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叶

叶基生,具长柄。叶片是由半夏种子、珠芽和地下块茎萌发生长而来。叶的形态大小因栽种时选择种茎年限(大小)和品种的不同而差异很大。种子(佛焰苞)落地后发出的第1片叶为卵状心形全缘单叶,叶柄上基本不发生珠芽,秋季才能长出绿豆大小的珠芽,可作为小种茎使用,第1片叶也多为心形单叶。据长时间观察,用直径<0.6cm的半夏块茎或珠芽发生的叶片,一般均为卵状心形全缘单叶且叶柄上不发生珠芽;直径在0.6~0.8cm的珠芽和块茎长出的半夏,其大多数个体发生三小叶复叶,也有个体植株长出全缘或具浅缺刻及深缺刻的单叶;用>0.8cm的大块茎种植的半夏,其叶片均为三片复叶。一般中间较大,长5~15cm,宽2~4cm;两边的较小,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光滑无毛,叶片呈椭圆形至披针形。叶片形态的一般变化趋势是全缘单叶—具浅缺刻或深缺刻的单叶—三片复叶。

半夏叶的形状按叶片的大小、宽窄及叶柄长短可分为4大类型。据菏泽市雷泽半夏研究所庞福海对100个标准(各取3个叶片)叶的测量,取平均值如下,一类叶长为11.7cm,叶宽2.8cm(长宽比为4.2∶1)的半夏,称为桃叶型半夏,也有人称其为宽叶半夏或大叶半夏(图2-2)。一类叶长为13.8cm、叶宽1.9cm的半夏,长宽比为7.3∶1,称为竹叶型半夏(一般长宽比6.7∶1以上的都为竹叶型半夏)(图2-3)。一类叶长为12.3cm、叶宽1.1cm,长宽比为11.2∶1的半夏,称为柳叶半夏,也称窄竹叶半夏或小叶半夏。以上3种叶型的半夏也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描述的竹叶半夏。另一类叶长为8.8cm、宽3.2cm,长宽比为2.7∶1(芍药叶长宽比为2.4∶1)的半夏称为芍药叶型半夏(图2-4),同《本草纲目》中描述的“似芍药叶半夏”相同。

一般半夏叶片平展,也有的整株叶片弯曲并皱褶。半夏叶片形状的变化不仅与品种基因有关,种植半夏时所选的块茎大小、营养物质储藏的多少等条件也决定叶片的形状。所选种茎直径在0.8~1.2cm时所发出的叶片以柳叶型较多;所选块茎直径在0.8cm以下的群体中所发出的叶片既有柳叶型也有桃叶型,还与发芽、出土时的土壤温度有关,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2-2 桃叶型

图2-3 竹叶型

图2-4 芍药叶型

叶柄着生在块茎顶部中间。个别的不着生在中间(如菏泽雷泽半夏研究所培育的“雷泽半夏”,也叫“猴头半夏”)。叶柄直立圆柱形,基部半月形,高度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叶出土最低生物学起点温度为13.6℃,所以秋末或早春播种的半夏,因为早春地温高于气温,当气温达不到叶出土所需温度期间,叶柄便在地下土中先横生一段并长出一代珠芽,待气温升至13.6℃以上才直立长出地面。春播过晚或生长期发出的叶柄、珠芽,因气温已达13.6℃以上,高于地温,所以直接长出土外,不发生地下横生现象。土中的横生叶柄、珠芽,见图2-5。

图2-5 土中横生叶柄及珠芽

半夏叶片有厚有薄,其内部解剖结构及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也有差异。相同条件下,产量也有高有低。厚叶比薄叶内部结构中的表皮细胞的角质层要厚,叶肉中的栅栏组织相比也较为发达,所含的叶绿体也多、叶色也浓,所以厚叶半夏比薄叶半夏抗旱能力及光合作用能力都强,产量也高。 d4wVUlYJ+ZQ7bKNqUeIh2PcS4VrAiOBQ93QTqV4U5UZupqsVzvTgNPXl/cnrWV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