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局部麻醉

用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简称局麻。局麻具有保持患者意识清晰、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特点,适用于较表浅、局限的手术。

一、常用局麻药物

常用局麻药物如下(表4-5)。

表4-5 常用局麻药的剂量与用法

续表

二、局麻药物的不良反应

局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

(一)毒性反应

1.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

(1)一次用量超过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

(2)意外血管内注入;

(3)注药部位血供丰富,吸收增快;

(4)患者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而导致耐受力降低,用小剂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2.毒性反应的表现

主要为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常出现嗜睡、眩晕、唇舌麻木、多语、寒战、惊恐不安、意识丧失、肌震颤、抽搐、惊厥、呼吸困难、低血压、甚至呼吸心搏骤停。

3.毒性反应的预防

(1)一次用药量不得超过限量;

(2)注药前充分回抽防止注入血管内;

(3)根据具体情况和用药部位酌减剂量,药液内加入适量肾上腺素以延缓吸收。

4.毒性反应的处理

(1)立即停止用药;

(2)吸氧,根据情况辅助或控制呼吸;

(3)镇静,控制惊厥,如静脉注射地西泮0.1mg/kg或硫喷妥钠1~2mg/kg,对于惊厥反复发作者也可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kg,并控制呼吸;

(4)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一旦呼吸心搏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过敏反应

临床上酯类局麻药过敏者较酰胺类多。临床表现为使用很少量局麻药后,出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首先停止用药,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0.5mg,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适当补充血容量和使用血管加压药。如果患者有对酯类局麻药过敏史时,可选用酰胺类局麻药。

三、常用局麻方法

(一)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位于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使黏膜产生麻醉现象,称为表面麻醉。眼、鼻、咽喉、气管、尿道等处的浅表手术或内镜检查常用此法。眼用滴入法,鼻用涂敷法,咽喉气管用喷雾法,尿道用灌入法。常用药物为1%~2%丁卡因或2%~4%利多卡因。因眼结合膜和角膜组织柔嫩,故滴眼需用0.5%~1%丁卡因。气管和尿道黏膜吸收较快,应减少剂量。

(二)局部浸润麻醉

1.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称为局部浸润麻醉。基本操作方法:先在手术切口线一端进针,针的斜面向下刺入皮内,注药后形成橘皮样隆起,称为皮丘。将针拔出,在第一个皮丘的边缘再进针,如法操作形成第二个皮丘,如此连续进行下去,在切口线上形成皮丘带。再经皮丘向皮下组织注射局麻药。常用药物为0.5%普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

2.操作时应注意

(1)每次注药前都要回抽,以免注入血管内。

(2)为避免用药量超过单次限量,应降低药液浓度。例如,用0.25%普鲁卡因分层边浸润边手术切开,以分散用药时间,使单位时间内药物剂量不会太大。

(3)注药应有一定容积,在组织内形成张力,以增加麻醉效果。

(4)实质脏器和脑组织等无痛觉,不用注药。

(5)药液中含肾上腺素浓度1∶20万~1∶40万(即2.5~5μg/ml)可减缓局麻药吸收,延长作用时间。

(三)区域阻滞

在手术区周围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称为区域阻滞。适用于小肿块切除术,其优点为:①可避免刺入肿瘤组织;②不致因局部浸润药液后,小肿块不易被扪及而增加手术难度;③不影响手术局部解剖关系。

(四)神经阻滞

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趾)神经干、颈丛、臂神经丛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神经刺激仪辅助可增加阻滞的成功率。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方法(如神经刺激)相结合使用。

1.臂神经丛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臂神经丛,使上肢肩关节部分痛觉消失及肌肉松弛,包括肌间沟径路、锁骨上径路和腋径路三种阻滞方法。

(1)肌间沟径路:

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健侧,手臂贴身旁使肩下垂。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外滑动,摸到前、中斜角肌和肩胛舌骨肌,此三条肌肉构成上窄下宽的肌间沟。三角形底边处即为穿刺点,相当于自环状软骨做一水平线与肌间沟的交点。将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刺破椎前筋膜时可有突破感,患者常诉异感,此时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即可注射局麻药,一般用含1∶20万肾上腺素(5μg/ml)的1.3%利多卡因25ml。防止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全脊麻、膈神经、喉返神经以及星状神经阻滞。

(2)锁骨上径路:

患者体位同肌间沟径路,但患侧肩下垫一小薄枕。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上1cm处,进针后可触及第1根肋骨,沿第1根肋骨的纵轴向前后探索引出异感后,回抽无血或空气即可注入药液。注意进针方向和深度,防止气胸发生。

(3)腋径路:

患者仰卧,患肢外展90°,呈“行军礼”状。在胸大肌下缘与臂内侧缘相接处摸到腋动脉搏动最高点,刺入腋血管神经鞘内,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麻药液25~30ml。穿刺时要防止损伤腋血管。

2.颈神经丛阻滞

常有颈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可用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气管切开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1)深丛阻滞:

①颈前阻滞法,患者去枕仰卧头转向健侧,在乳突尖与锁骨中点做一连线,此线中点为进针点,也即胸锁乳突肌和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或第四颈椎横突处。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注入局麻药液10ml。②肌间沟阻滞法,同臂神经丛阻滞的肌间沟径路法,但穿刺点在肌间沟下方,避免药液下行阻滞臂神经丛。

(2)浅丛阻滞:

体位同上。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垂直进针至皮下,注射1%利多卡因6~8ml;或在此点注射3~4ml,再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头侧和尾侧各注射2~3ml。

(3)并发症:

浅丛阻滞并发症少见。深丛阻滞的并发症有①局麻药毒性反应;②药液意外注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间隙;③膈神经麻痹;④喉返神经麻痹,故不能同时做双侧深丛阻滞;⑤霍纳综合征。

3.肋间神经阻滞

患者侧卧或俯卧,上肢外展,前臂上举。在距脊柱中线6~8cm处画一与脊柱平行线,摸清要阻滞神经所处的肋骨,用7号针头在肋骨接近下缘处垂直刺入至触及肋骨骨质。滑过肋骨下缘后再深入0.2~0.3cm,回抽无血或空气后注入局麻药液3~5ml。其常见并发症有气胸、药液意外注入肋间血管、阻滞多根肋间神经用药量过大和吸收过快所致局麻药毒性反应。

4.指(或趾)神经阻滞

用于手指(或脚趾)手术。指神经阻滞可在手指根部和掌骨间进行。趾神经阻滞可参照指神经阻滞法。

(1)指根部阻滞:

用6号针头在指根背侧部进针,向前滑过指骨至掌侧皮下,术者用手指抵于掌侧可感到针尖,此时后退0.2~0.3cm注射1%利多卡因1ml,再退针恰至进针点皮下注药0.5ml。手指另一侧如法注射。

(2)掌骨间阻滞:

针自手背部插入掌骨间,直达掌面皮下。随着针头推进和拔出时,注射1%利多卡因4~6ml。

在手指、脚趾以及阴茎等处使用局麻药时禁忌加用肾上腺素,注药量也不能太多,以免血管收缩和受压引起组织缺血坏死。 xV+x260+lw1ZJSOCpLnDdwczpYoIwBLbnYeOhiP/YbEQ3b0A6Rv3qyyioKjT5u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