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锁乳突肌区(sternocleidomastoid region)是指该肌在颈部所占据和覆盖的区域。
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加入舌下神经下行,至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称为舌下神经降支,又名颈袢上根(superior root of ansa cervicalis),再沿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浅面下行。来自颈丛第2、3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组成颈袢下根(inferior root of ansa cervicalis),沿颈内静脉浅面(或深面)下行,颈袢上、下两根平环状软骨弓平面于颈动脉鞘表面合成颈袢。颈袢发出分支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可避免损伤颈袢的肌支(图2-17)。
图2-17 颈袢及其支配的肌
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至颈根部续于纵隔。鞘内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还有颈内动脉纵行于其上部,颈总动脉纵行于其下部。在颈动脉鞘下部,颈内静脉位于其前外侧,颈总动脉位于其后内侧,两者之间的后外方为迷走神经。于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其前内侧,颈内静脉居其后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两者之间的后内方。
颈动脉鞘浅面有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下腹、颈袢及甲状腺上、中静脉;鞘的后方有甲状腺下动脉横过,隔椎前筋膜有颈交感干、椎前肌和颈椎横突等;鞘的内侧有喉与气管颈部、咽与食管颈部、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侧叶等。
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段与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之间。分支有皮支、肌支和与其他神经相互连接的交通支。
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两侧,被椎前筋膜所覆盖。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最大,呈梭形,位于第2~3颈椎横突前方。颈中神经节(middle cervical ganglion)最小,位于第 6颈椎横突的前方。颈下神经节(inferior cervical ganglion)位于第7颈椎平面,在椎动脉起始部后方,多与第1胸神经节融合为颈胸神经节(cervicothoracic ganglion),又名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以上三对神经节各发出心支入胸腔参与心丛组成。
理论与实践
斜颈是小儿常见的姿势畸形。先天性斜颈可分为骨性斜颈和肌性斜颈,其中肌性斜颈最为常见。肌性斜颈是由某种原因导致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变性,使头颈的位置歪斜,并引起面部变形。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前者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后者适用于1岁以上的患儿。最佳手术年龄为1~4岁。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简而易行,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有效方法。术中应熟悉颈部的局部解剖学关系,在切断及切除胸锁乳突肌在胸骨和锁骨的起端时,要注意勿伤及其深面的锁骨下动脉和锁骨下静脉;左侧颈根部尚有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应避免损伤。若切除一段胸锁乳突肌,或切断其在乳突的止点时,应注意勿伤面神经、副神经、枕动脉、耳后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若切除胸锁乳突肌附近的增厚、挛缩的筋膜时,应注意其深面的颈动脉鞘的内容和膈神经等重要结构,切勿损伤。
颈根部(root of neck)是指颈部与胸部之间的交界区域,由进出胸廓上口的诸结构所占据。其前界为胸骨柄,后界为第1胸椎体,两侧为第1肋。其中心标志是前斜角肌,此肌前内侧主要是往来于颈、胸之间的纵行结构,如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颈交感干、胸导管和胸膜顶等;该肌前、后方及外侧主要是往来于胸、颈与上肢间的横行结构,如锁骨下动脉、静脉和臂丛等。
为覆盖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段上缘 2~3cm。前、中、后斜角肌覆盖其前方、外侧及后方。胸膜顶前方邻接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锁骨下静脉以及左颈根部的胸导管;后方与第1、2肋、颈交感干和第 1胸神经前支毗邻;外侧有中斜角肌及臂丛;内侧左、右不同,左侧有左锁骨下静脉和左喉返神经,右侧有头臂干、右头臂静脉和气管。
胸膜上膜 (suprapleural membrane),又称 Sibson筋膜 ,是指从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对胸膜顶起悬吊作用。当行肺萎陷手术时,须切断上述筋膜,才能使肺尖塌陷。
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在胸锁关节后方起自头臂干,二者均弓形跨过胸膜顶的前上方外行,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侧缘续于腋动脉。前斜角肌将其分为三段:第1段自起始处至前斜角肌内侧缘;第2段为前斜角肌后方;第3段自前斜角肌外侧缘,第1肋上面。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第1段,沿前斜角肌内侧上行于胸膜顶前方,穿经上位六个颈椎横突孔,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分布于脑、脊髓和内耳。
正对椎动脉起始处,起自锁骨下动脉下壁,经锁骨下静脉之后向下入胸壁,沿胸骨两侧缘下行。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有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及颈横动脉等分支。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或第2段的后壁,经胸膜顶上方弓形向后至第 1肋颈处分为颈深动脉和最上肋间动脉。
沿食管左侧出胸腔上口至颈根部,平第 7颈椎高度向左跨过胸膜顶,形成胸导管弓。经颈动脉鞘后方,椎动、静脉和颈交感干前方,弯向下内方注入左静脉角或左锁骨下静脉(图2-18、图2-19)。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及左支气管纵隔干通常注入胸导管末端,也可单独注入静脉。
为一长约1cm的短干,于右颈根部接受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后注入右静脉角。
自第1肋外缘续于腋静脉。沿第1肋上面,经锁骨与前斜角肌之间,向内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汇合处的角为静脉角。锁骨下静脉壁与第 1肋、锁骨下肌、前斜角肌的筋膜相愈着,故伤后易致空气栓塞。临床上,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进行长期输液、心导管插管及中心静脉压测定等。
右迷走神经下行于右颈总动脉和右颈内静脉之间,行经右锁骨下动脉第1段前面时发出右喉返神经,绕经右锁骨下动脉的下面和后方返回颈部。左迷走神经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之间下行入胸腔,行经主动脉弓前方时,发出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返回颈部。
由第3~5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组成,位于前斜角肌前面,椎前筋膜深面。膈神经前方有椎前筋膜、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中间腱、颈内静脉、颈横动脉和肩胛上动脉,左侧前方还邻接胸导管弓;内侧有颈升动脉上行。该神经于颈根部经胸膜顶的前内侧,迷走神经的外侧,穿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进入胸腔(见图2-19)。
图2-18 颈根部
图2-19 前斜角肌的毗邻关系
经统计,副膈神经出现率约为 48%。多起自第 5颈神经前支(占 48.7%)或第 5、6颈神经前支(占27.6%)。于膈神经的外侧下行(占85.2%),经锁骨下静脉的后方进入胸腔。副膈神经在锁骨下静脉的下方与膈神经结合者占多数(57.1%)(图2-20)。
图2-20 椎动脉三角及其内容
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缘,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缘,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其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前方有颈动脉鞘、膈神经、甲状腺下动脉及胸导管弓(左侧);后方有胸膜顶、第7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及第1肋颈。三角内含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等结构(见图2-20)。
(万炜 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