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白芷

一、概述

白芷,别名芷、芳香、泽芬、香白芷等,为伞形科植物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 A.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 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从历代本草记载来看,白芷多作药用,又因其气味芳香,常用白芷叶作香浴。中医认为,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除药用和食用外,白芷根可作香料或调味辅料用。白芷含有香豆素类、挥发油类、苷类、生物碱及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抗菌、光敏作用、解痉止痛、中枢兴奋、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头痛、炎症、多种皮肤病、妇科疾病等方面的治疗。

二、来源考证

(一)品种考证

白芷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曰:“生河东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陶弘景曰:“今出近道处处有,近下湿地东间甚多。”《本草图经》载:“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今所在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余,白色,粗细不等。枝干去地五寸已上。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并附“泽州白芷”图。“吴地”即今浙江及江苏南部,“泽州”在今山西晋城东北。以上均强调了吴地的白芷与今之杭白芷颇有渊源。根据本草描述及附图基本上和今天的白芷相符。《本草乘雅半偈》描述了浙江白芷的栽培情况:“所在有之,吴地尤多,近钱唐笕桥亦种莳矣。春生苗,叶叶对生,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根长尺余,粗细不等,黄泽者为佳。”这种栽培于杭州笕桥的白芷即今之杭白芷并一直延续下来。实际上根据近人考证,今天的川白芷及祁白芷均引自杭白芷。结合古今本草及应用情况,白芷应包括伞形科植物白芷和杭白芷。这两种仅为栽培品种差异,实为同源。

(二)药用部位

《名医别录》曰:“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历代本草均只强调用地下肥大的根部。因而白芷药用部位古今一致,为根。

三、历代本草记载

1.《神农本草经》

白芷,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一名芳香。

2.《名医别录》

无毒,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一名白茝,一名虈,一名莞,一名苻离,一名泽芬。叶名蒿麻,可作浴汤。生河东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3.《本草经集注》

今出近道处处有,近下湿地东间甚多。叶亦可作浴汤,道家以此香浴,去尸虫,又用合香也。

4.《新修本草》

味辛,温,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一名芳香,一名白茝,一名虈,一名莞,一名苻离,一名泽芬。叶名蒿麻,可作浴汤。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今出近道,处处有,近下湿地,东间甚多。叶亦可作浴汤,道家以此香浴去尸虫,又用合香也。

5.《嘉祐本草》

臣禹锡等谨按范子计然云:白芷,出齐郡。以春取黄泽者善也。《药性论》云:白芷,君,有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痛,能蚀脓。日华子云:治目赤努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6.《本草图经》

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今所在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余,白色,粗细不等。枝秆去地五寸已上。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7.《本草衍义》

白芷 是也,出吴地者良。经曰: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至脐腹更增冷痛。此盖为败脓血所致,卒无已期,须以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余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

8.《汤液本草》

白芷 气温,味大辛,纯阳。无毒。气味俱轻,阳也。阳明经引经药,手阳明经本经药。行足阳明经,于升麻汤四味内加之。《象》云:治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药也。以四味升麻汤主之。《珍》云:长肌肉,散阳明之风。《心》云:治风通用,去肺经风热。《本草》云:主女子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日华子》云: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疮疥,排脓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明目。其气芳香,治正阳阳明头痛。与辛夷、细辛同用,治鼻病。内托,用此长肌肉,则阳明可知矣。又云: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

9.《本草蒙筌》

白芷 味辛,气温。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无毒。所在俱生,吴地尤胜。气甚香窜,又名芳香。根收处暑蛀无(是日收,则不蛀)。色选黄泽效速。恶旋覆,使当归。通行手足阳明二经,又为太阴经之引使也。乃本经头痛中风寒热解利之要药,亦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之仙丹(宜炒黑用)。作面脂去面瘢,散目痒止目泪。去肺经风寒,治风通用;疗心腹血痛,止痛多宜。外散乳痈背疽,内托肠风痔。排脓消毒,长肉生肌。一切疮疡,并用调治。与细辛、辛夷作料,治久患鼻塞如神。叶名蒿麻,道家常采煎汤浴体,能杀尸虫。

10.《本草纲目》

【附方】(旧一,新三十三)。一切伤寒(神白散,又名圣僧散:治时行一切伤寒,不问阴阳轻重、老少男女孕妇,皆可服之。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取汗。不汗再服。病至十余日未得汗者,皆可服之。此药可卜人之好恶也。如煎得黑色,或误打翻,即难愈;如煎得黄色,无不愈者。煎时要至诚,忌妇人鸡犬见。《卫生家宝方》)。一切风邪(方同上)。风寒流涕(香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为末,蜡茶点服二钱。《百一选方》)。小儿流涕(是风寒也。白芷末、葱白,捣丸小豆大,每茶下二十丸。仍以白芷末,姜汁调涂太阳穴,乃食热葱粥取汗。《圣惠方》)。小儿身热(白芷煮汤浴之,取汗避风。《子母秘录》)。头面诸风(香白芷切,以萝卜汁浸透,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或以嗅鼻。《直指方》)。偏正头风(百药不治,一服便可,天下第一方也。香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调下。《谈野翁试效方》)。头风眩运(都梁丸,见发明下)。眉棱骨痛(属风热与痰。白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丹溪纂要》)。风热牙痛(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芡子大,频用擦牙。此乃濠州一村妇以医人者,庐州郭医云,绝胜他药也。或以白芷、吴茱萸等分,浸水漱涎。《医林集要》)。一切眼疾(白芷、雄黄为末,炼蜜丸龙眼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后茶下,日二服。名还睛丸。《普济方》)。口齿气臭(《百一选方》:用香白芷七钱为末,食后井水服一钱。《济生方》:用白芷、川芎等分,为末,蜜丸芡子大,日噙之)。盗汗不止(太平白芷一两,辰砂半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屡验。《朱氏集验方》)。血风反胃(香白芷一两,切片,瓦炒黄为末。用猪血七片,沸汤泡七次,蘸末食之,日一次。《妇人良方》)。脚气肿痛(白芷、芥子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效。《医方摘要》)。妇人白带(白芷四两,以石灰半斤,淹三宿,去灰切片,炒研末。酒服二钱,日二服。《医学集成》)。妇人难产(白芷五钱,水煎服之。《唐瑶经验方》)。胎前产后(乌金散:治胎前产后虚损,月经不调,崩漏及横生逆产。用白芷、百草霜等分,为末,以沸汤入童子小便同醋调服二钱。丹溪加滑石,以芎归汤调之。《普济方》)。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小便气淋(结涩不通。白芷醋浸焙干,二两,为末。煎木通、甘草酒调下一钱,连进二服。《普济方》)。鼻衄不止(就以所出血调白芷末,涂山根,立止。《简便方》)。小便出血(白芷、当归等分,为末,米饮每服二钱。《经验方》)。肠风下血(香白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神效。《余居士选奇方》)。痔漏出血(方同上,并煎汤熏洗。《直指方》)。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即消。《医方摘要》)。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傅之。《卫生易简方》)。乳痈初起(白芷、贝母各二钱,为末,温酒服之。《秘传外科方》)。疔疮初起(白芷一钱,生姜一两,擂酒一盏,温服取汗,即散。此陈指挥方也。《袖珍方》)。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小儿丹瘤(游走入腹必死。初发,急以截风散截之。白芷、寒水石为末,生葱汁调涂。《全幼心鉴》)。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集简方》)。解砒石毒(白芷末,井水服一钱。《事林广记》)。诸骨哽咽(白芷、半夏等分,为末。水服一钱,即呕出。《普济方》)。毒蛇伤螫(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末一升,灌之。觉脐中搰搰然,黄水自口出,腥秽逆人,良久消缩如故云。以麦门冬汤调尤妙,仍以末搽之。又径山寺僧为蛇伤,一脚溃烂百药不愈。一游僧以新水数洗净腐败,见白筋,挹干,以白芷末,入胆矾、麝香少许掺之,恶水涌出。日日如此,一月平复。洪迈《夷坚志》)。

11.《本草从新》

白芷宣、发表、祛风燥湿。色白味辛,行手阳明庚金(大肠)。性温气浓,行足阳明戊土(胃)。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辛金(肺)。故主治不离三经。通窍发汗,除湿散风。治头目昏痛(阳明之脉萦于面,故治头面诸疾。杨吉老方,白芷汤泡四五遍,蜜丸弹子大,名都梁丸。每服一丸,荆芥点腊茶嚼下)。眉棱骨痛(风热与痰、同酒浸黄芩为末,茶下)。牙痛(上龈属足阳明,下龈属手阳明,二经风热)。鼻渊(肺主鼻,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故鼻多浊涕而渊。经曰:脑渗为涕,宜同细辛、辛夷治之)。目痒泪出面皯(干,去声。面黑气)。瘢疵(可作面脂)。皮肤燥痒,三经风热之病,及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疮疡,三经湿热之病。活血排脓(肠有败脓血,淋露腥秽,致脐腹冷痛,须以此排之)。生肌止痛,解砒毒,蛇伤(先以绳扎伤处,酒调下白芷末五钱。种白芷能辟蛇)。又治产后伤风,诸种头痛(自鱼尾上攻。血虚头痛,多在日晚,宜四物加辛芷;气虚头痛,多在清晨,宜芎、藁倍参。刘松石《保寿堂经验方》。治偏正头风,白芷、川芎各三钱,搽牛脑上,加酒顿熟,热食尽醉,其病如失)。燥能耗血,散能损气,有虚火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色白气香者佳(名官白芷。不香者名水白芷)。不堪用。微焙。当归为使。恶旋复花。

12.《得配本草》

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其气芳香,通窍发汗,除湿散风。退热止痛,排脓生肌。凡鼻渊目泪,头疼颊热,眉棱骨痛,牙痛疮瘘,项生块磊,崩带肠风,败脓腥秽,因风湿致疾者,皆可施治。解砒石、蛇虫毒。得辰砂,治盗汗不止(湿热去也)。并擦风热牙痛。得荆芥、腊茶,治风寒流涕。得椿根皮,治湿热带下。配黄芩,治眉棱骨痛(湿热致痛)。配白芥子、生姜汁,调涂香港脚肿痛。配红葵根、白芍、枯矾,以蜡化丸,治带下败脓(如脓尽,以他药补之)。佐蒌仁,治乳痈。和猪血,治血风。色白气香者佳。削去皮切碎,用黄精等分拌蒸两次,晒干去黄精用。提女人崩带,炒炭用。去面上䵟斑,生用。其性燥烈而发散,血虚、气虚者禁用。痈疽已溃者勿用。怪症:饥饱失时,不能消化,腹中生鳖,行止无常,人形削瘦者,用白芷为君,合雄黄、白马尿和丸,童便下三钱,每日不断,至愈而止。

13.《本草崇原》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芷处处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余,粗细不等,色白气香)。白芷臭香色白,气味辛温,禀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妇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者,《经》云:阳明胃脉,其气下行而主阖。白芷辛温,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则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可治也。治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者,白芷芳香,气胜于味,不但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且禀阳明中土之气上达,故寒热头风侵目泪出可治也。土主肌肉,金主皮肤,白芷得阳明金土之气,故长肌肤,面乃阳明之分部,阳气长,则其颜光,其色鲜,故润泽颜色。白芷色白,作粉如脂,故可作面脂。

四、用法与用量

白芷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品种,用量为3~10g。白芷在现代食品中应用广泛,主要作为香料和调味,适量食用。

五、药膳应用

(一)粥类

白芷粥
【来源】

经验方。

【材料】

白芷 10g,黄芪 5g,大米 100g。

【做法】

将白芷、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 1~2剂,连续 2~3d。

【功效】

祛风解表,益气补虚,宣通鼻窍。

(二)茶类

1.白芷菊花茶
【来源】

经验方。

【材料】

白芷、菊花、薄荷各5g。

【做法】

上药共研细末,置保温瓶中,用开水适量冲泡,盖闷15min后代茶饮用。

【功效】

疏风清热止痛。

2.天麻川芎茶
【来源】

《药茶治百病》。

【材料】

川芎10g,明天麻、雨前茶、白芷各3g。

【做法】

上4味药置500ml黄酒中,煎至250ml。原药再加黄酒500ml,煎至250ml,头二煎药液混匀。每次饮用30~60ml,1日2~3次。

【功效】

养血祛风,清窍止痛。

3.黄芩白芷茶
【来源】

《中华药茶谱》。

【材料】

黄芩(酒浸炒),白芷,茶叶适量。

【做法】

取黄芩(酒浸炒)、白芷各30g,共研细末,混匀。每服取茶叶6g,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0min。取清液趁热兑入药末6~12g,摇匀,分次代茶饮用。1日内饮完。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止痛。

4.祛风白芷茶
【来源】

经验方。

【材料】

当归、防风、白芷各100g。

【做法】

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服用茶叶10g,加水250ml煮沸,取汁置保温瓶中,兑入药末6~10g,盖闷15min后摇匀,代茶分次服用。

【功效】

祛风,止痛。

5.苏芷茶
【来源】

经验方。

【材料】

紫苏叶、白芷、荷叶各等份。

【做法】

上药等量,研末分包,每包约10g。每次取1包与新茶(3~6g)共置保温杯中,以沸水200ml冲闷15min,倾出药汁,加入蜂蜜少许混合后温饮,1日2~3次。

【功效】

祛风清热止痛。

(三)酒类

1.黑料白芷酒
【来源】

经验方。

【材料】

黑豆(炒)250g,桑椹 100g,黄精 100g,白芷 30g,黄酒 1.5L。

【做法】

将药捣碎,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入酒浸泡,密封,7d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装瓶备用。每日适量饮之。

【功效】

补肾填精,祛风止痛。

2.花椒酒
【来源】

经验方。

【材料】

花椒 60g,白芷 60g,旋覆花 60g,肉桂 25g,白酒 1L。

【做法】

花椒(去目并闭口者),微炒,使之出汗,连同白芷、旋覆花、肉桂共捣碎末,置于净瓶中,用白酒浸泡,封口,5d后开启,过滤去渣备用。

【功效】

温里散寒,祛风止痛。

3.五香料酒
【来源】

《清太医院配方》。

【材料】

白芷 100g,甘草 100g,菊花 100g,甘松 100g,官桂 100g,藿香 100g,山柰 100g,青皮 100g,薄荷 100g,檀香 50g,砂仁 50g,丁香 50g,大茴香 120g,细辛 10g,红曲 10g,木香18g,干姜 12g,小茴香 15g,烧酒 9L。

【做法】

将上药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净坛中,入酒浸泡,密封10d,开启,过滤即可饮用。

【功效】

温中理气,消食化积。

六、现代研究

(一)主要成分

1.营养成分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有铁、铜、锌、钙、镁、钡等。

2.其他成分

香豆素类成分、挥发油类成分、苷类成分、谷甾醇、生物碱、有机酸类等。

(二)主要活性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芷具有解热、解痉、镇痛、平喘、降压、兴奋运动和呼吸中枢、抗菌、抑制脂肪细胞合成等药理作用。

目前白芷作为香料、调味品以及在药膳上有广泛应用。白芷作为一种常用香料,常与砂仁、豆蔻等芳香药物在食品加工业中广泛使用。如四川四大腌菜之一的川冬菜在制作中所用的香料就包括白芷,著名调味品“十三香”中也包括白芷。药膳中也经常使用白芷,如白芷炖银耳等。此外,由白芷、干姜、大蒜等制成的植物抑菌香料可用于榨菜、大头菜等腌菜的调味剂及保鲜剂,在不含化学防腐剂的情况下能长期保存。

鉴于白芷在皮肤及人体血液循环中的功效,目前白芷越来越多应用于美容方面,特别是祛斑类化妆品。此外,白芷制成的脚气露、防晒露、洗发水等化妆品可治疗头癣、头皮屑等疾病。

(三)毒理学评价

白芷的安全性值得关注,临床上有白芷导致中毒、全身过敏反应以及引起流产的相关报道。

七、安全小贴士

阴虚血热者忌服。

八、参考文献

[1]梓萱 .白芷美容称上品[J].中国保健营养,2010(9):40-42.

[2]朱艺欣,李宝莉,马宏胜,等.白芷的有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159-162,166.

[3]戴跃进,谢成科,李宏宇 .白芷中微量元素的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1990,5(1):22-23.

[4]吴媛媛,蒋桂华,马玉瑛,等 .白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25-627.

[5]高学敏,党毅 .中医美容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2,469,564.

[6]席孝萍,王多德 .白芷中毒 1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187.

[7]陈淑侠 .白芷致全身过敏反应 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7):36.

[8]陈绪忠 .内服白芷引起流产[J].湖北中医杂志,1993,1(2):48. kGlHaryhxh0fiGZYSnz+jCfg/KVfv4M6N3Hp/vZSo20Pkglvh6ga/OSCyvHSQL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