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协和护校的中专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协和医学院于1948年10月27日正式开学,协和护校也同期恢复正常秩序,教学师资、实验室、实习基地都得到了保证。1949年,协和护校回迁北平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如期毕业。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举国欢庆,协和的全体师生、员工都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庆祝游行队列中。北京协和医院及协和医学院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派欢愉的景象。

意外的“变革”

195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将护理教育纳入中专教育,护校停止招生,停办高等护理教育。这一决定使得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的所有师生措手不及。护校授课改为中文,一年级学生转回原大学学习或转为学医;二年级学生一部分转入微生物学系、寄生虫学系等进修学习,也可转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插班学医;三年级学生可留在医院继续实习,直至拿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原大学的文凭。1951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正式接管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在1953年的春天,12名护生从老师的手中郑重接过了老护校的最后一批毕业证书。自此,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宣告停止招收本科学历的护生。

然而,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信任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水平,每天都有很多患者来寻医问药,医院床位数持续增加,护士配比严重不足的问题随即显露出来。为满足工作需要,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于1954年开始招收中专学历的护生,这也是协和护校在解放后第一次面向全国进行招生。同年,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卫生专业人员教育的试行计划》,将护士和保育护士的学制确定为3年。

原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采用英文教学,是学历为本科的高等护理教育。1954年开始的招生虽变为中专学历教育,学制为3年,但入学要求依然是一向严苛的协和标准,选拔仍然需要经过文化考试、面试等多次考核。只有那些以第一志愿报名、真正向往白衣天使职业、且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学生,才能幸运地踏入协和护校的神圣殿堂。护校校长由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陈坤惕兼任,同时医院还指派内科总护士长林雨、妇科总护士长陈淑坚、外科总护士长李学增、儿科总护士长黄伍琼4位老师作为护校的任课教师,其余教师均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如此豪华的阵容足见北京协和医院对护校培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此时,协和中等学历护士学校步入护理教育的缓冲期。

我的家就是她们的家

协和护校重招的第一批学生仅有50人,可谓百里挑一。这些姑娘们大多来自杭州、上海、苏州等地,美丽大方且品学兼优,她们为着心里那个美丽的“天使梦”,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兴奋、憧憬、新鲜、忐忑……各种思绪在姑娘们脑子里回旋。当列车在“北京站”站台上缓缓停下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金乔终生难忘:“我们从苏杭坐了36个小时的火车,旅途疲惫,却在下车后立刻看到来接我们的陈淑坚老师,她身着旗袍,气质绝佳。同行的4位老师也是一样亲切和蔼、优雅大方。老师们能专程来接我们,当时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陈淑坚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特别关爱,这在护校里一直传为佳话。她将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家人,放学后和节假日经常会带学生们回家吃饭。女孩子们也把陈老师当作自己的妈妈,喜欢围着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大家一起准备饭菜、一起谈天说地,温暖在学生们的心中蔓延……那时候,陈淑坚经常说:“她们这些小女生,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到北京,肯定会经常想家的,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我就是她们的大家长,我的家就是她们的家!”

据黄人健老院长回忆:“在协和护校学习的3年时间里,我学会了做人,也学会了爱人,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患者。护士这个职业非常了不起,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带来生命,给家庭带来幸福。”这就是协和精神的影响和传承。

75分的及格线

学生们在进入协和护校后,才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协和式”的严格。协和护校当时的学习课程基本沿袭了原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将英文教材统一翻译成了中文。

护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大致分成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两大部分,课程中的解剖、生理、病理等医学专业课程是由当时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医疗专家负责教学,护理专业课程分别由林雨、陈淑坚、李学增、黄伍琼4位总护士长负责。护校的老师都是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培养出来的顶尖人才,他们学识渊博、技术娴熟、临床经验丰富,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学严谨,精益求精。例如液体排气这项最基本的临床操作,黄伍琼老师要求学生动作要慢,当看到针尖斜面出现液滴,让液滴在针尖斜面处于悬而未滴的状态,才算真正做到了排出所有空气,并且没有浪费一滴药液。

护校的课程压力很大,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间围着老师问个不停,大课间的时候还经常会小跑着去图书馆,为的就是能抢到一本自己需要的专业参考书。在深夜的医院里不停歇的,除了病房内长明不息的灯光,还有护校宿舍内一个个发奋苦读的娇小身影。

护校的考核始终是出名的严苛。任课老师们为了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会不定期地对所授知识进行随堂小考,并把每门课程的及格线设定在75分。如果分数不理想,65分以上可以给一次补考机会,65分以下或补考不合格的学生就需要重修了。每个学期的期末大考,更是要求学生们达到各科成绩平均80分以上的高标准,只有全部通过本学期各门功课的考核,才能够顺利升到更高的年级,否则就要被退学回家。

宿舍门口的大镜子

除了专业课的严格考核之外,良好的职业形象一直是协和护士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从护生进入协和护校学习开始,就遵循着统一且严格的职业素质规范:一袭白衣笔挺,一顶“燕帽”洁白,走路快且轻盈,说话轻柔温和,面带可亲微笑……

为了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学校特意在护生宿舍楼门口摆设了一面大镜子,专供学生们在每天上课前整理仪容仪表。学校要求护士制服一定要保持洁白、平整和挺阔,一个礼拜必须要换洗三次,每次都是由洗衣房的师傅取走进行清洗、熨烫,然后再送回到学生的手里。女生们大多留着齐耳短发,头发一定要梳理的整整齐齐,然后把“燕帽”端端正正地戴好。

十七八岁正是女孩子爱美的年龄,但是护校不允许学生烫头发、留指甲、戴耳环、戴戒指、穿高跟鞋。学生们只能怅然地把小心思埋藏起来,那块佩戴在手腕上以便核对医嘱时间的手表,则是她们唯一的饰物。

成绩以外的成长

在学校里,成绩可以说是最简单、最常用来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但协和护校的老师们不只关注成绩,还始终关注着学生们“心”的成长。陈淑坚和黄伍琼两位老师经常说:“护士是做什么的?有这么一种说法,大夫的嘴护士的腿,但我们协和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你们要钻研,要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好,因为咱们协和护理是火车头!”这一席话犹如一颗种子落在学生们的心底,慢慢生根发芽。

北京协和医院一直保留一周一次大查房的传统,主要针对罕见、复杂或疑难杂症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由临床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制订出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为了启发护生们的护理临床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护生们会定期参加病房大查房,跟着临床医生们一起进行病例分析和讨论。

由于护校上课地点就在医院里,学生的实习机会很多。除了大查房以外,学生们一有时间就会往病房里跑,为的是能够学习到护士老师是如何进行护理工作的。在病房里,学生们经常学着老师的样子与患者交谈,了解各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身体变化和心理感受、治疗后的转归过程等,及时把关键点记录下来,有疑问就参照书本进行分析,或在同学间互相探讨,若仍无法得解,便向护士老师们求教。就这样,在患者床边,护生们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用自己所学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还学到了专业知识以外的沟通交流、分析事情的能力,既帮助了自己的成长,也为患者带去了很多安慰和关怀。

黄人健老院长曾说:“协和的护理教育跟其他地方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协和更看重的是实践。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打针发药的工作太容易了。协和的护士需要了解一些社会现象,她们还要多出去走走,有机会应该去看看国外的护士是如何学习、如何考虑问题的。”

1957年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首届护理中专生毕业合影

再一次迎来护理教育改革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各行各业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相比于国外从未停止发展的护理水平,协和老一辈护理专家深感中国护理事业发展已经停滞许久,单一的中专教育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经过护理专家们广泛的调研、论证与反思,并进行了多次集中讨论,于1982年以中华护理学会的名义向卫生部、教育部提出尽快恢复护理本科教育的建议。1984年初,卫生部及教育部决定恢复护理本科教育。1985年5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成立护理系,恢复护理高等教育,部分护校教师进入协和医大护理系任教,时任协和护校校长的潘孟昭转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参与恢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系,并担任第一任护理系主任,为恢复协和高等护理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协和护校大部分教职员工留任,继续传授医学护理知识,传承协和护理精神,为北京协和医院及其他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护理栋梁。协和护校中专制教育一直延续到2002年,培养了36届共2026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大多表现优秀,成为当代临床护理工作的中流砥柱。

推开东单三条礼堂厚重的大门,跳动的烛光映入眼帘,护校毕业典礼——护士授帽仪式曾经每年在此举行。在南丁格尔塑像面前,伴随着悠远的旋律,毕业生们身着洁白的护士服,缓缓地走上台,在厚垫上跪下,由护理前辈为她们戴上圣洁的燕帽,点燃手中象征希望的蜡烛,去承接光荣的使命和责任。这俯身一跪,代表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也代表将患者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是人生的一次洗礼。毕业生们左手托烛,右手举拳,青涩的声音汇聚成坚定的誓言:奉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遵守医德、捍卫生命;要以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永葆天使圣洁;勤奋好学、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把毕生精力献给护理事业;不忘今天的决心和誓言,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自1991年协和护校恢复授帽仪式后,无论是曾经的协和护校毕业生还是如今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的毕业生,都会在授帽仪式上完成学习生涯的最后一课。蜕去学生的一身稚气,在这一刻、步入护理岗位之前,感受到护士的圣洁与庄严、信念与骄傲、护理职业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褒奖与否,都坚持自己内心的信仰与现实的实践,将百年协和育人的高标准、精专业传承下去。

原护理部主任李纯为学生授帽 QSL1GBL2Eoug5qQLSXGSGRT7Ao9r/KGTwGx1AFt3BljmMff3lfG7RlDCiJ5o6v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