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健康管理服务对象

(一)年龄范围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儿童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0~6岁儿童。这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成年期健康的基础。从时间轴来看,它涵盖了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强调了连续、动态的监测过程。

新生儿期:指个体出生后到未满28d,是婴儿期中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婴儿需要尽快适应宫外新环境,机体功能也要进行重大调整。新生儿死亡率和患病率是反映儿童健康状况和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要求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首次访视为出院后7d之内,满月访视为出生后28~30d进行。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不满1周岁。婴儿期是儿童体格、大脑等形态和功能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要求分别在婴儿1月龄、3月龄、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为其提供健康检查。

幼儿期:指满1岁到不满3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言语、认知等能力发展较快的时期,儿童主要与家庭成员相处,因此指导家长采取良好的家庭养育方法对这一时期的儿童健康尤为重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要求为幼儿每半年提供一次健康检查。

学龄前期:指个体满3岁到不满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生长发育较以前缓慢,但语言、思维等认知能力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应注意加强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依托幼儿园开展学龄前期儿童群体保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要求为学龄前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检查。

(二)管辖范围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面向本辖区常住儿童。根据其居住时间和户口类型,常住儿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5] :①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半年及以上,户口也在本乡、镇、街道的儿童;②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不在本乡、镇、街道的人,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儿童;③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儿童。

与之有关的还有户籍儿童、现有儿童、流动人口等概念,各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相应的政策管理要求。

(三)人群特征

儿童健康管理是所有儿童都享有的国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正常儿童、高危儿童、患病儿童和残疾儿童等都享有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权利。国家同时还为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儿童提供了其他儿童保健服务,高危儿童、营养性疾病儿童等可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指南,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其他有针对性的服务 [15]

二、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一)目的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和评价,早期发现发育偏离和相关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及疾病预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对象和要求

为0~6岁儿童建立个体健康管理档案,定期健康检查和随访管理。

(三)内容与方法
1.健康检查时间

(1)婴儿期:

至少5次,建议分别在1月龄、3月龄、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

(2)幼儿期:

每年至少2次,每次间隔6个月,在1岁半、2岁、2岁半和3岁。

(3)学龄前期:

每年至少1次。

健康检查可根据儿童个体情况,调整检查时间或增加检查次数。每次健康检查时间应不少于5~10min [16]

2.健康检查内容

(1)问询:

包括喂养及饮食史,如喂养方式,辅食添加,食物品种、餐次和量,饮食行为等情况;既往体格生长、心理行为发育情况;睡眠、排泄、卫生习惯等生活习惯情况;两次健康检查之间患病情况等。

(2)体格测量:

包括体重、身长/身高、头围和胸围。必要时测量冠-臀长或坐高。需要做好测量前准备,需校正体重秤至“0”点。2岁及以下儿童测量身长,2岁以上儿童测量身高。测量时儿童应脱去外衣、鞋、袜、帽,排空大小便,婴儿去掉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3)体格检查:

包括儿童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皮肤、淋巴结、头颈部、眼、耳、鼻、口腔、胸部、腹部、外生殖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等,检查有无异常体征和表现。

(4)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按照儿童生长发育进程,对其运动、语言、社会交往等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儿童,及早进行干预。

(5)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16]

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口腔疾病筛查、膳食营养分析等其他检查项目,见表1-6。

表1-6 相关辅助检查一览表

3.健康评价

(1)评价指标 [17-18]

体重/年龄、身长(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高)和体重指数(BMI)/年龄。

(2)评价方法:

①数据表法。可采用标准差法,以中位数(M)为基值加减标准差(SD)来评价体格生长;也可采用百分位数法,将参照人群的第50百分位数(P 50 )设为基准值,第3百分位数值相当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第97百分位数值相当于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见表1-7。②曲线图法。以儿童的年龄或身长(高)为横坐标,以生长指标为纵坐标,绘制成曲线图,将连续多个体重、身长(高)、头围的描绘点连线即获得该儿童体重、身长(高)、头围生长轨迹,通过追踪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生长趋势和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的现象。③评价内容。包括生长水平、匀称度和生长速度。匀称度是通过体重/身长(高)来反映儿童的体形和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见表1-8。生长速度可纵向观察儿童生长速度可掌握个体儿童自身的生长轨迹,见表1-9。④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19] :采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评估量表如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DST)、年龄和发育进程问卷(ASQ)等,监测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情况。

表1-7 评价方法及五等级划分

注:SD.标准差。

表1-8 生长水平和匀称度的评价

注:SD.标准差。

表1-9 生长速度的评价

(四)健康指导
1.科学喂养与营养

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食物转换、均衡膳食营养、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运动行为。预防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超重/肥胖等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2.生长发育促进

告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反馈测评结果,指导家长正确使用儿童生长曲线图和发育监测图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根据儿童发育年龄对儿童的体格生长、心理行为发育、睡眠等进行预见性指导,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3.疾病和伤害预防

指导家长积极预防儿童呼吸道、消化道等常见疾病,加强体格锻炼,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根据不同年龄儿童保健要点,针对性对儿童意外伤害进行预防指导。

(五)专案管理及转诊

对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儿童进行登记,并纳入儿童营养性疾病专案管理。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进行进一步心理行为发育诊断。在健康检查中,发现任何体格生长问题、营养性疾病或心理行为发育迟缓,经常规随访处理无好转,或无条件诊治者,均应及时转诊。

(六)工作要求

儿童健康检查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掌握正确的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方法,针对性给予家长科学育儿知识和相关技能指导。基层医疗保健机构需配备相关设施设备,注意医疗安全,并确保资料收集的完整性、连续性。

三、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本节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15]

按照年龄段,服务内容如下 [15]

(一)胎儿保健

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二)新生儿保健

1.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单位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2.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d之内进行,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三)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1.建立儿童保健册(表、卡),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或生长监测服务,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

2.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1岁以内婴儿每年5次(1月龄、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2岁儿童每年2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1次。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对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和饮食行为等进行指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3.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4.提供动作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早期筛查服务。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咨询指导。为抚养人提供咨询,对回应性照顾的理念进行宣教。有计划、适当的开展早期发展服务。

5.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提供喂养营养指导,监测体格生长,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早期发展促进服务,监测智力发育水平,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

6.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

7.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四、健康管理服务要求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回到家中7d内,由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所医务人员携带访视专用包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家庭访视。访视包内配备听诊器、体温计、电子体重秤(最大载重10kg、最小分度值50g)、软尺、手电筒、75%酒精、消毒压舌板、消毒棉签、《母子健康手册》、新生儿家庭访视表、笔等。

1.家庭访视内容

家居环境,居住房间温度和湿度;出生孕周;母亲妊娠期是否患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新生儿是否顺产或剖宫产;是否使用胎吸或产钳助产;出生时有无哭声;阿普加(Apgar)评分;出生时体重、身长;出院前是否接种了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如产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则询问新生儿出生12h内是否接种了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双耳听力筛查是否通过;足底后跟是否已采血用以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苯丙酮尿症及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新生儿喂养方式;24h吃奶次数;吸吮是否有力;有无吐奶,如有吐奶,则询问是否喷射状,性状是奶液或是乳凝块;每日睡眠时间是否达到14~17h(可在11~19h之间);尿片24h是否换6~8次。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等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家庭访视次数 [16]

2.体格检查

检查前清洁双手,预防交叉感染。注意保暖,动作轻柔。注意医疗安全。测量体温、体重,计数每分钟呼吸次数。面色红润、黄染或苍白,皮肤有无色素异常、黄疸、发绀、苍白、皮疹、包块、硬肿、红肿等,腋下、颈部、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皮肤如有黄染,则黄染部位是否达到面部、躯干、四肢或手足;前囟大小及张力,有无膨隆或凹陷;眼睛有无目光接触,眼球能否随移动的物体移动,结膜有无充血、溢泪、溢脓;外耳有无畸形,外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湿疹;鼻外观是否正常,双鼻孔通气是否良好;有无唇腭裂、诞生牙,口腔黏膜有无不易擦拭的白色分泌物;颈部触摸是否有包块;胸廓是否对称,有无漏斗胸;计数每分钟心率,心脏听诊心律是否齐,有无杂音,肺部听诊有无啰音;腹部脐带是否脱落,脐部有无渗出及异味,脐轮有无红肿,有无腹胀,肝脾触诊有无肿大;肛门有无畸形,外阴颜色是否正常,男孩有无隐睾、尿道下裂,女孩有无阴唇粘连;四肢肌张力是否正常,是否偏高、偏低,上下肢活动是否良好且对称,脊柱有无侧弯畸形 [16]

3.记录

将访视结果记录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表”和《母子健康手册》里。告知家长此次检查评估的结果并确定下次随访日期,同时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里。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2位。

4.喂养指导

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指导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清洁双手。喂哺姿势可以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采用何种姿势,必须要保持新生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身体贴近母亲,下颏贴在乳房上,张大嘴,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慢而深地吸吮,能感觉到有节律的吞咽声,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告知母亲按需喂养,每日不少于8次,每次哺乳时应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母亲要保持身心愉快,充足睡眠,进食优质蛋白、绿色蔬菜等(需额外增加能量500kcal/d)以促进泌乳。若母乳量不足,影响新生儿生长,则应劝告母亲和家人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可在每次哺乳后用配方奶补充母乳的不足。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 [16]

5.发育指导

鼓励父母及家人多与新生儿说话、微笑,让新生儿看父母的脸或颜色亮丽不复杂的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给新生儿抚触,在喂奶后0.5~1h清醒状态下进行俯卧抬头练习,每日进行2~3次,每次1min左右,每日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以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和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新生儿的哭声就是需求的表达,学会辨识并及时安抚,满足其需求 [17]

6.防病指导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则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告知口服维生素D 400~800U至2周岁;如果是早产或多胎,需口服维生素D 800~1 000U,3个月后改为400~800U至2周岁。指导养护人学会辨别新生儿需要就医的征象,出现以下任一征象需要立即就医:

(1)体温≥37.5℃或≤35.5℃。

(2)不吃、不哭、不动。

(3)呼吸频率<20次/min或>60次/min,呼吸困难(鼻翼翕动、呼气性呻吟、胸凹陷)伴发绀。

(4)皮肤严重黄染(手掌或足跖),苍白,发绀和厥冷,有出血点和瘀斑,皮肤硬肿,皮肤脓疱达到5个。

(5)惊厥(反复眨眼、凝视、面部肌肉抽动、四肢抽动或强直、牙关紧闭等),囟门张力高。

(6)双下肢/双上肢活动不对称。

(7)眼窝或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脱水征象。

(8)眼睑高度肿胀,结膜重度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耳部有脓性分泌物。

(9)腹胀明显伴呕吐。

(10)脐部脓性分泌物多,脐轮周围皮肤发红和肿胀。

7.护理指导

居家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母婴要同室,便于母乳喂养和照护,为避免交叉感染,限制无关人员进出母婴室,室温保持18~24℃,湿度55%左右。衣着以襁褓内活动自如为准,以免影响四肢循环;保持双下肢屈曲状,便于髋关节发育。内衣以浅色、柔软的纯棉织物为好,应方便穿、脱。

8.转诊

访视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16]

(1)体温≥37.5℃或≤35.5℃。

(2)反应差伴面色发灰、吸吮无力。

(3)呼吸频率<20次/min或>60次/min,呼吸困难(鼻翼翕动、呼气性呻吟、胸凹陷)伴发绀。

(4)心率<100次/min或>160次/min,有明显的心律不齐。

(5)皮肤严重黄染(手掌或足跖),苍白,发绀和厥冷,有出血点和瘀斑,皮肤硬肿,皮肤脓疱达到5个或很严重。

(6)惊厥(反复眨眼、凝视、面部肌肉抽动、四肢痉挛性抽动或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囟门张力高。

(7)四肢无自主运动,双下肢/双上肢活动不对称;肌张力消失或无法引出握持反射等原始反射。

(8)眼窝或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脱水征象。

(9)眼睑高度肿胀,结膜重度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耳部有脓性分泌物。

(10)腹胀明显伴呕吐。

(11)脐部脓性分泌物多,有肉芽或黏膜样物,脐轮周围皮肤发红和肿胀。

(12)在检查中,发现任何不能处理的情况,均应转诊。

(二)1月龄~6岁儿童健康检查

新生儿满月后至30月龄需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免费进行8次常规健康检查,时间分别为:出生后28~30d、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岁可在托幼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免费进行4次常规健康检查,时间分别为:3周岁、4周岁、5周岁、6周岁 [16]

1.内容

喂养方式,有无食物转换(辅食添加),如有辅食添加,则询问食物品种及性状、餐次和量,饮食行为及就餐环境,有无补充维生素D及剂量;如为早产儿或多胎,则询问有无补充铁剂及剂量;相应月龄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是否通过;睡眠时间及规律、大小便次数、卫生习惯等;有无药物、食物、接触物等过敏;两次健康检查之间有无患病及诊疗经过、病程、是否痊愈。

2.体格测量

(1)体重

1)测量前准备:

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秤零点。儿童脱去外衣、鞋、袜、帽、尿片,保留单衣,排空大小便。保持室内温度,准确称量或养护人怀抱婴儿,称重完毕后扣除养护人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2)测量方法:

电子体重秤最大称量为60kg,最小分度值为50g。

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体重代表近期儿童营养状况。

(2)身长/身高

1)测量前准备:

2岁及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身长,2岁以上儿童立位测量身高。儿童测量身长/身高前应脱去外衣、鞋、袜、帽、尿片。

2)测量方法:

①身长测量:儿童仰卧于量床中央,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两耳在同一水平。测量者立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两膝使腿伸直靠拢,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量床两侧的数值一致并读数,儿童身长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量床最小分度值为0.1cm;

②身高测量:儿童立位,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挺起,两臂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脚跟、臀部与两肩胛间3点同时接触立柱,头部保持正中位置,测量板与头顶点接触,测量者视线应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平行并读数。儿童身高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身高计最小分度值为0.1cm。2岁后卧位测量出来的身长比立位测量出来的身高多0.7cm。身长/身高代表远期营养状况。

3)头围:

儿童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伸缩性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使软尺紧贴头皮,女童应松开发辫。儿童头围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软尺最小分度值为0.1cm。1岁以后可以不常规测量头围,但有发育偏离的儿童必须要测量头围。

3.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

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

(2)皮肤:

口唇、指趾甲床,有无发绀、血管瘤。

(3)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大小、个数、质地、活动度、部位,有无触痛。

(4)头颈部:

有无方颅、颅骨软化,颅缝是否闭合,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

(5)眼:

外观有无异常,眼球有无震颤,有无注视、追视,观察视物行为。

(6)口腔:

黏膜有无糜烂,扁桃体是否肿大及分度,乳牙数、有无龋齿及龋齿数,有无乳牙早萌或滞留,有无乳牙反咬合。

(7)胸部:

有无鸡胸、肋骨串珠、肋软骨沟、畸形不对称等。

(8)腹部:

疝、包块、触痛。

(9)脊柱四肢:

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

(10)神经系统:

四肢活动对称性、活动度和肌张力。

其余体格检查内容等同于新生儿家庭访视体格检查内容。

4.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

监测8项儿童大运动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2)预警征象:

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17,20] (表1-10),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表1-10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5.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6~9月龄儿童检查1次,1~6岁儿童每年检查1次,根据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形态判断有无贫血及类型。

(2)听力筛查:

运用听觉行为观察法(表1-11)或便携式听觉评估仪或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表1-12),在儿童6、12、24和36月龄各进行1次听力筛查。

表1-11 0~3岁儿童听觉观察法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续表

表1-12 0~6岁儿童听觉评估仪听力筛查阳性指标(室内噪声系数≤45dB(A))

(3)视力筛查:

4岁开始每年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进行一次视力筛查。检测距离5m,视力表照度为500Lux,视力表1.0行高度为受检者眼睛高度。检查时,一眼遮挡,但勿压迫眼球,按照先右后左顺序,单眼进行检查。自上而下辨认视标,直到不能辨认的一行时为止,其前一行即可记录为被检者的视力。

6.健康评价

体格生长评价

常用评价指标:体重/年龄、身长(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高)和体重指数(BMI)/年龄。

7.记录

告知家长每次检查评估结果,将健康检查数据及评价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和“1月龄~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里,同时预约下次的随访时间并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上。

8.指导

(1)指导家长正确使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2)喂养与营养 提倡母乳喂养,4月龄前按需顺应喂养,4月龄后按时顺应喂养,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水平适时科学地进行食物转换,均衡膳食营养,培养儿童良好的进食行为,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婴儿食物转换方法见表1-13,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饮食安排见表1-14。

表1-13 婴儿食物转换方法

续表

注意事项:可在进食后再饮奶,自然形成一餐代替一顿奶,引入的食物不应影响总奶量;食物清淡,无盐,少糖、油;不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尽量不喝果汁。

表1-14 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饮食安排

(3)心理行为发育预见性指导,促进各年龄段儿童心理行为发育 [17,20]

1)1~3月龄:①强调亲子交流,在日常养育过程中多与小婴儿互动交流,用成人语言与小婴儿说话、逗笑,注重目光对视交流。②训练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前后控制能力,俯卧主动抬头、仰卧牵拉双上肢引导抬头、竖抱、被动操等。③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听悦耳的音乐或带响声的玩具,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注视和跟踪,被动握持不同质地的卫生物品、抚触等。

2)3~6月龄:①父母亲自养育婴儿,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地应答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②逐步养成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照镜子、躲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③营造统一的语言环境,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婴儿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④练习翻身、扶腋下蹦跳、撑坐,给予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引导婴儿主动伸手抓握,促进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发展。

3)6~8月龄:①母亲多陪伴婴儿,每日户外活动2h左右,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②经常叫婴儿固定的名字,说家中物品名称,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引导婴儿发“ba ba”“ma ma”唇音和“da da”“de de”舌音等语音,提高其对发音的兴趣。③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伸手够远处玩具、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手眼脑协调能力。

4)8~12月龄:①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当婴儿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转移其注意力;受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②统一语言环境,经常用同一种语言和婴儿讲话,引导其发音,看色彩明快且不复杂的图画,让婴儿听懂指令性语言并按指令作出动作和表情,如叫名字有应答,懂得挥手“再见”、拍手“欢迎”。③练习手-膝4点支撑爬行,扶着物品站立和移步、行走;予以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用杯子练习喝水,训练手的灵活性,促进手、眼、脑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定位能力。④做示范游戏,如模仿“拍手欢迎”、捏有响声的玩具、拍娃娃、拖动毯子取得玩具等。

5)12~18月龄:①给予幼儿探索环境、模仿、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经常带幼儿玩亲子互动游戏,如相互滚球、爬行比赛等;引导幼儿玩功能性游戏,如模仿给娃娃喂饭、拍睡觉等。②引导有意识的讲单字、叠音来表达需求。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教幼儿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引导幼儿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③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练习独立行走、扔球、踢球、拉着玩具走等活动,提高控制平衡的能力。④多做手功能游戏,如翻书页、盖瓶盖、用笔涂鸦、垒积木等,提高认知及手眼脑协调能力。

6)18~24月龄:①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对待幼儿的养育态度和行为要一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简单事情自己做,对幼儿每一次的努力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②学说词组、短语,说出身边物品名称,鼓励用语言表达需求和简单对话;学习区分大小,匹配形状和颜色等。③练习扶着栏杆或墙体上下楼梯、踢皮球、踮着脚尖走和跑、握笔模仿画线、积木叠高等,提高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④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逐步停用奶嘴,用匙进食、用杯子喝水,学习脱袜子、脱鞋;固定场所大小便,训练示意大小便。

7)24~30月龄:①鼓励幼儿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收拾玩具、扫地、帮忙拿东西等,促进自信心的发展,激发参与热情。②当幼儿企图做危险的活动时,应当及时制止;出现无理哭闹等不适宜的行为时,可采用消退(不予理睬)或转移等行为矫正方法,让幼儿懂得日常行为的对与错,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教幼儿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体部位以及一些短句和歌谣。学习执行指令,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需求;培养幼儿理解“里外”“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④练习独自上下楼梯、单腿站,提高身体协调及大运动能力;通过搭积木、串珠子、系扣子、画画等游戏,提高手精细动作能力。

8)30~36月龄:①找伙伴玩耍,发展同伴关系,学习轮流、等待、合作、互助与分享,培养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②练习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游戏,如和小朋友玩“开火车”“骑竹竿”“过家家”等,保护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③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并鼓励幼儿复述简单故事,教幼儿说歌谣、唱儿歌、讲述图画,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④练习双脚交替上楼梯、走脚印、跳远等,提高身体协调能力。通过画水平线、画圆形、扣扣子、穿鞋子等,提高手精细动作能力。⑤逐步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掌握自己洗手、进食、穿衣、大小便等生活技能。帮助幼儿学会适应新环境,做好入园准备。

9)3~4岁:①允许儿童犯错,让其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正确的方法纠正不良行为,避免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②帮助儿童适应集体环境,逐渐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关注分离焦虑情绪,引导适当的表达,妥善处理和缓解消极情绪。③采用丰富的词句与儿童对话、看图讲故事,耐心听其说话及复述故事,鼓励儿童发现、提出问题并认真回答。交流时注意与儿童眼睛平视。④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儿童练习走直线、走和跑交替、攀登、骑三轮车等,学习折纸、剪纸、画画、玩橡皮泥、使用筷子等。⑤通过有主题的角色扮演等团体游戏,鼓励儿童自由联想、保持其好奇心。培养儿童注意力及对事物的观察力,引导和培养兴趣爱好。⑥帮助儿童学会遵守生活、游戏和学习的规则,鼓励儿童独立完成进食、穿衣、如厕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10)4~5岁:①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建立自我性别认同。②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鼓励儿童多接触社会,遵守各种规则,强化其乐于助人的意识。③增加猜谜语等简单的抽象思维游戏,学习按形状、大小、颜色、性质、用途等将物品进行归类,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④学习儿歌、讲故事、表演节目;练习跳绳、扔球、接球;练习复杂图形剪纸、摆拼图、搭积木等。⑤注重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玩具和图书。

11)5~6岁:①给儿童设立适当的行为规范,引导儿童遵守社会与家庭生活规则和要求,对儿童的各种努力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儿童自尊和自信的发展。②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适度、适量体验挫折,并为克服困难作出努力,培养其坚持和忍耐的品质。③逐渐学会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懂得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同情、抚慰、关心和帮助他人。④鼓励儿童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多与儿童交流幼儿园及周围发生的事情,积极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⑤练习跳绳、单脚跳、拍皮球等;经常画图画、做手工、玩创造性游戏。学会整理书包、文具及图书等物品,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9.伤害预防

重视儿童伤害预防,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特点,对溺水、跌落伤、道路交通伤害等进行预防指导。

10.疾病预防

指导家长积极预防儿童消化道、呼吸道等常见疾病,按时预防接种,加强体格锻炼,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1.转诊

(1)对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进行登记,并转入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

(2)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并转诊。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且无条件诊治者应转诊:

1)皮肤有皮疹、糜烂、出血点等,淋巴结肿大、压痛。

2)头围过大或过小,前囟张力过高,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

3)眼外观异常、溢泪或溢脓、结膜充血、眼球震颤,婴儿不注视、不追视,4岁以上儿童视力筛查异常。

4)耳、鼻有异常分泌物。

5)听力筛查未通过。

6)心脏杂音,心律不齐,肺部呼吸音异常。

7)肝脾大,腹部触及包块。

8)脊柱侧弯或后突,四肢不对称、活动度和肌张力异常,疑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9)外生殖器畸形、睾丸未降、阴囊水肿或包块。

10)具有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和出生体重<2 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11)眼睑、结膜、角膜和瞳孔等检查发现可疑结构异常。

12)检查配合的婴儿经反复检测均不能引出光照反应及瞬目反射。

13)注视和跟随试验检查异常。

14)眼位检查和眼球运动检查发现眼位偏斜或运动不协调。

15)复查后视力,4岁儿童≤0.6、5岁及以上儿童≤0.8,或两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

16)具有任何一种视物行为异常的表现。

17)听觉行为观察法筛查任一项结果阳性。

18)听觉评估仪筛查任一项结果阳性。

19)耳声发射筛查未通过。

20)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1)舌系带过短。

22)乳牙早萌或滞留。

23)乳牙反咬合。

24)龋齿。

25)在健康检查中,发现任何不能处理的情况均应转诊。

五、0~6岁儿童健康管理考核指标

(一)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工作指标
1.儿童数

分别填写7岁以下、5岁以下和3岁以下3个年龄段的儿童人口数。计算年龄均以当年12月31日24时为标准时点,为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应管数之和。

2.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

(1)新生儿访视人数:

指接受1次及1次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

(2)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人数:

指7岁以下儿童该统计年度内接受1次及以上体格检查(身高和体重等)的总人数。一个儿童如果当年接受了多次体格检查,也只按1人计算。

(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

指年度内3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要求接受生长监测或4∶2∶1(城市)、3∶2∶1(农村)体格检查(身高和体重等)的儿童数。新生儿访视时的体检次数不包括在内。

3.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情况

(1)母乳喂养调查人数:

0~5月龄婴儿进行母乳喂养调查的人数。

(2)母乳喂养人数:

调查的0~5月龄婴儿中过去24h内(调查前24h内)喂养过母乳的人数,含纯母乳喂养。

(3)纯母乳喂养人数:

调查的0~5个月婴儿中过去24h内纯母乳喂养的人数。纯母乳喂养是指调查前24h内,除喂母乳外,不添加任何辅助食品和饮料及水,但在有医学指征情况下可加少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药物。

(二)5岁以下儿童管理指标
1.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指标

营养性疾病指标统计评价标准: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指标在该统计年度内至少有一次测量值低于标准。指标定义依据原卫生部《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2012) [16]

(1)身高(长)体重检查人数:

5岁以下儿童该统计年度内进行身长/身高和体重测量的实际人数。在该年度内进行多次身高(长)和体重测量者也只按1人统计。

(2)低体重人数:

对照WHO标准的体重参考值,计算5岁以下儿童在该统计年度内至少有一次测量体重低于同年龄标准人群体重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的人数(低出生体重不包括在内)。

(3)生长迟缓人数:

对照WHO标准的身高(长)参考值,计算5岁以下儿童在该统计年度内至少有一次测量身高(长)低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高(长)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的人数。

(4)超重人数:

对照WHO标准的身高(长)别体重参考值,计算5岁以下儿童在该统计年度内至少有一次测量身高(长)别体重高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高(长)别体重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的人数。

(5)肥胖人数:

对照WHO标准的身高(长)别体重参考值,计算5岁以下儿童在该统计年度内至少有一次测量身高(长)别体重高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高(长)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的人数。

(6)血红蛋白检测人数:

6~59月龄儿童应检测血红蛋白者中,进行了血红蛋白检测的人数。

(7)贫血患病人数:

在进行了血红蛋白检测的6~59月龄儿童中,发现患有贫血的人数。贫血的诊断标准为血红蛋白小于110g/L。

(8)中重度贫血患病人数:

在进行了血红蛋白检测的6~59月龄儿童中,发现患有中重度贫血的人数。中重度贫血的诊断标准为血红蛋白小于90g/L。

2.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以下3项指标分性别统计,性别分为:男、女、性别不明(包括性别不详、两性畸形等)。

(1)5岁以下儿童死亡:

指出生至不满5周岁的儿童死亡人数。

(2)婴儿死亡数:

指出生至不满1周岁的活产婴儿死亡人数。

(3)新生儿死亡数:

指出生至28d内(0~27d)死亡的新生儿数。

(王 健 王莎莎) XgYzcfONb/VavG+fOwSaiORmIiyXSysxLeTWgi/z0a7W8jaFWD6N4rBRIVMmuMY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