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波总算是过去,病人也陆续都完成了检查,这个时候等在门口的小陈总算等到了文教授的召唤。
“陈晨天!在吗?”
小陈马上起身:“在,在!”
护士问道:“ 肠镜检查的裤子 [1] 换好了吗?”
“嗯,换好了。”
“拉了几次了?”
“十多次了。”
“
最后一次拉出来的是什么颜色
?”
“跟清水一样了,稍微带点黄色。”
“有粪渣吗?”
“没有了。”
“平常吃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 [2] 吗?”
“哦,没吃过。平常不吃药。”
内镜护士做完术前常规询问后,把陈晨天带到文教授那里,躺下,侧卧,臀部对着医生,双腿弯曲。
“小陈呀,你来啦,等很久了吧。”文教授亲切地询问道,而这个时候其实文教授已经快站不住了,等着内镜护士准备肠镜的空隙,坐在旁边的转椅上休息。
“不不不,文教授,您能给我加班做肠镜,我已经很感谢了。还好还好,谢谢。”
文教授虽然忙碌了一个上午,可听到小陈这样的感恩,还是很欣慰的,便说道:“以前做过肠镜吗?”
“没有。”
“肠镜可能有点难受,能忍受吗?”
“会疼呀?文教授,一般的还能忍受的。”
“一般是有点 胀气感 [3] ,有些病人会疼。”文教授解释道。
小陈咬咬牙,点头说道:“嗯,来吧。”
为了减少摩擦,医生在操作时会在肠镜头端涂抹润滑剂。
肠镜检查一般是先将肠镜从直肠往上一直插到最深处——回盲部(人体右下腹,阑尾开口以及大肠小肠连接的地方),必要时可以进入小肠一小段,再逐渐返回观察。
检查中文教授突然眉头一皱,没说话,只是反复对直肠的一个有点隆起来了的地方,大小在2厘米左右,做各种观察—— 放大、电子染色 [4] 。最后在护士配合下,取了活检,并做了加急病理检查的处理。
文教授很诚恳地和小陈说道:“小陈,今天肠镜检查很顺利,我在你直肠里看到一个肿块,这个位置很尴尬,距离肛门很近,具体性质要等明天的病理结果。我的经验是,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如果可以我肠镜下给你切除,要不然位置很靠近肛门;如果外科手术切除,可能肛门保不住!”
“肛门保不住!”小陈一愣,“保不住是什么意思?”
“就是可能需要切除肿瘤,然后将肛门封闭,以后大便从肚子上接个袋子出来。”
这段话,让小陈差点晕了过去。原本就泻药吃完腿软的,现在听说可能是恶性肿瘤,要开刀,肛门保不住,想想自己才30岁不到,还没结婚,父亲刚刚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面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几分钟的思绪,让小陈似乎老了很多。
“接下来,我该怎么办?”小陈迷惘地看着文教授。
文教授知道这么直白地告诉他,是残忍了一些,但是这事也不可能跟他的父母亲去说,只能如此。文教授说道:“我明天给你做一个 超声内镜 [5] ,然后你要做一个下腹部CT增强扫描,看周围是否有转移迹象。”
原本精力旺盛的小陈,在这么一波谈话后,变得双眼无神,大脑空白。他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父亲的肠癌刚开刀,自己也可能是肠癌,一个熬了30年原本充满希望的家庭,瞬间蒙上了一层无法抹去的阴影,这可怎么办?这也没法和父母亲去说。小陈只是礼貌性地回应了文教授,而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已经想不起来了。
当晚,小陈还顶着红红的眼睛,给父亲伴护陪夜,母亲问怎么回事,小陈只是笑笑说道:“熬夜,熬的。”
转天,医生给小陈做了超声内镜检查,发现肿瘤并没有很明显的浸润现象,肠道黏膜几层结构还是完整的,因此,如果增强CT提示没有明显转移的话,可以行 ESD [6] 治疗。这个消息传到小陈耳朵里,小陈瞬间感觉生活充满阳光,兴奋地差点跳起来。
几天后,增强CT结果出来了,证实没有远处转移迹象,因此文教授给小陈做ESD治疗,而手术并非想象中那么顺利。
为了尽可能地保留直肠和肛门功能,文教授小心地分离肿瘤,但是肿瘤的进展远远超过了超声内镜的判断,还是有部分肿瘤组织有深度侵犯的迹象,因此文教授尝试切除更深的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文教授经验老道,但手术几次碰到血管,还是出了很多血。庆幸的是,手术当中没有发生穿孔并发症,但是为了将肿瘤切干净一些,而使得肠子变得很薄很薄,跟一层纸没有什么两样。因此,下台后文教授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术后的康复。
切下来的组织直径足足有4厘米大。
在等待病理结果的几天里,医生严格控制着陈晨天的饮食,严格输液治疗,术后并没有出现腹痛、发热的症状,到底是年轻人呀。
而这个时候比文教授团队还辛苦的,或许就是陈晨天的妈妈了,因为家里两个男人都要照顾,看着也真是可怜。
每次查房,文教授冲着小陈反复念叨的还是那句话:“人间有真情,放心吧。”
病理结果出来了,肿瘤侵犯的深度还好,在安全范围内,做到了治愈性切除,不用追加外科手术,肛门保住了!小伙子的新生活,重启了!
陈晨天感觉空气都变得格外清新,好像重新活过来的感觉,放在心头的石头总算是落下了。文教授查房的时候,对着陈晨天和研究生们说道:“你们感受到了吗? 早期检查 [7] 是多么重要!对患者小陈我们当时考虑的是,他父亲患有肠道恶性肿瘤,因此建议直系亲属筛查一下,仅此而已,没想到有不幸的‘意外收获’。这个肿瘤位置很刁,如果外科手术,肛门肯定保不住,而做肠镜下ESD,对病人保住肛门来说则是最好的选择。同学们,作为以后的医生,你们千万要为病人着想。或许对你来说,一个病人的诊治结束了,该开刀开刀,肛门该切就切了。但你们要知道,一个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对于病人,我们要想在心里,时时刻刻想办法,换位思考,这样你也能得到病人的尊重。”
文教授见多识广,类似的病例见多了。对于文教授来说,小陈只是众多病人中的一个。而对于小陈这样一个个的病人来说,后面就是一个个家庭。有时候医生认真仔细负责,可能就能挽救一个家庭,幸福一个家庭。所以,医生肩上的担子是很沉重的。
文教授讲着,学生们听着。突然,一个中年妇女冲上来,哭哭啼啼地要给文教授下跪。文教授不知发生了什么,一把拉起这个人,定睛一看,哦,原来是小陈的妈妈。
“文教授,您真是观世音菩萨呀!您救了我们一家呀!两个当家人的病都治好了,要不然,你让我怎么活呀……”
“哎呀,不不不,没有那么夸张啦,都是我们的工作……”文教授平静地说道。
或许这就是山里人淳朴的一面,他们会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谢,有时候会打听怎么“讨好”医生,经常会带一些“土特产”给医生,都是些自己家乡的东西,但医生常常怕“行风”问题不能收,家属就偷偷放在办公室,因此有时土特产变质发臭了才被发现。其实医生不缺这些,缺的是患者的信任,缺的是真正的认可。
消化科的办公室里,有个地方是专门堆锦旗的。为什么是“堆”,而不是“挂”呢,这是科主任李奕名定的规矩,办公室的白墙上还是挂些规章制度和病人信息更有意义。有人夸张地说:“消化科的锦旗要是挂起来,墙都要倒了。”
而科室里面,并非事事都太平。
张教授说
[1] 肠镜检查的裤子: 肠镜裤,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裆裤”,这个“裆”开在哪里,自然是肠镜进入的地方——肛门,因此,无论你的裤子是买的,还在是自己“开发”的,请注意给“菊花留个洞”。留多大?一般建议能大则大,因为在肠镜检查的时候,可能会变换体位,防止挡住肛门,这个时候,内镜医生会“无情”地将口子撕开。
[2]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 这些都是常见的抗凝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由于国人饮食结构改善等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群越来越大,因此术前必须问清楚,如果需要切除肿块,一般必须停药5~7天以上。对于只是做检查的患者一般无需停药,但如果不是紧急手术或必须马上完善的检查,可以按规定停药后操作,以防止因为黏膜擦伤导致出血不止。
[3] 肠镜疼痛(胀气感): 很多人害怕做肠镜,是因为害怕疼痛,首先胀气感是几乎所有人都有的,因为肠镜行进过程中,是需要注入气体的,至于疼痛与否不一定,因为每个人的大肠会有差异,有些人直,有些人弯,自然弯曲多的容易疼痛,同时如果做过腹部手术,如剖宫产、阑尾炎、节育手术、子宫切除术等,有些人会有大肠黏连,肠镜通过导致大肠牵拉而疼痛,如果无法耐受疼痛者,可行全身麻醉下肠镜检查,再者就是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也是不同的。总结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能顺利完成的。
[4] 放大、电子染色: 先进配置的肠镜和胃镜,都有放大和电子染色功能,经验足的医生,可以通过把病变进行放大和电子染色,观察病变细节,从而判断出病变性质,换句话说,可以大致判断是不是恶性肿瘤,以及能判断能不能内镜下就做切除,还是需要外科开刀。一般可以内镜下切除就选择内镜下切除,因为内镜切除,患者几乎无痛苦,恢复快,较外科手术相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5] 超声内镜: 我们可以理解为,把B超探头放在肠镜前方,给肠黏膜做B超,主要用来观察肿瘤进展在黏膜的哪一层,判断浸润深度,判断能否肠镜下切除肿瘤,根据不同的超声频率还可以观察消化道以外的脏器结构。
[6] 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是一种手术方式,都知道肠子很薄,但是再薄的肠子,也是有4层结构的,手术将其中两层用药液分开,然后将病灶部位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切除,因为是经自然孔道(肛门或者口腔)手术的,因此皮肤表面没有瘢痕,而且大肠肿瘤切除后,疼痛很少,因此,被广泛应用,但是前提是技术要求极高,以及需要早期发现肿瘤。
[7] 早期检查: 通常我们都知道“有病找医生”,但忽略了“没病找医生”,中医里面讲“治未病”就是这个理念。随着大家的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早期发现肿瘤对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消化内镜可以通过放大、电子染色、色素染色、活检等多种形式,对早期肿瘤进行筛查及确诊,且很多早期肿瘤可以在胃肠镜下直接切除,而达到根治的目的,一般我们推荐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年龄大于40周岁或有消化道症状的人群积极参加消化道内镜早癌筛查,我们消化内镜界著名的李兆申院士提出“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的科学理念,应该被我们这一代人和后代深刻地理解,幸福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