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介于头部、胸部和上肢三者之间。脊柱颈段为其骨性支架,上方承接颅,下方与脊柱胸段相续;前面正中有咽、喉、气管等消化道和呼吸道上段以及甲状腺;两侧有纵向走行的大血管和神经;后方为脊柱颈段及其周围肌。颈根部有斜行于颈部和上肢之间的血管神经束,以及由胸腔突入颈根部的胸膜顶和肺尖。颈肌分为颈浅、颈深肌群和舌骨上、舌骨下肌群,能使头颈部灵活运动,参与呼吸、吞咽和发音等生理活动。
颈部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下界为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颈部可分为固有颈部和项部两部分。固有颈部位于两侧斜方肌前缘之间和脊柱颈部的前方;其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又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颈前区的内侧界为颈前正中线,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外侧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前区再以舌骨为界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前者包括颏下三角和下颌下三角;后者包括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胸锁乳突肌区为该肌所覆盖的区域。颈外侧区即颈后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中1/3上缘之间,肩胛舌骨肌将其分为枕三角和锁骨上三角(锁骨上大窝)(图2-1)。项部指斜方肌前缘与脊柱颈部后方之间的区域。
图2-1 颈部分区与颈部三角
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胸部和上肢的枢纽,器官组织众多,各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掌握颈部体表标志对临床上正确定位颈部器官位置有重要意义。
位于颏隆凸平面的下后方,平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沿舌骨体两侧可扪及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体表标志。
位于舌骨下方,其上缘约平第4颈椎上缘,颈总动脉在此平面分为颈内、外动脉。成年男子甲状软骨左、右板融合处的上端前突,形成喉结(laryngeal prominence)。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也可作为计数气管环与甲状腺触诊的标志。
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穿行于其前方,沿环状软骨弓向后按压,可暂时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可作为头部出血时的临时压迫止血点。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上缘之间为 锁骨上小 窝(lesser supraclavicular fossa);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有颈丛皮支浅出,为颈丛皮支的麻醉阻滞点。
为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是气管触诊部位。
位于锁骨中1/3上方的凹陷,又称锁骨上三角;在窝底可触及锁骨下动脉、臂丛和第1肋,是臂丛阻滞麻醉的部位。
从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右侧连线至右胸锁关节,左侧连线至锁骨上小窝,该连线以甲状软骨上缘为界,上段为颈外动脉的体表投影,下段即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图2-2)。
图2-2 颈部有关器官的体表投影
右侧自胸锁关节、左侧自锁骨上小窝至锁骨上缘中点的弧形连线,最高点距锁骨上缘约1cm,为锁骨下动脉的体表投影(见图2-2)。
为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见图2-2)。颈外静脉是小儿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之一。
自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上 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见图2-2)。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至锁骨中、外1/3交点稍内侧的连线。臂丛在锁骨中点后方比较集中,位置较浅,易触及,为臂丛阻滞麻醉的常用部位。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丛皮支集中浅出颈筋膜处,是颈丛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自胸腔突出胸廓上口至颈根部,最高点距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cm。
(潘爱华 曾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