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重症监护室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目标

识记:

1.人力资源概念。

2.重症监护室护士应具备的核心技能。

理解:

1.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

2.国内外危重症护士培训要求。

运用:

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及技术,借鉴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创造性地运用及发挥医务人员的潜能及积极性,进行ICU的改变及突破,使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是当前ICU面临的重要考验,也直接关系到医院及专业的整体发展。现代ICU管理者要从医院的宏观角度,运用新管理概念,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训练机制,使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第一节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ICU是各类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监测的特殊病房,其治疗量大、风险高、操作复杂、技术更新快,故对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及管理要求也要高于其他科室。ICU护理人力资源是保证ICU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危重患者生命质量保障的重要资源。因此,准确评估护理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优化绩效考核方案,进而长期稳定ICU护理队伍是每一个ICU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概念

所谓资源,就是由投入到生产,使生产能产出效能的经营资本,当此种概念在人力部门运用时便称之为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源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力,如这种能力还未发挥出来,便叫做潜在劳动生产力;若经开发出来,就成为现实劳动生产力。而医疗人力资源,是指将医护人员群体作为医院经营的主要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的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在此过程中,管理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完成对护士的有效开发、合理使用及科学管理。

ICU收治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高,病情复杂,涉及各专业的医疗相关工作,因此护理人员是ICU中极为关键的资源。有效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对在岗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培训,增强其对ICU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建立专科能力,对ICU护理的发展至关重要。在ICU规划人力资源是管理者需要计划的项目之一。ICU的管理者对人员的管理不能只是停留在行政管理上,一定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效能开发及计划对管理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了胜任的ICU护理人员,患者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ICU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ICU患者病情变化快、专业技术操作复杂,要求ICU护理人员必须反应敏捷、技术全面、工作能力强,以确保患者安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版)要求ICU床护比应为1:2.5到1:3。研究调查发现,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的综合ICU床护比为1:2到1:2.48。护理人力不足在二级医院更为突出,我国二级综合医院ICU床护比为1:1.45,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工龄短、职称结构不合理、临床经验不足、待遇偏低,护士不能充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护理队伍不稳定,人力资源流失较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订护士职业发展规划,完善医院后勤保障系统,如实行护理员制,将部分非技术性的护理工作交给护理员和后勤保障系统完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患者的护理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使用效率,缓解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ICU护理人力资源安排原则

(一)人力资源安排体现患者安全性

ICU排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医院管理模式、ICU规模、患者危重程度、危重患者人数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等。因此,各家医院ICU排班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在排班过程中都应注意三个原则:品质性、稳定性和公平性。ICU常年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多变,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保证优质护理,尤其需要依据患者病情合理、弹性地安排人员。各家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班次安排,如APN制(08:00~16:00、16:00~24:00、24:00~08:00)或08:00~24:00两班制,原则是保持工作连续性,减少交班次数,确保患者安全。另外,每班以小组为单位,团体工作,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有助于充分挖掘每位护士的潜能,发挥组长及组员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组间竞争,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其专业水平;有助于组间和组内的经验交流、互助合作,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护士有更多的休息日,可以满足其业余学习和丰富业余生活的需求,便于组内结伴外出游玩,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调节情操,促进身心健康。

(二)人力资源搭配体现护士能级对应

实行以小组为单位、护理组长负责制,由护士长根据每名护士的综合能力,以1:2:3的比例选出一、二、三级护士。一级护士即责任组长,必须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工作5年以上,业务娴熟,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管理、科研、带教和应变能力,主要职责是指挥、督导、帮助二、三级护士工作,解决护理难点,完成疑难护理技术操作,负责本班人力、物力资源调配,协调各项工作,尤其在抢救等突发事件中起核心作用。二级护士是指工作2~5年的护士,主要分管患者的护理、治疗、病情监护,服从一级护士的安排。三级护士是指工作时间在1年以内的护士以及进修护士,三级护士在一、二级护士指导下工作,接受专科护理理论、技术培训。

(三)人力资源安排体现弹性调配

弹性工作制是指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员工可以灵活地、自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代替统一、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的制度。它是根据临床科室护理工作特点,改变过去8h的固定排班模式,以患者最需要的护理时间为护士的工作时间,在核心工作时间段增加班次或者设置备班护士以保证足够的护理人力。

1.弹性排班的优点

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弹性排班切实关注到护士的身心健康,能够有效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做到了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弹性排班能够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灵活调度。一方面,护士长在了解患者数量和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抽调护士,保证护理高峰时期有充足的人力;另一方面,在相对空闲的工作量低峰期,弹性排班使得护士可以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以处理工作以外的事情,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弹性排班的缺点

工作时间段较零碎,护士长排班较麻烦,每名护士所值各种班次的内容、数量略有不同。工作中如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所有需要的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内集合到病房有一定难度。

四、ICU人力资源配置需考虑的因素

(一)工作量测量

护士的工作负荷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会导致患者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增加,ICU在人力资源配置时要衡量护理工作量。专业的护理工作量评估工具可以合理指导调配护理人员,从而使护理人力达到最优化使用,保证护理质量。

1.测量ICU护理工作量常用评分工具

护理工作量的评估工具主要是趋向于发展各种护理工作量的评分系统,评分量表主要基于临床护理活动及治疗干预内容等。常用ICU护理工作量评估工具如下。

(1)依据治疗干预程度来描述护理工作量:

主要工具包括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TISS)和九等护理人力使用评分(nine equivalents of nursing manpower use score,NEMS)。

(2)依据临床护理活动内容的评估工具:

主要包括格雷斯雷诺的应用和研究量表(Grace-Reynolds application and study of PETO,GRASP)、时间定向评分系统(time oriented score system,TOSS)、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ursing activities score,NAS)。

(3)常见护理工作量评分工具优缺点
1)TISS-28:

优点:计算简单、直观,被广大护理管理者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缺点:不能涵盖所有的护理活动,如一些生活护理、间接护理项目没有纳入评估中,因此不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内容。各项条目的分值代表的是疾病的严重程度,用此分值来评估护理工作时间也是欠合理的。

2)TISS-76:

优点: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强调治疗与监测的种类和数量,反映ICU的工作量和患者实际接受治疗的程度,可作为ICU护理人员安排和患者来源选择的参考依据。缺点:TISS-76受到医院治疗水平、设备条件、医师经验和家属态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应用推广上受到较大限制。

3)NEMS:

优点: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分配护理人力,描述患者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还可用来测量、比较年度或季度的总护理工作量,预测护理人力资源。缺点:NEMS量表的各项条目所代表的是治疗干预方面的护理内容,并没有反映基础护理,缺乏准确性。

4)GRASP:

优点:可以预测延迟、打扰、工作人员疲劳等在内的时间,并适用于不同的医院,缺点:这种方法能否真实的反映护理工作量,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质疑,近年来对此评分系统的研究较少。

5)NAS:

优点:不同的ICU在应用NAS时,研究对象对于NAS中各条目均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且NAS在不同的ICU测得的分数并不相同,说明NAS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可以为ICU护理管理者提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参考依据。缺点:NAS系统没有涉及患者及家属关怀、基础护理等内容。患者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与评估系统反映的病情严重程度间并不是线性关系。

6)TOSS:

优点:包括了静脉输液、给药等基础护理,同时也包括了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复杂系统、器官的护理。其信效度较好,因此可以应用TOSS评分系统测量ICU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量,是一个简单便捷的测量方法。缺点:TOSS并没有考虑到严密观察所耗费的时间,这在护理活动中也非常重要。应用TOSS进行评估时,大概会低估38%的护理工作量,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2.两种常用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
(1)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

由美国学者Cullen于1974年在57项治疗程序的基础上提出,后来发展了TISS-76和TISS-28。TISS由一系列治疗干预措施组成,可反映ICU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TISS所得的数据客观,重复性好,通过对治疗干预措施评分,可间接反映护理工作量,从而指导人力资源配置。TISS-28是TISS-76的简化版,TISS-28与TISS-76得分有很强的相关性,TISS-28=3.33+0.97×TISS-76。TISS-28包括7组共28项治疗干预内容,每项赋予1~8分,一名护士一个班次能处理的分值为46.35分。根据护士工作的有效时间,得出每个分数点代表10.6min的护理时间,由此可计算总护理时间,但TISS主要反映与治疗干预相关的直接护理时间,所列条目只能反映42.7%的ICU护理活动,不能反映业务和行政管理等其他日常护理活动,具体量表见表2-1。

(2)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

是引自国外的ICU专用护理工作量评估工具,NAS从ICU护理活动中选出15项新措施,与TISS-28中原有的条目合并为23项构成,其将患者分类与护理活动紧密结合,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调配护理人员,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NAS用患者各护理项目分值表示护理该患者所承担的护理工作量,以24h为阶段计算,根据该项内容实施所需要的时间及该措施在24h内发生的频率,赋予相应的1.2~32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工作量越大,每例患者24h护理活动评分范围为0~177分,分数与工时的关系为“工时=分数/100×24h”,即1名护士24h的标准工作量为100分,总分177分相当于1.8名护士24h的工作量。NAS是针对患者全天总护理工作量的评估工具,尤其适用于每班护士人数大致相同的工作量评估。借助NAS评估ICU的实际护理工作量,打破每班固定排班的传统,采取弹性配置方法,科学评估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量,依据其护理工作量特点及护士的专业负荷能力进行人力资源弹性配置及具体排班,平衡护理工作负荷及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有益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体量表见表2-2。

表2-1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

注:TISS共分4级:0~9分Ⅰ级,需护士数0.25人;10~19分Ⅱ级,需护士数0.5人;20~39分Ⅲ级,需护士数0.5人;≥40分Ⅳ级,需护士数≥1人。

表2-2 NAS护理活动评分量表

注:NAS分值范围内0~177分,即每例患者24h的最高得分为177分,分值越高,工作量越大,NAS中每得1分代表24h中需要14.4min或8h中需要4.8min护士工作量。当患者NAS得分为100分时,意味其每班需要1名护士进行照护(8h轮班制),即护患比为1:1。

(二)岗位设置

在人力资源配置时要科学地进行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估,将责任制护理落到实处,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ICU护理岗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ICU都采用护士分层配置与使用,实行组长或护士长带班制度,并建立了ICU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用于评估护士的胜任能力。另外,作为管理者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和目标,配置相应数量和资质的护理人员。

1.岗位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符合经济、科学、系统化、最有效的配合原则,每个岗位在组织中都要能发挥积极作用,且能与其他岗位协调处理各项事宜。另外,每个岗位设置都要考虑成本,在能圆满完成岗位任务的情况下以最低数量设置。

2.ICU岗位设置

各医院ICU应根据自己医院及科室的性质及要求设置岗位,一般ICU岗位设置有总务护士岗位、白班责任护士岗位、夜班责任护士岗位、治疗室护士岗位、护理组长岗位、临床带教培训护士岗位等。

(三)岗位绩效考核

ICU护理绩效应以岗位为核心,将护理人力分层配置和使用与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护理服务数量、质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挂钩,从而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努力工作、学习的热情。

(四)层级质控体系

责任组长对责任护士的薄弱环节进行质控,护士长对责任组长每班的工作质量进行质控,形成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业务质控体系,加大管理力度,彻底改变“护理措施制订得多,在患者身上落实得少”这一现象。这种层级配置模式能及时调整和抽调护理人员,保证护理高峰时期有充足的人力,也保证了超负荷工作时护士的全身心投入,大大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第二节 重症监护室护士基本技能要求

ICU是救治病情危重或有潜在生命危险患者的主要场所,是现代尖端护理技术的集中体现单位,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ICU的特殊性,要求每一名ICU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监护急救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机敏的应变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预见性的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综合以上各种能力,归根结底都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护理技术的实践上,即护理技能的体现。

一、国内外ICU护士资质认证

(一)国外ICU护士资质认证

很多发达国家对ICU专科护士已实行资质认证制度,要求注册护士在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方可成为专科护士。如在美国,成为ICU专科护士的条件包括:①具有护理学士学位;②取得注册护士资格;③有重症护理工作经历;④参加美国危重症护理学会举办的重症护理核心课程学习并通过重症护士资格认证考试。日本在1995年正式开始进行重症护理专家的资质认证。英国、瑞典、奥地利、丹麦等国家对危重症护士的资质认证也有各自的要求,待遇优于普通护士。

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这些国家对证书的有效期做了具体规定。如美国ICU专科护士执照有效期通常为5年,其间必须要争取继续教育学分来保持执照的有效性,否则执照会被取消或被迫重新参加资格考试。日本护理学会及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鉴定部门规定: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每5年必须重新进行一次资格审查,审查条件包括:实践(工作)时间、科研成绩、专科新知识学习情况。这种非终身制的资格审查机制导致了高级护理人员的危机感,促进其自身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完善,推动临床危重症护理工作发展。

(二)我国ICU专科护士资质认证

我国的ICU专科护士资质认证尚处在尝试阶段,没有统一的资格认定标准。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与香港危重病学护士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性的“危重症护理学文凭课程班”,为期3个月,为成绩合格的护士颁发“危重症护理学业文凭证书”,这是全国范围内对ICU护士认证工作的初步尝试。2006年在上海市护理学会牵头下,上海市开始进行急诊及危重症护士胜任力认证工作,对上海各级医院在ICU工作2年以上的注册护士,分期、分批进行包括最新专科理论的学习、医院实训基地临床实践在内的培训,考核合格发放胜任力证书。安徽省立医院也在2006年建立了第一个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已培养大量ICU专科护士。目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正在逐步开展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认证工作,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ICU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

香港医院管理局针对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及员工的发展及表现,列出一系列制度。采用“员工发展检讨制度”每年对员工评估一次,为职员整体表现进行评分,也可用作给予增薪的指标。其中包括护士的核心才能评估,核心才能又包括职责才能、临床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应用、质量及风险管理、个人才能、专业特性、人际及群体才能、培育人才、机构成效、法律及专业道德标准等。这些才能是护士工作表现的基础。培养这些核心能力,将有利于培养临床能力,为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也有利于专科护士能力的培养。以下将分别针对核心才能中的重点项目分别叙述,以便对护士的基本素质、职责及能力要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职责才能
1.医患关系

即与患者建立伙伴关系,在他们患病及康复的过程中促进其身心健康。具体包括:对患者表现体恤关怀、感同身受及支持的态度;建立融洽及互信关系,从而协助患者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健康成效;善解人意,支持患者表达其需要及关注;帮助患者有效地应付其疾病、残疾、伤痛、缺损;提供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及参与照顾自己的健康。

2.临床护理

即以系统方式确保有效的健康及疾病管理。具体包括:根据患者的需要、评估数据及不同专科的意见,按照医院、部门采纳的模式,计划护理程序,编订整体护理的优先次序并作出协调;对照预期的成效持续监察健康进展,并根据评估数据检讨护理计划;促进连贯的护理,并就患者的健康问题在实际生活环境中的适应作整体健康评价;做好准确、全面的文件记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有效响应。

3.知识及技能的应用

即掌握特定知识及技能,应用于患者护理上,采用实证为本的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包括:对临床程序的原理、风险及效益表现的专业认识,并能迅速鉴别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审慎和熟练地应用既定的护理标准。

4.质量及风险管理

即维系及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环境及体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标准水平。具体内容包括:保持优质服务的环境,以供进行治疗及促进健康的活动;持续发现现有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改善质量的地方;协助规划及控制资源的运用;能够控制护理活动的风险。

(二)个人才能
1.个人特质

即履行护理职责所需的个人品质。具体包括:不论患者国籍、种族、信仰、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尊重生命、死亡、个人尊严和人权;能在压力中自我调节及迅速恢复干劲;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挑战和更大的职责;表现个人品德,诚信和自律。

2.专业特性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即坚持追求卓越的护理水平,并确保符合良好的服务标准。具体包括:维护和提升护理专业形象;不断开拓知识领域及技能,与时俱进,掌握专业的发展趋势;对所作的专业判断和行为负责。

3.人际及群体才能
(1)团队工作:

即对团队的有效运作作出贡献。具体内容包括:表现有效的人际关系技巧及尊重他人;在有需要时替同事分担工作和给予协助;积极提供护理意见,确保患者能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

(2)培育人才:

即建立支持及促进参与的工作环境以增进职员发展。具体包括:分派职务于下属及提供督导,以达到工作目标;为初级人员提供指导和导引。

4.机构成效
(1)服务发展:

即在充满动力的环境中带动、改变及推行有助于达到整体成效的措施。具体包括: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机构的核心价值观及目标;敢于创新,致力于重整工序以提高效率和成效。

(2)法律及专业道德标准:

即确保个别患者及社会大众获得保障,并确保向公众负责。具体包括:遵守医患条约,促进患者安全,履行护理法律、条例、规则及守则方面须遵守的法律及专业道德责任。

(三)评价标准

在每一项中,都有6种不同程度的评分,可供临床管理者针对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

(1)评价的程度:

①表现一直超出才能标准要求;②表现一直符合并超出才能标准要求;③表现经常符合才能标准要求;④表现通常符合才能标准要求,但尚有改善余地;⑤表现基本符合才能标准要求,并需再作努力;⑥表现偶尔或未曾符合水平,急需显著改善。

(2)整体评分:

在进行员工核心能力评价时,需要针对员工的整体表现给予总结,因此整体评分也分为:①表现卓越,一直超越工作的要求;②表现优良,经常超越工作的要求;③表现良好,基本超越工作的要求;④表现有成效,达到工作的基本要求;⑤表现尚可,某地方的表现低于工作要求,必须有所改善;⑥表现低于工作的要求,必须有显著改善以期达到标准水平。

(四)专科核心能力

对ICU的护理管理而言,以上核心才能是要求ICU护士必备的基础条件,管理者有责任协助下属建立此核心才能。ICU护士除了拥有以上核心才能外还应具备专科核心能力。目前,我国内地针对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尚少,而我国香港医院管理局对此研究得比较全面,其对ICU专科护士所应具有的专科能力有专门的手册,即《重症专科护理指引》(Specialty Guideline-Intensive Care Nursing)。这个指引为ICU护士日常工作提供标准,使护理人员能有所依循,认识专科的规范标准,并依据此标准进行护理工作,如此可确保护理的胜任能力及医疗安全,同时ICU的护理质量也能保证一致的水平。

(五)促进核心才能的达成

为促进护理人员的临床核心能力,提升护理质量与确保患者的安全,香港玛丽医院护理核心才能保证计划的内容包括:①口服药处理法:每2年需要接受评价测试一次;②心肺复苏法:每3年需要复习基本急救法和成人心肺复苏法课程一次;③输血:每1年需要接受评价测试一次。

(六)建立ICU护士核心能力考核体系

核心能力是在不同场合包括意外情况下仍能有效工作的能力,是特定实践情境下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能力的整合,核心能力的评估必须与特定的临床背景相结合。

2003年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首次提出了通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基本框架。1986年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ACN)制订了“护理专业本科教育标准”,并于1998年重新修订,指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交流能力和技术能力。2005年8月我国香港护士管理局将“核心才能”定义为接受护理教育后注册护士(普通科)在开始执业时理应具备的必要才能,并从能力、知识、技巧和态度等几个方面对核心能力的标准和要求作了详尽的描述。我国于2003年提出了中国护士的核心能力的概念,为我国护士核心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护士核心能力是安全从事护理工作所需的多方面的至关重要的能力,即:评判性思维,包括质疑、分析、综合、解释、归纳、演绎,推理、创新等;评估能力,是指对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交流能力,包括倾听、语言、非语言等技能;技术能力,包括测量生命体征、标本采集、CPR等。定期、有计划地进行综合病案分析讨论、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附:香港医管局《护士核心才能手册》主要内容

1.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护理评估、计划、工作执行及效果评价等。

(1)进行护理评估

(2)制订护理计划

(3)执行护理工作

(4)评价患者的健康进展和护理效果

(5)保持言语和书面沟通

(6)遇有紧急情况采取行动

2.法律与专业道德涉及护理专业固有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1)履行法律上的责任

(2)尊重患者的权利

(3)加强患者的安全

(4)遵守道德准则

(5)为本身的行为负责

3.工作在一个群体合作的环境下融洽工作的能力。

(1)胜任群体形式的工作

(2)与护理小组保持密切关系

4.管理、计划、组织、领导及管制资源以达到核心机构的目标。

(1)机构层面的管理

(2)管理下属

(3)协助保持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

5.护理专业发展包括护理专业化过程中持续而积极的进展。

(1)协助发展护理知识

(2)协助护士学生和同事取得临床工作的训练和发展

(3)保持及提高护理人员的形象

(4)参与专业活动

6.个人专业发展是改进个人技巧而取得专业成就的程序。

(1)评核本身的护理工序

(2)增加本身的护理知识

(3)改进个人技巧

三、ICU护士需具备的专业技能

(一)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

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包括: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

(二)掌握重症疾病护理

ICU护士除掌握专业技术操作外,也应掌握常见的重症疾病护理,如:多发伤患者护理,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护理,各类休克护理,急性胰腺炎、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等。另外,还应掌握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

第三节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

重症医学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独立学科,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场所。患者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病种杂,病情重,变化快,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对患者紧急度、危重度做出确切判断的知识和技能,并对病情的复杂多变给予相应处理的能力。护士应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具有独立性、探索性、求异性的思考习惯。

(一)国外ICU专科护士培训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认为ICU专科护士除了需要正规教育外,还要经过若干年实践和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才能逐渐成熟并充当技术骨干力量。为此,美国危重症护士学会开设了大量的危重症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可供在职护士选择。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医院通过对护士进行短期培训,使之成为危重症护理领域的专家。此外,许多大学还专门开设了ICU专科护士研究生项目,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也开始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兼有专科证书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两种形式。日本急救医学会护理分会则在1981年制订了急救护理专家的教育课程和实践技能标准,急救护理专家的教育主要在日本护理学会的研修学校中实施。

各国培训内容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ICU专科护士证书课程一般包括急诊突发事件的评估及确定优先事项,对医疗和心理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及救生干预,创伤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技术,儿科急诊护理课程,急诊护理程序等。教育课程包括理论和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有抢救、分诊和应急沟通技能。

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开设ICU,护士在实践中开创了具有专业性的ICU护理技术,为ICU专科护士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至今,国外对专科护士的选拔与培养均采用资格认证形式,对于学历、培训、护理工作时数及复审等要求均作出了规定。

(二)我国ICU专科护士培训

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香港危重病学护士协会及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合作举办了“危重症护理学文凭课程班”,为全国34所医院培养了49名ICU专科文凭护士,为我国ICU专科护士培训拉开了帷幕。同年北京市卫生局颁布了《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试行标准》,规定了申请ICU护士执业的条件、职业标准和执业要求。

2007年卫生部印发了《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对ICU专科护士培训专科理论、专业技能内容、培训方法及考核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009年卫生部印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文件对重症医学科的人员配置、医生护士的知识及技能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让每一名重症专科的护士都能通过全面系统的重症专科理论、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应的任职资格和能力是ICU专科护士培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系统、完整的专科护士培训和认证制度体系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家及各地政府、医院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仍有大部分从事ICU专科护理工作的护士未能获得系统、完整的专科培训和认证。由于在校未接受系统的重症护理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核标准,护士没有专门的合格证书和资格认证指引,因此ICU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因医院等级水平、护士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别。

临床护士严重缺编,工作繁忙,护士从学校毕业进入临床后,就很难有机会进行较长时间的脱产学习,故目前在职培训仍然是主要培训方式之一。建立ICU护理人员在职分层培训体系(制订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方法,建立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工具)是解决ICU目前在职培训方面最主要的内容。由于缺乏有效的ICU护士能力评价工具,培训人员无法完全明确护士的培训需求,在安排培训内容时显得针对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不强,培训效果不佳。

1.ICU护士需要的知识结构

由于重症监护知识及技术的快速更新,要促进第一线的护理人员胜任ICU的工作,必须对其知识及技能进行提升,并制订常规的在职培养计划,如目前在上海,要求任职于ICU的护士需要接受过正规的重症护理培训,并通过考核领取ICU的上岗证。

由于ICU内疾病复杂、治疗多样化、药物种类变更频繁,因此规划在职培训时需要有针对性,逐步进阶提供专科培训。许多单位也同时针对ICU的护理人员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的课程( Advanced Life Support Course ,ACLs),或要求每年需要完成一定学分的重症护理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专科护士应具备本科学历,精通专科知识,护理经验丰富,能参与管理工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问题解决方案。而护士长应具有管理经验,能承担ICU的日常管理及发展。

ICU专科护士需要了解或运用与医疗护理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包括电子计算机、卫生经济管理、统计学、伦理、法律、管理学等。随着监护室设备的复杂化,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基本的仪器维护知识和医学工程概念,提高对ICU各类仪器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2.ICU实习护士带教
(1)教学原则:

ICU的临床实践充满了挑战,在此阶段的实习是为了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综合各科疾病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认识重症疾病治疗与护理的重点。目前在美国有许多学校针对毕业班的本科学生提供为期3~6个月的ICU实习机会,借此吸引对ICU有兴趣的学生。然而,本科学生在实习阶段由于尚未毕业,仍需要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给予适当的教导。大学护理本科生接受ICU的临床实习可强化和补充书本的知识,是教育培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习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培训和经验,是准备成为出色护理人员的关键。

(2)目的:

使本科生掌握ICU的一般规章制度,增强护理危重患者的概念,掌握ICU的一般规则和要求,熟悉部门工作特点,加深对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的了解。

(3)教学方法:

可先采取专人集中带教,重点介绍:医院及部门对本科生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重症监护概况;环境及布局;ICU使用的仪器、器械、消耗品、药品等的摆放及存取原则;ICU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一般常规、感染控制、班次配合、接收患者制度方法及要求、ICU护士素质要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ICU专科护士等。时间可根据各学校要求、学生情况及教学进度进行适当安排。

(4)考核:

由带教护士对实习生进行临床考核及持续评估。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给予理论及临床技能的考核,期望学生能达到综合性能力的水平。

(5)评教评学活动:

实习学生轮转学习后应进行实习的阶段性总结,并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带教护士及重症监护部门主管作出总结并答复实习生的建议与疑问。

3.ICU新护士培训
(1)培训原则及目的:

新护士通常是由医院或护理部根据各单位人力需求情况依次分配,而后由ICU的临床指导或教育者进行严格的专人临床带教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技术示教、练习、实践、检查及考核等方法,培养出理论基础及技术操作兼备的初级ICU护理人才。进入ICU的护理人员必须在部门主管及护士长的领导下,分阶段由专人带教,通过教学培训,提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及工作素质。在ICU工作2年或以上,有一定工作经验,对护理危重患者有兴趣者,经挑选后可再加以培训以取得专科护士资格。

(2)建立培训计划:

根据2007年卫生部印发的《专科护理领域培训大纲》中ICU专科护士培训内容,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计划分为0~6个月、6~12个月、12个月~3年,设置相应的课程,确定详细的培训资料。提供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与学习,旨在改进医护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质量、增强竞争力,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其培训内容应包括对专科理论、临床技能、研究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培训。

(3)理论授课:

针对进入ICU工作的护理人员,培训需要有具体的计划、系统的操作,由认识ICU的发展开始,了解ICU的护理议题,如环境、噪声、睡眠、营养、疼痛、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及家属支持,而后针对ICU常见的疾病系统模式或系统的生理、心理的评估检查进行教学。另外,针对ICU所需要掌握及操作的护理技术进行严格的教导、反复示教并规范操作行为。最后可针对ICU的管理进行介绍,使护理人员有能力胜任工作,并树立在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实例讲解以加深理解。通常,带教护士需以自己的正规操作进行示范,做出榜样,而被培训者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操作、加深记忆、提高质量的目的。练习要求做到熟练、准确;经过反复地练习,总结经验和再练习,可很快达到标准。如此,能将教学的知识及操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检查:

定期检查新护士笔记内容,开始可以每2周检查1次,以后每1~2个月检查1次,督促新护士学习,以促进新护士对讲课内容的消化、理解和吸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考核:

是必须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可由部门主管、护士长及带教护士组成考核小组,通过理论及技术的考核,使学员尽快熟悉和掌握重症监护的基本专业知识,加快学习培训进度。

4.ICU的继续教育
(1)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

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日益增多,大量信息高速地出现,使知识的更新加快,对医疗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及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现代护理观念更强调教育是一种终身的学习过程。这种理念对护理梯队的发展及目标有明确的影响。

(2)培训特点:

系统性,即制订护士培训考核标准,按职称、年资进行培训;连续性,即按时间、内容进行培训;专科性,即运用专科护理职能,进行专科配合,提高质量;科技性,即提高科学素质,培养高科技人才;规范性,即进行标准化管理,统一操作。

(王 利 刘媛媛)

思考题

1.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需考虑哪些因素?

2.你认为在我国开展ICU专科护士培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我国国情分析。 61HAjCyNXXf8o3fWw8hzQBWvFjrCoWIVkIWJYyOrPKEyTblJH0niUT+KOBri/oP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