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体液代谢失调的临床处理原则

临床上,许多疾病常继发体液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反过来也会影响原发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同时,补液疗法尤为重要。补液的主要目的为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即补充每日生理需要量、继续丧失量及已丧失量。

一、补液量

补液量是指医疗过程中通过静脉补充药液的剂量,包括当日需要量、继续丧失量及已丧失量。

1.当日需要量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日所需水和电解质主要通过饮食和饮水补充。对于疾病、手术或创伤不能进食的患者,应每日补充水30~40ml/kg,一般成年人按2000~2500ml/d的液体量补充,包括葡萄糖100~150g(10%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1500ml),氯化钠4~5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氯化钾3~4g(10%氯化钾注射液30~40ml)。

2.已丧失量

指患者住院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情况。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了解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程度,确定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的量。当日先补给计算量或估计量的1/2,其余1/2在次日补给或根据检测结果分次补给。

3.继续丧失量又称额外丧失量

通常包括呕吐、腹泻、腹腔引流、胃肠道减压、消化道瘘(如胆瘘、胰瘘、肠瘘等)、发热、出汗、气管切开、呼吸道蒸发等丧失的体液。按照前1日的各种体液丢失量给予补充。

补液量需注意:①根据体重调整的需要量;②根据体温调整的需要量(大于37℃,每升高1℃,多补3~5ml/kg);③可能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等。

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补充等量胃液丢失,在每1000ml溶液中加入10~15ml 10%氯化钾注射液以补充血钾。胆汁、肠液、胰液的丢失可用等量的含钠130~140mmol/L、含氯100mmol/L、含碳酸氢钠25~50mmol/L、含钾30~40mmol/L溶液来补充。

发热、出汗以及气管切开呼吸道蒸发的失液:体温每升高1℃,需要补葡萄糖液3~5ml/kg,体温40℃,每日应增加补液600~1000ml;中等量出汗,丢失体液500~1000ml/d;大量出汗,丢失体液1000~1500ml/d,用等渗糖水和盐水各半补充;气管切开患者,每日经呼吸道蒸发的水分约为800~1200ml/d,可补充5%~10%葡萄糖液。

内在性失液:常指丢失在第三间隙的体液,如肠梗阻时肠腔内丢失的体液、腹膜炎时丢失在腹腔内的体液等,丢失量较难估计,只能按照病情、血压、尿量等进行估算。

二、补液原则和注意事项

原则上应先快后慢、先胶后晶(休克时先晶后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补液量= 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 500ml。

1.首先要积极控制原发疾病,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2.伴有休克的患者,则应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并以补充平衡盐液为主。

3.维持血浆渗透压,调整血浆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可静脉输注白蛋白、血浆,也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溶液。

4.纠正电解质紊乱 参见“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参见“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失调”。

6.注意补液速度 心肺功能正常者,可先于第1个8h内补充24h总量的1/2,其余1/2在以后16h内输入。心肺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应减慢。

7.加强观察和监测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当尿量> 30~40ml/h,尿比重在1.010~1.020,血压稳定或正常,症状和体征改善时,则说明体液补足。

8.重视预防 由于各种疾病都可继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提高警惕,早期、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和发展。

正常的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是保证机体代谢和各器官功能的基础。成年男性的体液量约为体重的60%,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0%。绝大部分细胞内液存在于骨骼肌中,男性约占体重的40%,女性的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35%。男性和女性的细胞外液均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血浆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约占体重的15%。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 + ,而主要的阴离子是Cl ,HCO 3 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K + 和Mg 2+ ,而主要阴离子是HPO 4 2− 和蛋白质。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Osm/L,通常情况下,人的体液保持着一定的H + 浓度,即保持着一定的pH(动脉血浆pH为7.40 ± 0.05)。水钠代谢失调是最常见的体液失调,包括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和等渗性缺水及水中毒。高渗性缺水是指缺水多于缺钠,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其治疗需要补充水并同时补充少量钠。低渗性缺水是指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治疗需要补充钠和少量的水。等渗性缺水是指水和钠按比例缺失,细胞外液呈等渗状态,治疗需要补充等渗液。

低钾血症是外科较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多见于不能正常进食以及体液丧失较多的患者。常规血液电解质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需要根据缺钾情况适量补充,但要注意补钾的速度和量。高钾血症是最危险的电解质紊乱,最常见于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体内钾不能由肾排出,因而导致高血钾。处理高钾血症要及时有效,一般情况下,暂时将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已达到降低血钾的目的,避免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

外科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是代谢性酸中毒,其原因是产酸过多或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轻度酸中毒经过补充水电解质后可以纠正,重度者需补充碱性药物。常见的碱中毒是代谢性碱中毒,通常是由于幽门梗阻导致酸性物质丢失过多所致。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氯化钾。

案例3-1

患者李某某,男性,45岁,体重60kg,因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并停止排气排便2天,今晨以急性肠梗阻收治。患者自2天前晨腹痛开始即未进食,曾多次饮水均引起呕吐,吐出物为食物,继而黄色混浊液体,带臭味,总量约1000ml,1天前曾在当地医院静脉注射过50%葡萄糖40ml。入院前排尿一次,深黄色,量约200ml。查体:精神萎靡,呼吸深快,眼下陷,舌面干燥,皮肤弹性明显减退,血压91/66mmHg,脉率109次/min,体温37.2℃,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查体:全腹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轻压痛,不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全腹鼓音,听诊肠鸣音阵发性高亢。血气分析结果:pH 7.31,PCO 2 5.66(正常值4.26~6.65),血清钠123mmol/L(正常值136~146mmol/L),血清钾6.1mmol/L(正常值3.5~5.5mmol/L),HCT 49%(正常值36.7%~46.7%),HCO 3 13mmol/L(正常值21~27mmol/L),BE−9.5mmol/L(正常值−3.0~+3.0mmol/L),Lac 3.5mmol/L(正常值0.5~1.7mmol/L)。住院后导尿引出90ml深黄色尿液,酸性反应。腹部平片发现梯形液面,小肠充气。

问题1:病人的当日基础需要量是多少(水、氯化钠、氯化钾、糖)?

问题2:该病人的临床诊断是什么(同时存在哪些酸碱平衡紊乱及离子失衡)?

问题3:该病人外科补液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问题4:补液量的计算方法。

(房学东) rqyFiGIHMoAGV5zvtRdu8OoNs3ueQ88xFLmCV5VDqDJ5eQYdhHz/nUhcGsaYRY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