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头部横断层影像解剖

一、经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半卵圆中心和顶枕沟的断面出现(图1-65)。

图1-65 经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面(MRI)

左、右侧大脑半球髓质的断面增至最大,近似呈半卵圆形,故称为半卵圆中心,主要由有髓纤维构成,在CT图像上呈低密度暗区,MRI T 1 加权像上呈高信号亮区。大脑半球上外侧面自前向后为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额下沟、额下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中央后沟、缘上回和顶下小叶,大脑半球内侧面自前向后为额内侧回、扣带回、楔前叶、顶枕沟和楔叶。顶枕沟为顶叶与枕叶的分界标志,多呈直线走行,也可呈平缓走行的曲线或“S”形;其前方为顶叶的楔前叶,后方为枕叶的楔叶。

二、经内囊中份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顶枕沟消失,内囊、第三脑室、岛叶和外侧沟的断面出现(图1-66)。

图1-66 经内囊中份的横断层面(MRI)

第三脑室呈正中矢状位,其两侧的灰质团块为背侧丘脑;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是内囊,其中尾状核头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前肢,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为内囊后肢,内囊前、后肢的汇合处为内囊膝。MRI T 2 加权像能较清晰地显示内囊,内囊后肢的信号常高于内囊前肢和内囊膝,可能与内囊后肢含铁量较少有关。豆状核的外侧有呈薄层的屏状核,其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为外囊,与外侧的岛叶皮质之间的白质区为最外囊。尾状核头与胼胝体膝、透明隔、穹窿之间的腔隙为侧脑室前角,其向后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侧脑室下角的前外侧壁上的灰质团块为尾状核尾;内侧有海马沟推顶脑回形成的海马;后壁上有侧副沟推顶脑回形成的侧副隆起。岛叶表面的脑沟为外侧沟,其表面的脑回为岛盖,分为前方的额盖和后方的颞盖。

三、经鞍上池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第三脑室、内囊和胼胝体消失,鞍上池和第四脑室的断面出现(图1-67)。

脑组织被分为四部分,左、右侧外侧沟分隔其前方的额叶和后方的左、右颞叶,脑桥和小脑位于后部。额叶、颞叶和脑桥之间的空隙为鞍上池,呈五角形,由交叉池和桥池组成,内有视交叉等结构。鞍上池向前连通两侧额叶之间的大脑纵裂池,向前外侧连通大脑外侧窝池,向后外侧与环池相延续。颞叶内的腔隙为侧脑室下角,其前内侧的灰质团块为杏仁体,内侧为呈卷曲的海马。脑桥经小脑上脚与其后方的小脑相连,其间的腔隙为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多呈凸面向前的马蹄铁形,位于鞍背后缘与枕内隆凸连线的中点处,或两侧乙状窦侧壁连线的中点处,在CT图像上呈马蹄铁形或新月形的低密度区。

图1-67 经鞍上池的横断层面(MRI)

四、经眼球中份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额叶和侧脑室下角消失,眼球、筛窦和蝶窦的断面出现(图1-68)。

图1-68 经眼球中份的横断层面(MRI)

近似圆形的眼球位于眶腔内,其后方为脂肪组织形成的眶脂体;呈长条状的内直肌和外直肌分别贴于眶腔的内、外侧壁,两者呈“八”字形排列。眼球壁呈环状包绕于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周围,在影像学上称为“眼环”。两侧眶腔之间为筛骨迷路,内有蜂窝状的筛窦。鼻中隔位于左、右侧筛窦之间,其后方呈不规则状的空腔为蝶窦。脑桥和小脑位于后部,其间的脑桥小脑池内有前庭蜗神经出入。

五、经鼻腔中份和上颌窦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眼球和蝶窦消失,鼻腔和上颌窦的断面出现(图1-69)。

鼻中隔位于前部,呈正中矢状位,由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和犁骨构成。鼻腔外侧壁的前份可见较大的下鼻甲断面。上颌窦位于鼻腔的外侧,呈近似三角形的空腔,其后外侧有翼外肌和颞肌的断面。颞下间隙位于颞肌的内侧,呈不规则状,内有翼外肌、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和翼静脉丛等。延髓和小脑位于后部,其间仍可见第四脑室的断面。

图1-69 经鼻腔中份和上颌窦的横断层面(MRI)

六、经口腔中份的横断层面

此层面上鼻腔、上颌窦和脑组织消失,口腔、下颌支和腮腺的断面出现(图1-70)。

图1-70 经口腔中份的横断层面(MRI)

上颌骨牙槽突位于前部,呈弧形,其内可见牙根的断面。舌位于固有口腔内,向外侧经第三磨牙后方与上颌骨牙槽突周围的口腔前庭相通。面侧区可见下颌支及其外侧的咬肌和咬肌间隙,内侧的翼内肌和翼下颌间隙,后方的腮腺及“腮腺床”。腮腺为脂肪性的腺体组织,在CT图像上呈低密度,低于周围的骨骼肌密度,但高于颞下窝和咽旁间隙内的脂肪组织。口咽的两侧为咽旁间隙,与咽后方的咽后间隙相连通。

(付升旗 徐飞) mIEqWZ4QOtYXdP3fHnPp7T7/PIFggZj/KYND9v5DxYCSSnD4N1r4syjdvUtjOo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