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火麻仁

一、概述

火麻仁,别名大麻仁、麻仁、火麻子等,来源于桑科植物大麻 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火麻仁最早以“麻子”载入《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民间主要通过蒸、煮等方法以供食用,亦有多个地区榨油食用。火麻仁中含脂肪酸和酯类、木脂素酰胺类、甾体类、大麻酚类、黄酮和苷类、生物碱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溃疡、治疗便秘、降血压、心肌损伤保护、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衰老、镇痛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便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等方面的治疗。

二、来源考证

(一)来源考证

火麻仁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原名麻子。历代本草又名麻 、麻子、麻子仁、麻仁、大麻子、大麻仁、冬麻子、火麻子等。“火麻仁”之名始见于元代吴瑞所撰的《日用本草》。《神农本草经》始作麻 ,并又将“麻子”附在麻 条下。《本草纲目》收载大麻子于谷部麻麦稻类,李时珍曰:“大麻即今火麻,亦曰黄麻。处处种之,剥麻收子……大科如油麻。叶狭而长,状如益母草叶,一枝七叶或九叶。五六月开细黄花成穗,随即结实,大如胡荽子,可取油。剥其皮作麻。其秸白而有棱,轻虚可为烛心。”其植物形态特征与今之桑科植物大麻相符合。《证类本草》“麻贲”项下所附植物图与今用之大麻非常相似。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大麻雌雄分株及其植物学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同样符合桑科植物大麻的植物形态特征。综合相关考证认为,历代本草记载的大麻就是现今桑科大麻属植物大麻。

(二)药用部位

宋代《本草图经》载:“今处处有,皆田圃所莳,绩其皮以为布者。麻 ,一名麻勃,麻上花勃勃者,七月七日采。麻子九月采,入土者不用。”说明当时大麻种植已相当广泛。火麻仁的使用部位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并未明确用种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伊始明确用种仁:“其子中人(仁),合丸药并酿酒,大善,而是滑利性。”此后本草方书中基本以种仁入药为主,并且记载了详细的去皮壳方法。《备急千金要方》:“治连用饮酒咽喉烂,舌生疮方,大麻仁(一升)……。”宋代《图经本草》则记载其去壳方法:“今用麻仁,极难去壳,医家多以水浸。经三、两日,煮令壳破,曝干。新瓦上擂取自用。”《本草衍义》记载麻子去壳之法更为翔实:“取麻子,帛包之,沸汤中浸,汤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日中曝干,就新瓦上挼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完。张仲景麻仁丸,是用此大麻子。”对于去壳使用的原因,李时珍已经在《本草纲目》中直接指出:“壳有毒而仁无毒也。”综合火麻仁的应用历史及历代综合性本草和食物性本草的记载可以看出,尽管火麻仁历代记载名称有别,来源是明确的,即桑科植物大麻。从部位来看,其药用部位当是大麻种子之去壳种仁。

三、历代本草记载

1.《神农本草经》

麻子,味甘,平,主补中益气,肥健不老。

2.《名医别录》

无毒。疗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长发,可为沐药。久服神仙。九月采。入土中者贼人。生太山川谷。

3.《本草经集注》

陶隐居云:麻 即牡麻,牡麻则无实,今人作布及履用之。麻勃,方药亦少用,术家合人参服之,令逆知未来事。其子中仁,合丸药并酿酒,大善,而是滑利性。麻根汁及煮饮之,亦主瘀血、石淋。

4.《新修本草》

《唐本注》云: ,即麻实,非花也。《尔雅》云: ,枲实。《礼》云:苴,麻之有 者。注云:有子之麻为苴。皆谓子耳。陶以一名麻勃,谓勃勃然如花者,即以为花,重出子条,误矣。既以麻 为米之上品,今用花为之,花岂堪食乎?根主产难胞衣不出,破血壅胀,带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效。沤麻汁,主消渴。捣叶水绞取汁,服五合,主蛔虫。捣敷蝎毒,效。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麻子,下气,利小便,去风痹皮顽,炒令香,捣碎,小便浸取汁服。妇人倒产,吞二七枚即正。麻子去风,令人心欢。压为油,可以油物。早春种,为春麻子,小而有毒;晚春种,为秋麻子,入药佳。

5.《嘉祐本草》

,枲实。释曰:枲,麻也; ,麻子也。《仪礼》注:苴,麻之有 者。又《禹贡》青州厥贡岱畎丝枲是也。又曰荸麻。释曰:直麻之盛子者也。一名荸,一名麻母。《药性论》云:麻花,白麻是也。味苦,微热,无毒。方用能治一百二十种恶风,黑色遍身苦痒,逐诸风恶血。主女人经候不通, 虫为使。又叶沐发,长润。青麻汤淋瘀血,又主下血不止。麻青根一十七枚,洗去土,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冷,分六服。又云:大麻仁,使。治大肠风热结涩及热淋。又麻子二升,大豆一升,熬令香,捣末,蜜丸,日二服,令不饥,耐老益气。子五升研,同叶一握捣相和,浸三日去滓,沐发,令白发不生,补下焦,主治渴。又子一升,水三升,煮四、五沸,去滓,冷服半升,日二服,瘥。陈士良云:大麻人,主肺藏,润五藏,利大小便,踈风气。不宜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气,妇人多食发带疾。《日华子》云:大麻,补虚劳,逐一切风气,长肌肉,益毛发,去皮肤顽痹,下水气及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

6.《本草衍义》

海东来者最胜,大如莲实,出毛罗岛。其次出上郡、北地,大如豆,南地者子小。去壳法:取麻子,帛包之,沸汤中浸,汤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日中曝干,就新瓦上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完。张仲景麻仁丸,是用此大麻子。

7.《汤液本草》

味甘平。无毒。入足太阴经,手阳明经。《本草》云:主补中益气,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长发,可为沐药。久服肥健不老。《液》云:入足太阴、手阳明。汗多冒热便难,三者皆燥湿而亡津液,故曰脾约。约者,约束之义,《内经》谓:燥者润之,故仲景以麻仁润足太阴之燥及通肠也。

8.《本草蒙筌》

味甘,气平。无毒。乡落俱有,平地沿栽。根实花茎,依时收采。各有用度,并无弃遗。麻骨可作炬心,麻皮堪绩布疋。麻子入药,修制宜精。始用帛包浸沸汤,待冷检出;井内,隔水勿沾。务过一宵,方取曝日。候干燥置平地面,压重板揩净壳皮。择起细仁,随宜索效。或搀粳米煮粥,或佐血药为丸。经入阳明大肠及足太阴脾脏。恶茯苓一味,畏牡蛎白薇。益气补中,催生下乳。去中风出汗,皮肤顽痹;润大肠风热,结涩便难。止消渴而小水能行,破积血而血脉可复。胎逆横生易顺,产后余疾总除。和菖蒲鬼臼为丸,吞服即见鬼魅。合豆子头发着井,祝敕能辟瘟魔。乃作沐汤,头发滋润。久服肥健,不老神仙。重压取油,亦能油物。麻花味苦性热,堪调经水不通。驱恶风黑色遍身,散诸风瘙痒难抵。麻根煮服,更通石淋。除难产带下崩中,逐踠折挝打瘀血。麻叶捣汁,又杀蛔虫。或被蝎伤,敷之即效。麻沸汤专主虚热,渍麻汁善解渴消。

9.《本草纲目》

【附方】(旧二十,新十八)。服食法(麻子仁一升,白羊脂七两,蜜蜡五两,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不饥耐老。《食疗》)。耐老益气(久服不饥。麻子仁二升,大豆一升,熬香为末,蜜丸。日二服。《药性论》)。大麻仁酒(治骨髓风毒疼痛,不可运动。用大麻仁水浸,取沉香一大升曝干,于银器中旋旋慢炒香熟,入木臼中捣至万杵,待细如白粉即止,平分为十帖。每用一帖,取家酿无灰酒一大碗,同麻粉,用柳槌蘸入砂盆中擂之,滤去壳,煎至减半。空腹温服一帖。轻者四五帖见效,甚者不出十帖,必失所苦,效不可言。《箧中方》)。麻子仁粥(治风水腹大,腰脐重痛不可转动。用冬麻子半斤,研碎,水滤取汁,入粳米二合,煮稀粥,下葱、椒、盐豉。空心食。《食医心镜》)。老人风痹(麻子煮粥,上法食之)。五淋涩痛(麻子煮粥,如上法食之。同上)。大便不通(麻子煮粥,如上法服之。《肘后方》)。麻子仁丸(治脾约,大便秘而小便数。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熬研,炼蜜丸梧桐子大。每以浆水下十丸,日三服。不知再加。《张仲景方》)。产后秘塞(许学士云:产后汗多则大便秘,难于用药,惟麻子苏子粥最稳。不惟产后可服,凡老人诸虚风秘,皆得力也。用大麻子仁、紫苏子各二合,洗净研细,再以水研,滤取汁盏,分二次煮粥啜之。《本事方》)。产后瘀血(不尽。麻子仁五升,酒一升渍一夜,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再服一升,不吐不下。不得与男子通一月,将养如初产法。《千金方》)。胎损腹痛(冬麻子一升,杵碎熬香,水二升煮汁,分服。《心镜》)。妊娠心痛(烦闷。麻子仁一合研,水二盏,煎六分,去滓服。《圣惠》)。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年者。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浸一夜。日服一升。《普济方》)。呕逆不止(麻仁三合杵熬,水研取汁,着少盐吃,立效。李谏议常用,极妙。《外台》)。虚劳内热[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气吸吸,口燥热淋。用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减半,分服。四五剂。《外台》]。补下治渴(麻子仁一升,水三升,煮四五沸去滓。冷服半升,日二。《药性论》)。消渴饮水日(至数斗,小便赤涩。用秋麻子仁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饮汁,不过五升瘥。《肘后方》)。乳石发渴(大麻仁三合,水三升,煮二升。时时呷之。《外台》)。饮酒咽烂(口舌生疮。大麻仁一升,黄芩二两,为末,蜜丸。含之。《千金方》)。脚气肿渴(大麻仁熬香,水研取一升。别以水三升,煮一升赤小豆,取一升汁,即内麻汁,更煎三五沸。食豆饮汁。《外台秘要》)。脚气腹痹(大麻仁一升研碎,酒三升,渍三宿。温服大良。《外台》)。血痢不止(《必效方》: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食,极效。《外台》)。小儿痢下(赤白,体弱大困者。麻子仁三合,炒香研细末。每服一钱,浆水服,立效。《子母秘录》)。截肠怪病(大肠头出寸余,痛苦,干则自落,又出,名为截肠病,若肠尽即不治。但初觉截时,用器盛脂麻油坐浸之,饮大麻子汁数升,即愈也。《夏子益奇疾方》)。金疮瘀血(在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熟,水九升,煮一升半,顿服。血出不尽,更服。《千金》)。腹中虫病(大麻仁三升,东行茱萸根八升,渍水。平日服二升,至夜虫下。《食疗》)。小儿疳疮(嚼麻子傅之,日六七度。《子母秘录》)。小儿头疮(麻子五升研细,水绞汁,和蜜傅之。《千金》)。白秃无发(麻子三升炒焦研末,猪脂和涂,发生为度。《普济方》)。发落不生( 麻子汁煮粥,频食之。《圣济总录》)。聤耳出脓(麻子一合,花胭脂一分,研匀,作梃子,绵裹塞之。《圣惠方》)。大风癞疾(大麻仁三升淘晒,以酒一斗浸一夜,研取白汁,滤入瓶中,重汤煮数沸收之。每饮一小盏,兼服茄根散、乳香丸,取效。《圣惠方》)。卒被毒箭(麻仁数升,杵汁饮。《肘后》)。解射罔毒(大麻子汁饮之良。《千金》)。辟禳温疫(麻子仁、赤小豆各二七枚,除夜着井中。饮水良。《龙鱼河图》)。赤游丹毒(麻仁捣末,水和傅之。《千金方》)。湿癣肥疮(大麻 傅之,五日瘥。《千金方》)。瘭疽出汁(生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状。剥净,以大麻子炒研末摩之。《千金方》)。

10.《本草从新》

一名火麻。甘,平,滑利。缓脾润燥。治阳明病胃热,汗多而便难(汗出愈多、则精枯而大便愈燥)。仲景治脾约有麻仁丸。成无己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子和曰:诸燥皆三阳病。宣风利关节,催生而通乳。陈士良云: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事,妇人多食,即发带疾。以其滑利下行,走而不守也,肠滑者尤忌。极难去壳,帛裹置沸汤中,待冷,悬井中一夜,晒干,就新瓦上捋去壳,捣用。畏牡蛎、白薇、茯苓。

11.《得配本草》

一名火麻,畏茯苓、牡蛎、白薇。甘,平。滑利。入足太阴,兼手阳明经血分。理女子经脉,治汗多胃燥,除里结后重,去皮肤顽痹,能催生下乳。合苏子研汁煮粥,治虚风便秘。同紫菀、杏仁煎服,治大便不利(肺气润,便自利)。以葱、椒、盐豉入麻仁粥食之,治风水腹大,腰脐重痛。去壳研用。多食滑精痿阳发带疾。怪症:肠头出寸许,痛苦非常,干则自落,又出又落,名截肠。宜于初起麻油浸之,食大麻仁汁数升而愈。”

12.《本草崇原》

气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久服肥健,不老神仙(大麻即火麻,俗名黄麻。始出泰山川谷,今处处种之,其利颇饶。叶狭茎长,五六月开细黄花成穗,随结子可取油。《齐民要术》曰:麻有雌雄,于放花时拔出雄者,若未花先拔,则不结子)。大麻放花结实于五六月之交,乃阳明太阴主气之时。《经》云: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又,长夏属太阴主气,夫太阴、阳明,雌雄相合,麻仁禀太阴、阳明之气,故气味甘平。主补中者,补中土也。益气者,益脾胃之气也。夫脾胃气和则两土相为资益,阳明燥土得太阴湿气以相资,太阴湿土得阳明燥气以相益,故久服肥健,不老神仙。

四、用法与用量

火麻仁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品种,用量为10~15g。火麻仁作为食品可以做粥、汤、茶等,适量食用。

五、药膳应用

(一)粥类

1.麻仁粥
【来源】

经验方。

【材料】

火麻仁60g,黑芝麻20g,粳米250g,葱白、姜末、细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

将火麻仁、粳米分别洗净沥干,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烧开,小火慢煮,至米烂仁熟时,可依不同口味调入葱白、姜末、细盐和味精,稍煮成粥即可。

【功效】

润燥滑肠。

2.紫苏麻仁粥
【来源】

《中华药粥谱》。

【材料】

紫苏子 12g,火麻仁 12g,粳米 100g。

【做法】

上述材料分别洗净沥干,入锅煮成粥即可。

【功效】

润肠通便。

(二)汤类

1.火麻仁长寿汤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材料】

火麻仁50g,芥菜(或其他野菜)250g,食盐、味精、花生油各适量,上汤1500ml。

【做法】

先将火麻仁洗净,与少量干净水用石磨磨成浆,再用白纱布过滤,去渣取浆;芥菜洗净切成段,上汤放锅内,大火煮开,放入火麻仁浆和芥菜,煮熟后加入花生油、食盐和味精,调匀即可食用。

【功效】

润肠。

2.麻仁决明汤
【来源】

经验方。

【材料】

茴香8个,火麻仁30g,决明子15g。

【做法】

将以上3味研烂,加水煎20min,略沉淀,取清汤即可。

【功效】

温胃理气,润肠通便。

(三)茶类

麻仁蜜茶
【来源】

经验方。

【材料】

火麻仁50g,桑椹50g,蜜适量。

【做法】

上药炒香研为细末,每次3~5g,加入适量蜂蜜,以开水冲服,1日1次。

【功效】

润燥滑肠。

(四)酒类

火麻仁酒
【来源】

《中华药酒谱》。

【材料】

火麻仁 160g,白酒 500ml。

【做法】

将火麻仁炒香后捣碎,置于净瓶中,入好酒浸泡,封口;3d后开启,过滤后备用。每次饭前随量温饮。

【功效】

润肠通便,兼补中虚。

(五)相关食用制品

火麻仁蛋白功能饮料
【来源】

中国专利。

【材料】

重量份为火麻仁1~30份,饮用水60~150份,白砂糖1~25份,六偏磷酸钠0.01~0.20份,单脂肪酸甘油酯0.05~0.4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0.20份。

【做法】

①按配方量称取火麻仁原料,用水重复漂洗3遍,去除其中的泥沙及火麻仁壳等杂质;②向漂洗干净的火麻仁原料中加入配方量的饮用水,进行打浆,打浆时料液比控制在1∶10~1∶30,保证水温在40~90℃,采用浆渣自分磨浆机,将分离的渣滓进行二次磨浆,混合打浆所得浆液和二次磨浆所得浆液,即得火麻仁蛋白原浆;③按配方量称取白砂糖、六偏磷酸钠、单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即得辅料混合物;④使用胶体磨将经过上述工艺步骤制得的火麻仁蛋白原浆和辅料混合物分别精磨;⑤采用120~500目的精密过滤器;将步骤④磨好的火麻仁蛋白原浆过滤1次,将滤液与磨好的辅料混合物混合均匀,得到火麻仁蛋白混合液;⑥将步骤⑤得到的火麻仁蛋白混合液进行二次高压均质,一次均质压力为5~30MPa,二次均质压力为20~50MPa,均质时保证所述蛋白混合液温度在40~90℃,均质后的蛋白混合液经管式超高温瞬时灭菌器灭菌,灭菌温度为100~200℃,灭菌时间为2~30s,将灭菌后的蛋白混合液进行灌装。

【功效】

润肠。

六、现代研究

(一)主要成分

1.营养成分

脂肪油、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等,营养元素铁、钠、锰、锌、镁、钙、钾等。

2.其他成分

脂肪酸和酯类、木脂素酰胺类、甾体类、大麻酚类、黄酮和苷类、生物碱、挥发油、蛋白质和氨基酸等。

(二)主要活性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火麻仁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对许多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便秘、高血压、肿瘤等疗效较好。

(三)毒理学评价

含有一定量的毒蕈碱和大麻素等生物活性很高的成分,食用过量(超过50g)有中毒可能,产生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木、哭闹、失去定向力、瞳孔散大、抽搐、甚至昏迷。

七、安全小贴士

中医认为,火麻仁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脾肾不足之便溏、阳痿、遗精、带下者慎服。

八、参考文献

[1]尹燕霞,吴和珍,魏群 .火麻仁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6):92-94.

[2]唐慎微.证类本草[M].尚志钧,校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3]卫莹芳,王化东,郭山山,等 .火麻仁品种与药用部位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3):1773-1776.

[4]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江户医学影北宋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5]农训学.“长寿汤”——火麻仁汤[J].健康生活,2005(2):52.

[6]陈聪颖,唐年初,崔淼,等 .巴马火麻仁的组分测定及营养评价[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2):435-437,440.

[7]贺海波,石孟琼.火麻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5):56-57.

[8]张明发,沈雅琴 .火麻仁药理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08,29(11):511-513. 00qcnMJ7/lGjjforhTpRwUbQcXRXQHGD13o8epHnUC7IO3Qt+3PjPSRwgICY4HL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