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新生儿护理

一、正常足月儿的特点与护理

新生儿期指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d,称为新生儿。正常足月儿指出生胎龄满37~42周,体重2 500g以上,身长47cm以上,没有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正常新生儿护理

(1)呼吸道管理:

仰卧位时避免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屈;俯卧时,头偏向一侧,避免遮住口鼻。

(2)环境与保暖:

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风),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0%,床间距1m以上。

(3)预防感染:

建立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感染与非感染新生儿分区域安置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定期做好空气、手、物体表面、仪器设备、咽拭子培养等监控工作。

(4)合理喂养:

正常足月儿生后0.5h即可亲喂,鼓励按需哺乳。无法母乳喂养选择配方奶,按时按量哺喂。

(5)皮肤、脐带护理:

胎脂有保护作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液、渗血。

二、新生儿常见问题的评估与护理

1.低体温

低体温指直肠温度≤35℃,可引起皮肤硬肿症及心、脑、肝、肾、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1)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

受冷刺激,起初呼吸增快,待体温下降,呼吸减慢。肺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外渗造成肺出血。

2)心血管系统:

对冷刺激有效反应低至33℃,心率增快。小于28℃常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低体温时血压进行性下降。

3)消化系统:

低体温时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不良,吞咽动作不协调。

4)血液系统:

体温下降,血流缓慢,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增加。体温降至26℃时会出现DIC,晚期呈低凝状态。

5)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

2/3患儿伴酸碱平衡紊乱,以酸中毒为主。可有高血钾、高血磷、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

(2)患儿的护理和管理

1)体温测量:

体温测量是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常用方法有:①肛温,直肠温度是最接近机体的中性温度,其结果能准确反映体温实际变化;②腋温,最常用的方法,极度消瘦的新生儿不宜采用此法;③耳温,一种较适合新生儿体温测量的便捷方式。

2)常用新生儿复温法:

①慢复温法,用于轻度低体温患儿(34~35℃),可12~24h内使体温恢复正常;②暖箱复温法,用于中重度低体温患儿,速度一般为每小时提高暖箱温度1℃;③辐射台复温法,适用病情不稳定或危重需在辐射台抢救治疗的早产儿,使用保鲜膜覆盖,可减少散热。

2.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指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如20s内有3个≥3s规则间歇的呼吸停顿,但不伴心动过缓及皮肤颜色改变,称为周期性呼吸。如呼吸停顿超过20s或不足20s,伴有发绀或突发明显的苍白及肌张力减退,或心动过缓(心率小于100次/min)的异常呼吸,称为继发性呼吸暂停。

(1)临床表现

1)原发性呼吸暂停

常在生后2~7d开始,数周内反复发作。中枢性呼吸暂停特征为呼吸暂停期间呼吸运动停止、气道内气流停止,持续时间短,较少发生心动过缓。

2)继发性呼吸暂停

病情变化与原发病相关。发作时出现青紫、肌张力低下、心率变慢、SpO 2 下降、血压降低,不及时发现可致脑缺氧损伤,甚至死亡。

(2)患儿的护理和管理

1)一般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予心电监护;②根据胎龄、体重调节暖箱温度,保持患儿体温在36.5℃~37℃,相对湿度55%~65%;③仰卧位有利于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也可采用俯卧位;④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前后必须洗手。

2)刺激呼吸:

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立即进行弹足底、摸背脊等刺激。如未能奏效,出现青紫等,立即皮囊加压给氧。

3)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呼吸暂停重要措施之一。定时翻身、叩背、清除气道的分泌物,防止窒息。

4)药物护理:

氨茶碱、茶碱和咖啡因是目前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主要药物。

三、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概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临床症状。新生儿皮肤血管丰富、色泽红润,血清胆红素含量达51.3~68.4μmol/L(3~4mg/dl)时肉眼能辨出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2.病情观察

(1)黄染色泽:

色泽鲜艳并有光泽,橘黄、金黄色或偶显苍白,应考虑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所致的黄疸。若色泽呈灰黄色或黄绿色则为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所致。

(2)黄疸范围:

轻度黄疸一般为皮肤黄染仅局限于头面部;中度黄疸为皮肤黄染已波及躯干但不过肘、膝;重度黄疸时皮肤黄染已到达手、足心。

3.护理措施

(1)药物护理:

常用有白蛋白、丙种球蛋白。使用血制品时,应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2)光疗护理

1)注意黄染消退情况,光疗作用于皮肤浅层,故目测皮肤黄染消退并不代表胆红素下降的速度。经皮测量胆红素光疗停止4~6h后再进行检测相对来说比较准确。

2)光疗中要用避光眼罩以免损伤视网膜。

3)光疗时由于光线照射,患儿不显性失水增加,注意观察体温及箱内温湿度。

4)光疗前应剪短指甲防止患儿抓破皮肤,必要时包裹患儿手、足,或用剪好的弹力绷带套在患儿双手、双足部,松紧适宜。

5)光疗时有短暂腹泻或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如有皮疹可予复方炉甘石洗剂涂抹。

(3)换血疗法护理

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避免低体温、休克的发生。动脉通路以肝素维持,防止血栓形成,记录出入量。

四、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概述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病,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与吸入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轻者可无症状或表现为气急,重者可表现气促、发绀、呼吸衰竭,甚至窒息。

2.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新生儿肺炎常有发热或体温不升。

(2)观察黄疸情况,重症肺炎时,因感染、缺氧可使胆红素增高。

(3)观察呼吸情况,重症肺炎最常见的表现为气促、发绀、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气胸、脓胸、肺大疱、肺不张、肺出血等并发症,最后导致呼吸衰竭。观察有无出现重症肺炎时的心肌损害表现,如面色苍白、肢端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160次/min)或减慢(<100次/min)、心律失常等。观察患儿意识、反应、肌张力、瞳孔、前囟张力。

(4)观察重症肺炎引起的消化道表现,如厌食、呕吐,以及呕吐物性状,大便性状,有无便血、腹胀等。

(5)观察尿量,正确记录24h出入量,了解患儿肾功能情况。

(6)观察血糖情况,新生儿肺炎因缺氧、酸中毒致血糖不稳定,应维持血糖在正常值,保证神经细胞代谢所需。

3.护理措施

(1)保温

体温不升、四肢厥冷,用暖箱保暖;体温过高,采用物理降温法,每0.5h监测1次体温。

(2)吸氧

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面色及口唇发绀或苍白,立即予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病情严重时用面罩或头罩吸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勤翻身、拍背、吸痰,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

(4)雾化吸入

根据医嘱雾化液中加入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生素,起到消炎、止咳化痰的效果。

(5)建立静脉通道

按治疗方案有序地输入液体,液体量要准确。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不可过快或过慢。

(6)合理喂养

据情况采用经口喂养,口服时注意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乳或呛咳严重,应予鼻饲。

(7)对症护理

做好各项护理,如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注意预防并发症。

(8)药物护理

使用洋地黄制剂时监测心率并记录,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其他保护心肌的药物(如磷酸肌酸钠等)应按时使用,且宜采用微泵缓慢输入。

五、新生儿腹泻及护理

新生儿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1.病因与发病机制

(1)感染性腹泻:

又称肠炎。病原体通过以下机制造成腹泻:①侵犯肠黏膜;②产生细胞毒素;③产生多肽类肠毒素;④黏附于细胞表面。

(2)非感染性腹泻:

除了喂养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外,原发性某种酶缺乏、继发肠道感染后所导致的暂时性消化酶缺乏、免疫反应或免疫缺陷等原因均可导致出现以腹泻为主的表现。

2.临床表现

(1)感染性腹泻:

轻型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腹泻一日数次至10次左右,可伴有低热、食欲缺乏、呕吐、精神萎靡、轻度腹胀等;可出现轻度脱水和酸中毒。重型病例或急性起重病,也可由轻型发展而成,全身症状重,有明显的发热或体温不升、拒食、呕吐、腹胀、少尿、嗜睡、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可短时间内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碳水化合物不耐受:

出生后即有不同程度腹泻,每日数次至10次,大便呈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便,有奶块,泡沫多。伴有腹胀、哭闹,少数可有呕吐,重症可发生脱水、酸中毒。

(3)牛奶蛋白过敏

多于生后2~6周发生,表现为喂牛乳后24~48h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大便含有大量奶块、少量黏液,严重者大便中有血丝或肠道出血、乳糜泻,可出现脱水、营养障碍、贫血等。

3.患儿的护理与管理

(1)严格消毒隔离:

腹泻患儿放于隔离病室,防止感染腹泻的传播。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做好床旁隔离。

(2)根据病情,保证液体的正确供给:

建立静脉通路,正确补液。对于中重度脱水,应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功能。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面色、皮肤弹性、囟门张力、眼泪,以判断脱水状况;观察大小便性状、次数、颜色等;观察呕吐的性质、颜色、次数、量,并严格记录出入量,根据医嘱测量体重。

(4)基础护理:

预防臀红的发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预防性应用鞣酸软膏或液体敷料等保护皮肤。出现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可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或用红霉素眼膏预防感染。

(5)营养:

严格喂养,选正确奶品,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母乳喂养仍是最佳选择。

六、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概述

窒息为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障碍,心率和血压变化随呼吸变化而改变。及早发现和处理窒息原因、成功复苏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关键。一旦发生窒息,医护人员应及时规范运用ABCDE复苏方案。

2.病情观察

(1)观察面色、呼吸、反应、肌张力,必要时采取急救复苏技术。

(2)复苏过程中观察急救复苏效果。

(3)复苏过程后观察生命体征、末梢循环、意识状态、肌张力、吸吮力、大小便情况,了解各脏器损害程度。

(4)注意有无感染迹象以及腹部情况,适当延迟开奶时间。

3.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继续保暖: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的大部分患儿体温不升,保暖应贯穿整个抢救治疗护理过程中。

(3)继续供氧:

窒息儿复苏后仍需继续低流量给氧,注意给氧的流量。一般供氧至发绀消失或呼吸平稳为止。

(4)合理喂养:

延迟哺乳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喂食后少动,防止再度窒息的发生。

(5)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4.新生儿窒息急救

(1)通知医生。

(2)将患儿置侧卧位,或保持头部低位。

(3)在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较重地拍打数下。

(4)用吸引器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吸引压力小于100mmHg。

(5)心电监护,记录。

七、新生儿红臀的护理

新生儿红臀也称尿布皮炎,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和多发的皮肤损害性疾病。表现为肛周、会阴部和腹股沟皮肤潮红、糜烂、溃疡,伴散在红色斑丘疹,或脓点及分泌物。

1.病因

(1)机体因素:

新生儿皮肤娇嫩,皮肤防御功能差,机体免疫水平低。

(2)腹泻: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臀部长时间处于湿热状态,导致臀部发红、糜烂、渗液。

(3)尿布因素:

长期使用塑料布或橡皮布,或不透气的纸尿布,或劣质尿布是引起尿布皮炎的敏感因素。

(4)护理不当:

未及时更换尿布,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换尿布时用力过大,也可造成皮肤损伤。

2.临床表现:

红臀可根据皮肤损害程度分为三度(表2-8)。

表2-8 新生儿红臀的分度

3.患儿的护理和管理

(1)一般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环境温度22~24℃,早产儿室温24~26℃,湿度55%~65%,定期空气消毒。

2)做好基础护理:

每次换尿布用温水洗净臀部或用柔湿巾擦净臀部,避免用肥皂和热水,避免使用乙醇类湿巾,待皮肤干后再换上尿布。接触患儿前后洗净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3)勤换尿布:

每次大小便后更换尿布,选用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吸水性好的尿布,大小合适,松紧适宜。

4)观察病情:

对腹泻、光疗等患儿要及时观察大便的色、质、量,记录红臀的进展和消退情况。

5)饮食护理:

奶具严格消毒,奶温保持适宜,尽量母乳喂养。腹泻和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可给予去乳糖奶粉。

(2)物理措施:

局部氧疗,促进血供,提高新陈代谢,利于创面修复。

(3)药物治疗

1)皮肤保护膜:

此膜能避免对破损皮肤的化学刺激和物理摩擦,保护皮肤的完整性。

2)护肤粉:

能在皮肤表面形成天然保护屏障,有效吸收排泄物,保持皮肤干燥。

3)润肤油:

形成脂质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防止尿液、汗液等浸渍,营养皮肤。

4)抗真菌药物和抗生素药膏:

真菌感染可用抗真菌药膏涂臀;湿疹可涂激素类药膏。

(范巧玲) F5/ar+zA6wnZG311hvRlwZg3lS8pvZ+jY+7wIM3FKVhmiq5DW8uz1tafsFGdsnv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