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外科学,首先要明确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主要门类,医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人的健康服务,而现代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以任何医学活动中,都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准则,恪守医德医风,方能正确运用医疗技术及方法。因此,学习外科学必须正确处理服务和学习的关系,善于在服务实践中学习,并时刻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诊疗技术的发展,一些疾病可以通过辅助检查等作出非常明确的诊断,但这并不能成为当代医生减少医患沟通及交流的理由,只有正确认识病人和疾病,理解疾病绝非生理疾病这一维度,而真正把病人作为“人”这一服务对象,通过良好的沟通,使得病人最大程度打消顾虑,取得信任,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当然,手术是外科诊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往往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片面强调手术作用,唯手术论,认为手术能解决一切的想法是不正确和有害的。精准的诊断,手术适应证的判别,对患者一般情况的把握,对术后可能并发症的预估等等,都是手术前必备的工作,而良好的手术效果更离不开术后严密的观察和处理。所以,学习外科学首要任务就是严格掌握外科疾病的手术适应证。能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的疾病,绝不可贸然施行手术;能以小范围、小创伤手术解决的疾病,绝不可盲目扩大手术范围,更要坚决抵制为手术而手术乃至为练习而手术的错误做法。要严格掌握外科诊疗的基本原则:正确诊断,充分准备;满意麻醉,准确定位;仔细解剖,减轻损伤;根除伤病,力保功能;加强护理,促进康复。要做到:①严于术前,即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②精于术中,即严格手术操作、具备手术技能;③勤于术后,即术后勤于观察记录,勤于医患沟通,及时发现及预防不良情况。
必须严格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外科学是一门由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经验性学科,其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这就要求外科医生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必须在熟练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不断追踪理论进展及变化,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以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为例,20世纪初,胃短路旷置手术及胃部分切除手术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经典治疗方法,但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概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证实了胃酸对于溃疡发病的影响,确立了胃大部切除术作为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规范术式,但患者消化功能损伤较大容易造成内环境紊乱。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迷走神经切断治疗溃疡的方法,后续又改进为选择性及超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缩小了手术创伤及对功能的影响。直至20世纪70年代,确认了幽门螺杆菌在溃疡病中的致病作用,改进了内科治疗方法后,大大提升了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外科治疗则仅限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二是必须积极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严格执行诊疗操作的各个过程,确保诊疗规范,认真总结疗效和经验。以实践经验反哺理论,从实践中总结的问题经过提炼,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促进新理论的诞生。
必须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是外科诊疗工作的基础,要进行诊断,就需要明确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要进行手术,就必须了解相应部位的组织结构和操作危险;另外还要掌握生理、病理及其他亚专科知识,以便处理存在合并内科疾病等伴随情况的外科疾病。
基本技能是临床工作的主要工具,良好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准确及时的病史记录是医疗工作规范进行的保证;严格的无菌观念,规范的消毒方法,熟练的切开、分离、止血、结扎及缝合等操作技巧,都是外科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基础理论能够帮助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举一反三、随机应变、并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一个外科医生只懂得手术方法,而不明白施行此种手术的原因,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必然不能解决常规情况以外的突发情况,极易造成诊疗差错的发生。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使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乃至开拓思路,有所创新。
如今,外科学同人类文明的其他科学一样,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外科工作者必须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努力实践、勤奋学习先进理论,扎实锻炼外科技能,并运用循证医学等先进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总结经验,经验提出问题,问题促进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当代外科工作者为人类健康服务,贡献人类卫生事业的历史使命。
(兰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