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①基于时间的定义,由于血管原因所致的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脑、脊髓或视网膜)障碍,持续时间<24h。②基于组织学的定义,由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不伴有急性梗死。基于社区人群的中国成人TIA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人口标准化TIA患病率高达2.4%。TIA是“卒中预警”事件,TIA后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7d内的卒中风险为4.5%~10%,90d卒中风险为10%~20%。其中25%~50%卒中发生于TIA后2d内。不同危险人群发生卒中风险有差异。需要高度重视TIA患者,尽快进行评估和干预。

TIA常见的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等)、颅内外动脉狭窄、吸烟等。TIA的发病机制多样,有时通常多种机制参与发病,包括微栓子栓塞机制、血流动力学改变机制、血液成分及功能改变机制等。

【临床表现】

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与受累血管有关,症状多在1h内完全缓解。由于缺血时间短暂,大部分患者就诊时体格检查正常。部分患者可发现相应神经系统体征。

1.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TIA

患者可出现短暂单眼黑矇(病变血管同侧)、言语不清、偏瘫、偏身麻木(病变血管对侧)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肢体无力、出现病理反射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TIA

患者可出现眩晕、恶心和呕吐、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肢体无力等症状,无力可表现为单侧肢体、双下肢无力,还可出现四肢无力,部分患者可出现复视、意识障碍。部分患者体格检查可发现眼震、交叉性感觉障碍或交叉性瘫痪等较为特征的脑干缺血症状,偶可引出双侧病理反射。

【诊断要点】

(一)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胸部CT等有助于发现病因和评估治疗风险。

2.头部CT或MRI

是明确诊断最重要的辅助检查,头部CT或MRI未见新发病灶,可以同其他疾病鉴别。

3.脑血管检查

对于明确病因、发病机制及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常用方法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超声,TCD栓子监测对于病因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可发现绝大部分脑血管狭窄、闭塞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目前评估颅内外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临床运用受一定条件限制。

(二)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局灶或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与受累血管相关。

3.症状短时间内完全缓解(通常在1h内,不超过24h),无神经系统后遗异常体征。

4.排除非血管源性因素。

5.头部CT未见新发梗死病变,可临床拟诊TIA;头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未见新发梗死病变,可临床确诊TIA。

(三)诊断流程

具体见图1-3-1。

图1-3-1 TIA诊断流程图

【治疗原则】

(一)一般处理

1.大部分患者来院后临床症状已缓解,应尽快评估,如果临床医师评估患者有卒中高危风险,或ABCD 2 评分≥4分(表1-3-1),建议尽快收入院完成病因学检查及相应治疗。ABCD 2 评分<4分,建议尽快完成病因学检查。

2.对临床症状尚未缓解的患者,不能为等待症状缓解而延误治疗,应按照急性脑血管病诊疗程序处理,启动静脉溶栓或血管取栓预案,给予生命体征支持,完善辅助检查。

表1-3-1 常用ABCD评分系统

(二)抗栓治疗

1.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发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单药最佳剂量75~150mg/d,氯吡格雷单药剂量75mg/d。阿司匹林(25mg)+缓释型双嘧达莫(200mg)2次/d或西洛他唑(100mg)2次/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药物。

2.对于发病在24h内、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ABCD 2 评分≥4)的急性非心源性TIA,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d,不过需警惕出血风险。

3.对于存在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70%~99%)的非心源性TIA患者,可考虑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双抗时间不超过3个月。

4.如果TIA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所致,应尽早启动抗凝药物,可在TIA发作当天进行抗凝治疗,可选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注意监测出血风险。如患者不能接受口服抗凝药物,可应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

5.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的TIA患者,如存在左室附壁血栓,应推荐至少3个月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如心脏前壁无运动或运动异常,应考虑3个月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三)控制危险因素
1.高血压

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如果合并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应注意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的影响。

2.脂代谢异常

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70mg/L)。

3.糖尿病

采取综合治疗方案管理,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目标为<7%,注意避免低血糖。

4.其他危险因素控制

包括戒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对高同型半胱氨酸、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进行评估和干预。

(四)手术或介入治疗
1.颈动脉颅外段狭窄

对于近期发生TIA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中度以上狭窄(50%~99%)的患者,如果预计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率<6%,可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50%时,不推荐行CEA或CAS治疗。

2.颅外椎动脉狭窄

症状性颅外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支架植入术。

3.颅内动脉狭窄

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70%的TIA患者,在标准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在严格和慎重选择患者的前提下,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

(五)重视患者健康教育

应对患者定期随诊,进行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表1-3-1)。

(彭 斌)

参考文献

[1]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6):530-532.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58-273.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7):2092-2096.

[5]EASTON JD, SAVER JL, ALBERS GW, et al. 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ansient Ischemic strok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nd Anesthesia;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uncil on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ffirms the value of this statement as an educational tool for neurologists[J]. Stroke, 2009, 40(6): 2276-2293. +orPNzU7TCzuYBQVGt4Ya6twly3KQUDB0b8THBj/JZHWp7FoDT7di1/uBdhZM9J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