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面神经炎

一、定义与术语

(一)定义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

(二)中医术语表达

中医古籍中有诸多关于面神经炎的描述,《黄帝内经》中称作“口僻”“卒口僻”。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称之为“吊线风”。宋代之后多见“口眼 斜”之名称,清代的《针灸集成》中出现了“面瘫”一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将面神经炎的中医命名确定为“面瘫”。

二、流行病学

面神经炎的年发病率为11.5/10万~53.3/10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均受累,无性别差异。国内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面神经炎的主要病因是风寒之邪,发病以冬、秋季为多,春、夏季相对较少。也有研究显示夏秋季较冬春季节发病率略高。

三、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外因以风邪入中面部经络为主,有风寒、风热之邪,尤以风寒之邪多见。内因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或劳累思虑过度,或情志不遂,而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导致面瘫。病因中最为常见者为风寒、风热、劳累与情绪因素。病机主要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或过度劳累,或情志抑郁,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之经筋功能失调,经络痹阻,经筋失养,遂致面瘫。

四、诊断

(一)西医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参考“十二五”教材《神经病学》第8版诊断。

(二)中医诊断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将面瘫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分型为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五、康复评定

(一)评分标准量表

1.House-Brackemann(H-B)分级

H-B分级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面神经炎疗效评价指标,主要是通过医生对患者的直接观察,把面神经功能从整体上分为Ⅰ~Ⅵ级,分数越高,面神经障碍越重。H-B分级的主要不足是需要对表情动作进行主观评价,不同观察者进行分级有较明显的差别。该量表信度为0.93~0.99。

2.面部失能指数量表(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

FDI是一种与面部神经肌肉有关的躯体失能和社会心理因素的自评式问卷,属于个体水平的功能评价指标,评价耗时短,信度和效度均大于0.83。

3.其他评价标准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是目前临床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此外还有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WHOQLO-BREF量表、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simple facial grading system,SFGS)、Portmann简易评分法等。

(二)神经电生理评定

神经电生理评定主要包括肌电图及表面肌电图,评定结果客观可靠、可判断预后。表面肌电图作为评估面神经炎疗效的量化指标,与H-B分级的评估结果相符,适用于临床疗效评估,肌电图在指导面神经炎的中医康复治疗、评估严重程度和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六、康复治疗

(一)现代西医康复治疗

1.急性期(1~7d)

以消炎、口服激素、改善血液循环、抗病毒药物、维生素B族口服或肌注鼠生长因子等,配合物理疗法,采用红外线、偏振光、超短波照射患侧茎乳孔、低频脉冲电刺激面部患侧肌肉。康复训练方法通过抬眉、皱眉、闭眼、耸鼻、示齿、吹口哨、鼓腮等动作训练来恢复面部肌肉力量,引导患者由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逐渐到自主运动。

2.恢复期

恢复期早期(7~14d):神经营养药集合面神经功能训练,重症配合高压氧治疗;恢复期中期(15~28d):“面部操”运动疗法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频脉冲电刺激、局部推拿、甲钴胺穴位注射等。

3.后遗症期

6个月后,遗留患眼溢泪,面部倒错(口角歪向患侧,睑裂变小、面肌痉挛)等。可用肉毒毒素矫正,外科可能采取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吻合术、泪管再通术。

(二)中医综合疗法

1.急性期

牵正散联合补阳还五汤多种中药联合治疗;中药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风寒袭络证可采用针刺结合热敷、闪罐等治疗。牵正散合(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风热袭络证可用大秦艽汤或银翘散加减。风寒袭络证可用风痰阻络证可用牵正散合(或)二陈汤加减。

2.恢复期

采用B族维生素、甲钴胺等穴位注射,可采用中药、电针联合穴位贴敷;针刺联合闪罐、温针灸,针刺采取面部透刺、远端针刺补法。放血疗法,如翳风针刺放血,改善面神经功能,减少康复时间。采用穴位贴敷患侧翳风、风池、阳白、四白有一定疗效。

3.后遗症期

采用穴位注射、平衡针刺法和调神法针刺后遗症具有一定疗效;患侧局部浅刺、梅花针叩刺结合闪罐、中药、穴位埋线有一定疗效;有文献表明翳风针刺放血可改善面神经功能,减少康复时间。

此外,刃针将触诊患侧面部手足三阳经筋敏感点、条索、结节作为治疗的穴位,促进面神经恢复。气虚血瘀证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七、康复护理

1.情志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树立信心。

2.饮食护理

多食新鲜蔬菜、粗粮、黄豆制品、大枣、瘦肉,在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3.自我护理

减少光源刺激;每晚热敷脸部,3~4次/晚,睡前用热水泡脚;保证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常听轻快音乐,保持心情平和愉快,勿用冷水洗脸,遇到寒冷天气时,需要注意头部保暖。

4.健康宣教

避免过度用眼,必要时使用眼药水预防感染。自我进行穴位点压、面部按摩及面部表情肌主动训练。

八、预防及预后

本病病因不明确,多与外邪有关,应避免感受外邪,作息规律,清淡饮食,增强自身抵抗力,避免过劳、熬夜、受风。在发病后应及早接受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早期应用针刺、艾灸、中药治疗以祛邪扶正,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减少后遗症发生。有研究表明面神经受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经治疗70%的患者在1~2个月内可完全恢复,20%的患者基本恢复,10%的患者功能恢复较差。少数患者可遗留面肌瘫痪和/或痉挛等后遗症状。

(王鹏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2):84-86.

[2]王若君,张军.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湖南中医杂志,2018,34(6):140-143.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Seung M K L,Suji L,Jun H P,et al.A close look at an integrative treatment package for Bell’s palsy in Korea.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2017,26:76-83.

[5]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洪枫,齐苗,朱浩东.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5):1256-1258.

[7]李健东.面神经评分标准.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29(6):391.

[8]孔岩,徐耑,郝亚南,等.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2):224-227.

[9]朱贻霖,肖姮,蔡嘉洛,等.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Meta分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2):1673-1675,1686.

[10]刘立安,孙佰君.根据表面肌电图选穴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6):553-556.

[11]Ertemoğlu Ö,Kalaycıoğlu A,Uzun Ö,et al.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Bell’s palsy sequelae.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Studies,2019,12(4):122-130.

[12]张稀,安跟会,宋梅君.表情肌透刺治疗重度面瘫12例.中国针灸,2013,33(11):1048-1049.

[13]左进红,兰蕊,陈婧,等.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Meta分析与GRADE评价.中医外治杂志,2017,26(4):3-6.

[14]Ju Ah L,Jong U K,Jiae C,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Korean medicine for facial palsy: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6,8(3):176-181.

[15]何采辉,梁蔚莉.刃针治疗面神经炎恢复期临床观察及对肌电图的影响.针灸临床杂志,2017,33(8):35-38.

[16]刘娟,杨白燕.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面瘫倒错23例.中国针灸,2017,37(10):1045-1046.

[17]戚其华,彭凯.针刺与穴位贴敷治疗面神经麻痹研究概况.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3(05):22-25.

[18]谢谢,孙勤国,江波,等.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18,29(3):643-645.

[19]Jiang-peng C,Ai-hong Y,Yang Z,et al.Effect of warm needling therapy and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8,28:278-286.

[20]李俊美.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及康复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14,22(3):197. DpPFHX3tLGMKCieuqOUcOORLYsgFgxkANcdXgOZPSpmBRhWikooHbTZ3uAwZEC2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