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颈前区

颈前区以舌骨为界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一、舌骨上区

舌骨上区包括颏下三角和两侧的下颌下三角。

(一)颏下三角

颏下三角(submental triangle)位于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上缘之间。浅层结构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及颈深筋膜浅层;深层结构为两侧的下颌舌骨肌及其筋膜,又称口膈(oral diaphragm)。口膈的深面为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颏下三角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

(二)下颌下三角

1.境界

下颌下三角(submandibular triangle)又名二腹肌三角(digastric triangle),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见图2-1)。其浅层结构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深层结构依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表2-1)。

表2-1 舌骨上肌群的起止点、作用及神经支配

2.内容物

主要有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1)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

包裹在由颈深筋膜浅层所形成的筋膜鞘内,形状不规则,分浅、深两部。浅部较大,位于下颌舌骨肌浅面,绕该肌的后缘向前延至其深面,为该腺的深部。下颌下腺管由深部的前端发出,经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开口于舌下阜(图2-7)。

(2)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面动脉(facial artery)约平舌骨大角平面高度起自颈外动脉,经二腹肌后腹的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沿下颌下腺深面前行,至咬肌前缘处绕过下颌骨体下缘至面部。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位于下颌下腺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表面,它与二腹肌中间腱之间有舌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舌动脉前行至舌骨舌肌后缘深面入舌。舌神经(lingual nerve)从下颌下三角后部达下颌下腺的内上方,经下颌骨内面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入舌。下颌下神经节(submandibular ganglion)位于下颌下腺深部上方和舌神经下方,上方连于舌神经,向下发出分支至下颌下腺及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4~6个,分布于下颌下腺周围。

二、舌骨下区

舌骨下区为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舌骨以下的区域,包括左、右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一)颈动脉三角

1.境界

颈动脉三角(carotid triangle)为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其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深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筋膜。

图2-7 下颌下三角内容

2.内容物

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和颈深淋巴结等(图2-8)。

图2-8 颈动脉三角内容

(1)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位于颈内静脉内侧,约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总动脉末端与颈内动脉起始处略膨大,称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借结缔组织连有一米粒大小的扁椭圆形小体,称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为化学感受器。二者均受舌咽神经支配,可反射性地调节机体的血压和呼吸运动。

(2)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平甲状软骨上缘起自颈总动脉,于颈内动脉前内侧上行,自下而上依次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及枕动脉等。

(3)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自颈总动脉发出后,从颈外动脉的后外方逐渐绕行至其后方入颅。该动脉在颈部无分支。

(4)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位于颈总动脉外侧,大部分被胸锁乳突肌所覆盖,其颈部的属支有面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及甲状腺中静脉。

(5)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颈动脉三角,呈弓形向前越过颈内、外动脉浅面,再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舌下神经弓形部向下发出降支,即为颈袢上根,沿颈总动脉表面下行,参与组成颈袢。

(6)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经二腹肌后腹深面入颈动脉三角的后上部,越过颈内静脉行向后外侧,至胸锁乳突肌上份穿入该肌,并发出肌支支配该肌,本干向后至枕三角。

(7)迷走神经(vagus nerve):

在颈动脉鞘内,迷走神经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下降。颈动脉三角内该神经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心支。喉上神经于颈内、外动脉与咽中缩肌之间分内、外两支,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传导声门裂以上喉黏膜的感觉;外支沿咽下缩肌表面伴甲状腺上动脉下行,支配该肌与环甲肌。心支沿颈总动脉表面下降入胸腔,参与心丛的组成(图2-9)。

图2-9 颈内、外动脉与脑神经的关系

(8)二腹肌后腹(posterior belly of digastric muscle):

是颈动脉三角与下颌下三角的分界标志,也是颌面部和颈部手术的重要标志。其浅面有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深面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外动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颈交感干。其上缘有耳后动脉、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等;下缘有枕动脉和舌下神经(图2-10)。

(二)肌三角

1.境界

肌三角(muscular triangle)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浅层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与皮神经和颈深筋膜浅层,其深面为椎前筋膜。

图2-10 二腹肌后腹的毗邻关系

2.内容物

肌三角内有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器官(图2-11、表2-2)。

图2-11 颈前区浅、深层结构图

表2-2 舌骨下肌群的起止点、作用及神经支配

(1)甲状腺(thyroid gland):

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及连接两侧叶的甲状腺峡部(图 2-12)。中国人甲状腺峡部缺如者约占7%;有锥状叶者约占70%,长短不一,多连于左侧叶。

1)甲状腺被膜:

甲状腺自身有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外膜包裹,即甲状腺真被膜,又称纤维囊。纤维囊的外面再裹以气管前筋膜,形成甲状腺鞘,又名甲状腺假被膜。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囊鞘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是手术分离甲状腺的理想部位。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和峡部的后面,假被膜增厚,且连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以及气管软骨环,形成甲状腺悬韧带。该韧带将甲状腺系于喉及气管壁上。因此,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

2)甲状腺的位置与毗邻:

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的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极平甲状软骨中部,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环。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见图2-12)。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邻接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左、右两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颈交感干毗邻。甲状腺肿大时,向后内可压迫喉返神经与气管,从而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症状;向后外可压迫颈交感干,出现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症状,即 Horner综合征。

图2-12 甲状腺形态类型

3)甲状腺的动脉和喉的神经

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①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 artery)起自颈外动脉起始部前壁,伴喉上神经外支行向前下方,至甲状腺侧叶上极附近分为前、后两支。前支沿甲状腺侧叶前缘下行,分布于侧叶前面,并有分支于甲状腺峡上缘与对侧前支的分支吻合;后支沿侧叶后缘下行,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升支吻合。甲状腺上动脉沿途还有胸锁乳突肌支、喉上动脉和环甲肌支等分支,其中喉上动脉伴喉上神经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图2-13)。②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为迷走神经的分支,沿颈内动脉与咽侧壁之间下行,于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行向前下,在距甲状腺上极约1cm处,离开动脉弯向内侧,发出肌支支配环甲肌与咽下缩肌。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而致声音低钝、呛咳等。

图2-13 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①甲状腺下动脉(inferior thyroid artery)起自甲状颈干,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行,至第6颈椎平面,在颈动脉鞘与椎血管之间弯向内侧,近甲状腺侧叶下极潜入甲状腺侧叶的后面,发出上、下两支,分别与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吻合,分布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和食管等处。②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为迷走神经于胸部的分支。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两者均上行于食管气管旁沟,至咽下缩肌下缘、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称为喉下神经(inferior laryngeal nerve),其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黏膜。左喉返神经行程较长,位置较深,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后方;右喉返神经行程较短,位置较浅,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前方,或穿行于甲状腺下动脉的两分支之间。两侧喉返神经入喉前通常都经过环甲关节的后方,故甲状软骨下角可作为找寻喉返神经的标志(图2-14)。

图2-14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的关系

相关链接

由于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的位置关系比较复杂,在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应远离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以免损伤喉返神经而致声音嘶哑。一侧喉返神经损伤,患侧声带麻痹,患者尚无呼吸障碍或窒息的危险;若两侧喉返神经均损伤,可致严重呼吸困难,应及时行气管切开,进行急救。

甲状腺最下动脉(lowest thyroid artery):出现率约为 10%。起点不定,可起自头臂干、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或胸廓内动脉。沿气管颈部前方上行,参与甲状腺动脉之间在腺内、外的吻合,当低位气管切开或甲状腺手术时应加以注意。

4)甲状腺的静脉:

甲状腺上静脉(superior thyroid vein)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中静脉(middle thyroid vein)起自甲状腺侧缘中部,短而粗,管壁较薄,经过颈总动脉的前方,直接注入颈内静脉,此静脉有时缺如;甲状腺下静脉(inferior thyroid vein)起自甲状腺的下缘,经气管前面下行,汇入头臂静脉。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颈部前方与峡部的属支吻合成甲状腺奇静脉丛,故行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止血(图 2-15)。

图2-15 甲状腺静脉

(2)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

为上、下两对呈棕黄色或淡红色的扁圆形小体,直径 0.6~0.8cm,表面光滑,多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后面、真假被膜之间,有时可位于甲状腺实质内或被膜外气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上甲状旁腺多位于甲状腺侧叶上、中1/3交界处的后方;下甲状旁腺多位于侧叶下1/3的后方(图 2-16)。

图2-16 上、下甲状旁腺的位置(后面观)

相关链接

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与机体内的钙、磷代谢有关。甲状腺手术时应保留甲状旁腺,如果误将甲状旁腺连同甲状腺组织一并切除,可致患者钙、磷代谢失调,血钙降低,肌兴奋性增强,引起抽搐。

(3)气管颈部(cervical part of trachea):

上平第6颈椎下缘接环状软骨下缘,下方前平胸骨颈静脉切迹,后平第7颈椎下缘续气管胸部。成人气管颈部由6~8个气管软骨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长约6.5cm,横径约1.94cm,矢状径约1.87cm。气管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包绕,故活动性较大,当仰头或低头时,气管可上、下移动1.5cm。头转向一侧时,气管亦随之转向同侧,食管却移向对侧。由环状软骨弓及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围成的区域为气管切开的安全三角,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应使头保持正中位置,并尽量后仰,使气管接近体表,以利于手术进行。

气管颈部的毗邻:

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以及气管前筋膜,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及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后方为食管颈部;两侧为甲状腺侧叶、气管食管旁沟内的喉返神经、颈动脉鞘及颈交感干等。此外,幼儿的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常高出胸骨颈静脉切迹达气管颈部下端前面,故对幼儿行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不宜低于第5气管软骨环,以免伤及上述诸结构。

气管颈部的血供、神经分布及淋巴回流:

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分布于气管颈部;气管颈部的静脉汇入甲状腺下静脉;神经为喉返神经的分支分布;淋巴汇入气管旁淋巴结。

相关链接

气管切开术是将气管颈部前壁切开,插入气管套管,重新建立通畅呼吸道的手术,多为解除严重喉梗阻而行。对于昏迷、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患者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也需行气管切开,进行吸引,以解除分泌物的梗阻。

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使气管更加贴近皮肤,便于术中暴露气管。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上窝处沿颈前中线作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颈浅筋膜、颈筋膜浅层(包括胸骨上间隙的前、后两层),向两侧分开舌骨下肌群,再切开颈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可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切开气管前壁,插入气管套管,新的呼吸通道即可建立。

气管切开时应始终不要偏离中线,避免损伤颈部大血管。若进行低位气管切开时,分离暴露气管时,勿过于向下分离,以免误伤胸膜顶,引起气胸,尤其幼儿的右侧胸膜顶较高,常突入颈部,故误伤概率较大。幼儿因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结构可高出颈静脉切迹,故术中勿伤及上述结构。

(4)食管颈部(cervical part of esophagus):

上于环状软骨弓下缘平面续于咽,下于颈静脉切迹平面移行为食管胸部。

食管颈部的毗邻:前方为气管颈部;后方为颈长肌和脊柱;后外侧隔椎前筋膜与颈交感干相邻;两侧为甲状腺侧叶、颈动脉鞘及其内容物。此外,食管颈部位置稍偏左侧,故食管颈部手术多选左侧入路。

食管颈部的血供、神经分布及淋巴回流:动脉来自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静脉汇入甲状腺下静脉;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和交感干的食管支构成的食管丛;淋巴汇入气管旁淋巴结。

(潘爱华 曾乐平) JPJfFM4LAKuC+5rLlUYAqxeHK4XmXXmbZi3CBakbrxO+WvmUrTLVjmcLFTcg/uJ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