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放射性咽喉炎的表现,其发生率高达100%,因为口腔、咽喉部位等都在放射野内,放射治疗破坏了口腔和咽喉部位的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受抑制,口水减少。当放疗剂量到20~30Gy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出现口干、咽痛、黏膜损伤等一系列咽喉部不适,是放疗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咽痛与照射范围、照射剂量有关,面颈联合大面积照射时,咽痛症状出现较早;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当放疗剂量到40Gy时,射线会损伤毛细血管导致局部循环障碍,口咽、鼻咽、黏膜可出现血管壁变薄,充血、水肿的口腔黏膜易破溃形成溃疡,并附有一层白膜,多见于软腭、颊黏膜等部位。放射性咽喉炎易合并感染,因放射引起的非炎性损伤,加上口腔自洁能力下降,为细菌在黏膜上停留继发感染提供了条件,很容易并发细菌性炎症。
放射性咽喉炎的特点:①咽喉干痒、疼痛;②吞咽、说话困难,吃东西时咽痛加重;③进食减少,严重则导致营养不良。
1.注意口腔清洁,养成刷牙、漱口的卫生习惯,放疗前做充分的口腔准备,如去口腔科洁治去除牙结石,修补或拔除龋齿等,以防口腔内感染。加强口腔卫生,进食后和睡觉前要选用含漱液漱口或用0.1%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口腔,或用淡盐水(生理盐水加一倍水)漱口(参见“口腔溃疡”篇)。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作息规律。多饮水,合理搭配饮食,食物宜偏软熟烂,易于吞咽,忌辛辣煎炸食物,忌烟酒。
3.口腔或咽喉疼痛剧烈时,可使用500毫升0.9%生理盐水加2毫升维生素B 12 注射液和60毫升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用于漱口。可用喉风散、西瓜霜喷喉,以清利咽喉。
4.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维生素B 6 等,防止继发感染或真菌感染。咽痛合并细菌感染时用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混合后做雾化吸入,可杀菌抗炎消肿。
5.咽痛影响吞咽,进食减少的患者,应及时输液补充营养。
口咽为肺之门户,肾主齿、主骨,足少阴肾经夹咽喉系舌本。
中医认为放射线是火邪热毒,热能化火,火可灼津,气随津伤,津液属阴,治疗日久耗伤肺肾阴液,从而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口燥咽干、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心悸健忘、大便干燥。还可出现心脾积热的情况,内外邪热相搏,蕴积心脾,心脾蕴热,不得宣泄,循经上炎于口,热腐黏膜,遂成口疮。也有因口腔不洁、邪毒侵袭,引动心脾经热,上攻于口而生口疮。虚火上炎,咽喉失养。复加热毒局部浸淫咽喉,使脉络受损、血溢脉外,故见充血水肿;局部肿胀、脉络不通、气道受阻,不通则痛,故咽喉疼痛,吞咽难下。放射治疗后患者多气阴两虚,热毒内盛,阴虚火旺,局部津液不足。中医治疗当以清热止痛、凉血育阴为主。
方药: 清营汤加减(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水牛角30克,生地黄20克,玄参15克,竹叶心10克,麦冬15克,丹参15克,黄连6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
方解: 水牛角清解营分之热毒;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既清热养阴,又助清营凉血解毒;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黄连清心解毒;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方药 :清咽利膈散加减(出自《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 :玄参15克,升麻9克,桔梗6克,甘草6克,茯苓15克,黄连6克,黄芩12克,牛蒡子9克,防风15克,赤芍9克。
方解 :玄参滋阴泻火,解毒散结,升麻、牛蒡子、桔梗清热解毒利咽,黄连、黄芩泻火解毒燥湿,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防风祛风止痒、止痛,茯苓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中药:
天花粉、沙参、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等能清热,生津,润燥;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蒲公英、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败酱草、大青叶、白茅根、半枝莲等能清热、解毒、抗感染,减轻炎性水肿及感染,减轻组织受损程度,从而减轻口腔黏膜损伤;射干、桔梗、两面针、丹参、郁金等有活血,利咽、止痛作用;女贞子、杜仲能养肺滋肾,桑寄生补益肝肾。可在辨证基础上随证加减。
材料
雪梨2个,猪瘦肉250克,生姜3片,龙脷叶10克,南杏15克,北杏8克,盐适量。
功效
润肺利咽。
做法
各物分别洗净,药材稍浸泡,雪梨去皮、去芯、切块,猪瘦肉切块,将所有材料放入瓦煲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下适量盐调味即可。
药膳介绍
龙脷叶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南宁市药物志》记载其“止痰火咳嗽哮喘。治内伤肺痨失声,喉痛。”雪梨能清热润肺,降火解毒;南杏、北杏有润肺、抗炎镇痛之功。配肉煮汤,既营养又美味,食之可润肺利咽。
材料
鲜橄榄30克,罗汉果半个。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化痰。
做法
将罗汉果和橄榄洗净,加入清水500毫升(约2碗水),煎煮至250毫升,去渣,取汤代茶饮,连服数日。
药膳介绍
罗汉果能生津止咳、清热润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其有利咽、开音的功效,可用于咽痛失音。橄榄能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两者煮茶饮,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之功。
注
罗汉果性凉,不宜常服,体质寒凉或肠胃功能紊乱的人不宜服。
材料
水蟹3只(约250克),生地黄50克,蜜枣2枚,生姜2~3片,油、盐适量。
功效
养阴清热,凉血散结。
做法
生地黄、蜜枣用清水洗净,稍浸泡;水蟹宰杀,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内,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5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油便可。
药膳介绍
生地黄滋阴凉血;蜜枣健脾补气;水蟹能清热解毒,补肾添髓,和血散结。生地黄水蟹汤适合阴虚热结所致的咽喉肿痛患者。
材料
鲜桔梗30克(干品亦可,15克),鲜鸡半只,生姜3片,猪瘦肉50克,盐适量。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
做法
鲜桔梗洗净,稍浸泡;鸡去内脏、爪甲、尾部,切块。将所有材料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药膳介绍
桔梗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鸡肉、猪瘦肉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合之煮汤能宣肺,利咽,祛痰。
材料
胖大海2枚,猫爪草20克,鹧鸪2只,猪瘦肉150克,蜜枣3枚,生姜3片,盐适量。
功效
清热利肺,清咽利嗓。
做法
各物分别洗净,猫爪草稍浸泡,蜜枣去核;鹧鸪宰洗净后,置沸水中焯烫,将所有材料放进瓦煲内,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约5碗水),加盖隔水炖2.5小时便可,进饮时方调入适量食盐。
药膳介绍
胖大海能清热利肺,利咽开音;猫爪草能化痰散结,消肿解毒;鹧鸪能滋养补虚,开胃化痰;猪瘦肉;蜜枣健脾。煮汤食之能清热利肺,清咽利嗓。
材料
猪瘦肉500克,蜜枣4枚,生姜3片,橄榄100克,陈皮5克,盐适量。
功效
清热,利咽,润燥。
做法
各物分别洗净,橄榄切对半,蜜枣去核,陈皮去瓤,猪瘦肉切厚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入适量食盐便可。
药膳介绍
橄榄是广东、广西及福建特产,清代诗人魏秀仁曾以“饷郎橄榄两头尖,上口些些涩未嫌,好处由来过后见,待郎回味自知甜”一诗,把它的形态和功效描述得惟妙惟肖。它亦因成熟时其色由青变黄白,广东人称之为“白榄”。橄榄配以润肺的蜜枣煲猪瘦肉汤,味鲜清甜,有清肺热、利咽润燥的功效,是日常清燥热、润咽干、生津液的家庭靓汤。
材料
芦根60克,橄榄8枚。
功效
清热生津,解毒利咽
做法
芦根洗净,稍浸泡;橄榄洗净,用食盐腌1小时左右。向瓦煲内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水),加入芦根、咸橄榄,武火煮沸后,改为中火煲至500毫升(约2碗水),宜趁热进饮。
药膳介绍
橄榄能清热利咽;咸橄榄能增强降火作用;芦根能清热生津,《药性论》认为“能解大热”。咸橄榄芦根汤有清热生津、解毒利咽、降火除烦的功效,有助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咽喉炎、胃热牙痛、肺热咳嗽等症。
材料
南杏20克,猫爪草30克,猪瘦肉300克,生姜3片,盐适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化痰。
做法
南杏、猫爪草分别洗净,稍浸泡;猪瘦肉洗净,切块。将所有材料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药膳介绍
南杏能止咳、润肺、平喘,生津开胃;猫爪草能化痰散结,消肿解毒。二者与瘦肉煮汤,食之可清热解毒,利咽化痰。
按摩照海、商丘、丘墟、少商、孔最、尺泽、鱼际、曲池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
肾经腧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专治咽喉炎。
位于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当胫骨前肌腱内侧。可治疗各种炎症。
胆经腧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专治各种上火之症,上身各种炎症。
位于手指,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位于前臂掌面桡侧,腕横纹上7寸。或手臂向前,仰掌向上,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臂中段处,拇指指甲下压即是此穴。
位于人体的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的肌腱,肌腱的外侧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或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