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脑卒中

一、定义与术语

(一)定义

脑卒中是指起病迅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又可称为“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

(二)中医术语表达

1.中风

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 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2.运动功能障碍

可用“偏枯”“偏风”“猥腿风”等术语来描述。是指由风邪侵袭,营卫俱虚,真气不能充于全身,邪气侵袭于半身偏虚之处所致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之证。

3.认知功能障碍

可用“善忘”“痴呆”等术语来描述,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为气机逆乱、血瘀痰结,即“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

4.吞咽障碍

可用“卒喉痹”“舌强”“舌謇”等术语来描述,为邪气郁闭脑窍,脉络不通,关窍不利所致。

5.言语和交流障碍

可用“瘖痱”“风痱”“风懿”“不能言”“中风失音”等术语来描述,为素体肝脾肾亏虚,风、火、痰、瘀侵犯心神脑窍,阻遏气机,神匿窍闭所致。

6.情绪障碍

属于中医“情志病”“郁证”范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相关,目前认为其核心病机为气机不畅、脉络瘀阻。

7.二便障碍

中风后气机阻滞,腹气不通则便秘;膀胱失约则尿失禁。

8.肩手综合征

中风患者气血不能循经脉正常输布,经筋失养,发为“筋急”,经气运行不畅,气血凝滞于肩部,不通而痛,从而形成中风后肩痛。

二、流行病学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卒中发病率为345.1/10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246.8/10万,标准化患病率为2.19%。城市人群卒中死亡率为128.23/10万,农村人群卒中死亡率为153.63/10万。缺血性卒中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为891.41/10万,出血性卒中为1624.46/10万。脑卒中的出院人数及住院费用持续增长,每年因脑卒中而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已超过400亿元,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总体呈现发病与患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明显,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北高南低,中部突出”,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脑出血发病率、死亡率逐渐降低等特征。我国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不足40%;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心房颤动、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率偏低。

三、病因病机

本病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其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为标。由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中脏腑又有闭证与脱证之别。

四、诊断

(一)西医诊断

可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等进行西医诊断。

(二)中医诊断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中医内科学》等,可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中经络分为风痰阻络证、风火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肝肾亏虚证;中脏腑分为痰湿蒙神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

五、康复评定

(一)脑卒中整体功能水平的评定

《国际功能、失能与健康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共有1424种类目,简明ICF核心分类量表(ICF core sets for stroke)是从中选出脑卒中最核心的条目简化编写而成,可从身体、个人、社会3个不同水平,全面评定脑卒中患者身体结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状况。使用“脑卒中简明ICF核心分类量表”,可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整体评价。该量表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赋值,某一类目的赋值越高,代表该成分的功能障碍越严重。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使用该量表,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康复的国际交流,提升康复治疗的水平。该量表对评定者要求较高,需进行标准化培训后使用,以确保评定的信度与效度。

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是综合评定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与独立生活能力的工具。mRS采用6级评分,通过询问受试者发病后室内外日常生活活动情况,并参考发病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水平,进行综合判定。

(二)身体结构和功能水平的评定

1.运动功能的评定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发生率最高、最常见的功能障碍。Brunnstrom评定法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半定量评价方法,根据评定者的观察,将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分为6期,简便易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 assessment,FMA)是在Brunnstrom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确、量化而来。从运动、平衡、感觉、疼痛和关节活动范围4个方面,评价上肢、下肢、腕、手的反射活动、共同运动、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分离运动、协调性、速度等能力。临床可使用十二五简化版FMA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徒手肌力测试(manual muscle test,MMT)简便易行,能较好地评价患者的肌力水平。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被测关节对于牵张运动的阻力水平,是常用的肌张力评定工具,MAS对脑卒中后患侧肢体肌张力的评定,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步行能力是运动功能的重要表现,目前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isconsingait scale,WGS)与Tinetti步态量表(Tinetti gait scale,TGS)。WGS具有中等结构有效性,适用于有行走、平衡和功能障碍的急性卒中患者。TGS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测量慢性脑卒中患者步态能力的工具。

此外,等速肌力测定仪、临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诱发电位、表面肌电图等器械检查与神经电生理评定设备及三维步态分析可无创、客观、精确地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目前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2.认知功能评定
(1)整体认知功能: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是目前最常用的整体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均有多个汉化版本。其中“十二五”期间汉化的福州版MMSE Cronbach’s α=0.833,福州版MoCA量表Cronbach’s α=0.9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初筛,但是肢体、视觉功能受限的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测试。牛津认知筛查量表(the Oxford cognitive screen,OCS)是一种为脑卒中患者设计的认知评定工具,适用于由于功能受限无法完成MMSE、MoCA量表测试,及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脑卒中患者。普通话版牛津认知筛查量表(OCS-P)从记忆力、语言、数字、实践、注意与执行功能5个方面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

(2)记忆力:

目前国内常用的记忆检查量表有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汉化第3版(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Ⅲ)、Fuld物品记忆测验(Fuld object memory evaluation,FOM)等。WMS从逻辑记忆、词语配对、图形重置、视觉再现、空间叠加等方面全面评定记忆力。WMS-Ⅳ中文版的分测验和总分的平均信度系数均在0.8以上,具有良好的信效度。RBMT-Ⅲ包括新技能学习、空间记忆、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前瞻性记忆及时间和定向力。FOM测验的过程比较简单,仅对十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回忆,在测试过程中,也未涉及复杂逻辑推理和运算等,使绝大部分人均能够进行测试。除了上述测试,还可使用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Rey auditory verbal leaning test,RAVLT)、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ey-Osterrieth complex figure test,CFT)回忆部分、再认记忆测验等对脑卒中患者的记忆力进行评定。

(3)执行功能:

常用的执行功能评定工具主要有Stroop色词测验(Stroop colour-word test,SCWT)、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Go/No go任务、汉诺塔(Tower of Hanoi)测验、迷宫测验、California卡片分类测验等。SCWT和TMT的速度指标比准确性指标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可作为认知功能损害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指标。WCST难度较高、耗时较长,一般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成年患者的检测。在成套量表方面,郭起浩版成套量表由视觉匹配和推理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Stroop测验组成;Hanes成套量表包括言语流畅性测验、Stroop测验、伦敦塔测验;Mathuranath额叶评估量表包括相似性、言语流畅性、运动序列、冲突建立、敲不敲测验和理解行为,可系统地评定患者的执行功能状况。

(4)注意力与信息处理速度:

常用的注意力与信息处理速度评定方法有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 test)、连线测试A、数字符号测验(digit symbol test,DST)、划销测验等。数字广度测试是注意力测试最基本的方法,由测试者读出2~9位的随机数字,要求患者顺背或倒背,将两部分结果相加即得总分。DST常用于评定患者注意力、简单感觉运动的持久力、建立新联系的能力和速度。该测试要求患者在90s内,根据范例尽快且正确的将数字转换为相应的符号,最高分90分,分数越高则处理速度越快。划销测验有不同的范式,如数字划销、字母划销等,通过计算注意力持久性指数,对患者注意力进行评定。

(5)视空间功能:

评定方法有模仿画图实验、划销实验、行为忽略实验等,评定内容以半侧空间失认为主,很少受文化背景和文化程度的限制与影响。此外,本顿视觉保持测验便于发现视觉运动、视觉记忆、视结构方面的障碍,对一些脑器质性病变的定位检测也有鉴别功能。

(6)言语评定:

包括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Boston命名测验等。以Boston命名测验自发命名≤22分作为划界分,识别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1%。

(7)失认症、失用症评定:

失认症常用的评定方法有直线评分实验、Shenckenberg测试、线段删除实验、Albert测试、画钟试验等。洛文斯顿作业认知评定成套测验(the 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 battery,LOTCA)将多项作业任务引入认知评定,检查内容比较全面、项目简单,包括定向力、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专注力。

3.吞咽功能评定

洼田饮水试验为观察患者端坐位喝下30ml温开水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将结果分为5级,Ⅰ级为正常,Ⅱ~Ⅴ级为吞咽障碍逐级加重;洼田饮水试验阴性是指饮水评级在Ⅰ~Ⅱ级,无显性误吸;评级在Ⅲ~Ⅴ级为阳性,可能存在误吸。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是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患者尽量快速反复吞咽,观察在30s内患者吞咽的次数和喉上抬的幅度,高龄患者30s内完成3次即可。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法(standardized bedside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可作为研究吞咽障碍的工具和简单筛查吞咽障碍的方法,通过一般检查(意识、自主咳嗽、发音和吞咽唾液的能力等)、使用茶匙饮水和使用水杯饮水,观察患者有无呛咳或其他吞咽障碍的表现,继而观察患者正常进食的状况,并在24h内复查一次,以确保无吞咽障碍的存在。

仪器评估可使用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或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iberoptic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FEES)检查。VFSS检查能在透视下观察患者吞咽液体、浓汤、糊状等不同黏稠度的由钡剂或碘水包裹的食团和不同容积的食团的情况,并通过从侧位及前后位成像对吞咽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FEES能够敏感地检测腭的功能、声襞的活动度和开合、吞咽后残留的程度和位置以及咽喉部的感觉。FEES能准确地检测吞咽前和吞咽后的误吸,而吞咽时的误吸则使用VFSS观察较直观。

4.失语症与构音障碍的评定
(1)失语症的评定:

临床常用的失语症评定工具有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the 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均以英语发音为基础,并不完全适合汉语失语症的评定。汉语失语症评定工具主要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日本改良简易版的标记测验(Token test)。CRRCAE量表采用6级评分标准,由30个分测验组成,分为9个大项目,包括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理解、抄写、描写、听写和计算。ABC量表是参考WAB量表,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临床经验编制的。其口语理解和听理解各亚项对不同文化水平者可完成91%以上,可鉴别语言正常和失语症,并可根据不同亚项进行分类诊断,目前主要用于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的疗效评价。Token Test主要检查患者的口语听理解和抽象理解能力,同时涉及言语次序的短时记忆广度和句法能力,该量表对汉语失语症患者有诊断作用,但无法鉴别不同类型失语症。

(2)构音障碍的评定:

常用的构音障碍评定工具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检查法与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检查法是参照日本构音障碍检查法,按照汉语发音特点编制的构音障碍评定工具,是国内目前较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价方法。该量表能够对各类型构音障碍进行诊断,判断构音障碍的类型,找出错误的构音及错误构音的特点,对构音障碍的训练具有指导作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从反射、呼吸、舌、唇、颌、软腭、喉、言语8个部分对构音障碍进行评定,每一亚项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a至e级,a级为正常,e级为严重损伤。根据获得a的条目数除以总条目数所得评分,将构音障碍分为5个等级。可对构音障碍进行分级,并明确构音障碍的原因。

5.情绪障碍的评定
(1)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评定: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绪障碍,常用的评定工具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患者健康问卷9项(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 scale,CES-D)、Beck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等。HDRS是临床最普遍应用的评价抑郁症的他评量表,该量表主要对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日夜变化7类因子进行评价,目前有17项、21项和24项3种版本。PHQ-9简便易行,9个条目分别对应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抑郁症的9项诊断标准。CES-D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抑郁筛查和抑郁症状评估,中文版共有20项、13项和10项3个版本。CES-D可稳定有效地评估我国整体成年人的抑郁水平,但不是专门针对卒中后抑郁的量表,对卒中后抑郁的测量缺乏特异性。BDI偏向测量精神症状,用于老年患者较为困难,一般用做科研,临床较少采用。

(2)卒中后焦虑的评定(post-stroke anxiety,PSA):

卒中后焦虑的发病率仅次于卒中后抑郁,常用于焦虑的评估工具有: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贝克焦虑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AI)。SAS是较早由国外引入的情绪自评量表,用于评价焦虑症个体的主观感受,作为衡量焦虑患者的轻重程度以及在治疗中的变化依据,适合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筛查。HAMA是临床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他评量表,包括14个项目,由焦虑体验、抑郁症状、躯体神经系症状、内脏器官症状、生殖泌尿系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会谈表现7个方面组成,以更好地对临床和科研焦虑症状进行描述。BAI量表包括21个不同的焦虑症状,4级评分以评价受试者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临床实践中,可选择其中1~2种对卒中后焦虑进行评定。

6.二便障碍的评定
(1)尿失禁的评定:

尿失禁的评定需结合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排尿日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其中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路功能的“金标准”。排尿日记可记录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尿量、漏尿次数、尿急次数、尿急程度、尿痛次数、夜尿次数等,能客观反映患者的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尿失禁类型,可客观地反映逼尿肌、尿道内外括约肌各自的功能状态及其在储尿、排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可判断患者膀胱容量大小和压力变化情况,监测指标包括膀胱感觉、膀胱顺应性、膀胱压力及容量等。正常膀胱内压力时患者感觉充盈时压力14~16cmH 2 O,首次膀胱充盈感为100~250ml,首次排尿感为200~330ml。而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后出现膀胱长期的空虚状态或尿液潴留过少,膀胱得不到充盈,会致膀胱逼尿肌无力。尿垫试验是通过尿垫称重使漏尿量化,从而评估尿失禁程度。目前最常用的是1h和24h尿垫试验:1h尿垫试验,尿垫增加重量大于1g为阳性;24h尿垫试验,尿垫增加重量大于4g为阳性。该试验可用于评估治疗前尿失禁患者的情况与治疗后效果的随访。

(2)便秘的评定:

可采用中文版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YM)进行评定。中医康复疗效评定可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便秘的综合疗效标准判定。

7.肩手综合征的评定

肩关节的运动功能评定可采用FMA、改良Ashworth分级、简易上肢功能评定量表(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肩部活动度可通过量角器来测定;疼痛可采用疼痛尺量化评定。肿胀程度可采用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根据将肿胀程度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肿胀、轻度、中度、重度4种;或采用测量患侧上臂的肢围来评估;还可采用“排水法”精确地测算肿胀体积,并计算与健侧手体积的差值。

(三)活动水平的评定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评定方法是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分级法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功能独立性评定国内较少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有10个加权项目,包括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如厕、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最高100分,分数越高独立能力越强。Barthel指数可以预测住院时间和出院时间,而且更高的分数与更多的社交活动和更好的人际关系有关。

(四)参与水平的评定

1.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

SF-36量表在评价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有国内研究者对该量表进行汉化及应用在脑卒中后临床的评估。

2.Frenchay活动量表(Frenchay activities index,FAI)

FAI量表内容包括家务劳动、工作/休闲、户外活动三大方面,细分为15个条目。根据受试者最近3个月或6个月实际完成该活动的频率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活动功能越好,可作为评估脑卒中人群参与能力的工具。

3.社区参与量表(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dex,CPI)

CPI主要包括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两个方面,客观指标是社会参与情况,主观指标是社会参与感受,用于评价患者生病后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参与能力。

4.环境因素量表(environmental factor item bank,EFIB)

适用于中国脑卒中患者的生活环境测量工具。

六、康复治疗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及早介入康复治疗,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目前主要的康复治疗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矫形、康复护理、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传统运动疗法等。

(一)运动功能障碍

1.传统运动疗法
(1)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可促进脑卒中患者正常运动模式,抑制异常姿势和痉挛模式,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并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跌倒率。目前的证据表明,每次1h,每周5次,持续12周的太极云手训练在改善运动功能、预防跌倒方面效果较好。

(2)八段锦: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中医传统引导养生与保健的运动疗法之一,通过肢体的运动,养血调神、疏通经络。八段锦柔和缓慢,连绵不断,强调以腰为轴和身体重心的灵活转换,两臂的内旋、外旋动作,建议保持训练连续性。目前的证据表明,每周3次,每次45min,连续8周的八段锦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以及平衡功能。

(3)导引:

导引是将呼吸、意念、运动结合起来防治疾病的方法,能缓解痉挛、促进正确运动模式的建立、防治合并症,从整体调节机体状态,加快康复进程。可采用五禽戏或巢元方导引法的基本动作,循序渐进,每日总训练时间不少于30~45min,连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至少坚持2个疗程。

2.针灸康复疗法
(1)体针:

体针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肌力、肌张力等运动功能评分和平衡能力。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结合文献分析的结果,建议以曲池、足三里为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主穴,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上肢偏瘫可选配肩髃、手三里、外关、合谷,辅以肩髎、阳池、后溪;下肢偏瘫可选配环跳、伏兔、阳陵泉、解溪、昆仑,辅以风市、阴市、悬钟,20~30min/次,1次/d,上肢和下肢每次各取5个穴位,每次多个穴位可轮替,5次/周,持续2个月。可同时结合灸法施行温针灸,不仅可刺激机体内源性调控能力,还具有温通经络、升阳举陷等功效。电针可能会诱发肌痉挛,硬瘫期患者慎用,以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康复。

(2)头针:

头针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多项Meta分析表明,头针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头针针刺偏瘫肢体对侧的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中线、顶旁1线和顶旁2线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站立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而取双侧头穴的疗效优于单取患侧。建议选择选取以上部位进行双侧头针针刺,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按进针顺序快速小幅依次捻转,200次/min,每10min行针1次,留针1h。每日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3)灸法:

灸法具有振奋阳气,温养经筋的作用。临床可采用以肝俞、脾俞、肾俞为主的背俞穴位,每穴灸5~10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持续施灸2周以上。

3.推拿

推拿具有疏通经脉,平衡阴阳,减轻和延缓受损部位的病理损害,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功效。临床可采用点按穴位、局部按揉及运用揉法沿上下肢阴经、阳经的走向进行推拿。

4.中药康复疗法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病范畴,中经络当平肝息风,化痰祛瘀;中脏腑闭证当息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腹泄热;脱证当救阴回阳固脱;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可根据患者不同证型辨证口服中药。有研究表明,瓜蒌桂枝汤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运动功能。建议采取内服和外敷两方面进行中药康复疗法,对于虚症为主的肌张力低下采用黄芪桂枝汤加减;对于肝血不足、风痰阻络为主的肌张力增高选择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5.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1)传统运动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

研究证实,分别在平衡训练、神经发育疗法、力量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传统运动疗法治疗,3~6次/周,持续4~12周后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长、步速及步行表现。

(2)针灸结合常规康复训练:

根据中医诊断的不同可采用头针、体针、头针联合体针等方式。可单独针刺或电针刺,得气感后留针30min。有效的针刺治疗方案与针刺疗程、频率有关,通常建议针刺治疗的时间为6~10周,2~5次/周。

(3)针刺、推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针刺、推拿治疗,其中针刺治疗每周6次,每次留针30min,推拿治疗每周6次,针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具体情况进行推拿,每次治疗40min,常规康复训练包括上下肢活动、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每周6次,每次40min。

(二)认知功能障碍

1.针灸康复疗法
(1)体针: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可以百会、神庭为主穴,以通督调神。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配穴。如髓海不足配关元、悬钟;痰浊蒙窍配三阴交、丰隆;气血亏虚配足三里、通里;肾精亏虚加太溪;瘀血阻络加血海;肝阳上亢加太冲。针刺方法:取患者神庭、百会穴,用毫针进行针刺,与头皮保持30°角刺入皮下,得气后可连接电针仪,以患者能耐受为准,其他配穴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在得气的基础上辅以补泻手法。

(2)头针:

根据头穴理论,可取额中线、双侧额旁1~3线的头穴,嘱患者仰卧位,消毒后将毫针沿头皮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再平刺进针,可适当捻转,频率为60次/min左右,不提插,留针30min,每日1次。选配与脑卒中相对应的大脑皮质功能投射区,如额区、顶前区,可提高临床疗效。

(3)灸法:

灸法可取神庭、百会、风府,配大椎、身柱、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长强等督脉穴位施督脉灸,穴位上放置已制备好的直径3cm、厚5mm左右的附子片,附子片以针穿刺数孔,点燃艾条,灸火直接实按于附子片上,施灸部位潮红时立即提起,片刻后再灸,至施灸部位温热、潮红为度。每次治疗20min,每天1次,每周6天,持续8周。

2.中药/中成药干预

临床上涤痰汤、还少丹、黄连温胆汤等中药复方及血栓通胶囊、养血清脑颗粒等中成药对PSCI具有一定的疗效。

3.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1)针灸结合认知训练:

针灸可以通督调神为大法,以神庭、百会为主穴,选配相应穴位。根据患者认知损伤的维度,采用针对性的认知训练,可使用认知技能训练策略改善注意力、记忆和执行能力,以及内部和外部补偿策略来改善脑卒中后记忆功能。伴有单侧忽略的患者可采用视觉扫描训练、暗示、肢体激活、躯干旋转、镜像治疗、虚拟现实、光动力刺激、颈部肌肉振动、眼遮蔽疗法棱镜适应、重复经颅磁刺激等。针灸结合认知训练可采用带针训练,节约治疗时间,提高康复疗效。治疗可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针灸结合药物:

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可应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来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应用钙拮抗剂来预防和延缓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或痴呆的发生发展。此外,尚有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等中药复方联合认知训练,及脑心通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银杏叶片联合阿司匹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临床可辨证服用上述中药/中成药增强疗效。

4.有氧运动

在临床实践中,可将有氧运动作为辅助手段改善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运动量应量力而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疗法具有身心同调的作用,且运动量较小,适合脑卒中患者长期练习。

(三)吞咽功能障碍

1.针灸康复疗法

吞咽障碍病位在咽喉,病根在脑,多系风痰夹瘀阻滞窍络、咽喉开闭失司所致。治当疏通舌体局部脉络,活血化瘀,化痰利咽。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理,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取舌咽部和颈项部局部穴位治疗。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为廉泉、风池、翳风、金津、玉液等,常用的针刺方法有舌三针、喉针、项针、头针、体针、耳针等。

舌三针为廉泉及旁廉泉(廉泉旁开1寸)、金津、玉液等穴,针刺廉泉穴及旁廉泉时针尖向舌根部直刺,进针约40mm即可,不提插捻转,留针30min;金津、玉液均点刺治疗。头针可取延髓在体表的投影区、运动区下2/5,针尖沿头皮15°角斜刺至帽状腱膜下层,诸穴行快速捻针手法,300次/min,约每穴捻转1min左右,以头皮酸胀或热感为度,并嘱患者在留针期间做空吞口水的动作。喉针可取天突、天容、天鼎、人迎,天突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天容、天鼎、人迎直刺,进针约1.5~2mm,行小幅度的捻转,有针感即止。项针可取风池、翳风、完骨,风池穴、完骨穴针尖向对侧下颌角方向直刺,缓慢进针约30mm,行小幅度的提插捻转,针感传至咽喉部为佳;翳风穴向对侧翳风穴透刺,进针约30mm,行小幅度提插捻转,针感可向咽喉部放散,每10min行针1次,每次每穴行针约30s。体针可取行间、太冲、太溪、中脘、内关、丰隆、气海、血海、膈俞、肝俞、肾俞、太溪。辨证取穴,随证加减。肝阳上亢者加行间、太冲、太溪;痰邪阻络者加中脘、内关、丰隆;气虚血瘀者加气海、血海、膈俞;肾阴阳两虚加肝俞、肾俞、太溪。针刺完毕后可接通电针治疗仪,选取疏波,频率为2Hz,留针30min。耳针可取皮质下、脑干、口、面颊、舌、咽喉,每次取一侧耳穴,3d更换磁贴1次,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两耳交替贴压。

2.推拿疗法

按压局部穴位,以指代针,也可起到类似针灸刺激的作用。穴位按摩疗法常在针刺治疗或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对头、颈、面部的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先用揉法轻揉两侧的面部颊肌约3min;再用拇指、示指拿揉喉结两旁的颈肌约5min;然后点、按、揉、推廉泉、开音穴(下颌角旁开1横指)、人迎、扶突、风府、风池、哑门、下关、承浆、颊车、通里、足三里各30s。也可采用拿喉法,以四指自然分开放在喉的一侧,拇指放在喉的另一侧,在患者做吞咽动作的时候,轻轻用力将喉往上推,随后放松,每次15~20下,每天2~3次。

3.中药/中成药干预

中医学认为吞咽障碍多为下元虚衰,阴不维阳,虚阳上浮,气血逆乱,痰浊与瘀血互结上泛舌本,阻塞喉舌之窍,舌咽喉失其所用,引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其主要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亏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治疗应以熄风化痰,宣窍通络为主。可辨证服用解语丹等中药。

4.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针灸结合吞咽训练是目前最常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针刺结合高压氧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中药冰棉棒穴位刺激治疗可利窍开咽,同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口腔感觉,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依据辨证所选方药制成煎剂,棉棒在药汁中浸湿后放入冰箱制成冰棉棒,涂擦刺激患者两侧腭弓、咽后壁及舌根等,此外还可以对廉泉穴、舌系带两侧的金津、玉液进行刺激。每次15min,每日2次。

通过吞咽电刺激仪进行特定的穴位电刺激,穴位依据近部取穴和脏腑辨证取穴的原则,选择人迎、廉泉、翳风、外金津玉液电刺激治疗,不仅通过刺激外周运动神经以激活肌肉的活动,而且通过穴位刺激,提高中枢神经的再生和功能重组,对患者整体功能康复有更大帮助,发挥了吞咽电刺激仪一次治疗,两种功效的特点。

(四)失语症与构音障碍

1.针灸康复疗法

通过对舌根部的刺激,使舌体得到气血濡养,增强舌的功能活动,有助于语言功能恢复。放血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言语障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直达病所,发挥起音开语的作用。体针是针刺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临床实践中,可选取廉泉、通里、哑门、百会、语言Ⅱ区、语言Ⅰ区、语言Ⅲ区,CT定位围刺,或电针、埋线,结合辨证分型,灵活的选配穴位,达到调整全身脏腑阴阳、运行全身气血、醒脑启音的目的,从而促进言语功能恢复。

2.中药干预

对于风痰阻络证舌强语謇,祛风化痰、通络开窍是治疗大法,解语丹专为此证而设。

3.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针刺配合言语康复有利于改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针刺可选穴关冲、中冲、太冲、兑冲(即神门)。

中药复言汤结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言语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五)情绪障碍

1.针灸康复疗法

对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患者,可选取印堂、四神聪、百会、神庭等头部穴位,辨证配以神门、内关等穴位,干预4周,隔日一次,持续30min。

2.中药干预

脑卒中后情绪障碍乃气虚为本中风在前,因中风后遗症状所致情志内伤、肝肾亏虚所致肝郁气滞在后,故治疗上因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法。

3.中医联合疗法

针刺+中药内服、耳穴压豆+内服中药、耳穴压豆+针刺、电针+内服中药、灸法+内服中药等均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佳,其中电针+内服中药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

4.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中西药结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中药或针灸、心理疗法联合中药或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有一定临床疗效。

(六)二便障碍

1.尿失禁
(1)针灸疗法:

针刺对膀胱功能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支配膀胱、尿道的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兴奋性实现的。临床可以关元穴、膀胱俞穴、中极穴、神阙穴、三阴交穴、气海穴、曲泉穴为主穴,脾肾两虚加刺肾俞、脾俞,肝经湿热加行间、大敦、阴陵泉穴位;肾气不足加气海、太溪穴;肾阳虚者加太溪、关元穴等。每天1次,每次30min,共30次。头针可选择由前顶穴平行旁开1.5寸向后斜刺至后顶穴,得气后留针40min。

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调和气血、消瘀散结等作用,临床可单独使用艾灸、隔盐隔姜灸、热敏灸,或与其他针灸治疗方法结合提高疗效。选取任脉及膀胱经穴位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等穴施艾1次/d,每次30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

耳穴贴压简便易行、无创无痛,患者易于接受,且可持续治疗。可取大肠穴、直肠穴疏通肠腑,下气通便;调畅气机,通利水道,化气输精,促进肠蠕动的恢复。耳穴取腰骶椎、膀胱、尿道、心、脑、垂体、皮质下、额、肝,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一侧相应耳穴,每天早晚用手按压2次,每次按压1~2min,以穴位微有发热感为度。左右耳穴交替使用,治疗3天后休息1天,再换另一侧耳穴操作。

(2)中药康复疗法:

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主要以温肾补气之品为主,如益智仁、山药、乌药、桑螵蛸、补骨脂、菟丝子、黄芪、党参、白术等。可口服,也可采用药物离子导入、穴位贴敷等方式,或与针灸疗法联合使用,增强疗效。

(3)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针灸、中药与盆底肌功能锻炼、盆底生物反馈疗法、超声波、微波、中频脉冲电等治疗。盆底肌功能锻炼可增加盆底肌群及筋膜的肌力与张力,利于盆底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穴下神经元,整合中枢神经对膀胱功能的控制协调功能,二者相互配合,能够对脑卒中尿失禁患者的治疗起到综合效果。

2.便秘

目前脑卒中后便秘康复治疗多参照慢性便秘,主要疗法包括:口服泻剂、灌肠、心理认知康复、运动治疗、电刺激理疗、药膳饮食干预、针灸、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等。

(1)针灸康复疗法: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和大肠的募穴、背俞穴、下合穴,辨证选配八髎穴、天枢、腹结穴等。头针配合温针灸刺激天枢、关元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微针疗法等,是近年来脑卒中后便秘的新疗法。

中药脐灸在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的便秘有一定的优势,灸方多为大黄、枳实、吴茱萸、黄芪、冰片等药物组成。此外,温针灸既有针刺效应又有艾灸温通的作用,可达到调和阴阳、通调气血、恢复胃肠传导功能、糟粕排出之效,临床可酌情使用。

耳穴压豆可取大肠穴、直肠穴疏通肠腑,下气通便。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于耳部大肠投射点,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以起到治疗作用。每天早晚用手按压2次,每次按压1~2min,以穴位微有发热感为度。左右耳穴交替使用,治疗3d后休息1天,再换另一侧耳穴操作。

(2)中药干预:

中药干预脑卒中后便秘的方法主要有内服、穴位贴敷及灌肠等方法。常用的内服中药有星蒌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还可辨证服用麻仁胶囊,或大黄、芦荟、番泻叶等泻下药。中药贴敷可渗透皮肤直达病所,常用贴敷药物有大黄、砂仁、豆蔻、肉苁蓉、黄芪、白术等。如口服或外用中药疗效不佳,可采用中药灌肠法。

(3)传统运动疗法:

八段锦、八段锦结合腹部穴位按摩等有助于行气排便。

(4)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针灸结合盆底生物反馈、耳穴压豆联合磁疗、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卒中后便秘可明显减轻患者便秘症状,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上述方法可供临床参考。

(七)肩手综合征

1.针灸康复疗法

针灸治疗SHS的过程中,循经取穴的原则贯穿始终。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主治手腕不能伸握;曲池为手阳明经之合穴,善治肘臂挛急;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腧穴,均是主治肩部挛痛的特效穴位。临床可选取合谷、曲池、肩髃、肩髎、肩贞穴为主穴;“以痛为腧”,选取阿是穴对循经取穴进行补充。

2.推拿治疗

采用传统推拿手法可缓解SHS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上肢功能与生活能力。

3.中药/中成药干预

SHS患者可辨证服用中药改善症状,除口服以外,还可选用温热辛散、活血化瘀的中药熏洗、热敷、熨烫等方法治疗。

4.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一篇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1162例患者的系统评价比较了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与单纯康复治疗的疗效,结果表明针灸疗法联合康复疗法相比单纯康复具有更好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VAS评分与FMA评分。临床上可结合患者具体的症状酌情选择适当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七、康复护理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护理可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从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

1.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运动功能障碍,应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做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语言交流障碍,可采用护患交流板或自制卡片等与患者沟通,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噘嘴、叩齿等动作。吞咽障碍,轻者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重患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予鼻饲饮食。便秘者可教会患者或家属用双手沿脐周顺时针按摩,每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蠕动。鼓励患者多饮水,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

2.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中药内服或外用,结合药熨、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可采用推拿、皮肤按摩等方式防治压疮。

3.健康指导

①生活起居:调摄情志、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戒烟酒、慎避外邪;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失等意外。②饮食指导:风痰瘀阻者可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鱼头汤等;气虚血瘀者可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大枣滋补粥;肝肾亏虚者可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清蒸鱼、百合莲子薏仁粥。神志障碍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③情志调理:语言疏导法,运用语言,鼓励病友间多沟通、多交流,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移情易志法,通过戏娱、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使之闲情逸致。五行相胜法,运用“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五行制约法则,但要注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④功能锻炼,包括良姿位的摆放与简便的功能锻炼方法等。

八、预防及预后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脑卒中的预防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未病先防,通过四时养生、饮食调摄、调畅情志、适劳逸等措施,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防止脑卒中的发生;②欲病早治,重视中风先兆,确保脑卒中的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③既病防变,抓住脑卒中的中医病机,把握其传变规律,综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法,扶正祛邪,促进患者功能恢复;④愈后防复,在病情稳定、向愈后,针对脑卒中恢复期邪去而正未复的状态,积极调理,防止卒中的复发;对脑卒中遗留的功能障碍,应持续给予康复治疗,避免障碍的加重。

脑卒中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患者自身、病变特点、生物化学因素、并发症、治疗方案、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及时介入康复,可以有效地减少残障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陶静 杨珊莉 张为民 陈红霞 冯晓东 杨楠 陈尚杰)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7》概要.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11):611-617.

[2]Chen S,Tao J,Tao Q,et al.Rater experience influence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brie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and health core set for stroke.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6,48(3):265-272.

[3]Bohannon R W.Reliability of manual muscle testing:a systematic review.Isokinetics and Exercise Science,2018,26(4):245-252.

[4]Meseguer-Henarejos A B,Sanchez-Meca J,Lopez-Pina J A,et al.Inter-and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8,54(4):576-590.

[5]Andrew C,Luke R,John Y.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of simple instruments for identifying frailt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a systematic review.Age & Ageing,2015,44(1):148-152.

[6]Hong W J,Tao J,Wong A W K,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Putonghua)version of the oxford cognitive screen(OCS-P)in subacute poststroke patients without neglect.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8,2018:1-12.

[7]李莉,陈善佳,方云华,等.中文版SF-36用于评价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信度和效度.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5):509-515.

[8]Winser S J,Tsang W,Krishnamurthy K,et al.Does Tai Chi improve balance and reduce falls incidence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8,32(9):1157-1168.

[9]Xie G L,Rao T,Lin L L,et al.Effects of Tai Chi Yunshou exercise on community-based stroke patients: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Eur Rev Aging Phys Act,2018,15:17.

[10]郑清香,葛莉,谭景予,等.八段锦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2):1-7.

[11]Sharififar S,Shuster JJ,Bishop MD.Add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uring standard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to improve motor fun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Ann Phys Rehabil Med,2018,61(5):339-344.

[12]You Y N,Song M Y,Park G C,et al.Meta-analysis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or scalp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 Tradit Chin Med,2018,38(4):465-479.

[13]Han C,Ma J N,An N,et al.Moxibustion for stroke: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and GRADE-based recommendations.Eur J Integr Med,2018,20:115-125.

[14]严连凤,励建安,朱毅,等.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Meta分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2):1566-1568.

[15]Han S Y,Hong Z Y,Xie Y H,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or post stroke recovery a traditional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Medicine,2017,96(49):e8830.

[16]Han C H,Kim M,Cho S Y,et al.Adjunctive herbal medic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2018,33:124-137.

[17]Lyu D,Lyu X,Zhang Y,et al.Tai Chi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18,9:983.

[18]Zou L,Sasaki J E,Zeng N,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mindful exercises on rehabilitative outcomes among post-stroke patients.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8:S0003999318302831.

[19]王晨,杨坚,王人卫,等.短期的太极拳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的meta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1):1322-1328.

[20]Jiang C,Yang S,Tao J,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RehaCom cognitive training for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in stroke:a 2×2 factorial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16,17(12):1114-1122.

[21]Shih C C,Yeh C C,Yang J L,et al.Reduced use of emergency care and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cognitive impairment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QJM,2019,112(6):437-442.

[22]Li S,Zhang X,Fang Q,et al.Ginkgo biloba extract improved cognitive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2017,2(4):189-197.

[23]Li L X,Deng K,Qu Y.Acupuncturetreatmentfor post-strokedysphagia:an updateMeta-analysis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Chin J Integr Med,2018,24(9):686-695.

[24]吴茜,赵利梅,宫尚群,等.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系统评价.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2):390-399.

[25]Li L X,Deng K.Acupuncturecombined with swallowing training for poststrokedysphagia:ameta-analysis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Acupunct Med,2019,37(2):81-90.

[26]林茜,陈美云,林秀瑶.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2014(6):409-411.

[27]谭洁,张泓,韩国栋,等.针灸治疗失语症临床文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针灸,2016,36(4):431-436.

[28]Li X B,Wang J,Xu A D,et al.Clinical effects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Acupuncture Med,2018,36:284-293.

[29]周歆,任路,高媛媛,等.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改善的Meta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2):2875-2879.

[30]阙方绪,文一舟,王文春.针刺相较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的系统评价.湖南中医杂志,2018,34(9):141-145.

[31]Li M H,Zhang B,Meng Z H,et al.Effect of Tiaoshen Kaiqiao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post-stroke depress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7,37(2):171-178.

[32]于晓雯,李国强,王中琳.疏肝解郁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4):3103-3107.

[33]Shen X,Liu M,Cheng Y,et al.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 Affect Disord.2017,211:65-74.

[34]谭志高,章薇,龚后武,等.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针灸临床杂志,2015,31(2):74-77.

[35]刘兰群,李惠兰,陈之罡,等.隔盐隔姜灸神阙穴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的效果观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4):475-478.

[36]熊爱民,庞春,张艳波,等.桥式运动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2017,3(5):91-93.

[37]杨继鹏,刘璟莹,谷红艳,等.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中国针灸,2014,34(8):833-836.

[38]王亚茹,李茜,徐冬英.中医技术耳穴贴压对脑卒中病人便秘疗效的Meta分析.全科护理,2017(30):10-13.

[39]凌惠菊,颜雨虹,汪俐娜.穴位贴敷配合艾盐包热熨治疗急性脑卒中后便秘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7,36(9):1061-1064.

[40]王素娟,张敏,李淑杏,等.脑卒中后便秘老年患者八段锦运动、按摩的干预效果.中国老年学,2015,35(22):6575-6577.

[41]于靓,殷立新.盆底生物反馈与针灸辨证取穴在脑卒中后便秘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四川中医,2016,34(9):204-206.

[42]林卉,马铁明.针灸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针刺研究,2012,37(1):77-82.

[43]李均平,庄礼兴,贺君.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1):66-72.

[44]Wei X,He L,Liu J,et al.Electroacupuncture for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after stroke:a Meta-analysis.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9,28(5):1388-1399.

[45]Peng L,Zhang C,Zhou L,et al.Traditional manu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within the Chinese healthcare system: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8,32(4):429-439.

[46]安娟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实用医药杂志,2017,34(1):22-26.

[47]吴俊颖,刘晓琪,古继红,等.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4):637-643.

[48]林文颖,李壮苗,李荣清,等.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3):104-110.

[49]熊杰,刘佳,刘凯,等.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8):903-907,916. slhkFIPJ2JvC3i/BRPaC1kn8KVe5AAiPQZdpaS+59C05DVMbgitonITs8Fd6FQR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