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2岁。因“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4年”于2016年3月24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4年前(2012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剧烈运动耐力下降、易疲劳,症状无日间波动;此后,逐渐出现双侧手指、足趾麻木,伴双手握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降低,无肌肉疼痛、视物模糊等,未予重视。约3年前(2013年6月)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下山、上楼费力,有时蹲起困难,伴脚踏不实、行走不稳,走路时呈醉酒步态;此后,逐渐出现双手骨间肌萎缩,尤以鱼际明显,双足略下垂,穿衣、系纽扣笨拙,同时麻木感逐渐进展至手腕和脚踝。外院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411U/L,餐后血糖14.80mmol/L,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予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治疗,血糖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但四肢麻木、无力症状仍持续加重,逐渐出现双侧足背屈不能、脚踏力减弱,行走时需用力将腿抬高以避免绊倒,蹲起不能,伴踩棉花感,行走不稳尤以夜间显著;双手精细活动逐渐不能完成,并出现小腿变细,无大小便障碍,无明显肉跳感。2015年底外院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显示上下肢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均未引出波形,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影像学检查颈椎MRI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可能”,继续强化降血糖和营养神经治疗,临床症状无缓解,仍缓慢进展。约3个月前(2016年1月)开始出现双侧手指、足趾刺痛感,无肌肉疼痛或触(握)痛,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发汗异常。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体格检查可见以四肢远端为主的运动和感觉异常,遂以“周围神经病,进行性神经性腓骨肌萎缩症待排除,糖尿病”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睡眠良好,存在口干、多食、多饮和多尿,体重下降约10kg,无皮疹、雷诺现象、光过敏,不伴关节肿痛。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患者既往痛风病史16年,间断服药(具体方案不详),控制良好;生长发育良好,体育成绩佳,吸烟20年,平均20支/d,无饮酒,无特殊毒物接触史;父亲、胞姊可疑四肢远端肌萎缩、肢体偏细,胞兄身体健康,外甥和侄子自幼体质较弱、四肢远端纤细,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未见明显改变。

入院后体格检查: 体温36℃,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8/81mmHg(1mmHg=0.133kPa),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 2 )99%;体形消瘦,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对答切题,粗测高级智能正常,脑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萎缩,尤以远端显著,呈“鹤腿”样,高足弓,无翼状肩胛;双上肢近端肌力5-级,肱三头肌肌力3级,双手并指、外展、对指力均较弱,呈“爪形手”,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双足背伸肌力2级,跖屈肌力4-级,肌张力均正常;跨阈步态,行走直线不能;四肢腱反射消失,腹壁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双踝以下针刺觉减退,余肢体针刺觉、音叉振动觉、关节位置觉和复合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阴性,Romberg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自主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常规、甲状腺功能试验、血清脂质、叶酸、红细胞沉降率、凝血功能试验和感染免疫检测四项均于正常值范围;血糖12.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60%,血清尿酸 454μmol/L,维生素 B 12 (服用甲钴胺后)777pmol/L(80~675pmol/L);抗核抗体(ANA)谱(18项)、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谱均于正常值范围,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阴性;血清肿瘤标志物筛查均呈阴性。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透明,压力120mmH 2 O,常规于正常值范围,蛋白定量1.07g/L、葡萄糖6.50mmol/L,氯化物为正常值范围,墨汁染色、抗酸染色、真菌涂片、细菌涂片和隐球菌抗原均呈阴性,髓鞘碱性蛋白(MBP)为正常值范围,脑脊液IgG 101mg/L(10~40mg/L),寡克隆区带阳性、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血清IgG为正常值范围,寡克隆区带阴性。血清和脑脊液抗 Hu、Ri、Yo抗体,抗 CV2/CRMP5抗体,抗PNMA2(Ma2/Ta)抗体,抗双载蛋白(amphiphysin)抗体均呈阴性;血清和脑脊液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M1(IgG+IgM)均呈阴性。影像学检查: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显示胆囊壁毛糙,胆囊结石;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超声显示前列腺稍大;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双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超声显示横截面面积明显增大,提示神经增粗(图6-1)。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未见传导阻滞(运动神经传导波幅降低,远端潜伏期延长,双侧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神经传导速度(NCV)提示四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38m/s);肌电图提示四肢、胸旁肌神经源性损害;四肢皮肤交感反应(SSR)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显示,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MP22)外显子1_5重复突变(EX1_5 DUP),为杂合子。

图6-1 患者右侧正中神经上臂段横断面超声

显示神经明显增粗[神经横截面积(CAS)0.44cm 2 (正常参考值≤0.10cm 2 )]

诊断与治疗经过: 临床诊断“周围神经病变”明确,考虑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性大,不排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结合基因检测结果,最终诊断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sensory neuropathy,HMSN),即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结合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1A型。予维生素B 1 10mg/次(3次/d)口服15日,维生素B 12 500μg/d肌内注射7日后改为500μg/次(3次/d)口服8日,辅酶Q 10 10μg/次(3次/d)口服15日,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并监测血糖。患者共住院15日,出院后持续在门诊进行康复训练并佩戴下肢矫形肢具,6个月后随访,运动功能有所好转,感觉症状无明显加重。 hRhq5ODSf934ZF3ddoBHCbHJOEOJws8kI32t54QKKns7N8ACF5F0xAtZxk9vQY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