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绪论

学习目标

熟悉 内科学内涵、学习要求与方法。

了解 内科学进展。

现代医学主要有三大分支,即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而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其所表述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思维模式及处置原则,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一、内科学的内涵

内科学主要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其重点是诊断及治疗,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和整体性强等特点。而其所包含的哲学思辨逻辑和人文思想及个体化施治原则,更是体现了临床医学的共性思维特征,素有“医学之母”之称。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理论和各种临床技术的进步,内科学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一)内科学涵盖的内容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性和营养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精神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影像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测、影像检查等,以获得排除性诊断。内科的治疗方法包含追踪随访、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介入性治疗(如心导管、内镜),以及与相关专业联合治疗等,以期获得病症的缓解或痊愈。

(二)内科学的意义

内科学是在既往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前瞻性队列研究、循证医学研究以及真实世界观察研究等,逐渐发展成为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学科。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在临床实践中,内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内科学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内科学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是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基础学科,所以学好内科学对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大有裨益。

二、内科学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要求

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临床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授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做临床诊疗实践,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防治理论知识及技能,为日后学习其他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内科学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努力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及医患沟通能力。通过临床实践,结合自学,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并开展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学习方法
1.结合基础医学进行学习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所以要学好内科学,必须联系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学习。只有在充分熟知基础医学的相关知识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特点,明白疾病的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思路。如在学习疾病的发病机制时,需要联系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知识;在药物治疗选择中,应联系药理学、毒理学知识。这样才能熟记整个疾病的来龙去脉,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内科学的学习质量。

2.理论联系实践

医学属于应用科学,内科学的知识来源于医疗实践,内科学是在医学诊疗过程中,通过去伪存真、去粗采精,经过整理和归纳,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经过长期的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系统诊治疾病的方法。但对于不同患者,由于其年龄、性别、遗传背景及所处的环境等不同,致使同一疾患在不同患者的临床演变过程中千变万化,而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更是各不相同。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勤于思考,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

3.培养临床思维

内科学的学习,重点不是培养学生记忆海量的医学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医学知识有效地处置临床的具体病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所谓临床思维是指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对病例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推理、判断决策、处置治疗、评价疗效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临床思维是科学与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性智慧,并非仅靠读书和临床实习便能掌握,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方能获得持续的升华。医学生可通过以下途径锻炼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①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和临床实践为中心的理念。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开展的医学行为,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双方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③坚持四个原则:一元论的原则,即尽量用一种疾病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先多后少的原则,即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再考虑少见病的原则;先重后轻原则,即先排除预后不良、可致死致残的严重疾病,先考虑器质性疾病,再考虑功能性疾病;排他性原则,即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时可用排除法进行。

三、内科学的进展与展望

内科学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及生命科学的升华而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对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很多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验室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明显提高,进入了超微量时代;影像学介入融进了定量及功能学检测;内镜技术的使用使得体腔疾病得以直视诊断;新药研发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基因、靶向治疗和器官移植,明显改善了疾病的预后。现代内科学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正朝多元化发展。

1.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由个性化医疗联合最新的遗传检测技术发展而来。精准医学开展需要现代网络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学数据库的建立,其包括临床诊断和病理分析等表型信息以及各种生物分子信息,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表观遗传组等。生物数据库是把一类生物分子或一种表型视为一个变量,相同变量的数据形成一个信息层,而数据库就是由诸多变量组成的多层次结构,每一层包含一个与疾病相关的变量信息。各种不同类型生物学数据层之间形成紧密的内部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知识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可发现传统方法不能挖掘到的致病因子或诊断标记物,有利于对特定的个体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整合医学

随着现代医学专科分化和专业细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医学的碎片化以及专科割据。为了使疾病和相应的医疗行为有机结合,整合医学随之出现。整合医学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及群体,由微观到宏观,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各医学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各临床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实进行修整与调整,形成更加符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医学体系。整合医学强调预防性治疗、个体化治疗和替代性治疗的统一,倡导心身并举、防治并行、医养并进、人病同治的诊疗模式。

3.基于大数据的“物联网医学”

随着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电子医学的兴起、无线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物联网医学应运而生。物联网医学是把多种传感器引入到医疗行业中,实现患者、医院与医疗设备的整合。医学物联网中的“物”,是指各种与医学行为相关的事物,如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器械、药品等。“联”,即信息交互连接,把上述“物”产生的相关信息进行交互、传输和共享。“网”是通过把“物”有机地连成一张“网”,从而实现对医疗数据、信息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活动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制订精准医疗决策。物联网医学行为过程包括“感、知、行”:数据采集和信息获得即为“感”,数据整合分析即为“知”,医护人员的相应医疗决策即为“行”。在整合超大智能型网络中,计算能力极为强大的中心计算机集群对整个网络内的医护人员、患者、设备完成实时的管理和调控,物联网医学将可能改变未来社会的就医模式。

当前,随着生物大数据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广泛介入,智慧医疗正从理念走向应用,转化医学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相关学科获得的成果大量应用于临床医学,内科学的内涵和教育模式亦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可以预见,内科学的教学改革势必蕴含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并将推动临床医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带动高等学历继续医学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

(杨立勇) rHYvNh7k3qf7ELudtPYZMoVLkMgMsiH68qLkwQe5+ArhpPPDWFadLnyOnwXsII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