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动态压力治疗

动态压力治疗即IPC,是一种新型的不涉及包扎的加压形式。由于IPC可动态地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它不仅在舒适度上更适用于不能耐受静态加压的患者,其促进回流的效率也较弹性绷带和弹力袜更强。除了可以产生外部压力,间歇性加压还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这是IPC减少纤维化和促进静脉性溃疡愈合的一种潜在重要机制。对于不能耐受或应用弹力袜可能无效的患者,例如病态肥胖、严重水肿和/或脂肪皮肤硬化症患者,IPC则可产生有益的生理变化,包括对血流动力学、血液学和内皮的有益作用,这些变化可能对这些患者的初始治疗有帮助,并且可能促进静脉溃疡愈合。然而,IPC不应该用于存在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或急性蜂窝织炎的患者。

IPC最早由英国塔利(Talley)医学设备公司首先应用。据《医学工程家》第10卷第1期(1980年)报道,IPC那时已在英国使用了7年,并已证明,IPC对于预防和治疗静脉回流不畅及其各种术后并发症极其有效。国内最早引进IPC可追溯到1987年,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叶启彬等将IPC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20世纪90年代,IPC的应用范围逐渐推广,其适应证也从DVT的预防拓展到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

2012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栓与血栓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提到,深静脉血栓形成低风险者(Caprini得分≤2分)建议应用物理预防,且优先推荐IPC;对于中度至高度风险者(Caprini得分≥3分),如果同时存在较高的大出血风险或者出血并发症,建议应用物理预防,直到出血风险降低可以改用或联合药物预防。2016年《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借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指南,在禁忌与适用人群方面,国内外指南一致。

IPC可通过充气加压,在短时间内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通过调节不同的压力参数,充气装置得以均匀膨胀或者逐级加压。不同研究中,IPC的压力和充、放气周期可选择范围较广,通常情况下,在脚踝、小腿和大腿处分别施加45mmHg、35mmHg和30mmHg的压力,在提高静脉血流速度方面均有积极的效果,故无需对压力过于强调。腓肠肌施加40mmHg压力时,股静脉最大血流速度为35~60cm/s(速度接近静息时250%)。

IPC套筒的款式较多,选择款式时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回顾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常见影响舒适度的不足:①套筒直径大小和长短选择有限,不能对所有患者适用;②套筒过紧或闷气潮湿导致不适;③套筒尼龙搭扣粘合不紧,易松弛;④长时间使用时导致患者床上活动不便或影响睡眠。因此在选择款式时,要结合患者的意愿。现有国外研究倾向于选择仅覆盖小腿的款式,而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报道,因此,国内可结合患者舒适度开展更多关于IPC款式选择的研究。

NICE指南推荐患者从入院即开始连续使用IPC,直到术后患者有完全移动能力时停止。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建议患者每日使用时间大于18h。《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采纳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的建议,但工作中会因设备数量不足、患者经济负担、舒适度等问题,不能实现每日18h以上的使用。因此今后需开展对IPC预防深静脉血栓最短有效使用时间、频次和持续使用时间的研究。国内学者谢煜等描述了IPC在骨科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认为临床上正在开始把使用时间逐渐转向术前、术中等早期、全程干预,这与快速康复外科中预防血栓的理念吻合。一些快速康复研究也涉及了从术中开始使用IPC。 THiqGxk3vMX2J4/Z8FdvJ/tkSvGickKn3Qq+ro5bPdpwdn9qfmrinCPurlRioF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