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自“神农尝百草”以来,“药”和“食”就密不可分,在我国食品和药品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药食同源”文化,这一文化的形成,与我国中医药理论的特点与发展历史紧密联系。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不但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还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相关理论,形成了“药”和“食”的整体理论体系。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更是明确提出三品分类法,根据毒性的有无和大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所云“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说明上品药物包含着食物的内容,无毒且具有补益作用,可以久服、多服。这一记载为“药食同源”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后世涌现了大量的药食同源相关书籍,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中医药学教学的部分学者与教授,对“药食兼用”的食物与中药作了全面详细的功能介绍,为卫生部拟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做出了贡献。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我与同道参考《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的中药,重新拟定药食同源物品名单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2002年,卫生部颁布“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其中第一部分就是“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此后,在2014年和2018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先后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征求将党参等9种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意见的函》,再次就扩增药食同源名录征求意见。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并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以古今视角总结101个药食同源物质的历史演变情况和现代应用成果,不仅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也可让大众受益,为健康中国做出应有贡献,故乐而序之。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0月 Tlwn6hFzxlppC0akZ1H64oPx3f58W7fmmGi+QNM0pO6w5uMS4RKFptoHauiK5I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