤或药物毒性或颅脑疾病等致瞳孔散大、先天性青光眼、白化病及各种原因所致虹膜脉络膜色素脱失等。
患者缺乏有效泪液滋润。
畏光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3。
眼部出现明显增多和/或性状异常的分泌物,成分包括泪液、脱落的组织细胞、炎症细胞、血管渗出物、病原体等,有水样、黏性、脓性、黏脓性、血性等之分。
性状稀薄稍带黏性,炎症者提示为病毒性或变态反应性,其他见于非感染性的眼表异物、轻微外伤、倒睫、早期泪道阻塞、睑内外翻等。
春季结膜炎、干眼。
干眼、较轻的细菌性或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
见于重症细菌性、衣原体感染,春季角结膜炎症。淡黄色黏稠样,分泌物结痂时容易将上下睫毛粘在一起。
多为极严重的细菌性结膜炎、化脓性泪囊炎,如淋球菌、衣原体、肺炎双球菌等。
●图2-1-2 眼痛病因辨析思路图
●图2-1-3 畏光病因辨析思路图
淡粉或略带血色,除去外伤因素,常见急性或严重的病毒性结膜炎,甚至可伴有结膜坏死。
眼异常分泌物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4。
睑缘炎、倒睫、角结膜异物或炎症、虹膜睫状体炎、泪腺炎、青光眼、眼前节外伤、干眼、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导致刺激性眼泪增多。
泪小点、泪道炎症性或机械性狭窄或阻塞,泪液未能正常经泪道系统排入鼻腔。
老年人下睑松弛或外翻、面神经麻痹睑裂闭合不全、其他原因导致的轮匝肌张力减低、较重的球结膜松弛症等,泪小管无法对泪液进行正常的虹吸导流作用。溢泪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5。
为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睑腺炎最为常见,其次为急性泪囊炎和眶隔前蜂窝织炎、外伤性眼睑淤血肿胀、眼内炎、眼睑皮炎湿疹,急性泪腺炎和骨膜炎罕见。
以睑板腺囊肿多见,其次为肿瘤、慢性泪囊炎。
变应性皮炎或过敏反应引起的眼睑水肿,心肾功能或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营养不良、特发性神经血管性眼睑水肿,眼睑气肿等。
如夜间饮水、睡眠等造成的生理性水肿,下眼睑或上眼睑内眦部质地柔软隆起的眶脂肪脱垂等。
眼睑肿胀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6。
角膜异物、角膜混浊、晶状体混浊、视网膜裂孔、局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视神经及视路疾病等。
●图2-1-4 眼异常分泌物病因辨析思路图
●图2-1-5 溢泪病因辨析思路图
●图2-1-6 眼睑肿胀病因辨析思路图
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中间或后葡萄膜炎、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等。
自觉眼前出现的闪光样幻视,表现为:
o 玻璃体牵引视网膜,刺激视细胞,老年人和高度近视发生率高,如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等;
o 视网膜光感受器及视网膜外层病变,如脉络膜炎症或脉络膜视网膜炎症、白点综合征等;
o 眼球、视路及颅脑外伤;
o 眼底或颅内血管疾病、颞动脉炎;
o 视神经炎;
o 颅内占位或眼内肿瘤,如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
o 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或晶状体脱位时虹膜震颤引起闪光感。
o 发生晕厥时;
o 偏头痛可出现闪烁光点或光线,持续时间较长;
o 循环性虚脱、低血压、低血糖、暂时性脑缺血时,前驱症状常有闪光感;
o 过于疲劳、体质削弱或精神受强烈刺激后。闪光感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7。
视物出现扭曲、变大或变小,行Amsler方格表检查将直线看成曲线、波浪状或歪斜的线条。
●图2-1-7 闪光感病因辨析思路图
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黄斑出血、后极部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等。
如圆锥角膜、后天获得性散光、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异常等。
如癫痫、中毒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
视物变形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8。
看一个物体时异常呈现两个物像。
遮盖一眼后可看到复视为单眼性复视,主要原因有:
◎ 生理性复视 ,40%左右正常人可诱发(复视呈垂直位,虚像向上方移位);
◎ 眼睑异常 (如睑板腺囊肿、上睑下垂等),施压致角膜变形;
◎ 屈光不正 (近视、远视或散光),包括眼镜矫正不到位(以近视多见);
◎ 屈光介质异常 ,如干眼,角膜表面不规则(如角膜瘢痕、圆锥角膜、大角膜、角膜术后),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混浊(包括后发障)或偏斜脱位,人工晶状体的棱镜效应,玻璃体混浊或玻璃体腔填充物异常(如液化、后脱离、气泡、硅油滴、重水残留、异物或囊肿等);
◎ 瞳孔异常 ,如伤后或术后双瞳或多瞳孔、虹膜缺损;
◎ 视网膜病变 ,如黄斑病变、视网膜加压嵴的反射;
◎ 异常视网膜对应 ,如长久斜视患者斜视矫正术后;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梗死、血管瘤、炎症、多发性硬化、枕叶外伤等;
◎ 伪盲、歇斯底里症等 精神异常 。
遮盖任何一眼后复视消失,为双眼性复视。双眼复视随注视方向不同而改变。
●图2-1-8 视物变形病因辨析思路图
◎ 双眼复视根据发病特点可分为间歇性和恒定性两种:
o 间歇性复视: 重症肌无力、轻度眼肌麻痹,非代偿性斜视。
o 恒定性复视: 眼眶病变(眶壁骨折、眶内占位、眶蜂窝织炎),第Ⅲ、Ⅳ、Ⅵ对脑神经麻痹(其中展神经麻痹最为常见)。其他病因有糖尿病、偏头痛、脑卒中、脑炎、海绵窦血栓、颅内占位、酒精中毒等。
◎ 根据复视的方向和角度又可分为垂直性、水平性及旋转性复视。
◎ 根据复视的原因可分为斜视性复视及非斜视性复视,而斜视又可分为共同性或非共同性斜视(一般指麻痹性)。
o 共同性斜视引起复视的情况:
● 小儿共同性斜视发生早期;
●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 斜视性弱视,弱视眼视力提高后;
● 间歇性外斜视,眼位出现偏斜时;
● 成人的失代偿性斜视;
● 时间很长的斜视,当发生眼位变化、屈光不正矫正度数有误、注视眼的转变等。
o 麻痹性斜视(眼肌运动障碍性)引起复视的原因:
● 神经源性: 临床多见,根据其发生频率,依次为第Ⅵ、Ⅳ、Ⅲ对脑神经,常见原因有血管性疾病、颅脑或眼眶外伤、炎症(如脑炎、脑膜炎、鼻筛窦炎、上呼吸道感染、脑囊虫病等)、肿瘤(如脑膜瘤、蝶窦肿瘤、鼻咽癌颅底转移)、痛性眼肌麻痹、高血压及糖尿病等。
● 肌源性: 斜视术后,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炎和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等。
● 机械性: 眼眶肿瘤、外伤性眼外肌水肿及出血或眶骨折眼外肌嵌塞、巩膜外环扎或外垫压术后。
* 眼肌麻痹导致的复视的特点: 复视最明显的方位在麻痹肌的作用力方向上;向麻痹肌收缩方向注视时,复视“重影”外围的是假象。
o 非斜视性复视的原因包括:
● 双眼集合不足;
● 白内障长期知觉剥夺,术后双眼融合力不足;
● 黄斑前膜及内眼术后双眼屈光参差过大造成物像不等、视觉中枢融合困难;
● 视网膜术后造成黄斑移位;
● 球旁或球后麻醉所致眼外肌纤维化、麻痹。复视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9。
在视野范围内,除生理盲点外所出现的任何暗点或暗区。
首先排查是否为视网膜前瞳孔区屈光介质异常,如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按照视觉传导通路(视交叉前、视交叉、视交叉后三个水平)对疾病进行定位。
位于中心注视点,多伴中心视力减退,为黄斑或乳斑束神经纤维损伤,常见于各种黄斑病变,球后视神经炎,中毒性、家族性视神经萎缩。
中央固视区暗点与生理盲点相连成哑铃状,多见于青光眼、烟/酒中毒。
鼻侧水平线上下方视野损害错位或深浅不一致,为颞侧水平合缝处的神经纤维束受损,青光眼早期典型表现。
中央视野Bjerrum区向生理盲点上或下方缩窄延伸的弓形暗区,为视网膜神经纤维束受损,青光眼早期表现。
多位于视神经纤维束损伤,常见于青光眼、有髓神经纤维、视盘先天性缺损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图2-1-9 复视病因辨析思路图
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表现。
见于视盘水肿、视盘缺损、有髓神经纤维、高度近视。
*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表现为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颞侧楔形压陷,中期表现为弓形和环形暗点,晚期为管状视野和颞侧视岛。
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心动脉分支阻塞、青光眼早期。
为视路疾病。
为视交叉以上、视放射前部损伤。
多为视交叉后病变引起。
颞叶或距状裂下唇病变。
视放射上方纤维束或距状裂上唇病变引起。
视交叉后视束病变。
脑皮质疾病。
视交叉病变,从上方视野缺损到双侧全盲。
对侧视皮质最前方病变。
枕叶中后部损害。
整个视野从周边出现缺损,并有向心性发展趋势。
癔症,表现为管状视野、色视野颠倒、螺旋状视野收缩等。
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急性视网膜坏死、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双侧同向偏盲之后。
奎宁、水杨酸中毒,瞳孔缩小、屈光介质混浊也可以有此改变。
眼睑肿胀或解剖结构异常等造成的视物遮挡。
角膜挫伤或水肿、前房积血、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裂伤、视网膜震荡或挫伤、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黄斑裂孔、眼球破裂等。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撕脱、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损伤等。
视力下降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可在24小时内恢复。为一过性疾病,具自限性或缓解性,如循环障碍导致的一过性眼部供血不足,但也可以为严重疾病的前驱表现。
o 眼部疾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视盘水肿、急性闭角形青光眼前驱等;
o 短暂脑缺血,如直立性或特发性低血压、高血压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脏病、颈动脉系统TIA或典型性偏头痛先兆、无脉症、急性大量排尿等;
o 精神神经性反应,癔症、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等。
指视力突然下降,并且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单眼较双眼多。
● 屈光介质异常,如急性圆锥角膜、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角膜水肿、角膜溃疡、角膜穿孔;干眼等导致的眼表泪膜异常;前房大量积血、积脓;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或积脓。
● 视网膜疾病及异常,如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及出血,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等血液循环障碍,黄斑裂孔,各种原因导致的黄斑水肿,中心性浆液性或渗出性视网膜病变,急性特发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血管炎,低灌注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痉挛,以及脉络膜病变引起视网膜下出血、渗出及外层缺血等。
● 视神经(视交叉前)病变,视神经炎、脱髓鞘病变可呈进行性视力下降,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先有视野缺损、逐渐出现视力障碍,其他如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玻璃膜疣、视盘血管炎、视神经传导异常等。
● 急性闭角形青光眼发作期,常伴眼胀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 眼内炎症,如急性葡萄膜炎、眼内炎等。
● 其他,如眼睑异常遮蔽视轴,眶内占位、颈动脉夹层瘤、额叶底部肿瘤致Forster-Kennedy综合征。
● 双眼视异常,如融合障碍-突发间歇性外斜视。
● 中毒性弱视,如甲醇、奎宁、铅中毒等。
● 视神经病变,视盘水肿,以及遗传性病变(如Leber视神经病变)。
● 全身性疾病,如颅内病变(缺血、占位、癫痫等)、尿毒症黑矇、急性大出血等。
● 精神疾病,如癔症等。
非创伤性突然视力下降病因辨析思路见图2-1-10。
功能性视力丧失也称非生理性视力丧失,指患者主诉视力丧失程度明显重于客观检查结果。主诉往往为视力严重减退,也可有复视、疼痛等,但眼科检查结果正常,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多见于癔症或伪盲,也可见于偏头痛,过度疲劳、饥饿、精神刺激等。
诊断上,应仔细了解病史,注意视力减退或丧失时间、发病诱因、精神状态、既往治疗经过等。应特别注意客观检查如视网膜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排除视路疾病,必要时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排除皮质盲等神经科疾病。
●图2-1-10 非创伤性突然视力下降病因辨析思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