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治血先治风 风去血自通

治风与治血是关系密切的两类常用治法,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指风证的治疗当注意养血活血。这一理论至今为临床所遵循,实践证明治血确有助于治风。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治风亦有助于治血。在血瘀证的治疗中,适当运用风药,常能使活血化瘀效果明显增强,其中的某些作用非活血化瘀药所能代替。为了全面反映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完善血瘀证的治法,黄淑芬教授在多年实践思考的基础上,于1997年首次提出“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的创新治法见解,并于次年主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课题获准立项,与王老一道带领课题组开展研究,先后对“治血先治风”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风药的活血作用及其特点,风药治血的源流、机制,治风活血法的应用沿革、配伍机制,尤其是运用风药治疗脑病、心病、肾病、肝病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

一、提出背景

(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表述的不足

自宋代陈自明在《妇人良方》中提出“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以来,历代医家沿用、发挥,通过养血活血治疗风证,取得明显效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作为一种独特论治理论,一直为临床各科所遵循,其应用范围已从血病生风推及多种风证。但是,其说注重治血而不言治风有其特定的条件,本意在于提倡治病求本,但如果过分强调治血则容易产生片面性,既会助长滥用活血化瘀药的倾向,又妨碍了风药的合理应用。有学者撰文指出:“若囿于此说,或过分强调治血作为治风前提的话,必然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该理论有待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范围的局限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是当前中医药研究的一大热门,著述众多,成果卓著,但也存在某些缺陷。如研究集中在活血化瘀法及活血化瘀药范围内,未免失之狭隘。早在80年代初即有学者指出:“活血化瘀法虽然是治疗瘀血证的重要治则,但不是唯一的治则。由于各个病员体质上的差异,兼夹证候的不同,引起瘀血的原因不同,瘀血在病证中的地位不同、程度不同,对瘀血的消除方法也就不同。或者以祛瘀为主,或者根本不能祛瘀,或者祛瘀作为其他治则的辅佐……总之,从治病求本这一观点出发,必然要求对瘀血证广开治路。”然而,这一灼见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血瘀证研究与临床的现状是:一方面活血化瘀方药的使用范围空前扩大,作用原理研究日益深入;另一方面,血瘀证的治疗与研究重点依然局限在活血化瘀治法及方药内鲜有突破,非活血化瘀治法与方药对血瘀证的作用仍未得到应有重视。“治血先治风”论的提出,当有助于血瘀证治疗思路的开拓。

(三)风药作用认识的成见

对风药的认识一般停留在祛风、解表、息风等风证治疗范畴。实际上,风药是一类功效多样、作用广泛的药物,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代医家运用风药治愈多种血瘀病证的记载,在临床各科均不乏其例,但因囿于治风的偏见,未能得到系统的总结与发挥。黄老提出“治血先治风”之说,即是从血瘀证的治疗方面拓展风药的临床应用,以促进对风药及治风法的进一步研究。

二、立论依据

(一)风瘀相关互患

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其他病邪相兼为患,作为致病因素之一的瘀血亦不例外。一方面,风邪可致血瘀,如《素问·五脏生成论》:“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另一方面,瘀血阻络,又往往导致风从内生。如古人所说“中风”“风痱”“风痹”等病,现在认识到其“风”实由瘀血内停、脑脉痹阻所致,属血瘀生风。

风瘀同病的情况,临床上颇为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其痛急骤剧烈,突发突止,具有“风”的特点;疼痛如锥如刺,部位固定于颞侧,反复发作,顽固不愈,又具“瘀”的特点,风与瘀是其基本病机。面神经麻痹,可因正气内虚,风邪入络,气血痹阻,经脉失养所致;亦可由脑部外伤,气血内损,脉络瘀阻,血结生风,或与外风相引而成。风与瘀在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初起多因风寒湿热邪气侵袭,风邪是主要的始发因素;日久不愈,则经络闭阻,瘀血留滞,瘀是重要的继发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法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风病均兼有血瘀,更有一些风病名为病风,实为病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因此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运用。但与此同时,风药的应用却逐渐减少,或认为其病在血与风无关,或畏惧风药辛燥发散产生弊端,临床上往往注重治血而忽视治风。黄老认为,这种认识既限制了风药的运用范围,又妨碍了血瘀证治法的丰富完善,不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其实,从风瘀相关互患出发,不仅可推导出“风病当治血”的理论,而且能引申出“血瘀当治风”的论点。事实上,不论从文献理论、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诸方面来看,后者俱有充分的客观依据。

(二)风药畅气行血

对于风药的功用,通常多着眼于疏风解表、祛风胜湿、平肝息风等方面,囿于一个“风”字,未免狭隘。从历代本草学著作记载来看,风药的作用方面颇多,运用范围甚广。仅就与瘀血相关者而言,诸如:荆芥“下瘀血”(《本经》),白芷“破宿血”(《日华子本草》),藁本“通血”(《药性论》),细辛主“血不行”(《名医别录》),羌活“通畅血脉”(《本草汇言》),桂枝“温中行血”(《本草再新》),刺蒺藜“主恶血”(《本经》),天麻“条达血脉”(《药品化义》)等,可谓举不胜举。就连被称作“发表第一要药”的麻黄,《本经》亦载有“破癥坚积聚”。

风药对瘀血的作用机理,从中医理论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发散祛邪。通过祛风散寒除湿,解除引起血运障碍的病因而恢复血脉畅通。②开郁畅气。风药或具轻扬之性,或含芳香之气,善于开发郁结,宣畅气机,从而有利于血脉通调,所谓“善治血者,不治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③辛温通阳。风药多辛温,味辛能行,性温能通,长于宣通阳气之阻遏,阳气通达则血液流行。④走窜通络。虫类风药以走窜见长,功擅疏通经络壅滞,所谓“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⑤活血化瘀。某些风药具有确切的活血化瘀作用,如川芎,最早被列为风药,后称作“血中气药”,现已公认为活血化瘀要药。

风药的活血化瘀作用,通过药理研究已得到部分证明。如祛风解表药多含挥发油和其他扩血管物质,能扩张脑血管,调整脑血循环;扩张冠脉,改善心肌血液供给;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等等。

综上所述,风药对血瘀证的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直接作用于血分,疏通血行,消除瘀滞;其二,通过解除致瘀因素、振奋人体气化功能等,间接促进血流畅达,使瘀滞消散。后者有一般活血药难以替代的独特之处,也是“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的主要依据所在。

三、基本内涵

(一)强调治病求本

瘀血作为一种可致病的病理产物,尽管往往是引起多种病证的“因”,但又首先是其他病因在疾病过程中造成的“果”。诸如外邪入侵致瘀、阴虚血行涩滞致瘀、气虚推动无力致瘀等,即以邪为因、虚为本、瘀为果。从治病求本的角度来看,活血化瘀对血瘀证仅是治标,并非治疗血瘀证的唯一方法。按照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因邪致瘀者,当以祛邪为先;因虚致瘀者,应以扶正为本。对于风邪伤人致瘀者,若治血不治风,风邪不去则血脉不通而瘀难消;治血先治风,风去邪解则血脉自通而瘀易除。可见,此类血瘀从风论治,较之于见血治血、见瘀化瘀,实为治病求本之道。

(二)倡导瘀从风治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治风法在血瘀证的治疗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尤其对头面五官、四肢、肌表等部位及寒凝、气滞、损伤等所致血瘀证更为重要。其意义可归纳为两点。其一,对某些血瘀证,治风优于治血,临证当以治风为主,治血居次要地位;其二,许多情况下,治风有助于治血,祛风法与活血法相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四、应用举隅

(一)外邪致瘀,祛风为先

六淫外邪伤人,均可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血脉痹阻而成瘀。由于风为百病之长,寒、暑、燥、湿诸邪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故外邪致瘀常以风为先导,祛邪当先祛风。及时运用祛风解表之法使风寒湿热之邪由表而解,则血脉畅通而无瘀滞之害,某些早期血瘀亦可随之而消,如外科以荆防败毒散治疮疡初起,眼科以八味大发散治外眼红肿,均是通过祛风散邪而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目的。

(二)损伤致瘀,逐风为要

外伤直接损伤血脉形成瘀血,治疗固应祛瘀,但因肢体受伤后风邪等往往乘虚而入,所谓“有伤必有风”“有伤必有寒”,因而治疗需注重驱逐风邪。骨伤科常用方剂多含风药,甚至以治风为主,活血为辅,即在于风药既能驱邪外出,又能流畅气液,通利血脉,并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等多方面功用,因而对损伤血瘀疗效卓著。

(三)肌表血瘀,发散效捷

祛风法对于皮肤、腠理、肌肉等体表部位血瘀具有特殊作用。中医认为风药中发散之品均长于走表,能鼓舞气血津液蒸腾于表以驱邪外出,并能从阴引阳,率领各种药物行于肌表以发挥治疗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解表风药多含挥发油,能舒张周围血管,增强外周循环,改善体表部位供血状况,从而有助于皮肤肌肉间瘀血的消散。临床上对银屑病、硬皮病等顽固性皮肤病,中医辨证均有瘀,而治疗常从祛风着手以化瘀取效,机理即在于此。

(四)头面血瘀,风药引经

头面居人体高位,为诸阳之会。此部位血瘀治疗尤当重视祛风。一方面,“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头部易受风邪侵袭,治疗需配合祛风;另一方面,风药多轻清上扬,善走头部,所谓“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及”,其升发阳气之功,既能引营卫气血畅行于头部经脉,又能引其他药物上行头面发挥治疗作用。因而治风方药在头面五官病症治疗中往往居于首要地位。

(五)顽固血瘀,虫药搜络

血瘀日久,顽固不化,一般活血药难以取效,叶天士称为“久病入络”,倡用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认为飞者升,走者降,最能追拔深混气血之邪,解除阻滞于络脉中之瘀滞,以松透病根,使络脉通利,则血无凝着,气可宣通。虫类药中全蝎、蜈蚣、地龙等均属风药,其在血瘀治疗中的独特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治血先治风”的客观现实。 4UcNZ0geQvsmqd/uqu59vhxDulNtm58yLwmydsWnWy7KwiOavhlNtyquQTDGXzV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