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泌乳分期及相关机制

一、泌乳分期

泌乳分为泌乳Ⅰ期、泌乳Ⅱ期、泌乳Ⅲ期和复旧期,从妊娠中期开始到泌乳完全终止。

(一)泌乳Ⅰ期

泌乳Ⅰ期即乳腺分化期,是泌乳的开始,是乳腺上皮细胞分化为泌乳细胞的过程,乳腺会出现一些急剧变化以便为泌乳做好准备,是乳房发育中最关键的阶段。通常在妊娠16~20周,催乳素水平逐渐升高,刺激乳腺腺泡周围的上皮细胞分化成为泌乳细胞,此时乳腺仅分泌少量含丰富免疫球蛋白的初乳。

(二)泌乳Ⅱ期

分娩后,进入泌乳启动阶段,也称乳腺活化期,是产后大量泌乳启动的阶段,即人们常说的“下奶”,通常在健康足月儿娩出后30~40小时开始。随着胎盘娩出,孕酮水平迅速下降,解除对下丘脑和垂体前叶的抑制作用,引起催乳素迅速释放,催乳素水平的上升触发泌乳启动,在乳腺分化期产生的泌乳细胞因此被激活,乳腺开始泌乳,泌乳量迅速增加。婴儿吸吮的刺激,通过乳晕中神经末梢将冲动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垂体后叶释放缩宫素。一些被称为“泌乳生物标志物”的乳汁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初乳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钠和氯化物含量较高,而乳糖、钾、葡萄糖及枸橼酸盐的含量较低的初乳变为成熟乳(上述物质的含量与初乳相反)。产妇有乳房突然充盈的感觉,乳汁成分的变化标志着泌乳Ⅱ期的开始。

(三)泌乳Ⅲ期

即泌乳维持期,是指从乳汁持续分泌直到婴儿完全离乳后的停止分泌。在哺乳的各个时期,母乳是一种活性物质,它能够满足婴儿的免疫和营养需求。

(四)复旧期

复旧期是指分泌乳汁的乳腺上皮细胞因为离乳而变得多余后凋亡,然后被脂肪细胞取代的过程。图3-5展示了泌乳分期。

图3-5 泌乳分期

二、泌乳机制

(一)泌乳机制

胎盘娩出后,产妇血清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快速下降。此时,由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水平上升,作用于乳腺组织促进乳汁生成和分泌,触发泌乳Ⅱ期。新生儿对乳房的吸吮刺激能促进催乳素大量分泌,同时,乳房的排空也会刺激催乳素升高。哺乳时,新生儿吸吮刺激乳头与乳晕的神经末梢,信号传入母亲的垂体前叶,抑制多巴胺和各种泌乳反馈抑制因子的分泌,刺激垂体前叶呈现脉冲式分泌催乳素,催乳素释放入血,血液中催乳素浓度迅速增加,催乳素通过刺激乳晕复合体的神经末梢来调节乳汁生成,并促使乳汁释放入乳腺导管。有研究表明,腺泡基底膜催乳素受体受吸吮刺激的强度、持续时间与频率的影响。同时,新生儿吸吮对乳晕刺激的信号传到下丘脑,触发垂体后叶释放缩宫素。缩宫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乳腺,与腺泡肌上皮细胞中的受体相互作用,引起乳腺组织中腺泡和细小导管周围的平滑肌收缩,乳汁被挤入导管流向乳头,引发喷乳反射(又称射乳反射)。若乳汁在乳房积聚,乳房内压增加,可致乳腺上皮细胞合成泌乳反馈抑制因子(FIL),通过下调细胞表面催乳素受体来阻断乳汁分泌过程,见图3-6。

图3-6 泌乳过程

(二)与哺乳相关的激素

泌乳过程受一系列复杂激素的影响,包括生殖激素,如雌激素、孕酮、胎盘催乳素、催乳素、缩宫素和代谢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生殖激素直接作用于乳腺,而代谢激素则通过改变乳腺的内分泌反应和营养流间接作用于乳腺,见图3-7。

1.催乳素

催乳素(prolactin,PRL)是垂体前叶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由19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2 000Da,结构折叠成球形,折叠处有3个二硫键相连,它的基因定位于第6条染色体上。催乳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皮质调节系统调控,却不受其靶组织的负反馈影响。下丘脑可释放催乳素抑制因子与刺激因子,催乳素抑制因子以多巴胺为主;刺激因子主要有促甲状腺素、血管活性肠肽、血管紧张素Ⅱ,血清素、阿片肽、组胺、缩宫素、精氨酸/亮氨酸等也有促催乳素释放功能。催乳素在妊娠初3个月时开始上升,以后逐渐升高,至足月时可升高10倍。但因为妊娠期孕妇血中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很高,可抑制催乳素的泌乳作用,因此孕期乳腺虽已具备泌乳的能力却不泌乳。

图3-7 妊娠期和哺乳期激素的变化

分娩后,雌激素及孕酮的水平锐减,解除了亚细胞水平上孕酮对粗面内质网合成α-乳白蛋白的抑制,α-乳白蛋白的升高进而刺激乳糖合成酶及乳汁中乳糖的增高。因此分娩后催乳素迅速上升,至产后2小时达高峰。新生儿出生后的吸吮刺激,通过神经末梢传递到产妇垂体前叶,使之产生催乳素,催乳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乳腺,刺激乳腺分泌乳汁,这个过程称为泌乳反射。催乳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母亲夜间睡眠1小时内催乳素分泌的脉冲幅度迅速提高,之后在睡眠中分泌量维持在较高水平,醒后开始下降。清晨3:00、4:00时血清的催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1倍。婴儿持续吸吮45分钟后可使母体血液中催乳素水平达到高峰。每天保证8次及以上的哺乳,即产妇做到按需哺乳,可保持血清催乳素水平在下次哺喂时不下降。

产后催乳素水平随哺乳频率、强度和持续而波动。产后1周催乳素水平降到峰值的一半,以后逐渐下降。如果产后不哺乳,大约在产后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

2.缩宫素

缩宫素(oxytocin)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以轴浆运输的方式经下丘及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并在神经垂体贮存,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缩宫素被释放入血液循环。

缩宫素是促进乳汁排出的关键激素。哺乳期乳腺可不断分泌乳汁,贮存于腺泡中。当婴儿吸吮乳头时,其感觉信息经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兴奋缩宫素神经元,神经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至神经垂体,使缩宫素释放入血;缩宫素可促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腺泡内压力增高,乳汁经输乳管从乳头射出,这个过程称为喷乳反射或射乳反射。同时,缩宫素还有营养乳腺的作用,使哺乳期的乳腺保持丰满。

3.其他激素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在于调控乳腺的营养输送,把营养元素从传统的储存仓库中分流出来,以便它们能够更好地被应用于乳汁合成过程。甲状腺激素对乳汁的高效分泌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误区

1.分娩后产妇不喂奶,等着下奶后再喂

早吸吮可以增进母子感情、刺激母亲早下奶、让新生儿学会吸吮母亲乳头。因此,出生后1小时内在母婴皮肤接触的同时,即使挤不出乳汁也应让新生儿开始吸吮母亲的乳头。而且,母亲产后初期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虽然量少,但足以满足新生儿所有的需要,因为它富含白细胞、抗体、生长因子、丰富的维生素A等,是新生儿的第一剂疫苗,防止感染及过敏;可促进胎粪排出,有助于减轻新生儿黄疸;帮助肠道成熟,防止过敏及乳汁不耐受;预防眼病。分娩后哺乳的越频繁,产妇下奶越快。

2.喝汤能下奶或催奶

下奶或催奶的关键是新生儿频繁有效吸吮母亲乳房,即按需哺乳。产后l~2天内机体组织中潴留的水分迅速回流到血液循环,致血容量增加,如再大量饮汤可加重心脏、肾脏负担。喝汤只是下奶的辅助方法,对乳汁分泌不起决定性作用。

3.请催乳师帮助才能有奶

早吸吮、勤吸吮是促进乳汁分泌的最重要措施。由于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很多,大多数产妇没有哺乳经验,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乳汁分泌越来越多,特别是产妇出院回家后,没有医护人员指导时,听信社会上所谓催乳的一些说法,因此催乳师也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一种“职业”。如果分娩后,母亲能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认真学习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完全有能力顺利进行母乳喂养,最好的催乳师是自己的婴儿,只要做到让婴儿在乳房上频繁有效吸吮和按需喂养,乳汁的量会满足婴儿的需求。

4.每次哺乳开始时的奶没有营养

在一次哺乳过程中,不同时间段母乳的成分不同。每次哺乳开始时的奶称为前奶,外观看起来较稀且清淡,但是前奶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是婴儿获得营养非常重要的来源。哺乳10多分钟后婴儿吃到的乳汁称为后奶,含较多的脂肪,水分较少,外观看起来也较黏稠;后奶除了含有前奶的所有成分外,脂肪含量更高,提供的热量更多。因此,婴儿只有吸入前奶和后奶,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成分。

(罗碧如)

参考文献

1.谢幸, 孔北华, 段涛. 妇产科学.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SRIRAMAN NK. The Nuts and Bolts of Breastfeeding: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Lactation. Curr Probl Pediatr Adolesc Health Care, 2017, 47 (12): 305-310.

3.刘喜红. 母乳成分与泌乳机制的研究进展.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 7 (2): 86-89.

4.王立新. 母乳喂养指导手册.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65-70. 8g4CANe9VRmKjx2PGUhZT7FgolAVbq90T0SatJNyoGg7A3sFeZbOAN5ipD1tNV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