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概述】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由麻疹病毒持续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疾病,1933年由Dawson首先报告,故曾称为Dawson包涵体脑炎,后于1943年由Brain等人系统报告,逐渐形成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概念。本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来源于国外,国内虽有报告,但尚缺乏相关统计数据。SSPE的发病率农村多于城市,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人群,5~20岁最集中,男女比例约3.7∶1,病程从4天至3年不等。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SSPE的患病率有所下降。

SSPE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相关假说包括病毒抑制学说及病毒变异学说等。SSPE的典型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坏死和修复的亚急性炎症过程。

【临床表现】

SSPE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出现于麻疹病毒感染后5~11年。隐袭起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进展,个别可呈暴发性发病,病情凶险。SSPE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病初常不易确诊、预后差、病死率极高。典型病例根据其特征可分为4期。

Ⅰ期 行为及精神障碍期,多表现为性格、行为和人格异常,包括嗜睡、反应迟钝、淡漠少语、情绪异常、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等,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初期容易被家属和医生忽视,学龄期儿童容易被认为淘气、多动症等,甚至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本期持续时间约数周至数月。

Ⅱ期 运动功能障碍期,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进行性智能减退伴广泛的肌阵挛、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及进行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导致的视力障碍。本期持续时间3~12个月。

Ⅲ期 昏迷、角弓反张期,出现肢体肌强直,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Babinski征)阳性,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可有角弓反张,最后渐进昏迷,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期可历时数月。

Ⅳ期 终末期,大脑皮质功能完全丧失,眼球浮动,肌张力低下,肌阵挛消失,最终死于合并感染或循环衰竭。

临床上许多患者无典型的临床分期,表现不典型。不典型患者可以视力下降或者发热、肢体抽动、精神障碍、意识障碍为首发表现,在统计病例中这类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另有文献报道,SSPE不典型病例占35%,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即肢体运动障碍型、癫痫型和精神障碍型。因此,对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要密切结合各种实验室检查,甚至脑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要点】

1.诊断标准

SSPE诊断包括2个主要标准和4个次要标准。

(1)主要标准:

①脑脊液中抗麻疹病毒IgG抗体呈4倍以上增高,或血清抗麻疹抗体滴度大于等于1︰256;②典型或非典型病史及临床表现。

(2)次要标准:

①特征性脑电图检查结果;②脑脊液球蛋白水平升高20%;③脑活检病理检查发现特征性组织;④分子诊断试验确定野生型麻疹病毒突变基因。确诊SSPE需要2个主要标准加上1个次要标准,但如果症状不典型,则需要组织病理学或分子诊断学证据。

2.辅助检查

(1)脑电图:

可见特征性的SSPE综合波,即①在低平背景电活动上周期性出现单纯的巨大δ波;②巨大δ波间混杂快活动波;③受巨大δ波阻断的长棘波。

(2)脑脊液常规检查:

细胞数正常、蛋白增高,以免疫球蛋白IgG、IgM增高为主,并出现单克隆IgG带。脑脊液中抗麻疹病毒IgM抗体的出现或双份脑脊液中抗麻疹病毒IgG抗体呈4倍以上的增高,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3)血清抗麻疹病毒抗体检测:

血清抗麻疹病毒抗体滴度大于等于1︰256,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4)头颅CT或MRI:

头颅CT或MRI改变可起提示作用,但不是SSPE的特征。早期MRI显示灰质体积减少,特别是在额颞皮质,杏仁核和扣带回;随着疾病的进展,大脑皮层,脑室周围白质,基底节和脑干可见T 2 像高信号;最终出现弥漫性皮质萎缩。

(5)脑活检病理学检查:

大体病理可见脑膜、大脑皮质、皮质下灰质和白质的炎症反应;光镜可见脑灰质和白质中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袖套状浸润,灰质中神经细胞脱失,胶质细胞增生,白质中脱髓鞘改变。电镜下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核及胞浆内可见嗜伊红包涵体。

【治疗原则】

当前认为,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是最有益和最高效的SSPE控制方式。

目前还没有治疗SSPE的确切有效方案,现有治疗多为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如异丙肌苷、α-干扰素、利巴韦林和拉米夫定等,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支持治疗包括抗癫痫和其他并发症的治疗,丙戊酸钠常用于SSPE的抗癫痫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SSPE患者最后死亡原因多为继发感染、循环衰竭或营养不良性恶病质。因此,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延长存活期也是SSPE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黄 文  赵 钢)

参考文献

[1]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ANDRAUS ME, ANDRAUS CF, ALVES-LEON SV. Periodic EEG Patterns: Importance of Their Recogni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 Arq Neuropsiquiatr, 2012, 70(2): 145-151.

[3]PARMAR A, RANJAN R, SAGAR R.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Presenting with Isolated Positive Psychotic and Catatonic Symptoms[J]. Indian J Psychol Med, 2017, 39(4): 534.

[4]侯存军,邵志英,赵晓.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7,11(3):209-212.

[5]谢正德,申昆玲.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74-75. zycudmS+tvT8t6yi55pI9nzF5cQ85Vhq+0OEHYKDjCFqvs7RBRtmUF0bj5i8Jf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